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制内迎来“裁员潮” 11类编外人员或被清理

体制内迎来“裁员潮” 编外人员人心惶惶

近些年来,随着社会全面发展,预计2023届高校毕业生预计达1158万人,同比增加82万人,再创历史新高。

反观就业环境及就业形势却十分艰难,通过浏览各地的相关新闻可以发现,很多高校毕业生,毕业后就将会面临失业风险。

因此,部分高校毕业生选择考研深造,也有一部分选择考取事业编或者公务员。

同时,随着近两年公务员报考人数不断增加,也引起了财政部门和人力资源部门对于个别岗位的合理化。

在两会期间,国家公布关于《精减中央国家机关人员编制》的决定,中央国家机关各部门人员编制统一按照5%的比例进行精减,收回的编制主要用于加强重点领域和重要工作。

图片来自于网络

在3 月 20 日,哈尔滨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也公布了《哈尔滨市级机关事业单位编外用人清理规范工作方案》,编外用人清理规范工作从 3 月开始到 6 月底结束,分自检自查、组织实施、检查督导三个阶段实施。

图片来自于网络

《哈尔滨市级机关事业单位编外用人清理规范工作方案》中提到,医院、高职高专、公证处、仲裁办等用人主体要结合专业和实际需要,自主开展自聘人员清理规范工作,并逐步将已自聘人员转化为社会化服务外包形式。

那么,到底什么样的工作人员才属于“编外人员”呢?

图片来自于网络

市中机构编制网对于“编外人员”的解读是:指机关、事业单位在机构编制管理机关核定的编制外自行聘用的工作人员。

简而言之,“编外人员”是指未进入编制的人。

在很多地区,有的政府机关或事业单位,因出现了原有编制的工作人员难以承担的工作量,所以该单位就会在编制以外招聘员工,这些人被统称为“编外人员”。

“编外人员”是由用人单位自行招聘的,而不是由当地的组织部、人事局组织考试所招聘的工作人员。且“编外人员”、非在编人员通常又可分为:工勤人员、合同制工作人员、临时工。

多地开始清理编外人员!11类编外人员或被清理,看看你是否也在内?

1.退休返聘人员:退休人员已超出劳动年龄,再次返聘在某个单位工作的人员;


2.公费留学回国人员:在国内单位就职的公费留学人员以及与其同行的博士后或留学回国人员;


3.工资福利待遇不明的人员:具体工资和福利待遇不明确的人员;


4.乡镇村干部:乡镇村干部不在编制范围内;


5.临时补充用工人员:某些企业为解决工作压力而招聘的临时工;


6.外派人员:某些企业为了开展业务而派遣出国的人员;


7.兼职人员:某些中小企业为节约成本而聘请的兼职员工;


8.涉密从业人员:涉及国家安全的从业人员;


9.依法被禁止从事某些职业的人员:曾因违法惩处而被限制从事某些职业的人员;


10.劳务派遣人员:企事业单位招聘的劳务派遣员工;


11.其他不符合编制和用人管理规定的人员。

对于这些11类编外人员,要求其尽早退出或转入编制管理,否则将面临失业风险。

对于其中面临被清理的人员,小编建议:不要惊慌,尽快寻找其他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找准职业定位,调整自己状态的同时,还要提高自身素质及技能,争取快速上岗,实现自己的梦想和价值。(倘若个人能力较强,时间也允许的话,可以通过正规途径进入企业或单位编制)

总结:

据我所知,有些单位某些部门的工作,几乎都是“编外人员”在做,且各单位涉及到的人员较多。所以,小编觉得会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目前不会一刀切。

不过,政策既已推出,我们还是要未雨绸缪,提前做好安排,你们觉得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7

标签:编外   人员   哈尔滨   公费   临时工   劳务   高校毕业生   用人   体制   机构编制   工作人员   员工   单位   职业   工作   图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