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人心》:新时代正风反腐的文学表达

3月25日下午,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长篇小说《天下人心》新书分享会在北京图书大厦举行,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阎晶明、中国作家协会创研部原主任胡平、中国作家协会办公厅主任李一鸣、《解放军报》文艺评论版主编傅逸尘和本书作者凤岐、宗利华,就反腐题材的现实主义小说创作相关问题发表了各自的见解;中国出版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党组副书记常勃,人民文学出版社总编辑李红强,人民文学出版社副总编辑孔令燕参加本次分享会。
《天下人心》从纪检监察角度描写反腐,集中展现了十八大以来“正风反腐”的艰辛历程和重大成效。全书四十余万字,以某省纪检监察机关查处当地系列腐败案件为主线,将复杂、真实、紧张、严酷的纪检监察工作,通过小说化的笔法和生动真实的人物形象铺展开来,塑造了一批忠诚干净、一身正气的纪检监察干部形象,突出了他们的党性原则与斗争智慧,讴歌了纪检监察队伍对党的忠诚和无私奉献精神,体现了我党全面从严治党、严惩腐败、实现海晏河清的坚定决心和力度。
分享会上,评论家和作者就创作初衷、人物塑造、小说的真实与虚构、反腐题材小说的专业性与文学性等问题展开讨论,加深了读者对此类题材作品的认知和理解。
阎晶明:
《天下人心》有几个鲜明的特点。首先,从反腐题材小说创作来说,有它突出的特点。反腐题材在长篇小说创作中有其独特的文脉。在大量的作品当中,《天下人心》的意义在于:这部长篇小说是书写、表现党的十八大以来,也就是新时代以来,我们党开展的反腐肃纪的斗争。作品是直面当下最新现实的。我们国家长篇小说的创作非常繁盛,我们特别呼吁那些表现当下最新现实的长篇小说。我们也不缺少反腐题材的长篇小说,但是表现新时代以来,也就是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开展的反腐肃纪斗争的作品,至少《天下人心》从我个人的阅读经验来说是第一部。
第二,这部作品深入到纪检监察的内部去近距离表现反腐败斗争,有一种揭秘色彩。《天下人心》中,被带走的腐败干部,在滞留的地方,在被询问、被审查的过程当中到底发生了什么,有哪些较量,有哪些心理活动,都写得很详细,可以说是深入内部、深入其中去写。我相信这部作品在读者中之所以能够引起很大反响,可能与其揭秘的特质,或者说深入纪检监察工作内部去直面矛盾、直面斗争有关,这样的作品也是不多见的。
第三,这部作品写反腐不是笼统概念的反腐,而是体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中央纪委对于腐败问题、腐败干部在处置方面的相关政策,比如四种形态的执行,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原则。这是新时代反腐败斗争的特点。党的十八大以来,中纪委关于反腐败有很多新的工作条例,这部作品中的故事,尤其对出了问题的领导干部的处理,是按照这些条例进行描述和表现的。作品既描写正和邪的斗争,也写人与人的较量,而且这些人过去互相都是同事、同学、朋友,原则面前不放松,但是对待一个具体的犯了错误的干部,究竟如何挽救他,这部作品表现得非常真切、真实。包括一开始写的腐败分子齐九天到后来的孙岱,跟纪检监察第一主人公欧阳云开其实都是熟人,甚至是同学,因此在交锋的过程中既有监督、斗争,也有耐心的劝导,还有情感的沟通交流,最后给干部的处置又都是分层级的。这就是新时代反腐败斗争的特点。我虽然对作者不是很熟悉,但是我相信他们两位必有一位是从事过纪检监察实际工作的,所以才能把握新时代反腐的特点,既有揭秘的成分,又符合原则,不会过分渲染,分寸把握得精准到位。
胡平:
反腐败题材,历来是容易火爆的题材,但影响越大,越需要把握好。《天下人心》是把握得比较好的,专业方面挑不出什么毛病来,这是它很大一个特点。
能够做到这一点,和作者身份关系太大。主要作者凤岐是纪检工作者,他搞了几十年纪检工作,经历了新时代反腐的整个过程。一段时间以来,反腐题材长篇创作中,真正出身于纪检行业的作者,好像也只有他一位。作者宗利华的创作经验比较丰富,两位作者的合作是很成功的。作品讲述了安海省连续破获系列腐败案件的故事,从齐九天案开始,接着是孙岱、凌云、武来,一直到吴剑雄、庄严,顾世言案,立案一百余件,足以反映一条战线的面貌。
纪检专业内容是这部小说的硬核内容,是读者尤其看重的。作品写得绝对内行,使读者读起来觉得开眼和过瘾。比如说留置室,是纪检工作的一个重要场所,环境如何,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两规的时候纪委去带人,仍然称对方为“同志”,因为还在调查阶段,还没有开除出党。而有的高官听见“同志”二字,则可能大吃一惊。对于由留置室走向监狱的人,纪检书记欧阳云开有时要陪着吃顿饭,代表组织送个行,以后就不再称同志了。这些细小的地方,都是硬核内容,非专业出身的作家很难写好。小说像一部纪检工作的百科全书,展示很全面。
作品由齐九天案写到顾世言案,一连串,但前后一直在照应,相互渗透,结构上融合得也比较好。小说还写照了不同的腐败官员,黑的程度是不一样的,在这一点上写出了人物个性,写出了腐败现象的复杂性,生活的复杂性。作者见过的各式各样人物太多了,了解得太透,非常人能比。但最重要的,也是这部小说最成功之处,是写出了反腐败斗争中的人性、人权和人心。书题为《天下人心》,已经显示出此作超越一般同类作品之处,那就是要在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严惩腐败的过程中,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让那些接受审查调查的党员干部,从内心感受到组织的温暖阳光,知错悔过,让老百姓从内心感受到党性体现着最高人性,为党赢得天下人心,这个主导立意是站得很高、看得很深的。所以,这部作品将反腐题材创作的思想性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无论如何值得重视。
李一鸣:
我感觉《天下人心》这本书是一部大书,是新时代文学重要的文学成果。这本书是写反腐的,但它超越了反腐;它是写破案子的,但它超越了破案子,是一部关乎人性、党性、文化、文明和价值观的大书。
这部作品的可读性很强,腐败分子是如何走向腐败的,他们在留置室是如何被破防的,在里面的生活是怎样的,都写得很详细、很专业,生动鲜活,满足了读者的审美期待和阅读需求。写小说要讲故事,但写小说就是写人物。小说塑造的人物形象十分鲜明,像欧阳云开、齐九天、张大志、顾世言、郎子军等数十个人物,每一个人物都让你感觉似曾相识,好像见过,具有鲜明性格特征。这些人物形象不是扁平的,而是圆形的,具有复杂性丰富性特征,即便反面人物也不是脸谱化的,而是写他走向堕落的过程,写出人性的复杂。像齐九天,他不是一出生就是一个坏人,在走向腐化的过程中也有他的无奈,是在生活中没有把持住正向的东西,被恶裹挟了,恶的观念占了上风,最终走向了反面。而拉他下水的张大志与他情同手足,还把他的父母当自己的亲父母,把他的孩子当亲孩子,这里面,情与理,正与邪,罪与罚,人性的复杂,善恶的交织,写得真实、深刻。当然这部小说最大的贡献,我觉得还是塑造了欧阳云开这样的人物,他是新时代政治文明的化身,是“这一个”典型形象,这个人物是这部作品给予新时代文学的最大贡献。
这部作品不仅塑造人物,而且超越了艺术层面,立意高远,体现了一种人文关怀,具有深刻的思想性。比如,一个党员干部犯了错,违了纪,在没有被审判之前还是叫他同志;他违反党纪,但是他的家人如果是无辜的,就不应该受此牵连,体现出一种政治文明。
作者凤岐从事纪检工作多年,他将自己经历的风风雨雨,积累的层层叠叠的故事,将“内心那个庞大的世界,通过文学途径把它引发出来”。宗利华作为在文坛有影响的作家,参与了这个写作。他们以亲历者、见证者的讲述视角,向社会、向读者传递了这样一种新时代的反腐理念、一种文明价值观。
傅逸尘:
《天下人心》和以往反腐题材作品有些不一样。首先是创作者的专业视角。这里面聚焦了当下纪检反腐工作的经验和一些专业知识,包括执法、执纪过程的细节描写,都真实、准确。这不同于专业作家凭借一个时段的采访,或者体验生活之后,借助想象和叙事技巧创作的作品。小说在叙事上并不追求强烈的戏剧性冲突,没有采用猎奇化的窥视视角,而是以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事件参与者、见证者作为创作主体去讲述,就使得作品具有自然、真实的力量。
这部作品非常纯粹。叙事者是站在党的立场、人民的立场,以一种主体性去正面书写纪检监察干部这样一个特殊群体,而且是深入到他们内部工作领域去写,获得了一个难得的零距离视角。同时小说把反腐始终限定在党内执纪监督的过程当中去聚焦,没有让案情漫溢到其他机关、组织。能够聚焦正面人物,去正面书写和塑造纪检监察干部典型形象,这是第二个让我印象深刻的地方。
第三,深邃。这部作品在专业层面没有硬伤,在思想层面不会产生争议,这已经很难得了,而作品在此基础上又往前走了一大步,上升到人性、党性、政治文明的高度去书写,这是超越了反腐题材类型化书写的,体现了创作者在思想层面的深思熟虑。作品着重书写了人情、人性之美和党性之崇高,把以往反腐题材热衷于发掘和书写人性之恶,扭转到写党内同志之间的信任,对组织的依赖和对制度、政策、文化的高度自信,这是以往同类题材作品没有达到的思想深度。
第四,感染力。以往总觉得正面人物不容易写好,而那些身上集合了各种戏剧性元素和矛盾冲突的反面人物,比较容易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但是《天下人心》中以欧阳云开为代表的纪检监察干部群体,写得丰满,立得住,可亲可敬、可信可学。尤其欧阳云开,这样一个既有政治高度、思想深度,又有人情温度的执法执纪干部形象,可以说是这部小说贡献给新时代文学的一个崭新的人物形象。以往同类题材作品往往只强调主体人物的政治原则性,某种意义上削弱了正面人物的感染力,削弱了主流价值的传播效果。《天下人心》破除了人们对于这一人物群体的神秘感,有利于读者贴近、理解纪检监察干部群体。
孔令燕:

人民文学出版社刚刚过去七十二岁的生日,作为国内成立最早、规模最大的文艺类出版社,作为中国出版集团的一员,作为文学出版的国家队,我们始终坚持服务于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在每个重要历史时期,在每一个重大题材领域,我们都会推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重要主题作品,“为人民出好书”是我们的目标和使命。

反腐是关系国家前途命运的关键问题,也是民众普遍关注的社会热点,建设清正廉洁的政治生态和环境是党和国家一贯坚持的鲜明立场。文艺是时代的号角,作为文艺创作的主体,广大文艺工作者对“反腐”这一时代课题进行了积极的回应和创作实践,曾经有多位实力派作家,如张平、周大新、陆天明、周梅森等,都创作了大量的精品力作,产生了广泛而积极的社会影响。这些作品有《抉择》《曲终人散》《人民的民义》等,都是对这一重大题材进行的文学表达和艺术呈现,获得了文坛和读者的好评。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勇气,取得了反腐败斗争的压倒性胜利。反腐败为我党赢得了最大的民心。我们新近出版的,由凤岐、宗利华合作创作的长篇小说《天下人心》,从纪检监察角度写反腐,是反腐题材领域中一部新创作的重要作品。小说从某省纪检监察机关查处当地系列腐败案件入手,从一个侧面展现了新时代反腐败斗争的严酷与挑战。作品将复杂严峻、危机四伏的纪检监察工作,通过小说化的手法和生动鲜活的人物形象呈现出来,塑造了一大批忠诚担当、英勇智慧的纪检监察人物。尤为可贵的是,这部作品立意高远、立场鲜明,两位作者秉持新时代反腐理念,致力于彰显作品的人民立场、文化担当等价值本色,将自己对社会现实和人性的洞察、对反腐败斗争的思考、对党的方针政策的领会融入到文学创作中。他们写腐败而不媚俗,写反腐而不绝情,始终以惩前毖后、治病救人,为党赢得天下人心的人民立场作为核心理念统领全书。

本书上市之后引起广泛关注,销售量将近7万册,得到了专家和读者的由衷认可。我们希望以这本书的出版作为契机,未来继续努力,为社会、为读者出版更多彰显国家主流意志、体现人民情怀、反映时代精神的优秀主题作品。

凤岐:
大学毕业后,我就干纪检工作,一干便近四十年,其中前二十六年从事文稿起草工作,后十二年办案子,应该说,我具有了叙述这段历史的经历。纪检监察战线是反腐败主战场,纪检监察干部是反腐败主力军,但现有的文学作品中很少描写这一领域的生活,而由参与其中的亲历者创作的小说,更少之又少。所以我从纪委一转岗政协,便立即投入到《天下人心》的写作之中。
我是2020年4月离开纪委的,从离开的第一天,我就开始着手起草创作提纲,到10月大纲完成,近百个人物、大的故事梗概以及故事结局,都拿出来了,但要形成一部文学作品,这还很不够,于是便想请专业作家指点,深入地合作。在这个过程中,山东省作协党组原书记姬德君,向我推荐了宗利华,他是市里的作协主席,创作经验丰富。我们于2021年1月5日见面,一拍即合。他细细阅读了写作大纲,觉得很好,于是从1月15日起,我们便开始了合作。形式主要由他考虑,内容我负责,在基本框架、情节安排、人物出场等方面,宗利华给予了全力帮助。比如通篇结构,分为十五章,每章三节,这都是由宗利华设计的。再比如欧阳云开讲课一段,穿插了齐九天母亲住院等场景,也是宗利华设计的。这样,到9月21日中秋夜凌晨4时初稿完成,后来又请了二十多名省市两级纪检监察机关的同志“挑鼻子挑眼”,反复修改,终于在去年“五一”节前定稿。如果没有宗利华全力合作,没有两级纪委同志的精心推敲,就不可能有呈现在大家面前的作品,所以我对他们打内心里感激。
我办案十多年,对当前案件的特点是比较了解的,是有真实感觉的。在查办案件过程中,会发生大量故事,这为自己的创作提供了难得的一手素材。由于长期办案,我与每一名犯罪嫌疑人,都进行过推心置腹的交谈,在移交检察机关之前,我们都会和他们吃顿饭、喝杯茶,和他们说说心里话,给他们送送行,这样,我就能够更多地了解发生在他们身上的许多不为人知的故事,同时也能够更加清晰地把握他们的心理活动。至于我那些朝夕相处的战友们的言谈举止、音容笑貌,我更是历历在目。由于这些因素,反映到作品之中,就保证了这部作品不会脱离现实,至少不会离大谱,这也是读者感到作品真实的主要原因。
当然,文学作品好不好,需要读者去评判,社会去认可。我毕竟是一名文学新兵,即使有了宗利华的全力相助,也难免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甚至错误。在这里,恳请大家谅解,恳请广大读者一定不要用专业作家的水平和标准来评判这部作品,如果认为我们能够真实反映出纪检监察战线同志们的战斗岁月,能够展现出十八大以来的反腐败的成效,我也就感到满足了。
宗利华:
参与这部小说的创作,有两个方面,我觉得受益匪浅。
一是细节的真实感。这部小说从纯文学角度来讲,文学性、艺术性可能偏弱些,叙事语言平实,技巧上也不先锋。当然,这是我们一开始就这样定位的。实话说,刚开始的时候我还有些担心。这跟我以往熟悉的、所采用的叙事语言不太一样。但随着情节不断推进,我就感觉到,这样一部作品,还就得需要这样的一种叙事方式。整体上看,正是密密麻麻的真实的细节,构成了整部小说的真实感和厚重感,进而形成一种强大的来自于真实感的力量。尽管,大的故事框架是虚构的,但里面几乎所有细节都是真实的、鲜活的、生动的,直接来自生活,来自凤岐长期战斗在反腐一线的经历和经验。他对这个领域,对这支队伍,对办案流程等方方面面,是非常熟悉的。而且,他对这项工作满含深情,更难得的是,他跟小说里的欧阳云开一样,都有坚定不移的家国情怀。所以,有些细节他能信手拈来。举个例子,燕飞的牺牲是有人物原型的。有天晚上我跟凤岐微信,感觉他情绪不对,后来打开视频,我发现他在书房里,哭得一塌糊涂。他把小说里的燕飞和他工作中牺牲的战友完全融为一体,所以,他是真投入,是带着真挚的感情去创作的。就是这种真情实感,不是一个作家短期的采风、社会实践就能达到的。
另一个是信息点的准确性。举几个细小的例子,办案人员工作证过期,这个细节非专业人士是不会想到的。带人时用什么车辆,车上是要有随队医生的,所有人员坐什么位置。谈话的时候如何针对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谈话方式,等等。另外,在很多场景上,也下过功夫的。比如留置点清水园、郎子军建造的别墅区英才园,那里面的布局,凤岐都是画出草图来的。尤其郎子军的山间别墅、英才园里的布置,什么家具,什么字画等等,细致到黄宾虹、张大千、于右任这些人的字画有什么特点。再比如,顾世言和郎子军最后的那顿豪门盛宴,喝的什么酒,吃的什么菜,什么饭,什么做法,真的是不断琢磨,不断修改。包括作品一稿完成后,我们进行了长时间的反复修改,有时候甚至对一句话、一个词语都反复琢磨。实话说,到后来我的脑子里都成一团糨糊。但事实证明,书出来后,一口气读完,感觉这路子是对的,创作时所有的功夫都是没白下的。


x
|
20228

来全面
2019线线
使

稿

稿

稿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1

标签:人心   天下   党性   纪检监察   长篇小说   题材   腐败   读者   干部   真实   人物   作者   作品   工作   文学   小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