茶韵沅陵 - 马上马下寻茶记(上)

从寒露到惊蛰,从山南到水北,我与县政协主席邓宗金先生相约,开启一场沅陵碣滩茶古茶树的寻觅之旅。一段时间以来,我们在枯蔎山、碣滩山、蒿子溪、借母溪、新屋场、万羊山、齐眉界、长界、界亭驿等地跋山涉水,在山高水长中探赜索隐这款千年贡茶的茶地理、茶人文、茶品质、茶数据,钩深致远一片不朽的树叶,试图让它们在茶韵天香的阳春三月,浮绿泛金,衣锦还乡。

——题记

01枯蔎山

茶之为饮, 发于神农;茶祖在湖南,茶源始三湘;茶为国饮,湖南为先。枯蔎山,一直隐匿在传说中的“古昆仑”雪峰山深处,藏掖在神农的唇齿间,潜伏在陆羽的《茶经》里,一隐千年,一美万年。从沅陵出发去枯蔎山,水随山转,路程并不很远,却需要走很久很久。它需要从“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的朝晖夕阴出发,越过陆羽千羡万羡的西江水,绕过李商隐的野泉烟火白云间,尝过李清照的莫许杯深琥珀浓,嗅过晏几道绿烟晴处的雪香,体会过周邦彦城上已三更的马滑霜浓,见识过徐梦龙的关山万重,然后才能到达陆羽所说的“辰州溆浦县西北三百五十里无射山,云蛮俗当吉庆之时,亲族集会歌舞于山上,山多茶树。”无射山,这座最早把茶和歌舞关联在一起的源头之山,一直是陆羽《茶经》的最后一道千古谜题。由于“沅陵郡多杂蛮左,其僻处山居者,则语言不通,嗜好居处全异”,故隋“置辰州以处蛮”。有着中国茶叶界泰斗之称的施兆鹏先生,一生致力于《茶经》的破解,与我国首席茶文化专家蔡镇楚教授、湖南茶学专家刘仲华院士在内的专家考察团,几次到溆浦、沅陵、古丈三县交界的乡村考察,最后认定沅陵二酉苗族乡田坳村的枯蔎山就是《茶经》所云的无射山。

枯蔎山,一座古老的茶山,尘封在武陵雪峰平平仄仄的韵脚里,浅唱低吟,风云际会。在一个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的春日,我与邓宗金先生相寻至此。宗金先生精瘦精瘦,腰腿劲健,精神抖擞,脚下生风,作为沅陵碣滩茶产业链的链长,烹茶尽具,颇有情怀。我们在田间地头、坡谷涧岭一路攀爬,丛林深处,尚残存古老的茶垄,苔迹片片,茶痕点点,六十余亩的古台地上,古野茶茶蔸拱出几许嫩芽,似在等待着茶人们的虔诚膜拜与认祖归宗。四周灰溪、茶溪、紫溪、两汊溪、山枣溪、茅溪潺潺流淌,沅水、酉水、武水,常年重云积雾,弥漫着某种纷纷寂寂的开尊绿酎浓。田坳村人称茶树为荈,茶叶为枯蔎或蔎荈,喝茶为昂荈。茶檟蔎茗荈,是陆羽《茶经》对茶的五种称谓,其中蔎和荈,田坳村人延用至今,世所罕见。在枯蔎山,山风拂来,我们仿佛听到当年吉庆的歌谣,是如何一路穿山越岭,飘到大唐的长安,飘到陆羽的笔端,油绿绿,清泠泠地,在乾坤翻转中芬芳四溢,在千年风尘里楚楚动人。村人热情地沏上一杯手工茶,茶香入水,水中含香,我们轻啜一口,似在瞬间,开始在阵阵古老的茶香里熏蒸与逍遥,将茶山、茶歌、茶舞、茶欢凝结成诗,折叠成韵,用林间曦光的布彩,舒展整个身心的曼妙与空灵,连同深沉的时光一起被徐徐款待,沁人心脾。

02碣滩山

阳春三月时去寻碣滩茶,自然得去碣滩山,因为,碣滩山是碣滩茶的正源。碣滩,原本是沅水中游的一处险滩,碣石野积,竖立如碑。千百年来,人在草木间,不停地寻觅、探望,直到一片树叶,落入水中,改变了水的味道,改变了滩的形象,有了天造地设的碣滩茶,碣滩,才在惊涛拍岸之余,变得温婉清芳,馨香四溢,人们不由得寸心千里,口舌生津,眷念满怀,相思一片。从沅陵县城出发,我们坐机帆慢船,从凤凰山对面的河码头上船,顺沅水而下,过九矶、横石、北溶、朱红溪,经斑竹溪、蒋家坪,至简家湾码头上岸,沿途山光水色,壮气蔚然。时不时,可见吊脚小楼隐在山石、橘柚、篁竹后,如宋画一般,皴中带染,染中有皴,显得清寂、素静。远山,多在云气之上,青黛竦峻,峰秀甚高,山岚水雾随意涂抹,有着水晕墨章般的隐约起伏。疏而不薄的风,吹过来,又吹过去,青青绿绿的,晕染出簌簌的声响,带着水的味道、花的颜色、树的形状。

登临碣滩山,只见银壶山云蒸霞煮,驼峰挺立,荦荦大端处带了点“大漠孤烟直”的味道。山脚潺潺东流的一江好水,缥碧明澈,遥遥绵绵处,又烟水空濛,仿佛溢出时间之外。一垄垄的茶树,从山脚到山顶,依山循势,层层叠叠,曲折蜿蜒,像是大地的指纹,又似流水的旋律,翠气弥漫,起伏连绵,茂美而壮观。片片嫩芽,如鹰嘴,似雀舌,蘸了嫩嫩的光,翡翠般晶莹剔透,散发出同样嫩嫩的清香。一梯梯的茶垄间,有采茶姑娘笑语盈盈的声音传来,婉转而圆润,间或有采茶的歌子悠悠扬扬响起,拽得人的心尖尖满是自在翩翩的归鸿,可以将翠生生的灵魂轻轻浮起来。我们缓着步子往上爬,到了半山腰,抬眼四顾,视线所及处,环山皆翠,满目清烟,南北武陵,东西沅水,处处流光泛碧,女儿坪上云雾袅袅,神仙峰前烟光凝遐。难怪唐·权德舆作陆贽《翰苑集》序云:领新茶一串作此字,即今茶苑之茶, “邑中出茶处,先以碣滩产者为最,后界亭茶盛行。” 又云:“极先摘者名曰毛尖,今且以充土贡矣。”《辰州府志》又载:“邑中出茶多,先以碣滩产者为最。”最在何处?最在质清,最在品贵,最在位孤,夜风惊竹时,积素闲庭,最宜饮一杯碣滩茶,苍简超逸,可与天地对谈。

碣滩山,我们想像中的古茶树虽然所剩无几,但有的是山川赋风骨与日月注精魂,砾壤烂石间,阳崖阴林,阴山坡谷,处处是古老遥远的山光水色与凌露精腴的嘉木气息。当我们坐忘于碣滩山,且陶陶,独对满坡茶、一河水、数峰云时,不知不觉间,开始在自己的内心修篱种菊,心中所思所虑,便愈发清晰。花开花谢,都来几许?卷曲身骨,却内蕴芳华,相契着红尘深处的眷顾倾心。眼看一片山,手握一杯茶,如泡日月,茶叶在水中不断上下沉浮,旗枪初展,如鱼似虾,确凿是 “形若碧云茸如霜,巧艺天工芽中藏。清汤绿叶醉人眼,越夜长留齿颊香。”恍惚间,人生如茶,茶如人生,无不经受风霜的折磨,炽热的煎熬,寂寞的沉眠,滚烫的冲泡,起伏与冲淡相伴,失意与得意相间,涅槃与重生转换,青涩与馨香互联。纵有烦恼三千,我且清茶一杯,不管浓淡凉热几时休,不问春花秋月何时了,只需云淡风轻的清茶一杯,就会多多少少喝出武陵雪峰的高耸,沅江酉水的清越,楚辞章句的浪漫,巫风傩韵的玄秘,可抵的,或许不止是周作人先生瓦屋纸窗的十年尘梦。五万峰青山做营盘,三千里水路可通天。天地入庐,山水迢迢,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一个人,一段日子,若是相遇了碣滩,即是相逢千年的光阴故事,相约万载的山水奇缘。如此,饮之成疾,或欣然,或醺然,心美,一切皆美,茶香,一切都香。

03蒿子溪

沅陵五强溪镇的蒿子溪,山高路远,绿荫朴野,周边的列岭岗、坡脚下、马娘洞、罗儿冲等叠山耸翠。听说,蒿子溪除了郁郁葱葱的蒿草,还有一些佳气日浮的古茶树、古茶园,于是沿一阙古风、一记茶痕、一山鸟音,凝了步子欣然前往。蒿子溪,群山巍峨挺拔,竹树清癯秀朗,有趣的是,村子里的人家,有老树溪、蒿上与蒿下、马上与马下之分,宗金先生骤然说,我们的这次寻茶之旅,就叫“马上马下寻茶记”如何?我趔趄着脚步,说,竹杖芒鞋,空山寻茶,马上马下,甚好!

收拢时光,过马上,行马下,入雀儿岭,但见几株枝繁叶茂的古茶树,隙于松林翠竹间,婀娜清雅地镌刻着时光里的倩影与风姿,描摹着紫气雾岚的氤氲,同行的几位村人,用柴刀与手撩开周围的荆棘与刺蓬,索性攀爬站到了树上,片片古树茶叶,在细风薄雾中翻涌,似訇然打开一册山河,珍藏起遥远的草木芳华,凝聚起亘古的天地灵气,每一片都内敛着清风明月,每一处都澄明着人间正道。山河袈裟,大地葳蕤,在可见可感的茶香浸淫中,天地间荡漾着一种沧海桑田的暖意。

04黑木崖

从沅陵明溪口循溪而上,连绵着几处山冈,山顶山,石重石,沟壑纵横,怪石林立,树生石中,虬枝蔓延,奇形怪状,景象万千。这就是金庸先生笔下《笑傲江湖》的黑木崖了。1937年,因为抗战爆发,北平艺专与杭州艺专合并后西迁至湖南沅陵,改名国立艺专,金庸先生作为其中的一名学子曾在沅陵求学,沅陵的山山水水给他日后的创作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其武侠小说中所描述的黑木崖、麻溪铺、五指山皆坐落于此。小说里的“一片长滩”即指黑木崖下的“沅水”,艰险陡峭的崖壁就是黑木崖的百丈绝壁,“黑木崖”作为魔教总坛,既神秘,又危险,令无数正义侠士望而却步。

小寒过后,我们前往黑木崖,所寻并非黑木崖的险峻神秘与种种传说,而是崖下的古茶树。在经历了两个多小时大汗淋漓的寻找之后,崖下田坎边,一棵古茶树赫然出现在眼前,似在等风等雨,也等着我们。古茶树总体呈蘑菇状,树高约五六米,主杆直径近四十公分,主杆约四十公分处分有五六枝,枝柯交错,相依相靠,向上生长,真有点如陆羽《茶经》所说的“其树如瓜芦,叶如栀子,花如白蔷薇,实如栟榈,蒂如丁香,根如胡桃。”古茶树历经数百年风雨,却毫无老态,枝叶繁茂,形似一把大伞,撑出一处幽美邈远的意境,安静而不喧哗,足以让人品味天地恩宠的极致绽放,有平淡、有激情、有浓烈、有淡然、有起有伏、有动有静、更有日月星辰漫漶的精魂灵动。天下草木,茶在人间,天地云水,寻茶,并不容易。然而,古老茶树上的每一片叶子,承接了白昼的日头、夜里的星光,承接了黑夜的雷声和雨水,承接了树木野草的唱和、飞禽走兽的鸣叫与花鸟草虫的吟哦,承接了天地之间一切的精粹,每一片树叶上的朝代,都在变幻着时序,镀亮五光十色的光阴与人生,万千天籁之音,都会爬上枝柯叶片,让土地的深情健旺茂盛。

因为有了老茶树,碣滩茶,便理直气壮地承袭了千年贡茶的尊贵血统,在潺潺的生命之河,开出了一片蒹葭,缱绻了一生的苍老,成为自己的明月,自己的清风,醉了春花秋月的懵懂,醉了风霜雨雪的空濛,也醉了寻寻觅觅的脚步。(聂文 张干发 张远文)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4

标签:沅陵   枝柯   蒿子   艺专   山光水色   精瘦   精魂   茶树   湖南   神农   草木   水中   古老   千年   天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