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T人工智能会带来什么?让我们重温49年前8080芯片引发的PC革命

“在我的一生中,我见过两次让我印象深刻的技术演示,它们是革命性的。第一次是在1980年,当时我接触到了图形用户界面,第二个大惊喜OpenAI的GPT人工智能模型。”3月21日,比尔盖茨在其博客中,这样评价道:“我很幸运参与了PC革命和互联网革命。”


20世纪70年代,人们还未意识到自己正处在PC革命的前夜,就像现在人工智能已经悄然出现在我们身边,它究竟会对我们产生哪些改变,以及对未来有什么意义,无人知晓。


时间回到48年前,1975年1月的某一天早晨,有两个沮丧的年轻人,游荡在美国东部马赛诸塞州哈佛大学广场。突然其中一个人,在一个小报摊前停了下来。“你看,你快看!”,说着手指着一本杂志的封面。这是一本《大众电子》杂志,封面上面刊登着一台很小的计算机照片,样貌丑陋,没有键盘显示器,只有面板上一排地址控制开关作为指令输入,16个闪亮的小灯泡作为输出,一般人看到还以为是一台新颖的烘烤机呢。


大众电子


这是一台名叫牛郎星8800的计算机,是由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微型仪器遥测系统公司(MITS)制造的,它的创始人叫罗伯茨,年轻时曾立志成为医生,不过很快就在电子机械方面找到了自己的兴趣,大学主修电气工程,后在新墨西哥州的阿尔伯克基建立了自己的公司。起先经营计算机元器件,后来大家伙德克萨斯仪器公司开始涉足,很快他就难以招架,价格上难有优势,公司面临巨额赤字。当他看到英特尔8080芯片诞生时,决定孤注一掷,用它来生产第一代个人计算机。某一天他女儿边看电视里的科幻片《星际旅行》边说:“为什么不叫它牛郎星?”,这就是计算机名称的来源。


当另一个年轻人拿起杂志,浑身颤抖连连惊呼:“天呐,这件事情真的发生了,却没有我们的份!”,这个年轻人就是比尔盖茨,之前那位是他的伙伴,保罗艾伦。比尔盖茨20岁,是哈佛大学二年级学生。22岁的保罗艾伦设法开着他那辆笨拙的车子穿州过府从华盛顿州而来,并在波士顿找到了一份工作,开始为Honeywell进行小型计算机程序设计。他经常到哈佛,以便两人可以继续讨论未来计划。


保罗艾伦是比尔盖茨在湖滨中学时代的同学,要比盖茨高两个年级,说话很轻柔,为人谦虚朴实、温和友善。艾伦在中学的时候经常戴一副黑边眼镜,穿着西装,头发剪得整整齐齐,像个大人一样。相比之下比尔·盖茨就显得有些孩子气,盖茨那时长着一张娃娃脸,常常穿着条纹衬衫,像个孩子一样。


在比尔·盖茨进入湖滨中学学习的第一学期快要结束的时候,湖滨中学的领导们作出了一项重大而深远的决定,那就是在学校安装一台计算机终端。


这里有必要解释一下,当时的计算机是主机型的,体积庞大,通过打孔纸作为输入设备,输出到电传打字机上。所谓主机是相对于终端来说的,一台主机可以连几台或几十台终端设备。而随着电子制造技术的发展,计算机从最早的真空管,到电子管,再到晶体管,最后越来越多的晶体管被集成到一块小小的芯片上,于是体积更小功能更强的个人计算机就成为可能,而个人计算机(Personal Computer)这个名字,就是与主机相对的。湖滨中学所安装的其实是一台终端设备,主机在通用公司的一台PDP-10。


湖滨中学时的比尔盖茨和保罗艾伦


从12岁第一次接触计算机起,计算机就成为了比尔·盖茨一生的爱好。在他和朋友保罗·艾伦一同从计算机操作手册上学会了BASIC语言后,盖茨就写出了他的第一个程序,这个程序是用来玩三连棋的。两个具有进取心和意志力的年轻人,不仅花大量的时间一起研究和学习计算机技术,还都梦想着用计算机做出一番事业来。就这样,保罗·艾伦和比尔·盖茨成为莫逆之交。


70年代,随着美苏争霸趋于缓和,许多大型主机型计算机项目由于缺乏政府资金资助,逐步转向商业化,使得更多人接触到计算机,芯片生产技术的发展,为计算机小型化奠定了基础,个人计算机出现了萌芽,但很多大公司依然后知后觉,认为计算机行业会依然沿着只有大企业才能用得起的主机系统架构发展下去。


三年前,当19岁的艾伦把一本《电子学》上的文章拿给盖茨看,那上面一篇文章宣布了,有一家名叫英特尔的公司生产了一种8008的芯片,经过仔细研究它的说明手册,虽然这种芯片功能有限,即使文章作者也没有意识到一个微处理器可以发展成为一个具备通用目的的计算机的潜力,但当时比尔盖茨就已经看到,随着芯片功能不断增强以及价格不断降低,个人计算机取代大型计算机的潜力和前景的必然性。


正是这种深刻的洞察力,使得他们两人内心永远升腾起熊熊烈焰,那种想要一展宏图的激情,不断驱使着自己去孜孜追求最新技术的发展,并毫不犹豫地采取一切能做到的行动。


就在1974年,英特尔公司刚刚发布了新的8080芯片,这是一种对8008的改进型,功能扩大了10倍,安装有2700多个晶体管(现在一台普通个人电脑所使用的CPU往往集成了数亿个晶体管,证明了比尔盖茨对于芯片的预计是正确的),两人经过评估,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这种芯片达到了组装一台个人计算机的需要。


他们立刻开始了行动。在学校宿舍里,他们向所能找到的各大计算机生产厂家寄出一堆自荐信,想要为未来还不存在的一种装有8080芯片的计算机开发BASIC软件。一旦有人使用这种芯片造出个人计算机,就会前途无量,他坚信未来个人计算机必将人手一台,他要赶在第一台计算机生产出来时,抢到软件市场先机。


信寄出去后石沉大海,如今一方面厂家了无音讯,另一方面,第一台个人计算机居然横空出世,怎能不令盖茨心中焦虑万分。不能再等了,他们即刻就要为它开发软件。盖茨和艾伦马上给生产牛郎星8800的公司打了电话,说自己是交通数据公司的,公司正好开发出了一种程序语言,稍经修改,就可以用在牛郎星8800机器上。这种程序语言可让8800机器真正运转起来。


没想到他们受到了罗伯茨粗暴的回绝,罗伯茨用又大又粗的嗓门说,至少已经有50个人对他说过类似的话了。他不想听那些天花乱坠的漂亮话,他只要看实际的成果,谁先给他做出来产品,他就和谁做生意。


要参与到这场PC革命谋到一席之地,而不是难受的在一旁看着别人抢走自己的伟大创想,盖茨他们面临第一道门槛,就是如何在没有计算机实物的条件下,为它开发软件。


当时他们还不知道,事实上,杂志上的照片,只是一个空壳,真正的也是唯一一台样机已经在邮寄途中丢失了,可是杂志社的预告已经发出去了,而罗伯茨急中生智想到一个办法,就是再邮寄一个空壳去作为照片的原型,杂志社只好硬着头皮刊登。


也就是说,盖茨和艾伦,他们在既没有计算机,也没有见过真实的英特8080芯片情况下,要为它开发软件,而手头仅有的只是机器说明书和8080芯片手册。还好,他们可以利用哈佛大学里的一台PDP-10型主机。


美国的计算机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只有政府和军方,还有少数的大公司才能拥有,数十万甚至上百万的价格,普通人是难以奢望的。哈佛大学的这台计算机本来是美国国防部为了军事用途而监制的,本来是要用于越南战争的,可是由于某种原因,军方临时改变主意,把它捐赠给了哈佛大学。可是由于当时正是美国国内民众反战情绪十分高涨的时候,尤其是这次反战运动是从大学校园开始的,况且这台计算机还与美国军方连着一条线路,哈佛大学害怕反战学生们反对,半夜偷偷把计算机运进校园。由于当时计算机是非常稀罕的,没有多少人会用到,管理不是那么在意,因此比尔和保罗抓住了这个漏洞。


比尔·盖茨把艾伦领到了哈佛大学,让他假装成哈佛的学生,利用学校的计算机夜以继日地钻研。他们用尽一切手段争取在学校机房上机的时间。他们经常24小时在计算机房里连续工作,编制程序。后来比尔·盖茨回忆说:“在编写软件时需要精力高度集中,为牛郎星编写程序的那段时间真是让我们筋疲力尽。为了让我的精力集中,在思考时我经常摇摆着身体,以让我排除一切干扰。当时我和保罗·艾伦很少睡觉,为了能尽快研制出牛郎星的编程语言,我们夜以继日地工作,常常累了就睡在书桌旁边或躺在地板上。有一段时间我甚至忙得都顾不上吃东西,也没时间见任何人。”他们当时在计算机房里,经常干着干着就睡了过去,几分钟后,又猛然醒来,继续敲打键盘。


那么他们是如何解决没有实际计算机和芯片的难题呢?


艾伦凭借着多年积累的经验和技术,以及勇敢无畏,经过钻研芯片说明书和手册,终于在PDP-10主机上模拟出了牛郎星8800计算机的全部功能。这是一种伟大创举,因为硬件本质上是固化了的程序,这个模拟程序,只要能实现在同样的输入下,能和硬件产生相同的输出就行了,这样就能在这个模拟机器开发BASIC语言。


这不就是现代虚拟机或者模拟器的概念吗?这是现代许多高级编程语言或系统才有的特性,比如被吹嘘的如何神乎其神的虚拟机所谓的一次编程到处运行,多少人知道,它的光辉其实从PC诞生的源头就已经发出了!


当时牛郎星8800只有256字节的寄存器,内部储存能力只有4096字节。而现在随便买一台个人电脑内存都有16G,1024字节是1K,而1024K是1M,1024M才是1G。所以在这么小的内存情况下编写功能完备的程序,要求尽可能的短小精悍,这需要炉火纯青的技能。虽然他们为PDP-8编制过BASIC语言,但那是为大型的柜式计算机而设计的,现在他们需要做的就是必须让BASIC语言变得能够适合牛郎星这种微型计算机。而且早期的BASIC语言只是用它编写单一的程序而实现某种功能,却从来没想过给一台计算机编写一套完整的程序,也就是要承担起部分操作系统的功能,控制一个全新的底层硬件运行,这是一个巨大挑战。


当时保罗艾伦使用的是PDP-10型的汇编语言,与全部是0和1组成的机器语言相比虽然高级了一点,但还是困难重重。比如要执行一个加法运算,首先要将数据移动到CPU寄存器中,MOV AX, 1000h,再将第二个数据加到该寄存器,ADD AX 2000h,最后把结果移到地址为100的内存中,MOV AX 100h,如果要执行打印,则更要经历一系列复杂操作,这需要对计算机底层线路和芯片有个透彻的理解。不像后来各种高级语言,只消输入1+1结果3就自动显示在屏幕上,不用了解计算机内部任何构造也不用编制任何复杂的底层代码控制屏幕的显示。


换句话说,保罗艾伦在PDP-10主机上,仅凭产品说明手册,就用软件完全模拟了一个8080天狼星计算机,这是了不起的绝技。而比尔·盖茨显示了他在编写程序上的天分,在这台模拟器上编出了专门适用于这台微型计算机的基础语言。经过八个星期的日夜奋战,他们终于把程序设计成功了。


这还不算完,稍后他们把这门编程技艺发挥到无以复加的地步,当他们把开发的BASIC输入到真实的天狼星8800上后,居然一次就运行成功。在编程领域,要经历无数次的报错调试修改再报错的过程,象这样复杂的软件,无人能一次通过,他们两人共同开创了一个伟大奇迹。


时不我待,1975年2月底,比尔·盖茨打电话通知了罗伯茨,告诉他程序已经基本完成了。紧接着艾伦就带上编好的软件,坐上飞机,赶到罗伯茨的公司,他在乘坐飞机的时候还在编制着最后一段进入计算机程序的代码。


罗伯茨亲自开着一辆货车来到机场迎接艾伦。当艾伦看到罗伯茨的满是装运货物时留下痕迹的货车时非常吃惊,本来他还以为这是一家非常体面的大公司。罗伯茨显然也把一身绅士打扮的艾伦当成了大人物。他直接把艾伦送到了当地一家豪华旅馆中,而艾伦身上根本没有那么多钱支付昂贵的住宿费,他便编造了一个理由,向罗伯茨借了些钱住下。


第二天,罗伯茨用货车把艾伦拉到一个旁边是洗衣机店和按摩院的小店铺房前边。正当艾伦满腹疑惑的时候,他看到了那台牛郎星8800计算机在里边搁着,艾伦才相信走对了地方。


历史性的时刻要到来了,艾伦怀着紧张的心情把他们编写的BASIC语言程序的纸带输入进了计算机里,开始用手指敲打着键盘,输入指令,这是艾伦第一次真正接触牛郎星8800计算机,如果他和盖茨在设计过程中出现任何差错,就意味着他们编写的程序会失败,那么他们所作的一切努力都将付诸东流。


所以艾伦输入指令后,非常紧张地等待着计算机的反应,当时的计算机反应速度很慢,需要几分钟的时间,这几分钟对于艾伦来说是一生中最漫长的时间。


屏息凝神,当计算机从打字机中打出“准备就绪”的字样后,他长舒了一口气,紧接着他输入了一个二加二的指令,牛郎星8800计算机立刻显示了正确答案4。艾伦知道他和盖茨设计的程序软件基本成功了。艾伦后来回忆当时的情景时说:“当时,我看到一个我从未真正接触过的机器,竟然听从我的指令工作,这让我感到十分惊讶。”


房间里的人们一片欢腾,罗伯茨此时兴奋不已!因为当时罗伯茨为了能将公司扭亏为盈,费尽唇舌说服银行再贷款6万美元给他,此时罗伯茨的财政赤字已经达到了30万美元以上,这次艾伦的试验实际上决定了他的企业能否走出破产的命运。


后来罗伯茨回忆说:“看到我们的计算机终于能够在程序下运转起来,成为了有用的机器,我兴奋得都快要晕过去了!那真是一个令人难忘的时刻,没想到这两个小伙子从来没见过‘牛郎星’,却能做出如此完美的工作!”


在哈佛大学焦急等待消息的比尔·盖茨终于接到了保罗·艾伦的电话。电话中传来艾伦激动的声音:“亲爱的朋友,我们成功了!”听到这个消息的盖茨也和艾伦一样兴奋和激动,因为他和艾伦两个月的辛苦付出终于得到了回报。没有什么事情比这更让人幸福和快乐了。更重要的是,他们已经预见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未来。


从这一天起,盖茨和艾伦成功地让自己从一个令学校无可奈何的调皮捣蛋的计算机极客,转变成了为第一台个人计算机开发第一个BASIC语言的PC革命先行者。


而所有这一切均源自于一个十几岁的孩子对未来富有远见的洞察力。之后他们所作所为,都是为了急切地去亲自验证和实现自己的预想,而不是作为旁观者看着别人去做。从此,这两位年轻人一脚踏进了PC革命的伟大征程。


罗伯茨公司的订单像雪片一般飞来,很快订货数量就超过了4000台。有人甚至乘坐飞机直接来到罗伯茨的公司,要求当场提货。


如果按照每台机器软件150美元的定价策略,4000台就会有60万美元的收入。比尔·盖茨和艾伦两人经过商议决定创办一家自己的新公司,独立出售自己的软件产品,以便让公司在这个领域做大做强。盖茨最后终于作出了自己人生中最重要的决定:放弃学业,和艾伦共同开办公司。


1975年7月,比尔·盖茨和保罗·艾伦在新墨西哥州的阿尔伯克基创建微软公司,全名是微型计算机软件公司,这就是日后大名鼎鼎的微软公司。最终两人在公司的股份定为比尔·盖茨64%,保罗·艾伦则为36%。截至到2022年,比尔盖茨以1290亿美元全球财富排名第4,而保罗艾伦于2018年因患非霍奇金淋巴瘤并发症去世,终年65岁,他在2017年全球财富以199亿美元排名第42位。


就在罗伯茨的公司在计算机行业风光一时后,其他大公司也开始涉足计算机行业,开发个人电脑的硬件产品。而罗伯茨生产的计算机硬件产品质量欠佳,经常出现问题,在大公司介入后,很快失去了竞争优势。


计算机行业正处于群雄逐鹿时代。而开发出8080芯片的英特尔公司,原先主要业务其实是存储设备,鼎盛时期几乎占据了美国大部分市场份额,芯片从来不受重视。直到80年代初,日本人登场了。


在日本政府产业政策和资金支持下,日本厂商进行着大规模生产投入,那时行业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伙计,如果你生产质量不错,能够以2倍于日本人的价格卖掉就很好了”。日本公司生产的存储设备,物美价廉,质量是美国公司无法比拟的。逐渐英特尔面临生存威胁,不得不进行战略选择,于是孤注一掷,退出了存储器市场转向了芯片制造,正是这一艰难抉择,成就了其日后一统微处理器天下的伟业。


比尔盖茨和保罗艾伦,他们未来要在PC革命中占有一席之地,还要迈过第二道坎,否则,仅凭个人才能,很容易成为流星消失在激烈的竞争中。这里的门槛就是站上蓝色巨人IBM的肩膀。


国际商业机器公司IBM于1911年创立于美国,是全球最大的信息技术公司,业务遍及16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30多万名员工。因为他们的员工身穿蓝色制服,所以该公司有“蓝色巨人”之称。该公司创立之初主要从事商业打字机业务,后来涉足计算机行业,在50年代研究出了电子真空管计算机,后来积极进行尖端的计算机研究,成为了美国空军的电脑主要承包商,同时也是当时美国最大的计算机生产公司。


在70年代,虽然IBM已经控制美国和欧洲大部分的计算机市场,但是他们主要占据着大型的计算机市场,对微型计算机并没有涉足。在1980年,苹果公司推出的“苹果二号”计算机占领了微型计算机市场后,IBM才清醒过来,决定开发个人计算机。于是,他们制订了“象棋计划”——在处理器方面他们选择了英特尔公司的芯片,而在软件方面决定与其他公司秘密合作。


这里一定要提的,就是苹果电脑的由来。还记得上面提到的《大众电子》吗?1975年1月,看到这期杂志封面的,不仅仅只有比尔盖茨和保罗艾伦,还有在美国另一边20岁的乔布斯和他25岁的伙伴沃兹尼亚克。


如同盖茨的伙伴艾伦一样,乔布斯的搭档沃兹尼亚克生性更羞却但为人耿直,年长乔布斯5岁,到了高中四年级, 沃兹尼亚克成为了他自称为“电子小孩”的一类人。对他来说,盯着一只晶体管要比跟一个姑娘眉来眼去来得容易,他就以矮矮胖胖、有点儿驼背的形象示众,大多数时间他都埋头于电路板中。


八年级的时候,他基于二进制理论造出了一台计算器,把100只晶体管、200只二极管、200只电阻装在了10块电路板上。在当地一项由空军举办的赛事上,尽管参赛者中还有十二年级的学生,但这台计算器还是赢得了最高奖。与沃兹同龄的男孩已开始跟女孩约会、参加各种派对,而他觉得这些都比设计电路更为复杂,他显得更加不合群了。


不过关于沃兹尼亚克的为人,有一件事情能够完整说明。在苹果的股票公开上市之前,他就把自己期权中的2000份以极低的价格卖给了40名中层员工。大多数受益人都赚到了足够买一套房子的钱。沃兹尼亚为自己和新婚妻子买下了一幢梦幻般的屋子,但她很快与他离婚并得到了房子。后来,他又把自己的股份赠与了那些在他看来受到了不公正待遇的员工。所有人都喜欢沃兹尼亚克,在他的慷慨捐赠之后更加如此,但很多人也同意乔布斯对他的评价,认为他“极其天真幼稚”。但并不妨碍后人对其正直的为人和无与伦比才能的尊敬。


就在前几天,马斯克发起呼吁暂时中止GPT人工智能的公开信,签字人中我偶然看到沃兹尼亚克的名字。


乔布斯和沃兹尼亚克


而乔布斯邋遢、不修边幅,坚信素食能消除体味于是一周只洗一次澡,讲话毫不留情,对于他认为愚笨的人脾气暴躁,具有疯狂控制欲,其他人总结道:史蒂夫拥有现实扭曲力场。有他在的时候,现实都是可塑的。他能让任何人相信几乎任何事情。等他不在的时候,这种力场就会逐渐消失,但这种力场让我们很难作出符合实际的计划。乔布斯在里德学院期间作为一名边缘人物,过着放荡不羁的生活。年轻时曾去过印度寻求禅宗的修炼。他大多数时间都光脚走路, 下雪天的时候穿着凉鞋。


在我看来,乔布斯其实是一位伟大的产品经理,不修边幅不在乎人情世故,只是其内心对于产品完美的狂热追求而与现实冲突的煎熬的不拘小节的直接表达。如果不是发现产品不满意,就对人大喊大叫,可能很多东西,就无法迫使别人突破自我极限,做出根本不可能做出来的东西。在企业通过开放标准化建立强大生态圈才能生存下来的时代里,他是唯一特例,一个完全封闭的电脑系统,从硬件到软件无缝紧密结合,不让外界有任何机会在他的机器和系统里胡乱插上扩展功能,就是这么一个与外部完全不兼容的系统,在他的极端偏执中形成一种精神信仰,全球一大群粉丝趋之若鹜去为新品发布彻夜排队,堪称奇迹。我敢断定,没有乔布斯的苹果公司,将不再是苹果公司!因为这个世界只有一个产品经理,独此一家,再无分号。


当时有一家新成立的组织叫做家酿计算机俱乐部(The Homebrew Computer Club),,融合了反主流文化与科技。这个俱乐部之于个人电脑时代,思想在其间得以交流和传播。会议于1975年3月5日,在弗伦奇位于门洛帕克的车库中举行,摩尔为此写了传单。“你想搭建自己的计算机吗?抑或是终端机,电视机,打印机?”传单上这么写着,“如果是的话,来参加与你志趣相投的人们的聚会吧!”


当时沃兹在惠普公司工作,他的同事在惠普的公告栏上看到了这张传单,然后打电话告诉了沃兹尼亚克,沃兹同意跟他一起参加。“那天晚上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夜晚之一。”沃兹尼亚克回忆道。当晚弗伦奇的车库都被挤满了,大家轮流介绍自己的兴趣爱好。摩尔的会议记录显示,沃兹尼亚克——后来他承认自己当时极度紧张——说他喜欢“视频游戏、酒店里的收费电影、科学计算器设计以及电视机设计”。会上演示了天狼星计算机,但对于沃兹来说,更重要的是他见到了一枚微处理器的规格表。


他很早就在心中设想一款终端机,带有键盘和显示器,如果有一块微处理器,就可以把一部分功能从大型中央主机移出来转移到终端机上,这其实就是一台个人计算机的原型。这个主意在他脑海中萦绕了很久:键盘、屏幕、计算机整合在一套个人装置中。“我脑子里就突然冒出来这个关于个人电脑的设想,”他说,“那天晚上,我开始设计后来成为Apple I计算机的草图。”


起初他打算使用与天狼星上一样的微处理器,英特尔8080。但每一枚芯片“比我一个月的房租还贵”,所以他就开始寻找替代品。他找到了摩托罗拉6800,他有一个在惠普工作的朋友能以40美元一枚的价格搞到。之后他又找到了MOS科技公司(MOS Technologies)制造的一款芯片,在电子特性上与摩托罗拉6800是一样的,但每枚只要20美元。这样一来他的机器的价格就会更低廉,让人买得起,但也为此付出了一个长期的代价——英特尔的芯片后来成为了行业标准,而苹果的电脑因为与之不兼容而饱受困扰。


每天下班以后,沃兹尼亚克就回到家,一边看电视一边吃晚饭,然后就回到惠普公司连夜研究他的计算机。他把零件散布在他的小隔间里,搞清楚它们放置的部位,然后焊到主板上去。之后他开始编写软件程序,能够让微处理器在屏幕上显示图像。因为承担不起使用电脑的花费,他所有的代码都是手写的。几个月之后,他准备好测试了。“我在键盘上按了几个键,然后就震惊了!那些字母都显示在了屏幕上。”那天是1975年6月29日,星期天,个人电脑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时刻。“那是历史上第一次,”沃兹尼亚克后来说,“一个人在键盘上按下几个字符,然后在自己面前的屏幕上看到它们立刻被显示了出来。”


乔布斯也大吃一惊。他连问了沃兹尼亚克好几个问题:这台电脑能联网吗?是否有可能添加一块磁盘作为存储器?他还开始帮沃兹尼亚克找来零件。最为重要的就是DRAM (动态随机存取存储芯片)。乔布斯打了几个电话,就免费从英特尔得到了一些芯片。“史蒂夫就是那样的人,”沃兹尼亚克说,“他知道怎么跟销售代表说话。我就不行,我太羞涩了。”


比尔•盖茨和保罗•艾伦完成了阿尔泰电脑的BASIC语言编译器后,家酿计算机俱乐部的成员复制了该编译器并且在没有付费给他的情况下相互分享,这让盖茨很是没料到。于是他给俱乐部写了那封著名的信:“请大多数业余爱好者们意识到,你们的软件都是偷来的。这公平吗?……你们这样做只会让别人不再愿意编写好的软件。谁能承受得起无偿进行专业的工作?……如果有谁愿意付钱的话,给我来信,我会很感激。”


与盖茨类似,史蒂夫•乔布斯也不希望沃兹尼亚克的发明——是免费的。所以他说服了沃兹,让他不要再免费送出他的设计原理图。反正大多数人也没时间来自己搭一台电脑,这是乔布斯的理由。“我们为什么不做好印刷电路板然后卖给他们呢?”这就是他们合作关系的一个写照。“每次我设计出一样很棒的东西,史蒂夫就会找到办法为我们赚到钱。”沃兹说。他承认,他自己绝不会有赚钱的想法。“我心里从没有想过要卖电脑,”沃兹回忆道,“是史蒂夫说的,我们把这些拿出来给大家看看,卖出去一些。”


好的产品一定要与商业营销相结合,乔布斯想到了一个计划。他找人绘制50张电路板,成本大概1000美元,假设每块卖40美元,扣除设计者的酬劳,可以有700美元的利润。问题是首先要筹集资金买各种零件。而此时的沃兹已经只能用现金支付房租了,因为银行拒付他的支票。沃兹不相信他们能把电路板都卖掉。“我甚至看不出怎么收回成本。”他回忆说。


乔布斯知道怎样说服沃兹。他没有争辩说他们一定能赚钱,而是说这一定会是一次有趣的经历。“即使我们赔了钱,我们也能拥有一家公司,”乔布斯说,当时他们正开着他的大众汽车转悠,“在我们的一生中,至少有这么一次,我们会拥有一家公司。”这句话对沃兹尼亚克的诱惑太大了,比变成富人的诱惑还要大。


沃兹尼亚克回忆道:“想象一下那种情景我就兴奋,两个最要好的朋友创办一家公司!天哪!我立马就同意了,我怎么可能拒绝?”


为了筹集所需资金,沃兹尼亚克以500美元的价格卖掉了自己的惠普65计算器,但是最后买家只给了一半的钱。乔布斯则把自己的大众汽车卖了1500美元。当初他父亲就反对他买这辆车,乔布斯也必须承认父亲是对的,事实证明那辆车的确让人头疼。实际上,买下这辆车的人两个星期之后就回来找乔布斯,说引擎坏掉了。乔布斯同意支付维修费用的一半。虽然有这些小挫折,但在把各自微薄的积蓄投入之后,他们现在已经拥有了1300美元的运营资本,还有产品设计以及一个计划。他们就要建立自己的电脑公司了。


既然决定开公司了,就要给公司起个名字。最后,乔布斯提议叫“苹果电脑公司” ' “我那段时间正在吃水果餐,”他解释说,“我刚刚从一个苹果农场回来。在电话簿上也能排在前面。”他告诉沃兹,如果到第二天下午还想不到更好的名字,那就用“苹果”。他们真的用了。苹果和电脑根本扯不上关系,有点标新立异带有一点点反主流文化,又十分美国化。


沃兹尼亚克还没有准备好全身心加入苹果。乔布斯意识到,自己需要一个盟友,一来是要帮助说服沃兹,二来是在自己和沃兹有意见分歧的时候打破僵局。所以他请来了朋友罗恩•韦恩,乔布斯曾经工作过的雅达利公司里那个曾经开过老虎机公司的中年工程师。


韦恩知道,要让沃兹尼亚克离开惠普很困难,当下也没有必要让他离开那儿。当前的关键问题是说服他将他的电脑设计归为苹果公司所有。“沃兹对自己设计的电路有一种家长情结,他希望这些电路能有其他应用,或者让惠普也可以使用,”韦恩说,“乔布斯和我意识到,这些电路将会是苹果公司的核心。我们在我的公寓里讨论了两个小时,终于让沃兹接受了这个条件。”他的理由是,一个伟大的工程师,只有和一个伟大的营销人员合作,才有可能被世人所铭记,这就要求沃兹的设计全部专属于这家新公司。乔布斯很髙兴,也很感激,因此他将新公司10%的股份赠与了韦恩。


更为关键的是,当乔布斯和沃兹在某个问题上有分歧时,韦恩可以决定最后的结果。


在沃兹尼亚克同意让他的新电脑设计成为苹果公司的财产之后,他还是觉得这些设计应该首先提供给惠普,因为那是他工作的地方。“我觉得,在我还任职于惠普的情况下,把我作出的设计告知他们是我的责任,”沃兹尼亚克说,“这是正确的,也是符合伦理标准的。”于是在1976年的春天,他向老板以及高级经理们展示了自己的成果。会上的髙级主管对这个设计印象颇佳——也有些难以取舍——但最后他还是说这不是惠普所能开发的。至少就现阶段而言,它还只是业余爱好者的玩具,无法融入公司的高品质细分市场。“我很失望,”沃兹回忆道,“但这也意味着我可以自由地投入到苹果公司的合作关系中去了。”


1976年4月1日,最后他们在苹果公司的股份比例定为:45%—45% —10%。“沃兹尼亚克主要负责电子工程的执行;乔布斯负责电子工程和市场营销;韦恩负责机械工程以及文书工作。”乔布斯用小写字母签上了自己的名字,沃兹小心翼翼签上了草体字,韦恩的签名是难以辨认的潦草字体。


之后韦恩就退缩了。乔布斯开始计划借入并花掉更多的钱,韦恩便想起了以前自己公司失败的教训,他不想再经历一次那样的过程。乔布斯和沃兹都没有个人资产,但韦恩在他的床垫里藏了金币(他担心世界经济崩溃)。因为构成苹果公司的是非常简单的合伙人关系,而不是公司体系,所以合伙人个人需要以个人财产对债务承担无限责任。所以11天之后,他就退出了合伙协议,他得到了 800美元,此后不久又得到了 1 500美元。


如果当初他留在了苹果公司并继续持有这10%的股份,那么到2010年底这些股票的价值是大约26亿美元。日后有人问他是否后悔,他自己并不后悔,“他们两个都是疯狂的家伙,我知道自己的承受能力,我不准备冒那样的险。”


苹果公司正式成立之后不久,乔布斯和沃兹尼亚克就共同登台,在家酿计算机俱乐部进行了一次演示。沃兹展示了他们最新生产出来的一块电路板,描述了上面使用的微处理器、8Kb的内存,以及他编写的BISIC语言的程序版本。他还强调了 “关键部件”是人性化的键盘,而不再是笨重的、让人困惑的由大堆灯泡和开关组成的面板。然后轮到乔布斯讲话。他指出苹果的产品与天狼星不同,所有的关键元部件都已经内置在机器中了。然后他问了大家一个问题,人们愿意花多少钱来购买这么一台完美的机器?他是在努力让大家看到苹果电脑的惊人价值。这是他在后来几十年的产品发布会上一直沿用的华丽辞藻。


然而观众并不是很感兴趣。苹果电脑使用的是二流的微处理器,而不是英特尔8080。但是有一个重要人物留了下来,想要获得更多信息。他的名字叫保罗•特雷尔(Paul Terrell), 1975年他开了一家电脑商店Byte Shop,就在门洛帕克的国王大道上。而一年之后的现在,他已经有了三家店,并且计划将其发展为全国连锁。乔布斯非常兴奋能给他私下作演示。‘‘看看吧,”他说,“你会喜欢上你看到的东西。”特雷尔看后印象深刻,把自己的名片给了乔布斯和沃兹。他说:“保持联系。”


“我来跟你联系了。”第二天,乔布斯说着这句话赤脚走进了Byte Shop。他做成了买卖。特雷尔同意订购50台电脑。但是有一个条件。特雷尔并不想要只值50美元的印刷电路板,因为顾客买了这个之后还要再去买芯片然后自己组装。这也许能吸引一些狂热的爱好者,但大多数顾客不愿意这么麻烦。他要的是完全组装好的产品。为此他愿意每台出价500美元,货到付款,现金结账。


乔布斯立刻给还在惠普的沃兹打了电话。“你现在坐着吗?他问。沃兹回答说没有。不管怎样乔布斯还是把消息告诉了他。“我被震住了,完全震住了,”沃兹尼亚克回忆说,“我永远都忘不了那一刻。”


为了完成订单,他们需要价值15000美元的零部件。在家园高中和他们一起搞恶作剧的艾伦•鲍姆以及他的父亲,愿意借给他们5000美元。乔布斯想从洛斯阿尔托斯的一家银行借一些钱,但银行经理看了看他,不出所料,拒绝了。他去了哈尔泰克商店,提出拿苹果公司的股权换取一些零部件,但商店老板认为他们只是“两个年轻的邋遢小子”,也拒绝了。雅达利的奥尔康愿意卖给他们芯片,但必须预付现金。


最终,乔布斯说服克拉默电子公司(CmmerElectrcmics)的经理亲自打电话给保罗•特雷尔,确认对方是否真的下了一个25000美元的订单。当时特雷尔正在开会,他听到喇叭里在叫他,说有紧急来电(乔布斯不停地打电话)。克拉默公司的经理对他说,两个衣着邋遢的小子走进自己的店里,挥舞着一张Byte Shop的订单。订单是真的吗?特雷尔确认了订单的真实性,克拉默商店同意将零件预支给他们,账期30天。


乔布斯一家位于洛斯阿尔托斯的房子,成为了这50块Apple I主板的组装工厂。主板必须在30天内送到Byte Shop,因为零件的付款期限就是30天。所有人都加入了——乔布斯和沃兹, 还有丹尼尔•科特基和他的前女友伊丽莎白• 霍姆斯(她已经脱离了之前加入的极端宗教组织),以及乔布斯怀孕了的妹妹帕蒂。帕蒂空出来的卧室,以及厨房的桌子,还有车库都变成了工作地点。


霍姆斯曾经上过珠宝课程,所以她被安排焊接芯片。“大多数我都做得不错,可是有几个被我滴上了助焊剂。”她说。这让乔布斯很不高兴,他埋怨道:“我们可没有多余的芯片。”事实的确如此。他把霍姆斯调到了厨房桌子上去负责记账和文书工作,他自己负责焊接。他们做完一块电路板后,就交到沃兹尼亚克手中。“我会把装好的主板连接上电视机和键盘进行测试,看看能不能工作,”他说,“如果能工作了,我就把它装进盒子里,如果不能的话,我还要找出哪只管脚没插好。”


保罗•乔布斯也停下了自己修理汽车的副业,这样一来苹果公司的一帮人就能占用整个车库了。他在车库里放了一张长长的旧工作台,在他刚弄好的石膏板墙上挂了一张电脑示意图,还装了一排贴好标签的抽屉用来放零件。他还用好几台加热灯搭了一个高温箱,这样就可以测试主板在高温下连夜运转的状态。每当他的儿子脾气爆发的时候(这是很常见的现象),保罗•乔布斯就会把自己的冷静传输给他一些。“怎么啦?”他会说,‘‘火烧屁股了?”作为交换,他偶尔会把电视机借走,因为这是家中唯一的一台,他要看橄榄球比赛的终场。这时候,乔布斯和科特基就会到外面的草坪上弹吉他。


乔布斯的母亲并不介意自己的家被一大堆零件和客人占领,但是儿子越来越怪异的饮食习惯让她很受挫。乔布斯的饮食强迫症总是招来她的白眼,”霍姆斯回忆说,‘‘她只想要儿子健康,而乔布斯却会发表一些奇怪的宣言,比如:‘我是个果食主义者,我只吃由处女在月光下采摘的叶子。’”


12块组装好的主板经过沃兹尼亚克检验合格后,被乔布斯送到了 Byte Shop。特雷尔有点儿吃惊。没有电源,没有外壳,没有显示器也没有键盘。他期待的可不是这样的产品。但乔布斯死死盯着他,他只好同意收货付钱。30天之后,苹果公司已经接近赢利状态了。“这些主板的实际造价比我们预想的要低,因为零件我买得很划算,”乔布斯回忆道,“所以我们卖给Byte Shop 50块主板收回的钱,足够支付100块主板的材料费。”通过把剩下的50块卖给朋友和家酿计算机俱乐部的同仁,他们可以真正实现赢利了。


正如后来沃兹欣喜谈到的:“我想我们参与了历史上最伟大的革命,我很髙兴自己是其中的一分子。”


至此,乔布斯的苹果公司,与比尔盖茨的微软公司,不约而同的正式迈入了PC革命的大门,还有他们的合作伙伴沃兹尼亚克以及保罗艾伦一起。


为了在这场PC革命中始终牢牢地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不要像其它公司流星一样过早的消声灭迹,还要经历2次重大考验。


乔布斯要为沃兹尼亚克的下一代PC,也就是Apple II苹果2型电脑,配上漂亮的塑料外壳,并将所有设备集成在一起,装上没有风扇噪音的开关电源,乔布斯对于产品设计的艺术直觉理念要在这个过程中逐步打磨成型。为了能使苹果公司进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还需要为公司引入一位真正的管理者。


在接下来的16年中,各种型号的Apple II共售出了接近600万台。相比其他电脑,Apple II真正开创了个人电脑产业。沃兹尼亚克理应得到历史的赞誉,因为是他设计出了 Apple II上令人赞叹的电路板和相关的操作软件,这是20世纪最伟大的个人发明之一。但是,是乔布斯把沃兹的电路板整合成了一台完美的机器,加上了电源和漂亮的箱子。也是他创办了这家依靠沃兹的电脑而迅速崛起的公司。


正如里吉斯•麦肯纳后来说的:“沃兹设计出了一台伟大的机器,但如果没有史蒂夫•乔布斯的话,这台机器到今天还只能陈列在业余爱好者的商店里。”尽管如此,大多数人还是将Apple II看做是沃兹尼亚克的发明。这激励着乔布斯去追求下一次伟大的革新,属于他自己的革新。


而比尔盖茨,要做的是设法为IBM个人计算机开发操作系统,这个机会本不属于他,而他就是要把不具备条件的事情变为可能。


IBM的行事风格是在开始谈话前,来人首先要签署一份保密协议,除了规定对于所谈内容严格保密以外,还要求不得起诉IBM公司。正是碍于这份保密协议,IBM之前找的一家公司犹豫了。而当1980年8月的一天,有两个神秘人物来到微软办公室,在自我介绍来自IBM后,比尔盖茨毫不犹豫地签下这份保密协议。


之后的谈话表明,IBM想要微软为IBM秘密研发的个人计算机开发一款操作系统,盖茨答应能够按时交付,可是微软此时并没有操作系统,要从头开发至少1年以上,时间不允许。是的,比尔盖茨就是要把那些不具备条件的事情实现出来。保罗·艾伦再一次在关键时刻推动了微软的发展,帮盖茨解决了这一难题——他曾听说西雅图计算机公司开发出了一种叫86-DOS的计算机操作系统,编写人叫蒂姆·帕特森。比尔·盖茨马上意识到这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机会,于是他用最快的时间以7.5万美元的价格买断了所有权。在此基础上,微软公司要对其加以改造并把它更名为MS-DOS。


他们没日没夜的关在一个小房间里,为适应IBM个人计算机而修改这个操作系统,还有BASIC语言。由于这个项目是在极其严格秘密的情况下展开的,因此小房间门窗都密封起来,闷热无比,房间里不得不摆放上冰块降温,IBM公司还时不时地派人过来监督,只有IBM的人离开,他们才能打开门透透气。在连续奋战了8个月后,MS-DOS终于在IBM个人计算机5150上成功运行了。


IBM以崭新的姿态推出了5150个人计算机,一上市就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仅一个月IBM就接到了数万台的订单,其一年的收入就达到了四千多万美元。IBM在个人计算机行业的一举成功,使个人电脑真正走进了普通人的生活,开创了个人电脑的新纪元。由于IBM采用开放式设计,允许其它电脑制造商依照它们的标准生产与IBM相兼容的电脑,之后IBM占据了个人及计算机市场70%的份额。


而微软公司的MS-DOS系统也因为IBM电脑的普及大获成功,很多计算机生产厂家为了能和IBM电脑兼容,都使用了MS-DOC系统。MS-DOS系统在80年代已经成为了计算机的标准操作系统。1981微软公司的收入已经达到1600万美元,而比尔·盖茨也因此成为了新闻人物——出现在了1982年的《金钱》杂志上。就这样,微软公司实现了它发展中的第一次飞跃。


而与此同时,当他们正在为后世开创个人计算机革命的时候,日后在互联网时代,压制苹果和微软的更强大对手正在成长。


1981年8月12日,就在IBM公司在纽约向世人展示他们设计的第一台个人计算机时,正当比尔盖茨和乔布斯欢庆自己个人计算机和操作系统胜利的时候,日后互联网如日中天的Yahoo创始人之一的杨致远已经13岁,此时正是从中国台北市移民到美国的第3年,从几乎不懂英文到成为班上的跳级生;


谷歌的创始人拉里·佩奇正在上小学二年级,而另一位创始人谢尔盖·布林刚满8岁,全家刚刚从苏联移民到美国居住的第2年;


而当今全球图像皇帝英伟达公司的黄仁勋,出生在中国台北,9岁与家人迁往美国,当时正值18岁,他原先在乒乓球上展现出天赋,获得过全美双打第三名,后来发现更热爱技术,这是他专攻电子专业的第2年,谁也不曾料到,当初为了改善游戏图像而创立的显卡事业,却是继搜索引擎之后后互联网加密货币和人工智能时代,着手可热的提供基础算力的霸主。这些都是后话,我们有时间再写一篇关于互联网时代争雄的文章。


再往后的一道门槛,图形用户接口。所谓图形界面是相对于之前的电脑说的,无论是苹果2型,还是IBM的个人计算机,显示器只能显示字符,用户通过打字发出指令。图形用户接口技术,最早是施乐公司的帕洛奥图研究中心(Palo Alto Research Center)——常被叫做“施乐PARC”发明的。有一次乔布斯参观了该中心的技术展示,当看到现场显示器以像素点为基础,显示不同的窗口和箭头效果,并且可以随意移动,简直爱不释手,这就是他心中要的图形界面,用户可以通过鼠标箭头来与计算机进行交互。


有人说苹果剽窃了施乐PARC的研究,就像后来乔布斯一直耿耿于怀是微软照抄了苹果的图形界面而开发出了视窗Widndow系统一样,我理解,即使象专利法,并不保护思想和创意,说到违法,专利只保护设备,再有创造性的想法和点子,如果不能做出具体的设备,就不受保护,但是即使做出这样的设备,专利保护的范围也仅仅是用这种方法制造出的这个具体设备而已,但无法阻止别人以其它方式制造出哪怕功能类似的设备。可是我们不能否认这样的事实,一个有创意的点子,无论是用哪种方法实现的,具体采用何种编程代码,点子往往是最根本的出发点,是有极大价值的,但在目前人类制度中,不知为何还没有对于点子和思想的保护机制。


微软公司的视窗操作系统Widnows 3.0


言归正传,当苹果推出Lisa和Macintosh,微软发布视窗Windows系统后,再次成功通过用户图形接口革命的考验,原来在PC革命中的地位,再次得到巩固。


可是计算机的进步的脚步始终停不下来。当个人电脑和图形化界面普及之后,它们相互之间的连接宣告了,互联网时代到来了。


在互联网时代,涌现出了新的革命者,当大学里的杨致远为写论文而整理搜集的网站地址的时候,一个互联网网址目录Yahoo诞生了,Google的谢尔盖进入大学不久就对搜索引擎产生了兴趣,他从论文引用中得到启发,一篇论文被其它论文引用的越多,其重要程度越高。他与布林共同编写出了一超文本的大规模网路搜寻引擎。


而互联网的出现,颠覆了过去PC革命时代明星公司,苹果和微软也经历了很长时间的压抑。但苹果公司率先发起了反击,在重新请回乔布斯后,革命性的产品iPod、iPhone以及iPad相继出现,音乐和软件出版行业被重整,苹果再次回到引领者地位。


而微软显然要再默默忍受更多时间,当人们终于认定微软已经暮暮老去,虽然也曾在即时通、邮箱和搜索引擎方面挣扎过,但还是无法打一个翻身仗,只能退守在windows和office隔几年版本升一次级而已之时,chatGPT腾空出世,一扫压抑,短短2个月获得上亿用户。


如果说之前全部的PC革命都是为了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而互联网的核心就是搜索引擎的话,那么chatGPT将是可以颠覆搜索引擎的又一个伟大革命。比尔盖茨似乎就要把压制微软20年之久的谷歌一举拿下之势,再次上演后来者居上的拿手好戏,之前有多少英雄豪杰明星产品最后都败落在微软手下,20年之耻如今一报前仇,终于证明比尔盖茨依然宝刀未老!


而对于搜索引擎的理解,我始终认为,Yahoo的人工目录是其全部精华,这个是由英特尔开发最早的芯片4004之时就决定了的,甚至是计算机采用二进制时就决定了今后互联网的核心在于搜索引擎一样确定无误。而之后的谷歌即使再怎么改进,始终有两道无法逾越的鸿沟,一条是关键字的局限性,第二条是评价机制。


所谓关键字的局限性,表现为其对同义词缺乏联想,这点可以从其搜索结果红标的只是用户输入的关键字,而不是同义词可以断定。对于此点,我总是想到一个例子,比如手作为关键字,不同的场景下,又是指前肢、前爪、前蹄,而文学作品特定上下文中,这些描写又可以用在人身上。如果只是让关键词严格一一对应,就会认为缩小其外延范围,造成信息丢失。


再比如分词,搜索引擎要提供搜索服务,第一步是对搜集的文章进行切分,分词顾名思义就是要把文章切分成有意义的词语集合。我十分怀疑这样的切分是否完善,比如搜索引擎,它会被切分成搜索和引擎2个词,可是为什么不把中间2个字组成索引一词呢?我认为文章中所有字的组合,无论是否有意义的组合,以及前后顺序关系,对于搜索引擎分析建立索引,也是具有某种作用的。就好像chatGPT采用的训练方法,它并不真正理解人类字词的含义,但通过海量数据上下文的训练,它能够按照上下文关联评价机制,准确地给出下一个正确的字作为输出。


而关键字最大的问题在于,缺乏上下文。人们之所以要使用搜索引擎,是带着问题去搜索的。同样的关键字,在不同的问题中,对于搜索结果的评价和排序,本应该是大相径庭的,而搜索引擎统统混淆在一起,给出评价和排序,这就是其搜索质量低下和难以提高的原因。


你可以想象,同样一篇文章,对于一个畜牧业者和医生,评价是完全不同的。


这里就涉及到一个评价机制,我之所以说Yahoo是整个互联网的精神核心,在于他的人工目录,包括关键字都是人工审核的,如果没有Yahoo目录,谷歌起步的搜索质量,将使得它难以打开局面。而随着关键字优化,谷歌这类机器自动分析为原理的搜索引擎,排名质量必将日益下降。因为互联网上的网页,如果被商业化污染,就难以发挥象严肃的论文引用那样公正权威的评价作用了。


Yahoo目录


更不用说,有人居然以竞价金额多少来决定搜索引擎结果的排名顺序,搜索引擎怎么能走上这条道路?真令人痛心疾首。


而chatGPT几乎完美解决了上述搜索引擎的问题。我一直在设想,究竟该如何改进搜索引擎,在个人隐私保护越来越严格的趋势下,即使有更好的诀窍来将现有搜索引擎功效提高1倍,但始终有一个个人隐私障碍无法轻易越过。但是chatGPT不存在这样的问题。


OpenAI


通过提问的方式,人们不必费尽心思把索要找寻的问题概括成几个关键字,然后在搜索引擎给出的一连串结果中,一个一个去点击查看评判。你直接问问题就行了,这就解决了搜索引擎关键字输入的困难。第二个,由于你的问题具有上下文,你还可以不断问问题,对结果进行修正,因此,搜索引擎将获得重要的答案方向和范围。这将有利于搜索引擎建立起多维度的关键字索引,每一个关键字将按照不同的上下文内容,给出不同的评估分值。问得越多,答案会越有针对性,给出的答案排序会越准确。而这些问答都是用户自愿提交的,不存在诱导风险。


为了彻底去除个人隐私隐患,我的建议是彻底废除一切用户注册,只用无意义的序列号代替特定对象,所谓个人隐私保护,就是要让网络世界无法定位到真实世界的真实个人。而不是反过来,要求用户注册且提供详细的个人信息后再强调保护个人隐私。如果你不提供,不就是风险更低吗?


最后,一条至关重要的精神,这种交互式模式,将Yahoo的精神,再次从过去各种花里胡哨的技术概念盖板下挖掘了出来,chatGPT的训练和标注过程,充分体现了人工智能的核心,是人类的工具这一原则,离开了人它依然什么也不是,只会陷入同类繁衍的降级通道。


这么说吧,如果chatGPT类似的人工智能,仅仅从人类已有知识库中总结归纳,那么随着时间推演,一旦知识库不再扩充创新,那么GPT给出的答案质量就不再提高。因此,chatGPT要真正去完善搜索引擎,它需要做的是,每个答案需要给出原始出处,甚至要根据用户评价,建立一种奖励机制,这样才能鼓励人类知识创作的持续。


我一直好奇,自从Yahoo和Google搜索擎被发明出来,差不多20年都没有太大进步,太不应该了。是时候改变了,chatGPT出现,它第一个会颠覆搜索引擎。


第二个重大用途,编程方向。其实计算机技术发展到今天,几乎所有的场景,都已经存在了一个最佳实践式的编程代码,何必每个人去重新摸索编写一遍呢。说出你的要求,chatGPT自动为你找到最佳代码,这是人类编程未来应该前进的方向。人应该把更多精力花在需求分析和测试上面,以及框架和软件工程的研究方面。


而且我觉得,这个可以优先应用,因为代码可以及时验证,马上知道答案对还是不对,以及如何继续完善,这些信息都可以及时反馈给GPT,快速完成知识优化,迅速更替将更好的答案推广出去。并且在编程领域,我认为将是第一个获得成功的方向,因为这是一个以简洁无异议符号严格按照编程语言规范和逻辑进行输出的领域,GPT能够给出最高效率和最高质量的答案,最有希望首先大获成功!


第三个重大实施方向,就是企业管理,比如ERP系统,以前,这些昂贵的系统,如果没有实施顾问的经验,就是一堆废铜烂铁,对企业毫无帮助。而实施顾问头脑中的最佳实践,其实已经配置在成千上万个企业的管理系统中了。为什么不统一集中起来分享呢?企业类似的问题最佳实践答案早就躺在不知哪个角落的系统里了,过去是要花大价钱请大咨询公司才能获得的。


那么chatGPT这样的人工智能,是否拉开了又一场信息革命的序幕呢?我不知道。回顾过去,当英特尔8080芯片出现时,比尔盖茨就急切地预见到了个人计算机普及的未来前景,当时8080芯片点燃了无数极客的燃烧的激情。同样的,今天,通过对GPT人工智能的研究,会不会这又是一款8080呢?无数的创新想法会与其对接,这其中会不会出现未来比尔盖茨和保罗艾伦、以及乔布斯和沃兹尼亚克的身影呢?


为此,我呼吁人工智能平台,一定要开放全部接口,供个人或团体免费使用。当他们每日访问量在一个数量级下,就保持免费策略,包括要免去一切牌照许可。我们要创造1975年那个时代的氛围,那些由于时代变迁,而从大型计算机挪动庞大身躯企图转向时,正是他们的不以为然,才为个人留下来的些许发展空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今天我们要有意识的培育这种创新空间。如果当时IBM这艘行业巨人,从一开始就自己生产个人计算机,我敢肯定,就不会出现互联网,甚至图形界面,至少要晚许多年,因为就像AT&T一样,它们从来都不用为销售电话机而花力气,只要等在那里就可以了,因为垄断电话线路的优势,要打电话只能安装他们的电话机,它们不会有动力去推广任何新技术,这样只会导致过去的投资泡汤。最终AT&T在反垄断压力下肢解成几家公司,而街头五彩缤纷地电话机出现在了柜台里。


因此,政府的首要责任是禁止大企业的垄断行为,为个人和微型团体企业创新创造充分自由的环境。如果杨致远和扎克伯格在大学宿舍创立Yahoo和Facebook时,需要这样或那样许可证,我想整个互联网就会失去很多精彩和繁荣。和人工智能接口一样,当一个应用每天访问人数很小的时候,不要去设置太高的准入门槛。一个证据可以看看今天的国内几大互联网巨头,都是在2000年前三年时间互联网大繁荣时期涌现出来的,那时作为新生事物还没有太严格的限制,无数个人爱好者、站长只要花费50元就可以租赁一台虚拟主机,跃跃欲试,其中不乏成为日后的巨头。一定要有受保护的科技学术自由空间,否则很容易扼杀创造力和科技活力。


要为个人和中小企业留下创新和存活的空间,也只有一无所有的人,才能毫无保留的采用新技术,才敢于大胆开创新思维,创新才能深耕发芽出来。而在我看来,国内的确存在限制创新的垄断行为,而这种行为我认为非但帮助不了这家公司,反而促使其竞争对手和用户的集结,最后必将以出其不意的行动而一举将其击败。


我很羡慕这个庞然大物,既然拥有如此傲人资源,为什么不把这点精力,用在提供更好的开放基础平台的共享功能上呢?非但不要去限制竞争对手,反而要为它提供更好的平台支持,所谓的大而能不能倒,很大程度不取决你自身产品如何,更多的是生态链的建立与否。如果我有如此垄断地位,为什么不在系统方面向下拓展呢?为什么不去成为一家拥有移动操作系统的公司呢?无论你做与不做,你已经庞大到无处躲藏,唯有向前才有生的希望。整天惦记着一些雕虫小技,恰恰反映了这家公司的思维格局对未来的彷徨,其洞察力正在危险的丢失。


顺便提一句,国内其实还有一个公司,在我看来,一切万事俱备,具有掀翻已有互联网秩序的潜力。不是吗?从PC端到手机端,它的身影无处不在,只缺杀手级应用这股东风。但是有一样我有点担心,我们考察盖茨和乔布斯的技术搭档伙伴,有一个共同特点,为人正直善良富有同情心,微软和苹果能一路拼杀走到最后,这不是偶然,一定有最原始的强大基因从一开始就被植入到公司灵魂中融化到潜意识里去了。因此,这家公司在推广之时,绝不可以使用强迫不当手段,那样只会起到相反效果。


还有是教育的重整。既然现代计算机技术已经发展到了人工智能阶段,我们的教育为何还是停留在原始落后模式?6年时间把小学和初中全部学完,我看是绰绰有余的,学生只要掌握基本基础知识就可以了,为什么要反复去训练那些刁钻古怪的题目,又搞题海战术?它对于孩子们的创造力没有任何帮助。何不把时间还给孩子们,人就会按照自然规律健康成长,哪怕去深入生活做调查,也比做那些毫无意义的题目更能帮助建立思维体系。这个年龄段,一定是发现和培养兴趣和天赋的最佳时机,我们为什么要去做压制扼杀的事情。


而到了中学阶段,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选择课程,学分修满即可毕业,为什么一定要全体学生千篇划一?为什么那些做出伟大贡献的人,学生时代都具有着反叛精神?是不是如果不这样,他的天赋就会被压制而走上默默无人的所谓正经道路?有没有这个因素,我们一定要反思教育。


而我设想的大学,是一个人人可以进入的大门,为什么要把大部分人挡在外面?进入大学,你可以选择自己擅长感兴趣的课程学习,修满学分毕业,修不满也没关系,宽进严出。我们的职业招聘,是不是不要以毕业的学校来选择人才,而是公布出需要哪些课程哪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求职者可以对照着去大学或社会上任何教育机构去学习,只要能通过认证即可。现在的网络技术,已经把知识不局限在一个人一个学校里了,人们完全可以去跨校进修某人的课程,通过网络。


而最为关键的是大学教育,如何使得真正有才能的人得到培养,这就需要同样有才能的人去识别,国家要支持这些人生活无忧安心从事自己感兴趣的研究,不能以销售员似的业绩评价方式,比如发表论文多少来评价这些人的职位待遇,10年20年30年,关键是要有能力识别什么样的人是人才,这就需要大学的主导者只能是学术大师,因为他们可以不通过论文数量来识别人才。


因为chatGPT的模型表现,清楚指明了我们在教育领域花很多时间去获得的东西,它只要几分钟就给出最佳答案,我们为什么要浪费时间在这些知识的识记和复述上面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天赋和兴趣,也只有在自己天赋和兴趣方面的努力,才能创造出成绩来。人工智能如果能在人力资源上为一个国家带来优化,其实是社会财富的最大节约,因为每一项创新和革命,都是依靠具体的人来实现的。


再次回到主题,正如比尔盖茨评价的那样,GPT人工智能是革命性的惊喜。让我们看看chatGPT,假如这是一块8080芯片,我们能够用它为这个时代组装出什么样的未来呢?


[惊喜]

专注流动性观察,时而有感而发,不做投资依据!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9

标签:苹果公司   保罗   牛郎星   芯片   盖茨   人工智能   比尔盖茨   个人计算机   年前   搜索引擎   计算机   公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