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卷第八十行道是知道的更高阶


今天是2023年的3月30号星期四。我们一起来读资治通鉴的第80卷。本卷一共有7年的历史。按照我们的老惯例,我们先来阅读今天分享内容的原文以及柏杨版的现代文翻译。

晋纪二起昭阳大荒落(癸巳),尽屠维大渊献(己亥),凡七年。


初,邓艾之死,人皆冤之,而朝廷无为之辨者。及帝即位,议郎敦煌段灼上疏曰:“邓艾心怀至忠而荷反逆之名,平定巴、蜀而受三族之诛。艾性刚急,矜功伐善,不能协同朋类,故莫肯理之。臣窃以为艾本屯田掌犊人,宠位已极,功名已成,七十老公,复何所求!正以刘禅初降,远郡未附,矫令承制,权安社稷。钟会有悖逆之心,畏艾威名,因其疑似,构成其事。艾被诏书,即遣强兵,束身就缚,不敢顾望,诚自知奉见先帝,必无当死之理也。会受诛之后,艾官属将吏,愚戆相聚,自共追艾,破坏槛车,解其囚执。艾在困地,狼狈失据,未尝与腹心之人有平素之谋,独受腹背之诛,岂不哀哉!陛下龙兴,阐弘大度,谓可听艾归葬旧墓,还其田宅,以平蜀之功,继封其后,使艾阖棺定谥,死无所恨,则天下徇名之士,思立功之臣,必投汤火,乐为陛下死矣!”帝善其言而未能从。会帝问给事中樊建以诸葛亮之治蜀,曰:“吾独不得如亮者而臣之乎?”建稽首曰:“陛下知邓艾之冤而不能直,虽得亮,得无如冯唐之言乎!”帝笑曰:“卿言起我意。”乃以艾孙朗为郎中。


最初,曹魏帝国征西将军邓艾之死(参考二六四年正月),全国人民都知道他受到陷害,死得冤枉,可是政府中没有一位官员为他申辩。等到晋王朝政府建立,司马炎称帝,参议官(议郎)敦煌郡(甘肃省敦煌市)人段灼,上书说:“邓艾心怀至忠,却蒙上叛逆的恶名,一手征服巴蜀(蜀汉帝国),三族反而受到屠灭。邓艾性情刚直急躁,自负他的功劳,炫耀他的贡献,不能跟朋友同僚和睦相处,所以没有人肯为他申冤诉屈。我心中认为,邓艾本来是屯垦区农家的一个牧童(邓艾,义阳郡棘阳县〔河南省南阳市南〕人,从小就是一个孤儿,曹操击破荆州时〔参考二〇八年九月〕,流亡到汝南郡〔河南省平舆县西北射桥镇〕,给当地农家牧牛),被擢升到征西将军,官职地位和受到的恩宠,已到巅峰;功勋和名望,也都有成就;七十岁的高龄老翁,他还追求什么?只是因为刘禅(蜀汉帝国二任帝)刚刚投降,边远郡县还没有归附,所以才假传圣旨,代表皇帝发号施令(承制),目的只在安抚人心而已。钟会已有叛变阴谋,恐惧邓艾威名,遂夸大他的非常措施,编织网罗,证明他确实谋反。邓艾接到诏书,立即放弃所率领的精锐部队,甘心接受捆绑,不敢回头一看。因为他明知道,只要面见先帝(司马昭),绝没有一死之理。钟会伏诛之后,邓艾部将愚蠢地自相聚集,共同追赶,打破囚车,把人释放。邓艾面对这个突变,情况狼狈,进退都失去凭借。他从没有跟他的亲信心腹有什么阴谋,然而,这个突变,却使他陷于前进也被杀,后退也被杀的绝境,岂不可哀。陛下真龙兴起,宽宏大度,请准许邓艾归葬祖坟,发还他的田产家宅,酬庸他消灭蜀国(蜀汉帝国)的功劳,提拔他的后裔,使邓艾这场冤狱,盖棺论定,再赐给谥号,使他死无遗恨。而天下追求荣誉的人士,想要建立功业的官员,必会赴汤蹈火,乐于为陛下效死。”

晋帝(一任武帝)司马炎(本年三十八岁)认为他说得有理,但不能付诸行动。正好,司马炎问御前监督官(给事中)樊建关于诸葛亮治理蜀汉帝国的情形,叹息说:“我怎么得不到像诸葛亮这样的干部?”樊建叩头说:“陛下明知道邓艾身负奇冤,却不能为他申雪,就算得到诸葛亮,恐怕也会像冯唐所说的那样!”(西汉王朝五任帝刘恒希望得到廉颇、李牧名将,冯唐说,赏轻罚重,即令得到廉颇、李牧,也不能用。参考前一六六年。)司马炎笑说:“你的话给我很大启示。”遂任命邓艾的孙儿邓朗当初级禁卫官(郎中)。

柏杨 曰:

为人申冤辩谤,是天下第一等大丈夫,那需要具有明智的判断力和高贵的道德勇气。落井下石,固是禽兽行径;袖手旁观和稀泥,也不过是一个伶俐的懦夫。


这里的话呢,我们的博扬老师在这里讲的一个重要的观点就是说为别人去生烟的人是真正的大丈夫,那么,不要落井下石,就是我们我们普通人的一个标准,或者说,能够达标的一个地方呢。

但是我想分享的内容的话呢,跟冤曲是没什么关系的。

我在这一段故事当中看到了这样一句话,当然在我们过往的资治通鉴当中有很多这样这样的话。这句话叫做——

帝善其言而未能从。


有没有一种跟我们生活当中非常似曾相识的一种感觉?


我们是不是也经常是善其言而未能从之?


就像有一句很经典的话讲的是来来自于我们老子5000年道德经当中的一句话叫: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①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纇②。上德若谷;大白若辱③;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④;质真若渝⑤。大方无隅⑥;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贷且成⑦。


所以的话呢,今天我想分享的内容其实是这一个,那么关于这一件事情我也不是讲的能够讲的特别明白,所以的话呢,我把道德经的原文放在上面。那么我今天的一个分享内容就到这里结束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跟我一起来共同阅读资治通鉴,以及在阅读完本文之后的话呢有任何的意见建议和想法都可以在评论区留言与我讨论,我们明天再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30

标签:资治通鉴   先帝   蜀汉   道德经   敦煌   王朝   诏书   帝国   陛下   行道   内容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