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名医大胆猜测百年后的中国,鲁迅斥其胡说八道,如今一一应验

晚清时候有一个名医陆士谔,曾经就预言了百年之后中国的情况。

而我们熟悉的鲁迅对此评判为胡说八道,然而这些预言在现在,却成了我们真正生活的一部分。

这是神迹么,难道他真的有未卜先知的异能?

人们的认知

人们对于未知事物的理解几乎每个人都是不同的,因为每个人不管是经历,还是价值观都是处于不同的维度。

比如同样对于蜜蜂忙碌,不同人们对于这个的理解角度也是不同的。

动物学家会从科学的角度来说明,蜜蜂采蜜的动机是为培育种群。

而一个社会学家会把关注点,放在密切分工明确的社会关系上。

那孩子关注的可能只是在童话故事中,描述的蜜蜂本质是一个热爱工作勤劳的小精灵而已。

而对人们来说,其实最为神秘的东西,就是未来。

现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可以凭借一些,科学技术手段预测未来发展的走向,从而获得一些破碎的对未来的所谓预知。

除了天气预报,还有一些经济的走向、行业的前景等等。

但是这些东西其实很多也是不准的,比如本来预告晴天,却在晌午下起了雨。

本来前途无量的一些行业,却遭遇洗牌,一夜消失无踪。

不可预知的因素,隐秘藏在看不见的角落。

在预判中无法预判的出现,让本来挺有自信的发展脉络,四散开来。

所以说人们的认知是不同的,也是有限的,也是受着各种影响的。

那陆士谔如何准确猜出百年之后的情况呢?

奇怪的巧合

不知道有没有过这种感觉。

就是当你走到一个地方的时候,就突然感觉到自己仿佛之前在梦中到过这个地方?

不管是环境,人还是对话的内容,都是惊人的相似。

很多人会想自己是不是有特异功能,能够从梦中看到未来发生的事情。

其实没有这么多特异功能,而实际上,这个只能算是一种大脑自动匹配的情况。

曾有个小实验,就是当你长时间看着一张彩色画的时候,突然换成一张同样的画,但却是黑白色的时候。

你可能会发现,怎么这张黑白色的画似乎也有了色彩。

这其实就是大脑根据记忆,自动匹配了颜色,所以说现实中遇到了梦境中的场景,其实也是一种大脑自动匹配的情况。

那陆士谔的情况,也是类似这种奇怪的巧合么?

用现在的话来说,陆士谔是一个半路出家的文学工作者。

早年陆士谔是从医的,而且与我们印象中的黄飞鸿一样,陆士谔也对武学有些非常浓厚的兴趣。

早年聪慧无比的陆士谔,博览各种医书,颇具才能得他,幸而能拜在一个名医门下。

因为他苦于钻研而且,心怀悬壶济世之心,医术上的造诣是越来越深,在当时上海的各路名医中也算是数得上的

陆士谔还将多年行医中的心得,编著成很多医学著作。

虽然是从传统医学理念中入门,但是陆士谔绝非那种非常传统的人。

他把自身经验结合着现代理念,用比较容易理解的方式,将各种范畴的医学知识整理成书。

陆士谔的医书深入浅出,能用易懂明快的方式将他的观点传达出来,与传统晦涩难懂的医书区别很大。

在当时上海医学界,陆士谔就是上海十大名医之一。

除了医术高明,陆士谔对于文学也有非常之深的喜欢。

尤其喜欢写小说,他经常以清末作为背景进行小说创作。

因为喜欢武学,陆士谔的很多小说都是武侠题材的,他将很多小说中都融入了自己对于武学的理解,造就了很多精彩的著作。

颇具想象力的陆士谔在他的著作中,曾经就对于未来进行了非常详细的描述,这在当时真的算是非常前端的思想。

著作中,陆士谔对于上海当时的社会形态进行详尽的描述。

其中加入了很多社会现象的揭露,对于舆论不是那么自由的当时社会真的非常大胆。

另一部著作,则是陆士谔对于未来的畅想与向往。

而且令人惊讶的是,当时的中国是落后而封闭的,生活在那个时代的人观念与现在是完全不同的。

然而在陆士谔的著作中,竟然出现了很多超越那个时代的描述和观点。

比如国际性质的博览会在上海举行、现代交通工具地铁的建成等等。

最为超越时代的就是,他对于律师的描述。

要知道,当时的中国法律系统还是以老旧的衙门为主的。

而且当时上海洋人横行,他们把控了很多的权利机构,实行的一言堂的处理模式。

而陆士谔的小说中却出现了华人律师的概念,可谓是史无前例的想法。

在陆士谔的小说面世之后,很多人都说这是在痴人说梦,其中就包含陆士谔的夫人。

面对夫人的否定,陆士谔承认这是梦,但是他确信,这一天总归会变成现实。

所有人都不知道,这竟然被陆士谔言中了。

在否定陆士谔的一干人群当中,有一个人十分特殊,他就是鲁迅。

一场驳斥

鲁迅是大家非常熟悉的大文豪,他的作品对于近代文学有些非常深远的影响。

对于鲁迅文学作品的评价当中,犀利、一针见血是出现最多的。

而鲁迅的身份除了文学家,还有就是革命家。

鲁迅对于其他文学作品,基本上都是带着一种批判的论调。

他使用词锋犀利的文章,对当时社会本质进行深挖,从字里行间中我们可以很容易看出,鲁迅对于当时社会强烈的不满以及痛斥。

这在当时是十分难得的,因为当时正是处于一种阴暗的氛围当中。

能够如此直白犀利的揭露当时社会,是需要有极大勇气的,因为他随时有可能被一些力量迫害。

然而就是这两个可以说是大文豪的人,他们的意见却完全是相左的。

在读到陆士谔对于未来中国描述的时候,鲁迅对于这种描述只是给了一个评判。

那就是这种梦一般的描述,只能说是胡说八道。

从根源上来讲,对于当时社会状态,鲁迅是心有不甘的,对于未来是什么样是担忧的,是信心不足的。

这反应了当时社会问题,对于敏感的鲁迅产生了多么大的冲击,才能完成这种担忧。

结语

其实对于陆士谔来说,他心里其实对于未来也是信心不足的。

但是他与鲁迅不同的一点就是,他敢于去憧憬美好。

对于后来著作中的描述实现了,其实也绝非神迹,而是一种巧合。

正是这种敢于“做梦”的精神,也预示着很多同样敢于做梦的人在不断努力着;正是这种努力,才让梦想变成了现实。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7

标签:鲁迅   名医   医书   晚清   胡说   犀利   上海   中国   大胆   著作   情况   未来   社会   小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