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英九,终于去了对的地方!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浮生

编辑|浮生

前言

2023年3月27日,73岁的马英九抵达大陆,中转上海,直抵南京,而首位探访大陆的台湾执政人,他的到来也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两岸关系一直是人们关心的重点问题,无数人日思夜想盼望祖国统一,而作为国民党前执政人,马英九一直希望有机会能够到大陆到访,由于各种政治原因限制,他一直没有机会来到内地,而36年后,已不再执政的马英九终于有这个机会实现心愿。

而以探亲为名义探访大陆的马英九并没有在清明来临之际将自己的家乡作为首站,反而率先对南京进行访问,其中的原因令人费解,但是从他的生平经历大概可以推出他将南京作为首选的原因。

对中山先生崇高敬意

出生于国民党干部家庭的马英九,在父母的影响下,从小就对革命家孙中山先生崇拜不已,致以最高的敬意,直到现在,只要看见孙中山的雕像,他都会脱帽示意,鞠躬悼念。

在学校期间,马英九学习成绩优异,始终将中山先生的理想作为自己的目标,而他也凭借努力获得“中山奖学金”,带着这份鼓励,他踏上了异国求学的道路。

学成之后的他,很快便投身到政治中,开始了自己的仕途,在任台湾地区领导人期间,一直秉持着和平共处的理念,并且一直坚持“九二共识”,力求维持两岸关系。

孙中山作为革命者,一生都在为革命奋斗,而南京作为历届国民政府的所在地,见证了国民政府的起起伏伏,承载了孙中山先生的为国为民的政治理想。

作为孙中山先生最真挚的追随者,马英九将见证历史的南京作为自己的第一站,大概也有走孙中山先生走过的路,感受孙中山先生伟大的革命理想的意思。

对于孙中山先生来说,南京不但是他实现理想的摇篮,革命的主要战斗地,更是自己历经风雨后的港湾,而南京也如孙中山先生一样,虽有傲骨,却是历经磨难。

作为六朝古都的南京屹立于南方,像一个保家卫国的勇士,历经炮火与改革,如一个沉默的承受者,承担了无数人的热泪与心酸,而如今,更如一个挺拔的战士,昂首挺胸,大刀阔步的向前。

南京:见证历史,见证时代

1911年,在外颠簸流离16年的孙中山先生,排除万难,终于回到了南京,而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局势中,孙中山先生不止一次提出振兴中华的口号,而他也从不是侃侃而谈。

在有志青年和革命家的协助下,孙中山先生在南京建立了新政权,推翻帝制,成立了南京国民临时政府,而他也作为临时大总统,居住在大总统府。

南京见证了一个时代的结束,而又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

帝制的结束,让无数人为之欢欣鼓舞,开始期待新的时代生活,但是,总有一些封建官员,想要恢复帝制,窃取革命成果

袁世凯就是其中之一,而在他处心积虑的逼迫下,他成功的住进了大总统府,成为了新的领导人。但是,不得民心的袁世凯政权并没有持续很久。

孙中山先生离开国民政府后,各方军阀便虎视眈眈,想要夺取南京政府政权,混战过后,以蒋介石的成功告终,而他,也在南京建立了新的国民政府,建立了新的政权。

而那时的中国风雨飘摇,各方政权不统一,随着南京政权的成立,中国也形成了南京、武汉、北京三方政权鼎立的局面。

当马英九登上中山陵,站在中山先生的雕像前时,会不会想到中山先生曾经在南京播种理想、挥洒汗水的情形,会不会想到曾经中山先生提倡的“民族、民权、民主”三民主义在如今的中国,已经实现,并发扬光大,我想不止马英九,如今的每一位中国人在站到中山陵的那一刻都会忍不住潸然泪下。

如果说中山陵是马英九的情怀,那么他在南京的第二站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就是所有中国人的愤懑与仇恨的寄托。

令人震惊的“300000”

三权鼎立的时代并没有持续很久,日本侵华战争一触即发国民政府在动荡中南迁至重庆,“人去楼空”的南京,很快便遭受了数百年来最大的一次磨难。无论任何时候,无论谁提起,无不动容。

1937年,日军侵华战争全面爆发,全国各地相继沦陷,很快,作为中国重点城市的南京,很快就成了日军的目标,成为战争的苦难城市。

南京政府一直是保持着防御状态,面对日本侵略者的攻击,奋勇抗争,坚守战线,不给敌人可乘之机,而数次惨败而归损失惨重的日军,开始了新一轮的攻击。

日军开始对南京进行无差别的轰炸,将整个南京视为轰击对象,罔顾百姓安危,妄图挫败国民意志,不达目的绝不罢休。

而这样出其不意的轰炸,南京政府措手不及,很快便被日军占领,而无恶不作的日军,几乎将整个南京毁灭。

日军占领南京后,惨绝人寰,毫无人道,武器上沾满了不甘屈服的南京人民的鲜血。而在它占领南京的短短六周内,便屠杀了城中30多万百姓,其中不乏刚呱呱坠地的婴儿。

日军手段之残忍,将人民聚集在一处,或是机枪扫射,或是集中掩埋,这样骇人听闻的方式,在短短四十多天内夺取了30多万的生命。但是,现在很多日本群众妄图将这件事撇得一干二净,不承认日军在中国犯下的罪过。

不仅如此,在日军侵占的一个月内,南京就发生了两万多起强奸案件,而犯罪人无不是日本人。日军在南京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多少人因为他们,流离失所,多少家庭,因为他们支零破碎。

之后,日军便开始了在南京的抢夺,将文物悉数运回日本,南京在日军的侵略下损失惨重,直到今天,每当南京大屠杀纪念日那天,我们都要缅怀在战争中不幸遇难的先辈,更是告诫自己,勿忘国耻。

面对残暴的日军,全国人民团结一心,全民抗战,全力守护国家领土完整,共产党和国民党也开始了两党合作,共同抵御外敌。1940年,汪精卫代表国民党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南京再一次经历了转折。

1945年9月,对于全体中国人来说是一个欢欣鼓舞的日子,在全民抗战下,日军终于缴械投降,而投降地点就在南京。

日军在南京签订投降书,并开始从中国领土退出,作为侵华战争中受害最严重之一的城市,日军的投降无疑是最对他们最大的宽慰。

在侵华战争中,受迫害最严重的城市除了南京,还有一座,而这座城市从甲午中日战争开始 ,就深受磨难,比起南京,有过之而无不及,而它就是台湾。

台湾: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1895年,对于当时的封建国家来说,是最受屈辱的一年,不但在和日本的甲午战争中战败而归,更是被迫将台湾签订给日本,从此,日本开始了长达50多年的殖民地生活。

日军对于台湾的侵蚀几乎是一次彻底的覆灭,不仅是经济上的侵蚀,更是在宝岛的土地上留下不可磨灭的痕迹。

签订条约后,日军便开始大规模的向台湾驻扎军队,而台湾本土居民并不是很多,大都是从福建等地移居过去,这也导致了当地文化根基浅,而这也给日军一个可乘之机。

在侵占台湾之后,日军不仅对台湾人民进行武力挟持,更是用日本的思想和科技,教育台湾人的思想,改变他们的生活方式。

而根基薄弱的台湾,日军的侵略就像是在一片土地上栽种树木,只需浇浇水,便可以长成参天大树。而在这些树木中,即使有一些伸出枝头,妄想防抗,便会遭到修剪。

在日军的侵占下的台湾居民,即使有反抗心理,在见识到日军的机枪扫射和集体活埋的震慑下,也逐渐顺从,不再有抗日想法。

日军在侵略期间,发动了“皇民化运动”,劝说台湾人放弃自己的姓名和国籍,改日本姓名,并且加入日本国籍,并且让他们参军,给他们军队编制。

而表面上,日军是劝说,实则是威胁,若有不服者,不顺从者,几乎都倒在日军的刺刀之下。

但是,在中日的战场上,日本人几乎没有将台湾人送到战场上,后来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便动起了台湾人军队的心思。

太平洋战场上的台湾人几乎无人生还,而在死后,尸骨流落他乡,至今也未能回到祖国。而很多年轻人被送到日本的工厂,离开家乡,远离家人,在厂中帮他们制造飞机以及各种武器。

在美国轰炸台湾期间,台湾几乎遭受到毁灭性的打击,街上几乎都是流离失所的人民,几乎没有粮食供应,而在日本控制下的他们,也只能得到为数不多的粮食的一半,食不果腹,衣不蔽体,形容那个时候的殖民地毫不夸张。

而在日军投降之后,台湾已经满目疮痍,几乎没有劳动力,城内财竭力尽,民不聊生。国民党很快便接手台湾,成为台湾的主要执政党,隶属于中国的一部分,并且和大陆达成“九二共识”,大陆也一直秉持一国两制的政策,尊重台湾情况,不改变台湾格局。

和平奋斗,振兴中华:中国一点都不能少

一直以来,因为各种政治问题,台湾领导人几乎没有过访问大陆的记录,而很多台湾人也有异心,妄图分裂国家。

而这次马英九打破传统,到大陆访问,也在两岸引起巨大的反响,而马英九对于数年之后才访问内地也表示

“虽然久了点,但是很高兴能去”。

马英九在到达南京之后,率先到中山陵进行访问,这是中山先生的沉睡之地,庄严肃穆,而马英九也是献上自己最诚挚的敬意,面对中山先生的雕像,马英九献上鲜花,鞠躬表哀思,而他也是望着中山先生的雕像,沉默伫立许久,满含热泪

站在中山先生面前的马英九,久久不肯离去,在沉默中,他似乎见到了那个在政治局上舌战群儒意气英发的革命前辈,而他似乎也有许多话想要诉说,想要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展现给先生。

面对随同人员,马英九不禁感慨,封建时期的中国,因为国力不强,经济能力不高,被迫签订了许多不平等条约。而如今,我们已经做到国力强盛,不会再被任意欺负,两岸均已做到中山先生当时的期望,我们如今不能忘记中山先生的付出和理想,要将国家命运和自己的命运紧密连在一起。

而他也强调,自己的目标一直是“和平奋斗,振兴中华”,坚定不移,在振兴祖国的事业上,我们每个人都义不容辞。

之后,马英九便去了总统府,在那他看到了国民政府曾使用过的案牍,在办公室中,那个伏案疾书的中山先生仿佛就在自己面前,在构画祖国蓝图

在返回住所的路上,马英九接受了记者的采访,面对提问,他微笑示意,在回答大陆接待问题时,他直言,招待的很好,我感受到了热情,这次的行程超乎预期,非常满意。

面对两岸关系时,他说我一直希望两岸能够和平相处,而这应该也是所有人希望看到的。

马英九在大巴车上,也是打开车窗和路边的居民挥手示意,而见到前台湾领导人,民众纷纷高喊“两岸一家亲”、“常回来看看”。面对热情的民众,马英九也是微笑示意,表达自己对两岸关系的赞同。

马英九在南京要去的第二个地方便是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在纪念馆中,马英九数度哽咽,在展厅中,他看到了震撼人心的“300000”的字眼,他表示,自己以前只听说过这段历史,而今天到这之后,受到了巨大的心灵冲击,而经历过这样的野兽行为的中国,是最大的受害者。

同时他还表示,他希望同行的台湾同学能够感受到那段历史的屈辱,能够不忘历史,多多了解自己的不了解的事情,为两岸关系共同努力。

马英九在南京时间不长,因为行程原因,他在3月29日结束纪念馆的行程之后便搭乘了前往武汉的飞机,而武汉,也是中山先生革命的主要发祥地之一。

之后,马英九还将前往长沙、重庆、上海等城市,而这些,几乎都是革命时期的最重要的地方,马英九虽然是以探亲为由来大陆,但是通过他的行程,几乎可以看到他对两岸关系的态度。

马英九不止一次表明自己对于两岸关系的态度是“和平相处”,而这样的态度,也是引起网友的争议。

很多人认为,他只说了“和平”,却没说过“统一”,他此行是不是表面行为。

但是,其实,马英九的很多行为都表明自己是真诚的希望两岸共同发展,他之所以只说“和平”,不谈“统一”,也是因为台湾从古至今都是中国的一部分,从未分裂

而他经常表明自己的希望两岸共同发展,能够作为台湾前领导人前来探访大陆,这几乎已经表明自己对于两岸的态度,无需刻意强调。

两岸统一,民心所向

余光中的乡愁家乡和个人分居两地,通过邮票来寄托,而如今,距离早已不是两岸民众来往的阻碍,而在两岸关系中,能够阻碍的是一些人的居心不良,是个别人的别有用心。而如今,我们要做的便是贡献一己之力,促进两岸关系和平统一,打碎他人的分裂之心,维护国家统一。

往期精彩推荐:

2021年,河北花季少女被亲姐夫“哄骗”,劫后余生的日子苦不堪言

李冰冰遭网暴!私下和黄晓明对话口型惹争议,试与杨颖争高低?

去世八年的姚贝娜,以另一种方式“重生”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4

标签:中山陵   国民政府   两岸关系   中山   台湾   南京   日本   日军   中国   两岸   地方   马英九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