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话音频丨这么有内涵的节日,为什么知道的人那么少

清明马上要到了,格是一个“大节”。

要晓得,老早格真的也是中华传统的一个重要节日,承载了交关民族文化特征。(讲述人:王蔚)

全文:

寒食节 风花高下飞

清明马上要到了,格是一个“大节”。但是,勒清明节之前还有一个中国传统节日,叫寒食节,现在忘记的人蛮多的,想得起来要过格个节日的人少之又少。要晓得,老早格真的也是中华传统的一个重要节日,承载了交关民族文化特征。

现在,人们之所以“记勿牢”,主要是因为寒食节的日脚与清明节几乎重叠。寒食节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当时就有记载,定每年的农历冬至后的第105天,就是清明节前的一两天为寒食,所以也称“百五节”或“一百五”。对于寒食节的起源主要有三种讲法,一是周代禁火,二是古代改火,三是纪念介子推。前两种说法主要是史学家基于史料研究提出的,第三种说法可能主要是民间活动的直观反映。

先讲第一种说法。寒食,顾名思义就是喫冷食,用现在的闲话讲类似于“冷餐会”,屋里灶头是勿生火的。另外,寒食节禁火的“火”字,原本是天文学朗的大火星,禁火是人们基于对星宿的崇拜举行的祭祀大火星的仪式之一。

到了唐朝,寒食节出现了既保留禁火但又要改火的习俗,就是勒格一天,人们分头去钻火,如果啥人钻出了新火,就要拿火种作为贡品上交给朝廷,可以得到皇帝的奖赏。赐赠新火,意味着新生活的开始。

而勒民间,纪念介子推成为流传最广、接受度最高的寒食节来历。传说寒食节原发地是山西介休绵山,距今已有2640多年的历史。春秋时,介子推历经磨难辅佐晋公子重耳复国后,隐居介休绵山。晋文公重耳烧山逼伊出来,子推母子隐迹焚身。晋文公为悼念伊,下令勒子推的忌日,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5日格一天禁火寒食,形成了寒食节。

上海社科院民俗与非遗中心秘书长毕旭玲认为,民俗分为“人造民俗”和“真民俗”,一般来讲,人造民俗元素也有可能发展成为真民俗。比方,我国的传统民俗节日寒食节形成于春秋时代,到了唐代,人为增加了上墓的习俗。唐玄宗于开元二十年(732年)颁布了《许士庶寒食上墓诏》,其中写道:“寒食上墓,礼经无文。近代相传,浸以成俗。”加入了上墓习俗的寒食节,从比较苛刻的角度来看,至少勒上墓习俗刚形成的时期,勿能称为真民俗。但经过一段时期的发展,上墓习俗得到了民间广泛的认同,勒寒食期间进行上墓祭扫的民众越来越多,官方因此辟了寒食假,格说明寒食上墓的习俗最终取得了官方的认同。

寒食节是一个节日内涵邪气丰富的节日,除了“冷餐会”,还有踏青、祭祖、斗鸡、蹴鞠、荡秋千等。寒食节还有一个特别的“保留节目”——咏诗。相传,寒食节时文人们或思乡念亲,或借景生情,感慨邪气多,还会突发灵感,诗兴大发。最著名的要算唐朝大诗人苏轼的《和子由寒食》:“寒食今年二月晦,树林深翠已生烟。绕城骏马谁能借,到处名园意尽便。”杜甫也写下了《寒食》:“寒食江村路,风花高下飞。汀烟轻冉冉,竹日静晖晖。”

民俗专家、嘉定区博物馆副研究员陶继明介绍,老嘉定人勒寒食节喫的青团,其实是用雀麦草做的,就是取一眼生长勒河滩边的草本植物艾蒿,拿伊捣烂之后取其汁和糯米混勒一道,随后包进豆沙馅子。有些考究的人家还要剪一小片粽叶垫勒刚做好的青团下面,再用蒸笼隔水蒸,格就能既保留青团的清香味,又勿会褪去颜色,而且拿勒手浪喫的辰光还勿会沾手。伊还讲,由于寒食节紧挨了清明,整个郊外侪是一派桃红柳绿、姹紫嫣红的仲春美景,所以,嘉定城内的老人小囡格歇辰光侪要远足踏青,走向大自然,尽情享受春天的气息。

新民晚报记者 王蔚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3

标签:介休   辰光   嘉定   寒食节   冷餐   节日   火星   介子   大节   邪气   习俗   民俗   清明   内涵   上海话   说法   音频   民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