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集诱导发光Cu(I)络合物的光动力增强广谱抗菌研究


第一作者:左忠祥,潘鑫鑫

通讯作者:袁勋

通讯单位:青岛科技大学

研究速览:

近期,青岛科技大学袁勋教授团队受邀在Dalton Trans.上发表了聚集诱导发光特征的Cu(I)络合物的光动力增强的广谱抗菌应用的研究工作。该文报道了聚集诱导发光(AIE)机制发光的聚乙二醇(PEG)高分子限域的Cu(I)-p-MBA络合物聚集体(PCuA)的设计。得益于Cu(I)-p-MBA络合物的AIE特性和Cu物种固有的抗菌性能,所开发的PCuA对细菌表现出光动力增强的广谱抗菌活性,该工作为新型抗菌剂的设计提供了研究范例。

要点分析:

要点一:利用溶剂诱导聚集策略,作者发现Cu(I)-p-MBA络合物具有AIE特性。在溶剂(乙醇、DMF、丙酮、甲醇、丙三醇)诱导的作用下,Cu(I)-p-MBA络合物聚集度提升。Cu(I)-p-MBA络合物的高度聚集限制了配体的自由运动,增强了Cu(I)…Cu(I)相互作用,使Cu(I)-p-MBA络合物聚集体具有强烈的红色荧光(图1)。


要点二:创新性地开发了高分子限域策略,成功制备了在水相环境中稳定存在的Cu(I)-p-MBA络合物聚集体(PCuA),摆脱了Cu(I)-p-MBA络合物AIE对溶剂的依赖,为Cu(I)-p-MBA络合物的光动力抗菌应用奠定了基础。开发的高分子限域策略被证实是一种普适的制备稳定聚集态的Cu(I)络合物的有效手段(PEG、聚乙烯醇、壳聚糖等高分子都能够有效限域Cu(I)络合物,实现AIE)。


要点三:基于Cu(I)物种固有的抗菌活性和光动力产生的ROS,PCuA表现出了光动力增强的广谱抗菌活性。另外,PCuA对L929细胞具有低的细胞毒性。该工作成功将金属络合物的AIE现象应用到光动力广谱抗菌领域中,为新型抗菌剂的设计提供了范例。

图文导读

图1.(a)Cu(I)-p-MBA络合物溶液在pH=~9.0时的UV-vis吸收(黑色曲线)和PL发射(红色曲线)光谱。(b)ESI-MS和[Cun(p-MBA–H)n+1]-低聚物(n=4,5)的结构图(插图)。(c)溶剂诱导的AIE示意图和Cu(I)-p-MBA复合物溶液在pH=~3.0的乙醇/水与不同的甲醇的混合溶剂中在紫外光照射下的照片。(d) Cu(I)-p-MBA配合物溶液在不同甲醇混合溶剂中的PL发射光谱(λex=365nm)。


图2.(a)具有AIE特征的PCuA形成的示意图。(b)PCuA(红色曲线)和不含PEG的Cu(I)-p-MBA络合物(黑色曲线)在水中的PL发射光谱(λex=365nm)。(c)PCuA的PL衰减曲线(黑色曲线)与拟合曲线(红色曲线)。


图3.(a) PCuA ([Cu] = 0.4 mM)在不同条件下60min对革兰氏阳性金黄色葡萄球菌、革兰氏阴性大肠杆菌和耐药菌MRSA的抗菌活性。(b)不同条件下PCuA抗菌过程中ROS产率。


图4.PCuA对L929细胞的细胞毒性。(a)用不同浓度的PCuA(绿色)和CuSO4(红色)处理12 h后,MTT法评估细胞活力。(b) PCuA ([Cu] = 0.4 mM)处理12 h后,用乙酰甲氧基钙黄素衍生物染色的活细胞(绿色)和用乙二聚体1染色的非活细胞(红色)的PL显微镜图像。

结论

本研究成功地制备了AIE特征的PCuA,用于增强光动力抗菌应用。该策略的关键是使用体积庞大的PEG聚合物分子将Cu(I)-p-MBA复合物限制在水中稳定并且高度聚集的状态,这也被证明是通用的,因为其他大分子也可以用于形成AIE特征的金属纳米材料。利用AIE和Cu的固有抗菌活性,所开发的水溶性PCuA对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以及耐多药细菌(>99%)具有优异的光动力抗菌性能。抗菌机制研究表明,包括1O2、·O2-和H2O2在内的活性氧在光动力杀灭细菌。这项研究的有趣之处在于,它不仅为AIE特征的水溶性金属配合物的合成提供了一个范例,而且还为新型光动力抗菌剂的设计提供了参考。

全文链接:https://doi.org/10.1039/x0xx00000x

参考文献:Zhongxiang Zuo,# Xinxin Pan,# Ge Yang, Yuemin Zhang, Xingwen Liu, Jinrun Zha, and Xun Yuan*. Cu(I) complexes with aggregation-induced emission for enhanced photodynamic antibacterial application. Dalton Trans. 2023, 52, 2942-2947.

作者及团队介绍:

袁勋教授,2002-2009年就读于山东理工大学,获学士和硕士学位;2014年博士毕业于新加坡国立大学;2014-2017年以博士后及研究科学家身份就职于新加坡科技局;2017年8月入职青岛科技大学材料学院,任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兴趣集中于超小金属纳米团簇(<3 纳米)的设计及其在生物医学、环境保护、能源催化等领域的应用。近年来,发表高水平论文80余篇,论文被引7900余次,h-因子42;获得中石化联合会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泰山学者专项、山东省优秀青年基金等多项课题。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5

标签:络合物   诱导   聚集体   抗菌剂   动力   溶剂   活性   曲线   细胞   广谱   红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