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只能去一个古镇,来绍兴这里啊!


<<<

黄酒小镇。

是江南的水乡,

是水汽氤氲的绍兴。

是空气里飘来的酒香,

是一座又一座接续不断的桥。

是烟雨如画或是雾气氤氲,

是青砖黛瓦、街巷弄堂,

处处透着绍兴千年的历史文化。


你若执意要看绍兴的模样,只需瞧一眼黄酒小镇,因为绍兴的模样,像是浓缩在了这里。


在这温暖春日里,还有什么比去古镇走一走更美的?



01/

江南有很多种,

黄酒小镇是最醉的那一种。


黄酒小镇位于绍兴东浦镇上,是一座具有1600余年的历史文化古镇,旧称浦阳里,也称东浦小镇。


◉ 据清朝乾隆《会稽府志·水利志》记载:“积水之处小者为浦,又因在山阴之东,故名为东浦。”东浦原来是钱塘江边的滩涂,因东汉永和九年会稽太守马臻围筑而成陆地,距今已经有1600多年历史。东浦古镇就建立在这片河道纵横的土地之上,是名副其实的千年古镇。



走在酒香四溢的老街里,路过百年历史的老酒坊,望见那条据说是乾隆的留墨:“越酒行天下,东浦酒最佳”,你应该就明白黄酒小镇名字的含义了。


绍兴因水而生,黄酒小镇亦是如此。鉴湖水为酿酒提供了独特水源,东浦因而成为绍兴黄酒的发祥地,有“绍兴老酒出东浦,东浦十里闻酒香”、“东浦师傅绍兴酒”之称。



而早在宋代,东浦已是绍兴酿酒业的中心。从晋朝江统《酒诰》云到梅里尖山陶罐、陶鼎、陶壶等出土,从壶觞地名由来到东晋末南朝初王城寺的建成,足以证明东浦酿酒业已有 2000 多年的历史。


◉东浦酒具有酸、甜、苦、辣、鲜五味一体和香、醇、柔、绵、爽的综合风格,是越酒中的珍品。东浦酒除了好水 ( 鉴湖水 ) 和好米 (当地盛产的优质糯米)外,最重要的是一套独特的酿酒技艺,有人曾把鉴湖水和优质米作为酒之血和酒之肉,那么这传统技艺,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就是酒之魂了。



东浦酒一直受到人们的青睐,其中手工酿制技艺更是东浦一绝。旧时东浦有“三千厨灶” 之称,几乎家家做酒,年年做酒,以过年酿酒的多少来衡量一户人家的富裕程度。


每年的腊月,东浦就进入“酿季”,有一句谚语道:“儿子要亲生,老酒要冬酿”, 说出了做酒时间的重要。



◉1915年,云集酒坊的“周清酒”作为绍兴黄酒的代表,参加了在美国旧金山举办的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为绍兴黄酒获得第一块国际金牌。而“云集”正是会稽山绍兴酒的前身。


那一坛坛封存的黄酒,有着时间与经历,更有着人与情一起交织出来的共同的记忆与美好。如今来到黄酒小镇,点上几个家常绍兴菜,喝上一杯黄酒,借着温润的醉意讲讲闲话,便是江南最有诗意的故事。



02/

古镇的魅力,

便是它有一台时光机。


有人说:“迷恋古镇的人,通常也是迷恋往事的人。”黄酒小镇的岁月溢出酒香,扑面而来的,还有名人荟萃的历史底蕴。


从保家卫国的忠臣良将全昭孙,到舍生取义的辛亥先烈徐锡麟;从始建于清代的同泰当铺,到民国年间的久安洋龙局,黄酒小镇像一条氤氲着雾气的河,缓缓地流过历史岁月,流成了一个令人向往的水乡。



#01

徐锡麟故居


位于东浦孙家溇底的徐锡麟故居,是徐锡麟出生和青少年时期生活的地方。



1903年徐锡麟在东浦创办热诚学堂,次年在上海加入光复会,1905年与陶成章创办“大通学堂”。1907年7月6日,徐锡麟在安庆率领学生军起义,攻占军械所,刺杀安徽巡抚恩铭,激战4小时,最后失败被捕,次日慷慨就义。



#02

兴福侯昌王庙


兴福侯昌王庙又称兴福侯昌王祠、土地庙,由宋朝全皇后家族兴建。


据史料记载,全皇后的父亲全昭孙,在宋理宗时任太尉,宝祐年间率兵平西寇叛军,血战殉难,死后被理宗追封为兴福侯昌王,并在东浦建祠供奉,香火延续多年。此庙后因各种原因颓废,现在的昌王庙于2016年修建恢复的。



#03

同泰当铺


同泰当铺始建于清代,现有建筑除门窗外,保存基本完整。整组建筑为前店后宅的结构,坐北朝南,前后三进,面阔五间,各缝梁架穿斗式,明间前檐设卷篷。解放后,当铺曾被用作供销社仓库、糕饼工场等。



#04

久安洋龙局


中西合壁建筑风格的久安洋龙局,是东浦洋龙局救火会组织。它建于民国十三年(1924年),由东浦乡贤冯纪良首发捐资筹建。



黄酒小镇的美,绝不仅仅有小桥流水似的江南符号,还有那些历史悠久的故事,历久弥新。每当走上街头,迈进院落里时,总能引发来者的无限遐想。


清朝松泮总兵周文英的府第周总兵府第、本是无名之溇的后又被称为孙家溇的朱家溇,建有抗日志士朱克明先生碑亭的四方溇……


用古老建筑的余温解锁绍兴的旧时光,那些老去的故事藏在时光寂寂的石板路尽头,也藏在烟水濛濛的飘渺里。



03/

沉淀的古韵里,

有最真实的绍兴。


船在桥下过,人在桥上行,黄酒小镇像是浓缩了的绍兴。当水波漾开,一切就如想象中的江南那般。


◉东浦境内桥梁遍布,上至明代,下至民国,共有大小桥梁216座。东浦民间至今还流传着一首十桥谚,见证了东浦丰富的桥文化内涵和独特的风土人情。


《十桥谚》

磕头跪拜上大桥,上城坐船马院桥,

东浦老酒越浦桥,吹吹打打薛家桥,

说天话地大木桥,买鱼买肉过洞桥,

哭哭啼啼走庙桥,欢天喜地跨新桥,

求医看病西巷桥,革命传统下大桥。



大木桥横跨老街河南北,为三孔石桥。旧时这里是闹市区,沿街建有各类店铺。这里常齐聚南来北往各地的客人饮酒品茗、谈天说地,是社交、乘凉、聊天的场所,故有“说东道西大木桥”之说。

下大桥,亦称大通桥,在普济寺前。大桥江面开阔,来往船只比较稀少,因此成了天然的水战训练场。早年,革命烈士徐锡麟就在此操练水军,声势浩大。东浦乡人前去观看,水上岸上十分热闹。故有桥谣:革命传统下大桥。

西巷桥,架于西直江入鹅池的咽喉之处,东西走向。早年,桥边有许东山先生开设诊所,为乡间大众解除疾病之苦。由于他行医多年,医术精通,医德高尚,就医者络绎不绝。再后来,西巷桥边又有许甘林先生在此就医。因此民谣中说:看病就医西巷桥。


上大桥,又名见龙桥,建于清嘉庆年间。桥北的见龙庵内塑有包公神像。每逢农历六月十五日夜,善男信女们便三跪一拜,赶赴见龙庵,烧香敬佛,求神灵保佑民间避祸消灾、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因此当地流传着这样的民谣:磕头跪拜上大桥。

马院桥在南村船舫溇边,为单孔石拱桥。旧时,乡村唯一的交通工具是船只。马院桥边便成了东浦的“外滩码头”。每天清晨,桥下停着五、六只小船,接送上城办事的人们。因此民谣中提到:上城坐船马院桥。

陆家溇口桥因地处陆家溇口,故名,又称“跳板桥”。桥长5.2米,宽1.4米,由一整块青石架于溇上而成。据传,因原先的木桥不够坚固,镇里一大户人家曾把家中的供桌搬来此处用作架桥。


新桥为南北向三孔石拱桥,横跨老街河,全长13.5米,桥面宽2.5米。东西山花墙上凿有楹联,东面为“浦北中心为酒国,桥西出口是鹅池”,西面为“新建桥成在越浦,桥横镜影便齐民”。因昔日新桥北面开设了许多家花轿店,故有“欢天喜地跨新桥”之说。

庙桥也称兴福桥,为三孔平梁石桥,始建不详,民国十九年(1930年)重建,东西桥台用条石错缝叠砌。老街有家里办白事的,孝子贤孙会披麻戴孝,哭哭啼啼拥着亡灵到庙桥桥头点烛化锭,故有“哭哭啼啼走庙桥”之说。


越浦桥位于东周溇口,建于何时已经无从考证。相传乾隆皇帝游江南,曾经信步走过此桥,沿南岸去“孝贞”酒坊,品尝了竹叶青酒后,诗兴大发,泼墨题词:越酒行天下,东浦酒最佳。从此,“东浦老酒越浦桥”之说便在乡间传开。

薛家桥又称“瑞安桥”,因其由一位名为“蒋瑞安”的人出资建造而命名,距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旧时,此处以做锡箔闻名,后因薛家弄内集中居住了众名道教人士和演唱艺人,锣鼓唢呐样样齐全,吹拉弹唱个个都会,故有 “吹吹打打薛家桥”之说。



每一座桥就像是河水衣襟上的盘扣,各有各形态不一的风韵;老街巷像是连结古今时空的纽带,和沿岸的商铺人家一起,把黄酒小镇变成闪烁的梦境。


江南的水乡总是有这样的魔力,能将人心轻易置换,变得轻变得柔。走过古桥、闻遍酒香,人也早已醉在这如诗如画的风景里了。



● CREATE/今日内容


EDITOR/编 Ding

PHOTO/摄影 野明

CHECK/审核 卡西


● MORE/往期精选



● CONTACT/联系我们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10

标签:绍兴   古镇   老街   木桥   老酒   酒香   江南   黄酒   大桥   小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