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释放的这些信号,你get了吗?

中国发展改革报社 记者蔡若愚、袁琳、杜壮报道

全国两会之后,全国上下,正在加紧动起来,信号频频、动作连连,那些疫情期间暂时减少的各种联系,又回来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在往三个着力点上发力!

奔赴基层,大兴调研之风

“不吃梨子,怎么知道梨子的滋味呢?”这是在浙江工作期间,习近平下基层时常说的话。他是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

在河北正定,他跑遍全县25个乡镇、221个村;在福建宁德,他到任3个月就走遍9个县;赴任浙江,他用1年多时间跑遍全省90个县市区;在上海,7个月到过全市19个区县;担任党的总书记以来,他的足迹更是遍布大江南北。

“调查研究就像‘十月怀胎’,决策就像‘一朝分娩’。调查研究的过程就是科学决策的过程,千万省略不得、马虎不得。”习近平总书记的调研精神,在这个春暖花开的三月,实实在在地转化为了政策。

全国两会之后没多久,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号召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带头深入调查研究,听真话、察实情,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有一是一、有二是二,既报喜又报忧,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

国务院总理李强刚下两会,随即开启调研步伐,不到10天时间,已经去了湖南调研并主持召开先进制造业发展座谈会,去到海南调研自由贸易港建设情况以及养老医疗发展情况。这一节奏,印证了他在首场记者见面会上所说的,坐在办公室碰到的都是问题,深入基层看到的全是办法。

在国家发展改革委,现场会成为基层调研的一种有效形式。今年以来,各个司局纷纷出动,去到各地现场考察询问、现场发现问题、现场交流经验、现场研究整改、现场部署工作、现场演练操作……

在云南保山,现场会进入当地幼儿园和敬老院,实地观察“一老一小”整体解决方案的地方经验;在湖南怀化,现场会聚集了22个有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任务的省区市参会代表,进社区、下车间、问群众,用“稳得住、能致富”检验搬迁成效;在浙江宁波,现场会上直接培训,学“双碳”基础知识、实现路径和工作要求,增强领导干部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本领,做到现场会、现场就“会”……

"跟随国家发展改革委各司局现场会采访的记者们说:

“材料里几句话概括的经验,在现场可以找到对应的事件和人物,这对来学习的地方政府来说,是最原汁原味的呈现。”

“不同省区市的都聚集到一起,各地交流起来便利、效率高。”

“工作推进现场会上的汇报交流直击工作操作中的痛点、堵点、焦点问题,梳理问题、排查难题,印象深刻的是大家畅所欲言,有场会议一直开到了晚上十点还没结束。”

“地域间的资源禀赋不同,有些经验不一定能借鉴应用回去,但可以多一种启发。”"

可以预见的是,调查研究这份党的传家宝,将更好为科学决策服务,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服务,为完成新时代新征程的使命任务服务。

拥抱世界,中国欢迎外资

3月25日至27日,首都北京,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3年年会吸引百余位世界五百强企业掌门人齐聚一堂,境外代表阵容堪称豪华。习近平主席专门向论坛致贺信。

3月28日至31日,南海之滨,博鳌亚洲论坛2023年年会汇集来自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00多位政界、工商界和智库学者代表参加。李强总理出席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

从北向南,接踵而至的两场盛会,向世界释放了中国的温暖信号。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实际上,会场之外,这些天中国多位部长也纷纷密集会见了外企高管。

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郑栅洁26日会见了西门子公司董事会主席、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德国经济亚太委员会主席博乐仁,27日又会见了美国苹果公司首席执行官库克一行。

3月23日至27日,商务部部长王文涛5天内密集会见苹果公司、溢达集团、雀巢集团、宝马集团等11家跨国公司高管。此外,工信部、中国银保监会、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务院国资委等部门近日也发布了主要负责人会见外企高管的消息。

部长们频繁会见外企高管,谈了什么?

从会见内容来看,开放、合作是关键词,多部门表态欢迎外资企业继续在华投资兴业、扎根中国。

郑栅洁表示,中国发展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正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将为国内外投资者提供广阔的合作空间和宝贵的发展机遇。与中国同行就是与机遇同行,投资中国就是投资未来。

王文涛表示,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中方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开放,愿为各国企业在华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服务,让生机勃勃的中国大市场,为各国企业提供发展大机遇。

工信部部长金壮龙表示,中方将全面落实制造业高水平对外开放政策,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为中外企业发展先进制造业提供服务和保障。欢迎外资企业扩大在华投资,深化产业链供应链合作,共享中国发展机遇。

有分析人士认为,部长们这一系列举动释放出三大信号。

一是中国扩大开放步履不停。此前,中国官方已在不同场合多次明确表示将坚定不移扩大开放。去年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提升贸易投资合作质量和水平。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要“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扩大市场准入,加大现代服务业领域开放力度。落实好外资企业国民待遇”。

二是彰显中国对外资强大的“磁吸力”。对于许多外企高管来说,此次访华是他们三年以来首次访问中国,迫切希望从中国市场找到有关增长和创新的确定性,从外企高管的表态来看,访华更坚定了其加大对华投资的信心。而对于中国市场,外资的重要性丝毫没有削减,在高水平的开放平台上,中国依然需要外资企业带来的技术、理念和活力。

三是中国将在改善营商环境上推出更多实招。近年来,中国一直致力于优化营商环境,为投资者来华兴业创造便利条件。中国贸促会一项调查显示,2022年四季度外资企业对中国营商环境满意度总体较高,约90%的外企对获取经营场所和纳税评价“较满意”以上。

分析人士认为,在当前国际引资竞争日趋激烈,营商环境日益成为外企投资布局的重要考量因素,因此,有针对性回应外企诉求、落实好外企国民待遇,将成为今后中国吸引外资的一大重点。

据了解,商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国贸促会等多部门目前正在酝酿新一批吸引外资的政策举措,以更大力度吸引外资。

聚焦高端,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

“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加快建设制造强省。”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这样强调。

先进制造业,符合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的方向;制造强省,承载了打造先进制造业高地的使命任务。

3月21日至22日,国务院总理李强的首站调研选择了湖南,主题聚焦先进制造业发展。这一选择,或有深意。

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要求湖南着力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如今,近三年过去,湖南正在加快破解产业“集而不群”局面,摸索产业集群发展新路径;加快产业链协同攻关,推动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依托“策源地”优势,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3月30日,湖南省集中开工1158个重大项目,其中创新与产业项目753个,包括高端装备制造、先进材料、新能源汽车等408个先进制造业项目占比超35%。

实际上,全国两会后,各地抢抓机遇、发力先进制造业,坚定不移筑牢实体经济根基。“突出新型工业化主导作用,高质量推进制造强省建设”已成为多地发展规划中的重要内容。而重大项目作为稳定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从项目占比来看,目前多地都在积极布局先进制造业相关项目。

3月20日广东省公布2023年重点建设项目,今年重大制造业项目平均年度投资额达4.9亿元,较2022年增长22.5%。四川省今年实施的700个重点项目中,产业类项目346个,占比近一半,其中制造业项目有197个。江苏500个省级工业大项目中有487个是先进制造业集群项目,其中150项将在年内竣工投产。

李强在湖南调研时强调的“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推进高端制造,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给开春以来的中国经济,吃下了一颗定心丸。未来怎么干,各地已经用行动来表示。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一年之计在于春,3月的中国,不缺撸起袖子加油干的精气神,但把握好干的方向、方式和方法,关系到最终干的成效。往基层去调查研究、向世界展示中国机遇、朝先进高端去发力,这些信号,你get到了吗?

来源:中国发展网·网站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5

标签:苹果公司   现场会   湖南   中国经济   总书记   调查研究   外资企业   外企   中国   社会发展   制造业   部长   信号   近期   先进   现场   环境   项目   国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