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以中国式现代化叙事讲好“四史”

要把中国式现代化作为重要的历史脉络和理解民族复兴进程的关键密码

岳献荣 车辚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持续抓好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宣传教育,引导人民知史爱党、知史爱国,不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目前,高等学校普遍开设了“四史”课程,四门课程既相互联系又各有侧重点,并与五门思政必修课形成相融互进的关系。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党的二十大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最新重大成果。这就要求“四史”课程的讲授要将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独特世界观、价值观、历史观、文明观、民主观、生态观等及其伟大实践贯穿到各门课程中。

要正确理解为什么中国式现代化展现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新图景。一是中国人在使用现代化一词用于历史分期时,背后其实隐藏着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线索。在正式提出“中国式现代化”命题以前,中国共产党一直在正确把握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关系的基础上使用“现代化”这一概念,与“欧化”“西化”划清了界限。二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既是探索中国现代化道路的早期尝试,又为实现现代化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现代化建设奠定根本政治前提和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历史性突破,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

要准确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色。中外学者曾经从不同的角度定义现代化,有人用非生命动力资源与生命动力资源之比率来界定现代化的程度,有人认为“高度现代化”的特征就是拥有极为丰富的消费品的大众市场。但一般大家都承认现代化指的是从一个以农业为基础的人均收入很低的社会,走向着重利用科学技术的都市化和工业化社会的这样一种巨大的转变。着重利用科学技术是一般规律,都市化和工业化社会是共同特征。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概括了中国式现代化5个方面的中国特色,涉及人口规模、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和平发展,深刻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我们要根据每门课程不同的侧重点,将5个方面的中国特色融汇到教学大纲、教案、教学课件中。

要准确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概括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核心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是因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推动、开创的现代化,没有党的领导,中国式现代化事业就失去了领导力量和领航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把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贯穿到“四史”课程中,一方面能加深同学们对“中国式”三个字的正确理解,有助于打破“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另一方面有助于批判西方学派等关于中国历史的“现代化范式”和“西方中心论”叙事,消除历史虚无主义在社会上、学校里、课本中的不良影响。

要牢牢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原则。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现代化事业就有了主心骨和定盘星;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现代化事业就不会偏航和失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能汇聚起亿万民众的磅礴伟力,冲破前进道路上的任何藩篱;坚持改革开放,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能整合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源源不竭的动力和活力;坚持发扬斗争精神,勇于迎击逆全球化思潮和霸权主义、单边主义、保护主义的围堵,以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生命力、战斗力和适应性、坚韧性不断开辟发展新天地和战略回旋空间。“四史”课程不仅仅是复原历史的宏大图景、展现历史的宏大叙事、了解历史的演化规律,还要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人民观、革命观、斗争观,让他们明白自己也身处“四史”的发展历程中。将“五个坚持”的重大原则融入“四史”课程中,把中国式现代化作为重要的历史脉络和理解民族复兴进程的关键密码,才能培养出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有理想、敢担当、善斗争的时代新人。

(作者分别系:云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云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5

标签:农业大学   历史观   侧重点   图景   云南   中国   科学技术   本质   中国共产党领导   特色   理论   事业   课程   社会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