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云南旅游资源优势赋能乡村振兴

党的二十大描绘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结合实践,乡村旅游通过优化产业结构、保护旅游地生态环境、传承乡村民俗文化、留住乡土人才等方式,成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乡村现代化建设的有力支撑。云南省要进一步挖掘旅游资源,破解发展过程中的难题,实现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云南省乡村旅游资源“天赋异禀”。乡村旅游是云南省旅游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云南省是一座活的乡村民族文化博物馆,26个世居民族的民族文化留有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特征,对旅游者具有非常独特的吸引力。云南省是一个生态多样的农作物展览馆,丰富多样的山地和丘陵,纬度和海拔造就了生物多样性的宝库。云南省是文化多元和谐的淳朴乡风体验地,作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的典范,始终坚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发展战略,形成了多元、和谐、淳朴的民风,各民族文化“各美其美,美美与共”。乡村旅游作为云南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对其资源进行深入挖掘,通过融合发展,完善产业链,真正使其成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方式。

云南省乡村旅游对乡村振兴的支撑作用尚不充分。一是发展区域集中在城郊和大型景区附近。有很多乡村资源禀赋较好,但因远离城市且不在大型景区附近,故而没有发展起来,比如怒江的老姆登村等。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胜利后,交通等基础设施得到有效改善,许多乡村已经具备发展文旅产业的客观条件。二是村民直接参与的范围小且参与程度低。许多乡村自身不具备大规模投资开发的能力,需要引入外来资本或团队进行资源开发和产品打造。这容易给乡村旅游发展带来内生动力不足、产业收益外溢等问题。三是农文旅融合发展不充分。当前,由于农文旅融合发展不充分,云南省乡村旅游存在产品相对单一且同质化严重等问题,导致旅游产业赋能农业发展作用较小,品牌建设不足,乡村的多元功能未能充分彰显等现象。四是资源潜力尚未完全释放。面对新增建设用地数量逐年下降的客观因素,部分农村宅基地和房屋闲置没有得到有效利用,土地也没有做到集约高效利用,种种因素导致我省乡村的诸多旅游资源潜力尚未得到完全释放。

以高质量农文旅融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首先,高质量发展是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首要任务。乡村旅游的提质发展是系统工程,在进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阶段,要充分挖掘云南省的乡村资源,通过农业、旅游、文化等多种资源的组合,以农文旅融合发展推进乡村振兴。其次,要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理念。坚持以民为本的发展理念,在发展乡村旅游的过程中,要以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基本要求;持之以恒建设绿美乡村,结合不同乡村的环境区位和资源特色,依据“因地制宜,精准施策”的原则推进乡村建设;建立公平有效的生态补偿机制,改变生态资源无偿或者低成本使用的状态,引导各类主体积极投身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经济发展之中。再次,要推进农文旅融合,实现差异化发展。通过构建完善的产业链,利用当地的自然、文化及人力资源提供标准化的旅游产品和规范化的旅游服务;不断进行产品创新和服务更新,对传统的农家乐等产品业态进行升级,打造乡村露营、农业博览园、艺术小镇等;打造良好的商业生态系统,政府、本村村民、外来企业、旅游者是乡村旅游的利益相关主体,共同构成了乡村旅游地的商业生态系统,要不断挖掘和呈现乡村的多功能价值,满足旅游者需求。最后,要以村民为主体,完善村民参与的利益联结机制。完善相关制度和模式建设,积极推行“党建+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合作模式,通过合作社将分散的农户组织和联合起来,参与到乡村旅游的各个环节之中;加强人才培养,以打造专业化、知识化、市场化和组织化的新型农民队伍为目标,吸引“人才下乡”“人才返乡”,提高产业发展效率;积极培育乡村新型经营主体。以合作社、家庭农场等为抓手,将村民组织起来,引入到现代农业发展轨道上来,形成多主体、多业态共生的发展格局。

(张冬,作者系云南省旅游规划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4

标签:乡村   云南省   旅游地   旅游者   景区   旅游资源   资源优势   合作社   村民   主体   云南旅游   生态   组织   文化   旅游   资源   产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