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切缅怀李来柱上将 将星陨落 哀思无限

李来柱同志生平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我军优秀的军事指挥员,原北京军区司令员李来柱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3年3月12日3时07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

李来柱同志1932年11月出生于山东省莘县曹屯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44年5月参加革命工作,1947年9月参军入伍,1948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李来柱上将

抗日战争时期,李来柱同志担任当地儿童团团长,带领儿童团执行站岗放哨、带路送信、抗日宣传等任务。1943年11月,参加青年抗日先锋队,1944年5月,被编入莘县抗日游击大队二区队,多次参加反“扫荡”斗争,历经攻打武园、丁庄伏击、智取莘城、解放堂邑等数十次战斗。

解放战争时期,李来柱同志历任晋冀鲁豫野战军新兵第三团战士,中原野战军第二纵队四旅十一团二营四连班长、副排长,第二野战军十军二十八师八十三团二营四连排长等职,随部队转战华东、华北、中原、西南等地,参加了聊博、淮海、渡江、进军大西南、成都会战等战役战斗200余次,5次负重伤,多次立功受奖。特别是在淮海战役有关战斗中,他敢于担当,在连长重伤、政治指导员牺牲的情况下,指挥全连坚守阵地,7次打退数倍于己的敌人进攻。在宜宾剿匪中,他带领便衣队机动灵活打击土匪,创造了奇袭连天山、血战青峰寺等众多成功战例。

新中国成立后,李来柱同志历任第二野战军十军二十八师八十三团二营四连副政治指导员,华北军区第二十三兵团二十八师八十二团政治指导员、副政治教导员、政治教导员,第八十三团参谋长、副团长,第八十四团团长,第六十九军二〇五师参谋长、二〇六师师长等职。期间,他带领部队圆满完成开荒生产、施工营建、抢险救灾、大练兵大比武等任务。1952 年在全军开展的“向文化进军”运动中,他带领连队获得优异成绩,受到通报表彰,经验做法被上级推广,本人被评为“工学代表”、“一等学习模范”。1958 年5月,他随部队参建十三陵水库,受到毛泽东主席亲切接见。1969年12月,李来柱同志所在部队移防内蒙古,他带领部队在严寒条件下艰苦创业,进行垦荒、打井、建房、修路和阵地工事建设大会战,研究寒区作战规律,开展“三打三防”训练,在大山腹地筑起了坚固防御阵地。

1978年2月,李来柱同志调至院校工作,先后担任北京军区步兵学校副校长、副校长兼训练部部长,石家庄陆军学校校长等职。他大胆改革创新,坚持开放的思路办学育人,从战术教学改革入手,完善教学大纲,实施科学管理,制定《军校管理章程》,撰写《军校管理》专著,坚持“传授知识、开发智力、培养能力”思路和“教为主导、学为主体”思想,确定“一专多能四会”培养方向。经过上下共同努力,学校成为多层次、多类型、多形式培养指挥人才的基地,为部队输送了大量优秀基层指挥员,有力促进了部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

1985年6月,李来柱同志任北京军区副司令员。他始终胸怀全局、忠诚履职,圆满完成精简整编、首都维稳、抢险救灾、国庆安保等重大任务,参与组织修建平津战役纪念馆,具体指导第二十七集团军赴滇轮战,组织严密、圆满顺利。在1989年春夏之交的政治风波中,李来柱同志坚决执行党中央、中央军委命令,决策正确,立场坚定,指挥果断,为维护首都稳定作出了贡献。同年,担任首都庆祝建国 40 周年活动安全保卫组副组长,圆满完成任务。

1993年12月,李来柱同志任北京军区司令员。他坚决贯彻党中央、中央军委决策指示,积极适应改革开放新形势,聚焦“建设坚强的班子、带出过硬的部队、创造一流的成绩”带兵治军。他坚持战斗力标准,狠抓“拳头”部队建设,提出“开得动、打得准、联得上、合得成”目标,亲自组织指挥“北国利剑”战役演习,实现了摔打部队、论证战法、合成指挥的目的。他坚持军事训练优先,组织单位采取有力措施保障战备训练工作,各级指挥自动化系统建设初具规模,组织建成朱日和训练基地指挥系统,部队训练保障配套建设日臻完善。他注重研究加强基层建设,重视民兵预备役工作,主持民兵基地训练现场会、预备役部队建设经验交流会和人民武装部工作会议等,军区民兵预备役工作成效明显。他多次参加国家和军队的外事活动,率团或随团出访50多个国家和地区。

1997年11月,李来柱同志退出军队领导岗位后,仍然十分关心党、国家和军队建设,担任中国军事科学学会高级研究员、平津战役纪念馆名誉馆长、聂荣臻研究会顾问等,积极建言献策、发挥优势作用。他视学习为一生的任务,坚持读书看报,笔耕不辍,著述颇丰,留下了宝贵精神财富。他热心公益事业,关心下一代健康成长,多次向“希望工程”捐款,赠送书籍和学习用品,筹建将军希望小学,引导青少年讲述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积极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在全国人大工作期间,李来柱同志坚持向人民学习、为人民代言,参与《种子法》等十多部法律立法,并多次参加执法检查、执法调研。2003年7月离职休养。

李来柱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委员,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委员。1988年9月被授予中将军衔,1994年5月晋升上将军衔。曾荣获独立自由奖章、三级解放勋章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独立功勋荣誉章。

在70余年的革命生涯中,李来柱同志始终忠于党、忠于社会主义、忠于祖国、忠于人民,赤胆忠心,无私奉献,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为人民军队建设发展奉献了毕生精力。他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敏锐,清醒坚定,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始终与党中央、中央军委保持高度一致。他具有坚强的党性和高度的组织纪律观念,坚决服从党的命令、执行党的决议,识大体、顾大局,以党的事业为重,不计个人得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他组织指挥能力强,作战经验丰富,具有过硬的战斗意志和作风。他好学善思,谦逊大度,勇于实践,善于总结,政策理论水平很高。他襟怀坦荡,光明磊落,作风正派,品德高尚,善于听取各方面意见,对部属既严格要求又关心爱护,深受广大官兵尊敬。他坚持原则,秉公用权,廉洁奉公,艰苦朴素,对家属子女要求严格,始终保持了高级领导干部的良好形象。

李来柱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光辉的一生。他的逝世,使我党失去了一位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我军失去了一位优秀的军事指挥员。他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为国防和军队建设所建立的丰功伟绩将永载史册!他的革命精神、高尚品质和优良作风,永远值得我们缅怀和学习!

李来柱同志永垂不朽!

李来柱三次随父母闯关东,小小年纪加入游击队

李来柱于1932年10月10日出生在山东省莘县的一户贫苦农民家庭。父母都是老实的庄户人,他下面有9个兄妹。一大家子人,全靠老天爷吃饭。遇上大灾之年,家里时常断炊。于是,李来柱跟着父母三次闯关东,有好几次都差点儿丢掉小命。

“七七事变”后,日寇大举入侵山东,莘县老家沦陷。小小年纪的李来柱,亲眼目睹了日寇残暴的罪行,他决心一定要为乡亲们报仇,将日寇赶出中国。

1939年2月,八路军第129师来到了李来柱的家乡,随即成立了“农会”、“自卫队”、“儿童团”等抗日组织。李来柱听说,八路军是穷人的队伍,他想去参加,父母也支持他去。

1940年5月,李来柱加入抗日儿童团,不久担任儿童团长。李来柱虽然年龄不大,但管着100多小孩。他每天带领小伙伴们站岗放哨、带路送信、张贴抗日标语等,干起活来一点儿也不含糊。

1943年11月,李来柱加入青年抗日先锋队。几个月后,组织号召优秀青年参加游击队。李来柱得到消息后,兴冲冲地找到领导报名。领导摇摇头说:“游击队是要行军打仗的,既艰苦又危险,你还没有上刺刀的‘三八’枪高,能吃得消吗?”

李来柱语气坚定地说:“再大的危险我也不怕,什么样的苦我都能吃,我就是要参加游击队!”

就这样,李来柱成了莘县二区游击队年龄最小的那个。

1944年8月15日,一小股日寇袭扰莘县丁庄。游击队得到消息,迅速赶到村外设伏。只见十几个日本兵扛着抢来的东西,大摇大摆地走了过来。待日本兵全部进入包围圈后,游击队长一声令下,顿时枪声四起。日寇从慌乱中清醒过来后,马上作出反应,留两个作掩护,剩下的躲入大土坑里抵抗。游击队长再下令,“快丢手榴弹!”李来柱眼疾手快抓起手榴弹准确地投进大土坑,几个日本兵应声倒地。这次作战中,日寇被歼12人,缴获一支“三八”枪、一盒子弹、两枚“小甜瓜”手榴弹。李来柱发挥出色,队长把这些战利品奖励给他。

丁庄一战,吃了亏的日寇恼羞成怒。9月5日组织报复性“扫荡”。游击队奉命在途中设伏。当满载着100多名日伪军的3辆大卡车,驶入伏击圈时,被埋设的大铁钉扎破轮胎造成连环事故。游击队长一声令下,各种武器四面袭来,日伪军被打得措手不及。一阵慌乱后,日伪军开始组织抵抗。游击队长见伏击已达效果,果断下令撤退。李来柱正打得起劲,犹豫了一下,被落在了后面。好在他机灵,急中生智一头钻到庄稼地,成功摆脱追兵。

11月,莘县全境解放,日寇逃亡到堂邑。1945年7月,堂邑被攻克,日寇在此的残余部队被彻底扫清。期间,游击队作支前工作,李来柱带领着毛驴队为攻城的主力部队运输粮食,抬运伤员。

解放战争中,李来柱所在的4连号称“猛虎连”

抗日战争结束不久,国民党又挑起了内战。李来柱想去参加野战军到前线打仗。他的这个愿望很快实现了。1947年9月,李来柱被编入晋冀鲁豫南下第三团。几个月后,第三团从河北任县出发,踏过太行山,越过黄河,到达河南方城县。在长途跋涉中,李来柱参加了刘秀坟、漯河等战斗,被评记“两好”,立双功。

1948年6月,南下第三团被编入中原野战军第二纵队第四旅,李来柱被分配到第十一团四连任机枪班班长。同月,李来柱加入中国共产党。9月,李来柱升任为四连副排长兼机枪班班长。11月6日,淮海战役打响。第二纵队受命阻止黄维兵团增援徐州,李来柱所在的十一团和兄弟部队进行了顽强的阻击。

作战中,刘邓采取诱敌深入战术,将黄维兵团包围在双堆集为中心的狭小地域。为了突围,黄维发动飞机、坦克对第十一团的阵地狂轰乱炸。在激战中,李来柱受了重伤。他所在的第四连120多人,只剩下12名战斗员,而且人人负伤。在连阵地前,有国民党军700多具尸体。战后,第十一团被中原野战军前委授予“后起之秀”锦旗,第四连获“猛虎连”称号。李来柱作战勇猛,被评为模范共产党员。

1949年2月,中原野战军改称第二野战军,第二纵队改称第十军,李来柱所在的部队改称第十军第二十八师第八十三团二营四连,李来柱的职务不变。4月20日,渡江战役打响了!第二十八师担负攻打安庆、封锁江面、相机渡江的任务。安庆国民党守军1.7万人,依托阵地企图阻止解放军攻城。李来柱所在的四连,负责主攻。

面对死亡,李来柱带领战士们无所畏惧,勇往直前,一会卧倒,一会跳进,像拔钉子一样,一个接着一个端掉守军碉堡。冲锋时,李来柱的左手被弹片击中,他忍着剧痛继续战斗。

没有梯子,就搭起人梯,徒手攀登。经过一番惊心动魄地厮杀,李来柱和战友们终于登上了城头。

解放安庆后,先遣部队当夜渡过长江。此时,长江以北的国民党残军以为有机可乘,出来作乱。李来柱又跟随部队进军大西南。在剿匪的日子里,李来柱立功无数。

“大家听我指挥!”

1946年6月,在美国帝国主义的支持之下,有恃无恐的国民党撕毁了与我党签订的停战协定和政协决议,对我党的解放区发起了全面的进攻,解放战争就此拉开帷幕。

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三场重大战略决战之一,从1948年11月6日一开始一直到1949年1月10日结束,分为三个阶段,其中双堆集地区歼灭战是淮海战役的第二个阶段,前后共持续了23天。

淮海战役打响之后,我党的解放军迅速将国民党黄百韬兵团围困在了碾庄附近,猬集在徐州的国民党主力军此时处于孤立的状态。

而几天之后,蒋介石便紧急调任黄维的第十二兵团由河南驻马店地区向东部开进,解徐州的被围之困。

在向徐州进发的路上,我军对黄维的军团进行了一系列的围追堵截。

黄维本想改变行军路线,利用涡河的掩护,由蒙城以主力转到怀远附近再渡河,与铁路正面的友军取得联系,再向宿县进攻,以避免正面遭遇解放军。

但是未获得国民党国防部的同意,上峰命黄维按原计划行进,正面突破共军,以达到迅速驰援徐州的目的。

在经历了几日的围堵之后,1948年11月25日晚,中原野战军不停紧缩着包围圈,把黄维兵团的十二万人马压缩在了以双堆集为中心的,方圆还不足十五里的地区之内,来了一招瓮中捉鳖。

作为国民党的重要战斗兵团,黄维领导的第十二兵团实力不容小觑,自解放战争打响以来虽与我军正面冲突,却没有被彻底歼灭,依然保存着相对的实力。

在几番权衡之下,第二野战军的首长心一狠,下定了决心,要把黄维的第十二兵团引到对我军有利的地形上进行包围歼灭,争取一击毙命,不留余地。

李来柱所在的旅便是此次歼灭黄维兵团的主力部队之一,当时黄维和第十二兵团被赶到了双堆集西边的顿庄。

这是本次见面战斗的最前沿,村民们早就撤离了,只剩下一座空城,不用担心会伤及无辜,适合放开手脚与国军进行一场殊死搏斗。

此时的黄维还不知自己陷入了怎样的境地,他仍然相信他所带领的第十二兵团有着超强的战斗力,特别是第十八军,他们建制完整,且锐气未衰。

虽一路上都遭遇着解放军的堵击,但按他判断,解放军没有重型武器,只凭人海战术是没有办法困住他的,只要一鼓作气,没有什么防线突破不了。

一直到11月26日黄昏,黄维才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在这一天,解放军全线出击,在固镇以西大营集重创第十八的第四十九师,导致第十八军少了一个师的战斗力。

李来柱当时担任连队的副排长兼机枪班长,所在的连队是我军的“猛虎连”,全连共有120人,9个班,配备的都是日本和美国产的武器,装备相对来说比较精良。

在这里,李来柱和战友们已经埋伏许久了,被打乱步兵节奏的黄维已经方寸大乱。

为了不被围剿,黄维几乎每天都以三四个团的兵力进行突围,但是我军就像铁桶一样密不透风,黄维迟迟没有找到他所谓的“容易突破”的防线。

就这样双方僵持了好几天,转眼便来到了1948年12月1日,这也是李来柱记忆最为深刻的一天,这天的战斗情况激烈异常。

那天天刚蒙蒙亮,国民党第十八军第十一师经过快速的调整,像不要命一样向我军的阵地扑过来,一时之间,炮火连天。

一连的连长,奋力扛着全营唯一的一门已经没有炮弹的后坐力炮,气势汹汹地吓退了一辆接一辆敌人的坦克。

指导员冲锋在前,一次又一次被敌人的炮火炸翻在修筑好的战壕里,他艰难地从土里爬出来,又带着战士们向前迎敌。

李来柱回忆,当时有一位班长,一口气投出去了两百多颗手榴弹,最后举着一捆手榴弹给敌人同归于尽。

他亲眼所见这样的场面,看着自己的战友们一个又一个地倒在敌人的枪炮之下,肝胆俱裂。

到上午快十一点的时候,在前面坚守的一营仅剩下三十多个人,敌人却丝毫没有放松,紧接着便将一营突破了。

李来柱正在二营四连,接到上级的紧急命令,让他们火速支援,一定要重新夺回阵地。

但是敌人已经到了穷途末路,杀得眼睛都红了,拼死守着抢来的阵地,任凭李来柱他们向前冲锋,也未打开缺口。

才打了二十多分钟已经伤亡了二十多个人,敌人虽也有伤亡,但是就像是亡命徒一样又组织了不少兵力向二营发起冲击。

李来柱回忆,“当时坚守阵地的战士们决心与阵地共存亡,手榴弹和子弹打光了,就和敌人拼刺刀,连长宋思传身负重伤,无法战斗,被抬了下去。指导员翟大元一直坚守在一线。”

敌人来势汹汹,李来柱所在的营队伤亡已经过半,指导员临时重新调整部队,给大家加油鼓劲:“同志们!黄维已经跑不了啦!我们一定要守住阵地,考验我们的时候到了!”

这时,敌军的飞机也到了,在他们头顶不停投弹,当李来柱回头之时,正好看到一颗炮弹炸在指导员崔大元的旁边,他大喊一声:“指导员!!”

还未等崔大元反应过来他已经被炸翻在地,腹部出现一个极大的伤口,可他却一边捂着肚子一边还在指挥战斗。

李来柱连滚带爬地来到他身边,想叫担架把他抬下去,崔大元却制止了他,对他说:“兄弟,你机枪打得好,来,我给你压弹。”

李来柱此时已经泪流满面,哭着让他挺住,二营的战斗不能没有他,但崔大元却坚决地将一只手放在了枪上,帮李来柱压子弹。

巨大的后坐力震得已经身负重伤的崔大元身上各处都开始流血,李来柱一股悲愤上心头,大叫一声,端着机关枪向敌人们疯狂扫射,仿佛不知疲倦。

战士们的顽强抵抗,扛住了敌人的前四轮冲锋,到第五次冲锋的时候,李来柱发现给他压枪的指导员已经倒在了旁边,牺牲了。

此时,二营四连已经只有二十多个人,都身负重伤,没有一个排长以上的干部在里面,在连长重伤下战场,指挥员牺牲的危机关头,身为副排长的李来柱担起了指挥的责任。

另一位副排长问李来柱现在要怎么办,李来柱心一横,转头对着战士们说:“大家听我指挥!大家听我指挥!给我打!狠狠地打!”

我军的战士们经历了至亲战友的牺牲,心中除了杀死敌人守住阵地,已经没了别的念头,李来柱在接下来的战斗中也身负重伤,但他却似乎感觉不到疼痛,拎着机关枪在战壕中不断地寻找最佳的射击位置。

他的机关枪声一直都没有断过,他在告诉仍然坚守着的战士们——我还在,抛下一切杂念,将敌人杀个片甲不留。

突然,敌人往李来柱方向投下了一颗手榴弹,李来柱被炸得昏迷了过去。

战士们看他倒下,都以为他牺牲了,打得越发猛烈,谁知李来柱不久后又颤颤巍巍地爬起来,抹了一把脸,继续操持着机关枪与敌人战斗,一直持续到兄弟部队来接应他们。

此次的战斗,二营四连歼灭了七百多个敌人,死死守住了组织上交给他们的阵地,是当之无愧的“猛虎连”。

李来柱被毛主席问话,主席说他名字起得好

1951年,第二十八师奉命北上,随时准备执行抗美援朝作战任务。5月,第二十八师划归华北军区建制。7月,上级决定抽调第二十八师各连的第二排共1800人入朝。本来做好了成建制出国的准备,现在只有部分官兵参战,许多人思想上转不过来。李来柱咬破手指写了血书,多次要求跟随第二排参战,但未获批准。上级交给李来柱的任务是,深入各班做工作,稳定大家的情绪。

1952年,李来柱任第八十二团四连政治指导员。1953年初,李来柱入华北军区第六政治干部学校学习。李来柱非常珍惜这次难得的机会,每次考试都是5分,名列全队第一。

1955年5月,李来柱与模范教师杜海棠结婚。9月,李来柱被授予上尉军衔。同月,任第八十二团第三营副政治指导员。

1956年夏天,冀中平原阴雨连绵,白洋淀水位猛涨,千里堤坝几处决口。李来柱率领部下执行防汛抢险任务。李来柱与战士们一起,夜以继日地加固堤坝,冒着被洪水冲走的危险,跳入水中筑起人墙,以减缓水流,最终堵住了决口。

1958年5月,第二十八师参加修建北京十三陵水库。25号这天,李来柱正与战士们挥汗如雨地劳动着,突然从广播里传来了一则振奋人心的消息:“毛主席来了!”

顿时,整个工地都沸腾起来了,人们欢呼着拥向毛主席。第二十八师连以上的干部组成人墙,开辟出一条通道,护送毛主席前往劳动地段。

毛主席走到李来柱的面前,见他身材魁梧、军礼标准,便停下脚步,上下打量着。主席握着他的手,赞许道:“标准的军人啊!”

陪同主席一起的师长王一,介绍说:“他是我师八十二团三营副教导员李来柱,今年26岁,淮海战役、渡江战役、西南剿匪作战都很勇敢,是战斗英雄,学文化也是模范。”

毛主席赞许的点点头,伸出大手,问:“哪三个字?”

李来柱握着毛主席的手,回答:“木子李,来往的来,柱石的柱。”

毛主席听后,连声说:“名字很好嘛!继往开来,中流砥柱。”

随后,毛主席微笑着朝着大坝顶端走去。

之后,李来柱两次作为先进代表和劳动模范,被安排与周总理等中央领导一起参加劳动。

在修建水库期间,李来柱率领全营完成工程量定额指标的150.7%。由于连日的劳累,他的体重下降了十几公斤。事后,李来柱被评为先进工作者,荣立三等功。

1960年1月,李来柱被任命为第八十二团三营政治教导员。5月,晋升大尉军衔。

1964年5月,李来柱被任命为第二十八师第八十三团参谋长,晋升少校军衔。1965年取消军衔制,李来柱得知消息后,心里不免有些落寞。他本以为军旅生涯最高的军衔,就在少校级别定格了。没曾想,1988年恢复军衔制后,他直接被授予中将军衔。

李来柱担任北京军区司令员

1969年4月,李来柱被任命为第八十四团团长。11月,被任命为第二〇五师参谋长。12月5日,遵照毛主席签署的调防命令,第二〇五师由山西向内蒙古地区开进,担负保卫祖国北大门的光荣使命。李来柱在那里度过了8年的塞外生活。

1978年2月,李来柱被任命为北京军区步兵学校副校长。1年后,李来柱兼任训练部部长,直接抓教学工作。

1980年12月,北京军区步兵学校改称石家庄陆军学校,到1981年8月,学校已为部队输送5000多名基层干部。

1983年5月,李来柱被任命为石家庄陆军学校校长。经过8年的建设,学校从一穷二白的样子,变成了基层指挥人才培训基地。

1986年,军委副主席杨尚昆视察该校,称赞道:“我们这所学校办得是成功的,是有特色的。人家说是中国的‘西点’,我看了很满意。这是中国的‘中点’,中国的重点,不叫‘西点’。”

1985年6月5日,李来柱被任命为北京军区副司令员。8月,军区奉命抽调部队,赴中越边境担负自卫还击作战任务。9月14日,李来柱带领军区机关有关人员抵达中越边境,同前指研究接防工作。16日,他乘坐的汽车在勘察的途中,轧响了一颗防步兵地雷,所幸没有造成伤亡。

1988年,李来柱被授予中将军衔。1993年8月,北京军区组织“北国利剑”战役演习。李来柱当总导演。

这次演习后不久,李来柱升任为北京军区司令员。在他任司令员期间,军区先后自筹资金2.5亿元用于保障军事训练和战备工作。

按照李来柱的话说,本着宁可在其他方面紧一点,也要优先保障军事训练。值得一提的是,投资9000万元建设的朱日和训练基地,可以容纳师以上规模的合同训练和实兵演习。

1994年5月30日,李来柱晋升上将军衔。

1997年11月,李来柱因到服现役最高年龄退出北京军区司令员岗位。24日,在军区机关团以上干部会上,军委副主席张万年宣布军区的领导班子成员调整命令。张万年代表军委对李来柱多年来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李来柱在讲话中,深情地说:“我的每一个成长进步,都来源于党和人民的培养教育,来源于部队的摔打锻炼,来源于同志之间的支持帮助,我对党和人民军队始终充满着感激之情。”

2003年3月,李来柱彻底地退下来了。一生干革命,虽然离开了领导岗位,但李来柱年逾70不言老。他是个闲不住的人,走访、参观、学习,他的离休生活也过得充实而有意义。

2023年3月12日,李来柱将军去世。他把“正诚勤志、朴乐新明”作为座右铭,一直努力追求和践行着。

李来柱将军做到了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军队、无愧于祖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7

标签:淮海战役   莘县   北京军区   野战军   日寇   司令员   哀思   军衔   我军   军区   兵团   上将   深切   国民党   阵地   部队   敌人   同志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