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草诗社第六(湖北)研修院 2023年第005期 诗词与评论

一、诗词

水调歌头·春读

霜凝(北京)

好梦一床枕,帘外日三竿。不知今夕何夕,闻有旧硝烟。遥想三分天下,最羡周郎赤壁,借火破曹船。却是今何在,东水逝无边。

越五湖,汉留庙,晋桃园。醒来重读陶令,回望武陵源。种豆南山脚下,莫管苗稀草盛,最快是悠然。聊置一壶酒,独对古人言。


临江仙慢·春望黄河

郭永琰(北京)

万丈圣河水,奔腾不息,源远流长。出青藏、狂涛骇浪滂滂,茫茫。仰天呼啸,奔东海,气势轩昂。叹奇观,巨卧千秋载,咆哮锵锵。 呈祥。三皇五帝,先祖功德雄芒。百家鸣、培育善美辉煌,图强。积泥平野,兴禾谷,广积余粮。生无限,惠泽无穷尽,黎庶安康。


注:三皇五帝,三皇指:伏羲、神农、黄帝,出自《三字经》。太昊、炎帝、黄帝、少昊、颛顼,出自《吕氏春秋》。百家鸣,:即百家争鸣。指先秦时代如儒、法、道、墨等,著书讲学,互相论战。


家有芝兰

秦凤(湖北)

清幽一角数枝兰,凝露摇风绿正繁。

草木枯荣知世态,江湖颠沛破情关。

花开自得遐思寄,影动犹如故旧还。

幸有无邪权寄寓,不教心事上眉弯。


临江仙·春色满园

黄强(湖北)

园抱嫣红姹紫,凌波八景襄阳。三潭星月韵流光。小溪生碧草,秀色漫琼廊。 杨柳含烟逐梦,轻云彩鹤翱翔。韶华惊艳醉春江。风情牵万里,翰墨透清香。


春景

周光辉(湖北)

惊蛰初临细雨柔,依依杨柳绿梢头。

归家燕子忙垒宅,一夜春风拂满楼。


桃花开了

王新开(湖北)

或深或浅拔春头,望里丹霞蔽了愁。

轻薄岂能随意语,天然一幅蜜图收。


【双调·沉醉东风】桃林春色

彭国斌(湖北)

蕊中笑、晶珠亮串,芽上情、含艳光鲜。人窜骚客吟,蝶飞蜂儿眷。万树丛、簇拥枝妍,信众欣观火欲燃。遥指处、桃林画苑。


桃花开

王楚雄(湖北)

昨夜桃开十里红,幽悠香气引东风。

苍穹大雁欣排阵,月殿嫦娥笑举盅。

约友寻芳爬鹫岭,邀朋舞棹越龙宫。

骚翁顿起凌云志,诗毕挥毫绘彩虹。


春日赏花

陶光葆(湖北)

群峰绿黛绕云纱,畦菜娇黄吻海霞。

曼舞轻歌留倩影,斗妍桃李玉兰花。


洞天春•春归故里

非凡(北京)

沂河水暖波渺。柳岸莺啼蝶绕。淑气轻柔惠风好。正花开春晓。 乡村美景俏俏。竹院浮香袅袅。日月如梭,故园依旧,怡情多少。


咏玉兰花

江叔银(湖北)

昨日含芳蕊,今朝吐瑞芽。

莺啼琼态艳,客醉妙香遐。

不与梅争丽,专添景曜华。

耻开奸孽地,喜绽孝廉家。

撩人油菜花

刘文波(贵州)

一湾仲寨隐农家,两坝金黄油菜花。

敢与山茶迎艳日,常和道柳伴晨霞。

撩人沁味游翁赞,拂面幽香过众夸。

化韵风情痴墨客,凝神画景醉春涯。


清平乐·春耕

金钢(湖北)

喜冬离去。忽地东风雨。乐有青蛙敲征鼓。山岭青松鹤舞。 暖水直向田畦。岸前杨柳依依。举起耕鞭破土,雄鸡欢唱晨曦。


早春晒太阳偶得

涂普生(湖北)

和风料峭蕴春芳,傍柳消闲享艳阳。

花谢花开心尚逸,云舒云卷鸟凭翔。

众生有律非虚律,世事无常乃自常。

静揣疏诠禅本义,随缘共适总安康。


南乡子·惜春

妙华(江苏)

自愧弗如僧。朝伴晨钟夜伴灯。英锐少年弹指老,相烹。荒冢谁人不死争。 烟雨任平生。又见花开满港城。彻夜惜春心已乱,无声。梦里归程是客程。


春分湖边漫步

黄蓉(美国)

风晓清湖心醉多,娇娘初醒动秋波。

阳光一缕穿莲叶,灿灿金钗出髻荷。

踏莎行·春日有寄

付秀清(辽宁)

鱼戏湖中,风回岭上。青山碧水遥相望。楼台影动子规啼,轻舟一叶波心荡。 绿树垂丝,清溪流响。冬寒退去千花放。掬来晓露与春芳,调匀煮沸甘醇酿。


为友人题《春江百里图》(中华通韵)

岛羽(河北)

客从南橹水流东,天地飘零旋雾凇。

篷外貂裘遮半面,舱间炭火暖诸胸。

听涛对饮陈年酒,泊岸临风摆渡工。

过往飞鸥身似雪,春江百里入丹宫。


渔歌子·长江

程菊仙 ( 湖北 )

风制舟帆恋大江。波回霞彩闪金光。斜雁影,弄朝阳。星星点缀韵千行。


诗书情(通韵)

贺中平(湖北)

翰苑龙钟手脑勤,红尘别梦自闲心。

诗书路远人生短,奋力长征日日春。


次韵王升兄《春日游赵园》

唐佳(安徽)

春来满目绿红黄,漫步南郊腑沁香。

昨日梅开思故友,今朝柳发试新妆。

游园把臂闲心远,摄影寻诗逸兴长。

但许归田应趁早,劳形敢问为谁忙。


采桑子(格一)·赏油菜花

李孟书(湖北)

宾朋邀看黄花菜,田野浓香。蜂蝶繁忙。一路笙歌起舞翔。 春风拂伴殷红面,似进香房。望帝黄梁。婷立春心入梦乡。


春兴

梅如柏(广东)

难求三昧棒磨针,竹影梅姿妙境寻。

呖呖莺声何处啭?溶溶月色几番临?

作诗不惯迎人意,涉世尤须谦己心。

已醉墨香空万虑,生涯回首付狂吟。

二、评论


诗心浩荡寄坡仙

--读李文朝先生走近苏东坡诗词六首之印象

李孟书(湖北)


今年2月,《野草诗苑》第4期刊登“走近苏东坡”的诗词与评论,《今日头条》、新浪微博又进行了转发。一天一夜,阅读量不包括新浪微博竟达二点五万人。有不少读者给予了富有高度热忱的点赞表情,有30位读者在刊后面作了评语,称“四期值得一读”,“精彩纷呈,笔力当赞”,属“野草六院吟长们精彩怀古诗篇!”为此,不由我再次品读,其中那李文朝先生走近苏东坡诗词六首,顿时深感:诗心浩荡寄坡仙,并具备三个显著特征。

一、具有诗家之心,隽永绵长的特征

诗心,是作者创作诗词前之心,也是作者诗词作品创作成功后容纳诗人之心。两者呈集中表现作者思想感情,能否达到深邃幽远,意味绵长,回味无穷的艺术效果。在形式上,它们只不过是跃上心头和跃然纸上而有此区别矣。宋·王令《庭草》诗:“独有诗心在,时时一自哦”,清·秋瑾《失题》诗:“诗心鲸背雪,归思马头云”,就包含这个诗心论理。据说,现代中国哲学家、美学大师、诗人宗白华曾在《美学散步》中谈到中国艺术意境诞生时,还有一句话,说:“艺术家禀赋的诗心,射映着天地的诗心”。这就把诗的诗心道得更为清楚更加明白了。果真,我们能从李文朝先生这六首诗词中,触摸到这样的诗心。

从他创作前之心看,李先生是反复、仔细品读了苏东坡诗词,找到了东坡诗心,并把自己的诗心紧紧贴近走近苏东坡诗心上。因而他心有诗书气自华,能创作出诗心浩荡寄“坡仙”的诗词。如在《游东坡赤壁》:“大江故垒唱千秋,访胜追踪苏子游”里,能包容苏东坡“遭贬释怀终彻悟”,到个人命运起落“莫言愁”,再到东坡文学艺术“唱千秋”,使创作诗词前之心,在追踪大江故垒中,真情地去抒写世道沧桑、人生悲欢,真情流露出不仅是对北宋中期文坛领袖苏东坡的同情,而且是对苏东坡在诗、词、赋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的遨游与交融。

从他作品成功后之心看,我们能感觉到李先生的诗词,赓续传承了东坡诗词艺术文化风格,确充满一种对社会、对现实关怀的人文主义精神的坦荡之心。在社会关怀上,有“春风化雨润洪荒……施教黎民继世长”(《访儋州东坡书院》)的期待;在现实关怀上,有“紫禁城池内外,万象已更新。宏伟森严宫宇,金瓦红墙故事,后果探前因”(《水调歌头·东坡问天引太和邀月畅想》)的喜悦。它都能彰显其人文艺术之精华与融通。

交融融通,相辅相成。李文朝先生这六首诗词作品艺术性较高,汇聚了东坡文化,彻悟了东坡之心,称得上是当今具有诗心浩荡,隽永绵长的优秀作品。

二、具有景象交融,虚实统一的特征

景象交融,虚实统一,是渲染气氛,烘托物理意境和人物心理,使虚实统一于作品主题,属中国古典美学中的一对哲理范畴。从中华诗词的创作传统看,应该说,诗心是诗人情感融合于诗词作品的内在审美胸怀。诗人宽阔胸襟,能彰显诗词阔绰之气派。人们常说,一幅诗、书、画,能见作者为人之境界,能凸现作品天然与功夫,就是这个道理。如今,这种方法,在诗词创作中,常常被诗人所运用。可李文朝先生这六首诗词,炉火纯青,十分精美,确有走近苏东坡、贴近东坡诗词内涵的那样一种景象交融,虚实统一,底蕴深厚的艺术特写心迹。因而他把诗词写得:诗因情感而生发,情为诗作而抒发,使读者品读起来深感诗词的灵性极高。

在诗因情感而生发上,李先生对苏东坡确有真情流淌,对东坡诗词确有深刻领悟。其诗词遣词用字,十分精致,十分工整。因为从“巴蜀天骄生硕彦,嵩阳地幸瘗骚魂”(《谒三苏坟》),到“一点灵犀通翰苑,千杯美酒醉瑶池”,再到“养心浩气天于我,过耳闲言自去之”都能表现出来,所以他“礼约坡仙明月下,同吟共醉正宜时”(《步玉友人〈秋节有寄〉邀坡仙》)。诗中的“瘗”,读作瘗(yì),是指瘗藏、埋葬,颇有晋·潘岳《西征赋》:“夭赤子于新安,坎路侧而瘗之”之诗义。还有一联绝佳对仗的诗句,即:“两赋齐天光赤壁,一词盖世耀黄州”(《游东坡赤壁》)。其中“两赋”指《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对“一词”指《念奴娇·赤壁怀古》;“齐天”对“盖世”;“光”对“耀”;“赤壁”对“黄州”。此颔联抒情奔放,诗心浩荡,谌称是绝佳工对。

在情为诗作而抒发上,李先生的诗词淋漓痛快,笔饱墨酣,融入了对苏东坡的真情实感。诗词创作,贵有实感与真情。如:“何当唤苏子,珠里(朱家角别称)溯流光”(《朱家角泛舟唤苏子》)、“躬耕雨洗东坡月,放浪风扬南海舟”(《游东坡赤壁》),一经细品,就从唤苏子、溯流光、雨洗、风扬中领悟到景象交融,一个何当、一个躬耕、一个放浪就实现诗心浩荡,虚实统一的美感。

三、具有诗意广阔,超旷空灵的特征

诗的意境,是由诗人对人生情感体验,把握自然宇宙,进而升华为艺术境界,使“诗心”紧贴诗意,并在广阔萦怀,超旷空灵、恬淡超脱中荡气回肠。李文朝先生的诗词,具有这种深沉典雅,诗意广阔,超凡脱俗的风格。

瞧,典也,精也,李先生运用得气势磅礴,豪放浪漫。如“明月青天留问语,大江赤壁荡回音”、“苏坟夜雨飘千载,铁板铜琶唱到今”(《谒三苏坟》)、“问字求知载酒堂,春风化雨润洪荒。”(《访儋州东坡书院》)和“夜静诗空阔,舟行画卷长。”(《朱家角泛舟唤苏子》)的诗句里,其实从苏诗词里即可找出七个经典出来。

一是“问语”,在《水调歌头》里,留有苏子:“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问语。但李先生将苏词句巧妙用一个“留”字进行转换演化,在此时此刻似乎比唐·韩愈《桃源图》:“渔舟之子来何所?物色相猜更问语”的诗,更有超旷空灵味道,增加了豪放感。

二是“回音”,在苏《念奴娇·赤壁怀古》词里,就有“大江东去,……惊涛拍岸”的惊骇之声。而李先生将词句演绎铺陈,牵引出深奥,玄妙的“回音”。很显然,汹涌澎湃的长江,浩浩荡荡流经赤壁,那拍岸惊涛,必有回音频闻耳畔。李先生的此诗句,巧用一“荡”字,组合得令人振奋,心旷神怡,就自发地接纳东坡赤壁怀古之漫浪色彩,增添了诗的豪迈感。

三是“苏坟夜雨”,指三苏坟,位于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城西27公里处的小峨嵋山东麓。李先生同历代文人墨客一样,对苏坟十分景仰。此典故是:清代郏县县令张笃行拜谒三苏,夜深人静之时,忽听门外雨声大作,开门观看雨景,但屋外不但没有下雨,反而天晴月明。遂写词留念:“风声瑟瑟雨声哗哗,风大不鼓衣,雨大而不湿襟。” 后人屡试屡验,便称其为“苏坟夜雨”。李在这里用“”字,让“千载”处于神话般状态,增强了诗的传神感。

四是“铁板铜琶”,这个典故,恰好是苏东坡带他随从外出郊游的故事。游览时苏观赏山崖的金鸡菊,随从在一旁高唱苏轼的诗词。苏问他们:“我与柳永的词有什么不同”?随从说:“柳郎中的词只可借17岁的女孩子执红牙拍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雨霖铃·寒蝉凄切》),您的歌词得请关西大汉持铁板唱‘大江东去’”。柳郎,是宋·柳永。柳词句,是他词中景语。后有:“铁板铜琶唱《大江》,西来潮气未全降”(清·二石生《十洲春语·评花小诗·杭州绣凤》)诗句。现综上细韵,深感李先生的“大江赤壁荡回音”,却有异曲同工之妙也,增进了诗的容积感。

五是“载酒堂”,其典故出自《汉书·扬雄传》。据载:汉代京城文化巨擘,被后来学者誉为“汉代的孔子”的扬雄,“家素贫,嗜酒,人希至门。时有好事者载酒肴从游学。”扬雄对古文字研究颇深,亦有不少人来问字,“载酒问字”的成语就来源于此。元符元年(1098年),苏东坡和军使张中同访本地秀才黎子云,众人提议在黎子云处建一讲堂,方便东坡讲学会友,开化地方。东坡欣然应许,并据《汉书·扬雄传》中“载酒问字”的典故,取名其屋曰“载酒堂”。李先生在前加“问字求知”,使“春风化雨”别开生面,增进有诗的亲和感。

六是“洪荒”,指混沌蒙昧的状态,特指远古时代,洪荒世界。据说“大荒”,是指地球形成以后的早期状态。南北朝时期诗人、佛学家、旅行家谢灵运在《三月三日侍宴西池诗》云:“详观记牒,洪荒莫传。”李先生把“春风化雨”加“润”字组合在“洪荒”前,既诗意昂然,超越古人,又诗心浩荡于自然与宇宙之间。诚然,只有用活经典,制造蒙胧,再用形象思维去点缀的诗词,才是情景交汇,令人回味无穷的精品力作。李诗确有这种神韵感。

七是苏子泛舟,是在苏东坡《赤壁赋》里,记叙了他与朋友们月夜泛舟游赤壁的所见所感,其夜景描述宛如美不胜收的画卷。同时,也反映了苏子由月夜泛舟的舒畅,到怀古伤今的悲咽,再到精神解脱的达观过程。这支撑了李先生的“夜静”、“诗空阔”、“舟行”、“画卷长”的意象,增进诗的和谐感

可见,李文朝先生的六首诗词无疑具有诗家之心,隽永绵长;景象交融,虚实统一;诗意广阔,超旷空灵的艺术特征,是很值得诗人们品读与赏析!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2

标签:湖北   铁板铜琶   赤壁   东坡   诗词   苏子   春风化雨   诗社   浩荡   花开   洪荒   虚实   野草   大江   回音   诗意   诗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