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瑞-读书人与为官者之楷模

海瑞(1514年1月22日-1587年11月13日),字汝贤,号刚峰,海南琼山(今海口市)人。明朝著名清官。海瑞一生,经历了正德嘉靖隆庆万历四朝。

如果说海南有哪个名人鼎鼎大名,我想那个人必然是海瑞海刚峰。海瑞之所以如此出名,最大的原因就是他清廉,而且他不但自己清廉,还不许别人贪,所以海瑞有个外号,叫海青天。青天这个称号,古往今来,只有两个人曾经拥有,一个是北宋的包拯,一个就是明朝的海瑞。

海南这个地方,在古代时历来都是流放犯官的地方,不客气地说属于蛮夷之地。当年苏轼被贬海南时,为了提高当地人的文化修养,教授当地的年轻人读书上进。自从苏轼改变了海南当地的风气后,海南开始逐渐有读书人考中举人和进士,渐渐地海南也不是蛮荒之地了。到如今,海南已经成为自由贸易区,当然,这是后话。

海瑞幼年丧父,他的母亲性格刚强,从小对海瑞管教很严,所以在母亲的影响下,海瑞苦读诗书,他立志日后如果做官,就要做一个不谋取私利,不谄媚权贵,刚直不阿的好官。因此他自号"刚峰",取其做人要刚强正直,不畏邪恶的意思。海瑞非常孝敬母亲,他的母亲怕热,所以他每天都用水将自家的地板淋湿,防止母亲因为海南炎热的天气而生病。

海瑞以举人的身份出仕做官,一开始是南平县的教谕。其实教谕,就相当于现在的有编制的老师,并不是一个正式的官职。因为海瑞没有考中进士,所以他没办法直接做官。然而海瑞虽然身份低微,但是忧国忧民的内心却一点不比其他人少,他在参加会试时写的《平黎策》,对海南黎患不绝的现状,提出开通十字道路,设县所城池,中峙参将府兵备道的见解。虽然见解很高超,无奈,却没有得到朝廷的赏识,这也直接导致他没有考中进士。

海瑞自号海刚峰,他也是知行合一。在他执教期间,有朝廷的御史到县学视察,其他教师都跪在地上地通报姓名,唯独海瑞长揖行礼,说:“到御史所在的衙门当行部属礼仪,这个学堂,是老师教育学生的地方,不应屈身行礼”。从这一件小事,就能看出海瑞的性格。但是,海瑞在彰显了性格的同时,无形中也得罪了御史,但是海瑞还是坚持自己的原则。

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海瑞被任命为淳安知县,看到这里"富豪享三四百亩之产,而户无分厘之税,贫者户无一粒之收,虚出百十亩税差"的"不均之事",决定重新清丈土地,规定赋税负担。我曾有一次出去旅游,途经千岛湖、新安江,淳安。当我坐在小船上欣赏新安江两岸的十里画廊时,我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这是海瑞曾经做过知县的地方。从今天的角度来看,知县就是县长,在老百姓眼里,这已经是不小的官职了。知县常常被老百姓称作父母官。很多老百姓,一辈子见过最大的官就是知县。古代没有电视,也没有网络,所以王公贵族,皇亲国戚除了京城中的百姓,其他地方是见不到的。

海瑞在淳安明察秋毫,为百姓做了不少的实事。有一次浙江总督胡宗宪的儿子路过淳安县,大概是因为驿吏招待不周,胡总督的儿子竟将驿吏倒挂起来惩罚。海瑞得知此事后说:胡总督巡视地方时曾经反复强调,所路过的地方供应不要太过铺张。这个人形状丰盛,一定不是胡公的儿子。打开胡公子的袋子,有金子数千两,海瑞把金子没收到县库中,派人乘马报告胡宗宪,胡宗宪也没有把海瑞治罪。

严嵩的党羽、都御史鄢懋卿出巡两浙、两淮盐政,一路上威风凛凛,到处贪污勒索,利用职权收受贿赂。巡查路过淳安县,酒饭供应的十分简陋,海瑞高声宣言县衙狭小不能容纳众多的车马。鄢懋卿十分气愤,然而他早就听说过海瑞的名字,只得收敛威风而离开。

从这两件事就可以看出,海瑞刚正不阿的同时,还很有智慧。他在做一件事时,其实已经充分考虑到了后面可能导致的后果,在坚持自身原则的同时,并不是一味顽固地抵制,而是总是能找出一些客观充分的理由,同时又会以长官命令来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令长官无法对他治罪。

海瑞每到一个地方为官,厉行节俭,布衣粗食,让自己的仆人种菜自给。虽然说知县官职不大,但是参考今天的县长大人,在物质上的待遇与海瑞相比,简直不可同日而语。虽然说如今物质条件丰富,但是即便是在古代,做一县的知县,如果想要享受丰富的物质生活,那也是易如反掌。但是,海瑞时刻铭记自己母亲的教诲,也不忘自己的理想,始终清廉正直。

嘉靖四十五年,海瑞被户部尚书陆光祖举荐为户部云南司主事。当时的皇帝明世宗朱厚熜,不在朝堂处理政务,深居西苑,专心设坛求福。总督、巡抚等边关大吏争着向皇帝贡献有祥瑞征兆的物品,礼官总是上表致贺。朝廷大臣自杨最杨爵获罪以后,没有人敢说时政。看到皇帝每天炼丹吃药,想要升天做神仙,我们的海刚峰先生实在按捺不住,在棺材铺里买好了棺材,并且将自己的家人托付给了一个朋友。然后向明世宗呈上了历史上鼎鼎大名的《治安疏》,严厉批评嘉靖帝迷信巫术,生活奢华,不理朝政等弊端。

嘉靖皇帝看到海瑞的奏章后勃然大怒,第一时间就命令手下将海瑞抓起来。但是有意思的是,嘉靖并没有立刻下令将海瑞治罪,也没有直接下令杀掉海瑞。实际上嘉靖皇帝可以算一个不务正业的皇帝,但是他绝对不是一个昏君。可以说,嘉靖皇帝应该是明朝历代皇帝中最聪明的一个,但从他四十年不上朝,明朝居然都没有大乱就能看出,嘉靖治理国家还是有两把刷子的。其实看到海瑞的这份奏折,嘉靖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海瑞是不是有什么同党,是不是有些大臣勾结起来想要图谋不轨。这时他身边的宦官黄锦说:"海瑞这个人向来有愚名。听说他上疏之前,自己知道冒犯该死,买了一个棺材,和妻子诀别,奴仆们也四处奔散没有留下来的,他自己是不会逃跑的。"

这个时候嘉靖已经冷静下来,因为他考虑到一个问题,就是海瑞写这份奏折,相当于效仿给商纣王上书劝谏的比干,如果杀了海瑞,那么自己就真的成了纣王,而促成了海瑞赤胆忠心的历史名声,自己也会在历史中留下骂名。做皇帝,一是要有格局,另一个就是想要有好名声。毕竟,没有哪个皇帝愿意自己死后被评价为昏庸无道。所以嘉靖沉默良久,反复多次读了治安疏》,他还是不想做纣王。

同年的秋天,嘉靖帝生病了,心情不太好,因为他一是考虑皇位继承的问题,二就是考虑如何处理海瑞。嘉靖不想留下骂名,但是又对海瑞对他的指责非常生气。户部有个司务叫何以尚的,揣摩皇帝没有杀死海瑞的心意,上书陈请将海瑞释放。明世宗大怒,命锦衣卫杖责何以尚一百大棒,关进诏狱,昼夜用刑审问。徐阶力救海瑞,有阁臣主张对海瑞处以绞刑,被徐阶和刑部尚书黄光升压了下来。

同年十二月,嘉靖帝驾崩,裕王继位,是为明穆宗。新帝登基后大赦天下,将海瑞等谏官都放了出来。海瑞官复原职,后来还屡受提拔。徐阶对海瑞有救命之恩,后来御史齐康弹劾徐阶,海瑞为徐阶仗义执言。

海瑞后来做应天巡抚,兴修水利,全力摧毁豪强势力,推行"一条鞭法",安抚穷困百姓。贫苦百姓的土地有被富豪兼并的,大多夺回来交还原主。深受百姓的爱戴,叫他"海青天"。当时徐阶被罢免之后在家中居住,海瑞追究徐家也不给予优待。推行政令气势猛烈,所属官吏恐惧奉行不敢有误,豪强甚至有的跑到其他地方去躲避的。不过有些奸民多乘机揭发告状,世家大姓不时有被诬陷受冤枉的人。海瑞又裁减邮传冗费,士大夫路过海瑞的辖区大都得不到很好地张罗供应,因此怨言越来越多。

明神宗多次想重用海瑞,但是因为海瑞在同僚之中人缘较差,没有多少官员为他说好话。同时因为他自身清正廉明,所以得罪同僚也较多,这一点,和我之前写的陈行甲有点相似。在阁臣的阻挠下,海瑞最后被任命为南京右都御史

明朝与其他朝代不同的就是,因为当初朱元璋定都是在南京,所以朱棣迁都北京之后,南京依然留下一整套行政班子。但是因为远离真正的皇城,所以南京的官员很多都是尸位素餐,混吃等死。海瑞在做应天巡抚和南京右都御史时对这些官员严厉整饬,一时间官场风气大大改善。

万历十五年,海瑞病逝于任上。终其一生,官职定格在南京右都御史,但是他不负海刚峰的名号,一生一直坚守个人信条,不愧为为官之典范。

海瑞死时,家里甚至没有钱办丧事,还是他的好友佥都御史王用汲找人凑钱为海瑞办的丧事。海瑞的死讯传出后,南京的百姓因此罢市。海瑞的灵枢用船运回家乡时,穿着白衣戴着白帽的人站满了两岸,祭奠哭拜的人百里不绝。朝廷追赠海瑞太子太保谥号忠介。

海瑞一生刚正不阿,因为太过于坚持原则,所以官场上朋友不多,很多同僚甚至都不敢与他交谈。但是海瑞一生也有几个生死之交,这种友情,更多的是彼此的相互欣赏,被海瑞的人格魅力所折服。因为坚持原则,不贪不送,所以海瑞一生没有做过大官,但是即便如此,不影响海瑞在百姓心中的地位,死后送行的队伍已经充分说明一切。可以说,海瑞为为官者树立了一个榜样。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4

标签:淳安   明朝   嘉靖   知县   御史   海南   总督   南京   楷模   皇帝   百姓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