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达善意,理解需求 互利共赢


20220518

在学习原始佛法和沟通技巧之前,我承认我是一个不善于沟通的人。我习惯于把自己伪装起来,去说一些讨好别人的话,让别人开心,得到肯定。我不愿意去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我害怕遭到拒绝和抵抗。我不愿意去与人交往,是因为我对这个世界失望透顶。我对所有的人都感到失望,因为他们没有办法真正了解我的内心,或者说按“我的想法,我的需求”和我沟通,包括自己的父母。

在我学习原始佛法之后,能够略微达观地看待一些事情,不再纠结于自己的“保护壳”里。明白许多事情是由“历史经验、当下身口意、外部环境”三个方面决定的,可参与、影响的方面,我可以努力的把它做好,用积极的态度去面对问题,开启正能量的人生。

在以原始佛法为基础的学习中,我的想法改变了,不再那么消极,也明白了我所面对的问题不是无法改变的,“逃避”(断灭、往生、封闭)并不能解决问题。与自己的沟通中,我需要觉察到自己的“初始情绪”、真正内在需求,去除一些与现实不符的想法以及对想法的执着与贪爱;与人的沟通中,需要以正念为先导(善意)了解对方的真正需求,表达善意,还需要一些沟通技巧。知道问题原因,因此愿意看更多的书去积极地面对和解决问题。慢慢地发现了我自己的问题,是内心对“我的期待”的执着和“求不得”的恐惧与焦虑。所以是一个封闭的人生。在学习了《非暴力沟通》和《父母效能训练》等一系列书籍之后,我逐渐从封闭的内心走了出来,明白了现实中的真实情感的重要,并体会到沟通的出发点是善意,是爱,是为了 “表达对方和自己的需求”,并不是为了控制,得到“我的想法中的我或你”。

我神奇的发现,在父母和孩子的沟通中,父母总是希望孩子是按自己的想法来。无论是表扬还是批评,他做的符合你的需求就是好的,就会得到表扬,就会得到好的评价;他做的不好,就会受到警告、威胁、批评、指责、说教、建议等等。父母从来没有了解过孩子的真实感受。以至于最后,孩子也无法了解自己的真实感受,他们也会站在“路人”“上帝”的视角来评判你和他自己的行为,最终忽略了她内心最基本的感受。以至于许多孩子现在都得了“空心症”。无论是优秀的孩子还是普通的孩子,更甚者是走上歧途的孩子。他们受到周围的人的影响,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活着,他们不懂得自利利他,完全活在一种惯性的模式里,一定要达到某种“别人眼里”的成功的样子,内心空虚、恐惧、焦虑。

当我们真正明白现实生活并不是自己想象的“常、乐、我、净”,自己的坚持和想法并不能强加给别人,愿意平心静气地看待自己、倾听他人尤其是自己身边最亲近的人的时候,我们或许就学会了沟通。真正的沟通是没有输家的,是双方善意的交流,不是“你矛我盾”的攻击与防御,也不是用一个笼子罩住对方来控制对方,而是你把自己的温暖带给对方,然后他给你一颗糖。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1

标签:善意   需求   佛法   焦虑   原始   内心   想法   父母   真实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