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吁暂停研发?应让人工智能良性成长

□李岱阳(西南大学)

3月22日,由麻省理工学院物理学教授马克思·泰格马克等人创办的未来生命研究所网站发表了一封呼吁暂停训练超级人工智能系统的公开信,信中指出,近几个月人工智能实验室陷入了一场“失控的竞赛”(out-of-control race),没有人能够对其未来产生的影响进行预测与提出应对措施。信中强调,只有当我们确信其影响是积极的并且其风险是可控的时,才应该开发强大的人工智能系统。截至30日,已有包括特斯拉创始人马斯克等硅谷企业家科学家在内的1377人在此公开信上签署名字。

不可否认的是,现阶段,人工智能的应用已经出现了治理问题。早在2020年,AI公司旷世就曾发布全球十大AI治理事件,其中包括杭州野生动物园强制收集人脸信息、智能音箱劝主人“自杀”以保护地球、AI编写假新闻等。而在近期,AI技术被不正当使用的例子也随处可寻,如江苏首例“人脸解封”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女子地铁照被AI一键脱衣传播、男博主利用电脑后期制作合成与女明星亲吻的影片等。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生发了许多“灰色地带”行为,而其中部分行为甚至已经过渡到了“黑色地带”以至于触犯法律并且损害他人利益。

然而,万不可“因噎废食”,首先,AI治理事件的本质是人利用技术做出不正确行为,所以错误的不是人工智能而是背后的使用者,AI自始至终扮演着“无倾向的中立工具”这一角色。其次,如果中止研发,受到限制的是那些合法合规、渠道正当的公司企业或者实验室,非法的AI内容生产组织不受约束,可能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内,AI的错误使用领域会进一步扩大,并且,合法的AI模型由于缺少训练不足以对于错误行为进行补救和纠正。最后,AI技术正处于快速成长的阶段,贸然因为对未来的担忧而暂停训练也许会让人类错过又一次科技革命的机会。

要做到正确引导治理,不让AI技术“野蛮生长”。人工智能代表着先进生产力,可以大幅降低办公成本,对于人类社会来说其发展至关重要。虽然AI的错误使用在所难免,但是可以通过实施举措减少这种情况的发生,小到发布AI作品应当标注作者、所用模型、素材,大到对AI公司人工智能训练方式、数据库选取、产品

从《2001太空漫游》到《终结者》《黑客帝国》再到《机器人总动员》《星际穿越》直至近几年的《流浪地球》,这些电影或多或少都反映了人类对于人工智能未来的担忧。人工智能会不会完全替代人类甚至控制人类?或许我们理性思考一下,这个问题的答案应该是否定的。人工智能的本质是依靠输入的数据库“制造”内容,但是人类,人的大脑却能“创造内容”,这是独一无二的。我们应当带着这份从容与自信继续走下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4

标签:人工智能   麻省理工学院   特斯拉   马克思   实验室   本质   模型   地球   人类   错误   地带   事件   未来   内容   技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