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不上进只上香?“上香”是为了更好的“上进”

□黎春利(广西民族师范学院)

“不上课不上进只上香?”近日,烧香拜佛近来在年轻群体中颇为流行。还有数据称,今年2月以来,预定寺庙景区门票的人群中,90后、00后占比近50%。连带着社交媒体,每到祈福旺季,都会被电子祷告刷屏。

前段时间被指“孔乙己的长衫”脱不下,现在被认为“不上进”的踏入了寺庙?在大家的认知里,进入寺庙烧香的多是老一辈的,而现在是什么让青年人频频出现在寺庙,无人在意出现这现象的原因是什么?现在的生活压力和学业压力极大,据新华网报道,2023届全国高校毕业生预计达到1158万人,同比增加82万人。就业形式及其严峻,极大部分的年轻人就业机会小,岗位少,生活压力、学业压力和就业压力压得年轻人喘不上气。

年轻人选择上香无疑是一种心灵寄托、心里安慰。如若真的要说不上进,笔者认为,“上香”是为了更好地上进,当心理寄托得到有效作用时,压力就会减轻不少,压力减轻就是为了更好地学习生活工作,何尝不是一种另一种方式的上进呢?比起躺平,“上香”的青年人对于奋斗和之后的美好生活充满了向往。而现实环境下,青年人实现这一梦想的机会有限,所以把希望寄托在了不切实际的“上香”上。但是不少网友表示,其实大家都知道上香只是一种心理寄托和压力转移而已,并不代表生活和工作上不去努力不去奋斗。从前两年算命和命理师的流行,到现在“上香”的流行,年轻人其实都是抱着迷信不可信但不妨碍用这种形式为自己寻求某种心理安慰和寄托的心态,甚至一些年轻人在生活中呈现出来的状态是越努力越上香。

“上香”只是压力的转移,与奋斗并不冲突。现代年轻人的压力可想而知,近年来,工作上猝死地情况频频发生在年轻人身上,倘若上香可以缓解一部分焦虑,为何还要站在道德的制高点批评教育他人,与其批评不如想想如何解决年轻人的问题。近日,广州财经大学广州校区图书馆开设“发呆区”,为缓解压力,提供学习放松、激发灵感的地方。发呆和上香一样不过是一时休憩而已,而不是一蹶不振、躺平不上进的方式,都不过是为了之后短时间的休憩后更好地“上进”学习。发呆是放空、精神休息,寺庙上香是一种精神转移、心理寄托。上完香的年轻人还是会回到各自的岗位上继续工作。上香是寄托和转移,方式和奋斗并不冲突。而寺庙上香是奋斗前的“一剂良药”。

“上香”是精神转移而不是“躺平不干”。“上香”只是一时而不是一世,去寺庙也不过就是旅游偶尔遇见去看看,上个香求一求心里安慰罢了,并不是一味地躺平不干,认为机会在“上天”,不必上纲上线认为年轻人的青春被荒废,有人说90后是垮掉的一代,现在又说年轻人不上进,但是中国的青少年还没有成为垮掉的一代,现在的年轻人已经能够肩负起祖国的光荣和耻辱。

“早起上完香不耽误坐地铁搬砖”,谁还不是一边祈福一边奋斗?其实年轻人从来都是最富朝气最有进取心的可爱群体,“要知道,春天的道路依然充满泥泞。”人生漫漫,尽管此刻跌跌撞撞,但只要坚持走下去必能迎来一树一树的花开。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2

标签:上进   广州   青年人   寺庙   学业   寄托   群体   冲突   批评   年轻人   压力   精神   方式   年轻   心理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