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国公路经常翻修,日本却崭新如初,难道我们技术比日本差

人们常说:“有路必有福,有福必有胜”有了道路才可以有各种美好的希望和未来。可见道路对于一个国家和人民的发展拥有着巨大的作用和意义。

我们在感叹国家公路发展迅速的同时,不禁产生了疑问:为什么时常会看见工人对开裂的公路进行翻修?而反观邻近的日本却没有经常这样对公路进行整修,为什么他们的公路可以保持日久弥新?

这究竟是为什么?是国家的对于公路的铺设技术不成熟还是有着真的技不如人呢?

中国公路发展

我国现代公路始建于1908年,到1945年全国拥有公路13.3万公里。新中国成立后,由于战争破坏,可通车里程仅有7.5万公里。此时的公路数量较少,且性能差。八十年代中期到“六五”结束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了94.24万公里。到1998年年底更是达到了126万公里,提前两年实现了“九五”目标。

到今天为止,我国的公路总里程已达到了528万公里,高速公路里程已达14.26万公里,位居世界第一。2018年底,我国农村公路总里程已达405万公里,有99.64%的乡镇、99.47%的建制村通了硬化路,99.1%的乡镇和96.5%的建制村通了客车。可谓算是做到了全公路的覆盖。

目前我国一般是沥青和水泥土路面,相比于水泥,沥青混凝土更加经久耐用,而且具有足够的强度,能承担更为繁重的交通量。但是由于产量和资金的问题,全部铺成沥青路并不现实。所以大部分的道路还是采用的混凝土路面。陕西省公路局在2016年发表的一篇文章中提到:在我国现有的高速公路中,沥青路面占总里程的比重约为19%,水泥路面占比为38%,至今仍是我国公路的主要路面组成结构,但所占比例却在逐年降低。

有些人会问为啥已经技术够发达,材料也更优化,为什么我们需要经常检修呢?造成路面问题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1.载荷问题

超载严重是市政道路病害包括道路裂缝产生的重要原因

截止到2020年末,根据统计全国民用汽车保有量已经达到了31903万辆,(其中包括三轮汽车和低速货车719万辆)。对于货车来说,有些人为了少跑几趟多赚些钱,就会多装些材料,导致超载车辆在刹车或者上下坡时就会对道路造成破坏。从而大大降低了我国公路的使用年限。

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12·18鄂州高速公路桥面垮塌的事故,引起事故的原因就是载荷问题

事发时大货车载重有198吨,超载400%。事件共造成4人死亡,8人受伤。这是何其惨痛的教训,希望我们引此为戒。

反观日本在处理超载处罚上比我国要更加严格,他们是实行“一超三罚”的制度,一但超载,货物主人,运输企业以及司机都会收到不小的惩罚。一旦查出便不允许超载继续行驶。因此他们的载荷问题相比于我国便小的多。

有人会问那我们国家对于超载就没有任何的办法,只是任其发展吗?

并没有,早在2017年就有位全国人大代表在接受采访时提出建议将“货车超限超载”也定为“危险驾驶罪”的行为方式之一,在此之前,支持“货车超载入刑”的声音也维持了很久。

近些年比如江西和新疆也重拳出击,对货车超限超载进行治理,明确到货车、驾驶人员和源头单位,从根本上治理货车超限超载的问题,并且已经得到了明显的成效

2.环境因素

中国国土面积约为960万平方千米,可谓是地大物博。光是气候类型,中国主要有6个。不同的地形地势和纬度位置等因素造就了不同的气候类型,同样这些因素也影响着公路的使用寿命。

极端的温度,降温速率,低温的持续时间,升降温循环数次数是气候条件影响沥青路面的四大要素。同样的比如广州市的岩溶塌陷的地质灾害也会对道路产生巨大的影响。

而日本全国的气候都是温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因而使其全年的温度都不会相差太大,很适合沥青的铺建。故而日本的修理程度便会小一些。

3.人类工程活动因素

人类工程活动越频繁,强度越大,造成道路塌陷的数量就越多,规模就越大主要形式有抽排地下水,机械贯穿等。而我们中国14亿人口,工程活动可谓是很频繁,所以导致的问题也就不可避免的有些大。

就拿西宁市“1.13”公交车路面塌陷的事件来举例。造成这次事故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湿陷性黄土路基因多年渗水导致的路基物质流失,再加上市政工程施工扰动下方的土体,从而使道路承载力下降,导致路面塌陷,造成了重大的人员伤亡。

但是为了国家的发展与人民的生活,让国家完全不去开发和拓展道路是不可能的,所以要做的就是提前勘测,定时进行检修来保证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

4.交通量的问题

交通量是什么?简而言之就是在一段时间内通过某道路的车辆数目。它不是固定值,而是个随机变量,通常随时空变化而变化。

有些情况下,很多道路的提前损坏跟交通量过大脱不了关系。

随着经济和技术的发展以及车辆的日渐增多,从我们节假日经常发生堵车以及国家颁发执行的限号也不难看出我们国家实际的交通量每年都是在增长的。

当时在修建公路结构并设计建造时,没有对交通量进行精准的预测,导致对路基,基层和其他地方所需要的材料参数选用不到位,导致在几年前甚至是十几年前设计修建的道路根本坚持不到预期的使用年限,国家需要不断对这些道路进行维护以确保可以跟上交通量的变化,这个是理所应当是事情。

5.其他原因

根据研究表明以下条件也是造成道路损坏的重要因素:

  1. 路基基层排水不良。如果排水不好,会使其长期浸泡在水中,从而导致路基强度不足,在负重超载的情况下会发生断裂。同样冬季也会造成这种情况。
  2. 路基的不均匀沉降。在一些压实机械比较难施工的边角部位,都有可能发生不均匀沉降,这样会产生错台,进而使路面被架空,在载荷的作用下会出现问题。
  3. 初期细小裂缝的扩展。在混凝土硬化过程中会发生收缩,会产生一些细小的裂缝,经过长时间的使用和温度等因素的作用下也会造成面板产生裂缝,从而断裂。

回顾历史我们可以发现日本的公路发展起源和我们国家差不多,但是为什么日本却可以保持的这么好,日本是有什么诀窍可以让道路保持完好吗?

日本公路的发展史

日本的交通从明治以来都是以铁路和海运为中心,在1919年制定了“公路法”开始有计划的进行铺设公路。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公路迎来了真正的发展。并于1952年对于“公路法”进行了全面修正,并投入2600亿日元进行一般公路的修建工程。

之后由于沥青的优良性能,所以日本对于沥青路比较重视。致使沥青的消耗量逐年上升。并于1970年制定了地方公路公社法,执行了收费公路制度。使得日本的公路修建成了有源之水,保证了公路维护的基础。

再例如日本的高速公路是实行的集中统一管理,主要由日本日本道路公团营运,其它也主要由首都高速道路公团、阪神高速道路公团等管理,少量由地方管理。

并且进行科学的组织养护施工,在工作实行时进行工事的集中,加快养护的节奏,缩短养护工期,从而避免了进行长时间的养护工作

而根据我国发行的公路管理条例中表明,我国的公路管理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原则

从国道、省道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公路到乡道都是由不同的部门负责修建养护和管理的,毕竟我们的国土面积大,统一由一个部门管理不现实。

但是不管怎么说,日本的国土面积只是相当于我国的云南省。无论如何,日本的铺设道路长度也是不及我国的,所以面临的问题自然没有我国多。

从上述原因我们不难看出,真的是我们技不如人吗?实则不然,只是因为我国和日本的国情和大环境不同,所以造成的结果不一样而已。时常的进行公路的维护和检修可以有效的预防一些事故的发生,对于我们来说也是很好的一件事情,给免去了一些可能发生的灾难和伤害。这样何乐而不为呢?

目前我国的公路建设正在有条不紊的迅速发展着,同时也保证着质量的稳步提升,提供了人们新的就业机会,提高了运输效率和旅游的时间。大部分的农村也已经通了路,虽然还需要不断完善,但是也是我们国家发展的一大例证。总的来说,公路的发展给社会,给国家,给人民带来的变化是非常大的。

都说“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对我们和国家来说,道路和道路的管理也不是一天之内就可以完全治理完善好的,需要的国家技术的提升以及各方面的努力。随着时间和技术的发展,我们要相信国家一定可以给出一份完美的答卷。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30

标签:日本   交通量   公路   我国   路基   沥青   路面   货车   道路   国家   技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