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不能明说的:有背景的妖怪真被神仙接走了吗?

有些书之所以成为名著,还是能经得住时间反复推敲的。在那些阳光正好,微风不燥的午后,天马行空的想起了悟空,想起了曹雪芹,想起了乾隆,甚至白素贞和牛顿……

图片来源网络

我不是文坛大家、史学泰斗,我只是一个无名之辈,用平凡人的视角,解读我所看到的、学到和感受到的这世间的一切。我想起了曾经跟朋友在聊唐僧取经路上的经历,我们都笑说,有背景的妖怪被神仙接走了,没背景的妖怪被一棒打死了。

误入荆棘岭

人生有很多答案,其实过往的作者都已经在书中写明了。只是当时的我们没看懂,现在的我们也没时间去细想了,可能我们一生也追寻不到答案,但是你能从中找到同伴

图片来源网络

多少时间都在想,作者心中怀着怎样的世界,脑袋里怎么塑造出来的这么多生动有趣的人物形象,怎么想到这么有趣非凡又隐喻哲理的故事!在没有网络和飞机高铁的年代,他该翻阅多少本书,徒步走多少里路,才能到达这本经典名著创作的高度和广度

图片来源网络

《西游记》剧中看得多了就会产生一种错觉,那就是有背景的妖怪都被有地位的神仙接走了,就像广寒宫嫦娥的玉兔、太上老君的童子、普贤菩萨的坐骑、观音池里的锦鲤、如来的亲戚等等。因此,对于被打死的妖怪白骨精豹子精南山大王鹿力大仙荆棘岭的野生树精等等,大家自然而然的就把他们归为没有背景的妖怪中去了。

白骨夫人

有野史后面考证说,其实有五只背景最大的妖怪,都是来自同一处,却全都被打死了,只是因为他们背后的主人想要阻碍西天取经的大计!为此,他们下凡散布谣言,混淆视听,还差点道破了取经背后的因果,结果就借悟空的手除掉了!

荆棘岭——杏仙

要论起来悟空比这些妖怪法力更高跟唐僧取经之前闯下的大祸,哪件单拎出来都是普通仙妖所不能承受的。比如,大闹龙宫取得定海神针——如意金箍棒;又大闹地府胡乱勾生死簿;后被天庭招安后,得知职位低微后,私自下界返回花果山,对战托塔天王和三太子的讨伐,迫使玉皇大帝封其为齐天大圣;偷摘蟠桃,醉酒搅乱王母的蟠桃盛会偷吃太上老君金丹大闹天宫,后来在与如来的打赌斗法中失利,被如来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年。

五指山下牧童

这些事情如果放在普通神仙妖怪身上,简直不敢想象,肯定早就神魂俱灭,永不超生,最次怎么也得废除法力贬为凡人,就像猪八戒和沙和尚也只是犯了小错,就被天庭贬下凡间或轮回畜生道。把很多不同时期的影视剧作和小说结合在一起,这其中的联系就很微妙了。

悟空的来历不凡,天地混沌应运石猴,后师从菩提祖师学艺,取得神兵利器,神通广大,除了后面三大顶层高手,甚至到了无人可敌的地步。但所有影视剧作品里,顶级高手之间有一个微妙的共同点——要么从不出手,出手必是一招制敌

悟空和菩提祖师

再说鸿钧老祖,他是盘古时期留下来的化身,但他只收过三个徒弟:太上老君、元始天尊以及通天教主。

图片来源网络

在另一部小说《封神榜》里讲述的元始天尊和通天教主之间的斗法,最后元始天尊战胜通天教主。这两部小说的作者,在描写孙悟空和通天教主的时,所使用的笔墨描述也简直一模一样,难道真是巧合吗?

图片来源网络

《西游记》书中的第七回认为孙悟空乃是混元大罗金仙,叫做“初玄天尊”,也就是先天圣人的意思。

图片来源网络

《封神演义》中大破万仙阵那一回,通天教主的法号就叫做“初玄天尊”,并且说“如如不动号初玄,渺渺无为传大法”。

图片来源网络

通天教主被元始天尊打败之后,就被鸿钧老祖给带走了,之后便让他转世轮回,但此事没让元始天尊知道,于是,天庭之中知道此等机密的就只有太上老君了。

因此,有人认为通天教主是孙悟空的前世所以我们在看《西游记》悟空大闹天空时,太上老君几乎没有出手过,反而一直避讳和悟空正面斗法,甚至阴差阳错之中帮悟空练出了火眼金睛,也难怪天庭都奈何不了这只孙猴子!

图片来源网络

悟空背后代表的两股势力也在暗中角逐,有人说是儒释道之争,也是宗教与皇权之间的平衡。

图片来源网络

佛教以如来为领袖,观音菩萨、弥勒佛等为主要干将,可以说是直接主导策划了整场西天取经大戏。

以玉皇大帝为领袖的道教,却让太上老君、五丁五甲参与到西天取经大业,天庭甚至委派卷帘大将沙和尚卧底取经团队中,这也是很多人不理解卷帘大将只是犯了一个小错就被严厉惩罚的原因之一。

一路上,虽然是孙悟空降妖除魔,但背后却都是佛道之间看不见硝烟的较量。这种较量在车迟国斗法一回中表现最为明显。

鹿力、虎力、羊力大仙

从历史的记载中可知,老子是道教的开创者,却在历史长河里没有发现元始天尊、灵宝、通天教主的影子。一气化三清是描述道的延续,道的演化,道的形成,意思就是说道无不在,包容万物。三清指“三才”为天格、人格、地格的总称。在道教体系中,三清总称为“虚无自然大罗三清三境三宝天尊”,指玉清、上清、太清三清胜境。也指居于三清仙境的三位尊神,即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 、太清道德天尊。他们都是盘古拓荒世界的不同阶段,乃至能够说是同一个人,所以后世有称一气化三清原因也就在这里。

后世对道教的误解,有人说,还有一部分要归在武则天身上。唐开国皇帝为李姓,而道家创始人老子也姓李,故独尊道教,封老子为至高神祗,为开国者赋予天命所归的神学色彩。

也有记载后面武则天称帝,以“之虚无有”之神压“现实存在”之神一头,又大兴释教,当时的大唐,儒释道三教并用,有异有同,有矛盾也有斗争,融会贯通兼收并蓄,国力空前盛极,吸引万国来朝,但也引起后世各道家的一些争端,当然也为后来人的文学创作提供了素材

或多或少了解一些古代文人的创作背景,要么对当时所处时代的统治阶级不满,要么对民生多艰的悲凉和哀叹,要么对理想抱负壮志未酬的遗憾

“鬼狐有性格,笑骂成文章”,这是老舍先生对蒲松龄的评价,简明而生动地道出了《聊斋志异》的文特学点。《聊斋志异》后世影视剧简称《聊斋》,相信很多人都看过,里面的鬼怪是多少人的童年阴影。

“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这恐怕是对蒲松龄《聊斋》的最好评价,至今难以超越。他自幼便对民间的神鬼故事兴致浓厚,他搜集了大量离奇的故事,花了数十年的时间,前前后后修改补缺,终于写成了《聊斋志异》这部短篇小说,通过谈鬼说情的方式,刺露了当时社会的所有黑暗与恶俗,对当时社会科举制度和封建礼教下的人民生活进行了强有力的批判和回击。

现在的我们已无法体会创作者在写下那些文字时,怀着怎样心情,但不妨碍我们从一个个丰满生动的故事人物中,体会这种文字的激荡和快意!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宋】苏轼

在历史的长河里,在茫茫的人海里,你我皆凡人,渺小如这世间的沧海一粟,国有栋梁,大爱无疆;尔如嫩草,小爱芬芳,也许光辉,也许卑微,也许究其一生只是无名之辈,哪怕只是前进了一小步,也请不要放弃,继续绽放,一路芳香!

我们并非是从事古典文史研究的专业人员,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也限于浅尝辄止的探索,有赖于一些资料的查阅,以及广大劳动人民的智慧集锦,以方便大家阅读理解,图片来源于网络,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历史是由人民创造的,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是中国人民创造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3

标签:西游记   聊斋志异   妖怪   道教   背景   元始   太上老君   天尊   天庭   后世   教主   悟空   神仙   来源   图片   网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