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西国志:“房玄龄等”提议篡改陇西李氏始祖的原因

石锡铭著《陇西国志》

李世民御笔——追本溯源

《资治通鉴》记载:“辛亥,诏:‘国初草创,宗庙之制未备,今将迁祔,宜令礼官详议。’谏议大夫硃子奢请立三昭三穆而虚太祖之位。于是增修太庙,祔弘农府君及高祖并旧神主四为六室。房玄龄等议以凉武昭王为始祖。左庶子于志宁议以为武昭王非王业所因,不可为始祖;上从之。”,这说明“房玄龄等议以凉武昭王为始祖”,而左庶子于志宁以“武昭王非王业所因”为由不可为始祖,李世民听从的意见是武昭王“不可为始祖”。也就是说李世民没有“以武昭王为始祖”。这也说明另一个问题,到公元635年增修太庙的时候,李家龙宫自公元627年开始重建,此时已经修好了。李世民亲笔题写“追本溯源”四个大字,是李唐取得天下后光宗耀祖、祭告先祖的重要一步。而有史可查的北魏改姓前后的弘农太守只有“曹达闻、李初古拔、柳元景”三人,因此“弘农府君”应该就是陈寅格考证的李渊的先祖弘农太守李初古拔。

李世民没有“以凉武昭王为始祖”,而是重修西秦王乞伏氏亡国时的旧都,并且亲笔题写“追本溯源”和“李家龙宫”,这肯定不是开创贞观之治这样一个雄材大略帝王的率性行为。由此可以肯定的是,李世民自己非常清楚自己的血统和族源。

“房玄龄等”提议篡改陇西李氏始祖的原因

既然李世民清楚知道自己的血统和族源,为何会出现一个家族的太庙祭祀谁、需要“房玄龄等”这些外人来“议”呢。我想唯一的原因可能在“房玄龄等”这些自以为出身“书香世家”的纯正儒生看来,给“鲜卑人”做官有失自己所谓正统儒家的身份,这种人的出发点只有一个——儒家陈腐的“尊卑等级”制度。也正是类似的这种思想,正史中经常抹杀中国的历史是五十六个民族及已经消失地一些民族共同书写的历史事实,总是恶意歪曲一些汉族之外的民族在中华民族发展过程中的突出贡献。

历史真会开玩笑。也就是这个唐朝赫赫有名的名相房玄龄在讨论修改别人始祖的时候,肯定没想到货真价实的“本名乔,字玄龄”到了清康熙年间,因为康熙的名字是玄烨,因此在清代所重修/编的史书和相关资料中又追改他的名字为“元龄”,这样一来,他就和初唐皇室一太妃"清河房氏元龄"的名字相同了。如果仅仅读清代所重修/编的史书和相关资料,你肯定会被唐代房玄龄是男是女的问题弄得莫名其妙

既然陇西李氏是陇西鲜卑乞伏氏改姓而来的,那么李唐王朝就是草原游牧民族和华夏文明精粹的伟大结晶,因此他们开创大唐帝国的心胸才会如此宽广。宋及以后一直回避唐朝的游牧精神和草原血统,这除了正统儒家思想一个因素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不愿把如此耀眼的丰功伟绩记在草原民族的功劳簿上。尤其宋代,君臣同嫖一个妓女的现象可以看出这个王朝道貌岸然的“尊崇儒家”的同时,对豢养的文人不讲原则、放任无边的程度达到中国历朝历代空前绝后的地步了。武力等各方能都斗不过金辽这些游牧民族的皇帝及文人政客自然不想让大唐这样的盛世由游牧民族建立,所以宋朝御用文人为前朝修史时,可以想象他们大胆篡改的程度有多深。清代可以轻而易举的在重修/编的史书和相关资料中追改已经过去了三个大的朝代的一代名相房玄龄的名字为“元龄”,那宋代在修唐史的时候进行无缝式接轨的篡改真是太容易了。

从这里可以看出来,恣意“篡改”李家先祖是从唐初“房玄龄等”就已经开始了,这也说明李唐“篡改”族谱并不是李家人一厢情愿的事情,他们也是儒家部分腐朽思想的受害者。

——摘自石锡铭著《陇西国志》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7

标签:陇西   始祖   太守   儒家   追本溯源   庶子   太庙   游牧民族   先祖   血统   原因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