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影海上》:于司空见惯中截取的生活史

70张照片,《闪影海上》是有着扎实古典文学功底的摄影师,于司空见惯中截取了一段真实的、温暖的生活史。

——————

上海书画出版社新近出版的摄影集《闪影海上》,是这样介绍摄影者池洁的:现任教于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讲授摄影课程20余年。标签式的简介,遮蔽了不少信息。

其一:他是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摄影课程的专职教师?事实上,教授中国古典文学才是他的本行,分了上中下三册的《唐诗汇评》,池洁虽只是参与者,却足见其古典文学的功底。

其二,一个专门教授中国古典文学的人文学院教师,却剑走偏锋地教起了摄影课程,可见这是一个颇有好奇心的人。那么,除了故纸堆和摄影器材,他还有其他爱好吗?有的,古典音乐。家有一墙顶天立地的书橱,池洁专门给了唱片一扇门,里头整齐地码放着他喜欢的各种版本的巴赫、贝多芬、勃拉姆斯……什么时候想听哪一张唱片,他拉开那扇门伸手一探,便是想要的。

就是这样一个兴趣广泛的教授中国古典文学的大学老师,借个人支配时间相对自由的职业之便,在20多年前就喜欢带着相机在上海街头四处闲逛。当然,喜欢用镜头记录眼里所见的人,并不少见,池洁不同于大多数摄影爱好者的是,他会拿出研读唐诗的劲头钻研摄影史和摄影技术,所以,他给朋友们普及古典音乐时只要“楼一歪”偏到摄影上,布列松、埃文思、杜瓦诺等摄影大师的名字就会撞入我们的耳膜,只是门外汉们就算手捧池洁的摄影作品也无法解读出他留在那些照片里的致敬大师的元素。

既然要出版一本摄影集,就要让集子尽可能地传达出自己多年来关于摄影的思考,难能可贵的是,出版方上海书画出版社非常理解池洁的用心,为了《闪影海上》的出版他们选用了最好的德国铜版纸。可最好的纸张不也能呈现最佳的色彩吗?上海的环境治理已见成效,近年来户外空气的透光度越来越高,以上海为背景的照片的色彩还原度越来越高。于是问题来了:色彩斑斓难道不比黑白影像赏心悦目吗?池洁却对黑白灰三色情有独钟,“黑白摄影把生活里的色彩抽象为黑白灰三色,从某种意义上说更接近绘画,也更贴近艺术的本质”。至于进入2013年以后依然“抱残守缺”地坚持选用传统胶片而非数码相机拍摄,“主要是因为数码相机拍摄的影像质感过于光滑,而胶片经过化学反应之后形成的影像,具有一种黏稠的颗粒感,在我看来,这会使画面更富美妙的韵味。”据说,德国铜版纸已将摄影者池洁对色彩和颗粒感的要求几近完美地呈现在了摄影集里的每一张照片上。

技术问题留待技术流慢慢讨论,我更对池洁替《闪影海上》选择的主题深感好奇。那么,他的这本摄影集的主题是什么呢?

十多年前,舍得为自己的爱好买单的池洁,给自己装备了一架莱卡M6相机以及镜头。2013年3月一个阳光温暖的下午,已经搬离武康路多年的池洁,突然想念起了小时候奶奶牵着他的手走过的武康路周边的马路和弄堂,便索性带上M6回到了记忆中的街巷。那一天,站在泰安路口武康庭拍摄正坐在庭院里喝酒聊天的外国人时,池洁还有些忐忑,他怕被拍摄者抵触他的镜头,没想到,他们竟用灿烂的笑容和生动的手势回应了池洁的镜头,这让摄影师非常兴奋,以致多年以后回忆起2013年那个春天的下午,池洁清晰地记得自己离开武康庭后,又沿着武康路转入安福路,又沿着安福路转到了富民路,随后是东湖路、淮海中路,直到淮海中路上灯火闪耀,他才踏上了回家的地铁,“一路上尽情捕捉外国友人愉快地生活在上海的身影”。

《闪影海上》的第一张照片,就是那个下午的成果。被池洁镜头摄入的,有十人之多,其中两人的面孔被同伴挡住,其余八人中,远端的三人虽表情难猜,但通过他们的肢体语言可以猜到,他们正开心地享受着那个春天的午后阳光;近处五人,一人背对镜头,不知池洁按下快门的刹那,她的心情如何,想必也是开心的吧?因为两位侧脸向着镜头的女孩,正笑盈盈地与他们交谈着;照片上最让人的回味,倒不是那位发现池洁正在拍摄自己而绽开笑容的被拍摄者,而是猛然转身面对照相机的男士,他的表情让我想起了池洁讲过的故事:有位年轻人看到我胸前的相机,便竖起大拇指笑着用中文对我说“艾姆六”。不远万里来到上海能做到表情松弛地享受春天午后的一杯咖啡,所谓错把他乡当故乡的自在,不过如此吧。

《闪影海上》总共选用了70张以在上海的外国友人为聚焦点的摄影作品。何以是70张?从2013到2019年,七年里池洁一有时间就走上街头将外国友人享受上海曼妙时光的瞬间,留在胶片上。七年里,到底为该主题拍摄了多少张照片?难以计数。之所以千挑万选出70张汇编成册,摄影师的想法是,替每一年选出十张照片,意在告诉读者,七年里的每一天,都那么美好。

仔细琢磨《闪影海上》的每一张照片,的确让人有这一刻如此美丽的愉悦感。拍摄于2016年秋天永康路的这张照片,是我最喜欢的一张,它让我感觉照片上的女主角与摄影师之间曾经有过非常友好的互动。事实果然如我所料,当与男伴骑行在永嘉路上的女孩看到拿着相机的中国大叔正将镜头对准自己后,索性停下车轮摆出一个妩媚的姿态让摄影师尽情尽兴地拍摄。照片内外素不相识的他们,通过拍摄与被拍摄的关系,呈现了一种我们所期待的相处模式,亦即人与人之间可以不分肤色不分国度不分性别不分年龄地和谐、平和、信任地交流。

《闪影海上》用70张照片还原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外国友人在上海生活时真实状态的瞬间。我们为他们的一个个瞬间凝眸的同时,不得不感叹,有着扎实古典文学功底的摄影师,于司空见惯中截取了一段真实的、温暖的生活史。

来源:中国妇女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1

标签:生活史   安福   海上   白灰   司空见惯   古典文学   胶片   功底   上海   摄影师   友人   色彩   镜头   外国   相机   照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