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安晨读|一半烟火谋生活,一半诗意许清欢

人充满劳绩,但仍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荷尔德林这句饱含哲理的诗,道尽了人类文明发展中的永恒追求——永不停歇的劳动与诗意


从我们的祖先诞生伊始,为了解决个人与集体温饱,一生中注定要充满劳作。这一基本生存法则代代相传,延续至今仍不过时。


但在人类辛勤如蚁的历史记忆里,「诗意」从未因为辛劳而缺席。


“劳作”与“诗意”更像人的左右二足,无时无刻不在撑着人在生命的征途上继续走下去。


为何人生充满劳绩?因为辛勤劳作本就是人类与生俱来的生存方式。


马克思认为劳动过程是人满足自己生存和生活需求,使自己获得主体性的过程,社会也是由人的劳动创造的。


生命自古以「劳」作为底色铺就。


古时大禹治水,亲劳胼胝,于劳苦奔波中探寻抵抗洪水的良方;今有航天工作者,夜以继日,不惧劳苦勇攀科技高峰。


奔走在田野乡间的基层干部、以速度构筑城市活力的外卖小哥、在工地上干得热火朝天的建筑工人······


无论是为了家国事业辛勤劳作,还是为了个人发展挥洒汗水,劳绩不可或缺。


在漫长的人生里劳有所获、获得对自我价值的认同,从而创造利于社会的财富,这便是人生充满劳绩的由来。


然而人生充满劳绩,并非指人生只有劳绩。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于此浮生,诗意栖居,方不愧于充满劳绩的人生。


可于山海间品诗意,用脚步亲自丈量“千里江山”,一山一水自成诗;


可于书卷中读诗意,华夏千年郁郁乎文哉,礼义文史,诗意从未缺失。


人生困厄时,「诗意」更是精神良药。


苏轼被贬岭南时能写出“此心安处是吾乡”的千古佳句,足见一个真正懂得生命诗意的人从不对软弱;


叶嘉莹在《踏莎行》中写道:“一世多艰,寸心如水”。她人生诸多灰暗时刻,是从小萦身的诗意支撑着她走过。


烹茶读诗,静坐观禅,诗意能让劳作的人歇歇脚,给精神世界丰富的人类创造一个更加令人向往的世界。


人生的劳绩和诗意并非矛盾对立、二者不可兼得的关系。我们可以既有世俗的追求,也可以在疲惫时抬头凝望星空。


我是范雨素》一书的作者,以自传体视角讲述了北京底层劳动者倔强而又坚韧的生存现状。


时至今日,这一批工人仍在一边劳作一边创作,手里的活是辛苦的,但他们怀着诗意用文字向世人传达被忽略的一角。


央视综艺《你好生活》里说:“三五好友,一壶老酒;家人做伴,唱歌会友。于绿野间、阳光下,创造美好,治愈青春。


生命本就是一首波澜壮阔的诗篇,油盐酱醋,亦可成诗。


有人汲汲营营唯利是图,有人与海为邻一无所有便称自己拥有了一切,

人生的追求有千百种选择方式,但劳绩和诗意并非是两条分叉的道路。


一半烟火谋生活,一半诗意许清欢。


在充满劳绩的生命里写满诗意,生活方能有滋有味、活色生香。



*编辑:白玉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5

标签:小哥   诗意   劳绩   胼胝   马克思   困厄   劳苦   烟火   人类   生命   人生   许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