逼孩子吃宠物?父母到底在干啥!

最近有一段视频在网上爆火:孩子的宠物螃蟹被父母煮了,父母剥下螃蟹肉喂进孩子的嘴里。看着孩子边哭边吃,父母觉得很好玩,于是拍成视频发到网上……

这个画面有没有让你联想起一部电影?《沉默的羔羊》里,士兵煮了汉尼拔的妹妹,自己吃的时候,还嬉笑着喂汉尼拔吃了几口……

汉尼拔长大后什么样子?他拥有了一个高智商的反社会人格,成了食人狂魔。

宠物对孩子意味着什么?这样的做法会对孩子、父母、社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怎样避免孩子成为汉尼拔?我们从心理学的视角,深刻认知一下这件事情。

一、宠物于孩子的意义和影响


你听过泛灵论吗?泛灵论者会觉得万物有灵,认为天下万物皆有灵魂或自然精神。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在研究儿童思维过程中发现,儿童在心理发展的某些阶段也存在着泛灵论的特征,常把无生命的物体看作是有生命有意识的。

这也是动画片里的桌子、凳子、面包、汽车、动物都会说话的原因。

成年人只觉得人有灵,而孩子会觉得他吃的宠物螃蟹也是有灵性的;成年人的人格已经有了独立的功能,而宠物在独立性还没有发展好的孩子眼里,有伙伴的意义。

被强制要求煮食自己有灵性的伙伴是什么概念?恐怕大人代入这个视角也会脊背发凉。

罗伯特·费尔德曼在《发展心理学—人的毕生发展》中讲:儿童的大脑在高速发育期,遭遇强烈的负性刺激,会导致他们的杏仁核和海马结构缩小,强烈的恐惧也可能导致他们的大脑永久性的改变,从而导致成年期的反社会行为……

和宠物的糟糕关系容易导致人的反社会行为,除了有神经科学理论的依据,还有行为主义和心理动力学理论依据。



行为主义认为人所有的行为都是习得的,关爱自己的宠物伙伴,会强化孩子爱的能力和同情心,吃宠物的行为会强化他们残暴、冷漠的行为。

动力学方面,孩子会形成这样的心理逻辑:父母喜欢我杀陪伴我的宠物,吃掉他们,做这些事情可以得到父母的爱,他们会很开心。父母喜欢我坚强的一面,而父母眼里的坚强等于残暴。父母在引导传递一种信息:喜欢就去伤害就去毁掉。

而孩子和陪伴者的关系模式,之后是会投射到更大的系统里的!不管是和陪伴他们的宠物,还是陪伴他们的父母、伙伴,亦或社会中的其他关系……孩子都会把这种伤害带到别的关系模式里!


二、反社会行为对父母和社会的影响


亲社会行为是指任何自发性地帮助他人或者有意图地帮助他人,分为利他行为和助人行为;反社会行为相反,他们损人利己,更有甚者毁人自毁。监狱是反社会行为者集大成的收容所。

和宠物的糟糕关系容易增加孩子的反社会行为。孩子容易因为吃宠物的行为变得感情淡漠,对父母冷漠。进入社会后,他们有更大的几率会伤害比自己弱的人或者伙伴。

再往后的想,当有一天,他们成长的更强壮,父母垂垂老矣,成了关系里的弱者的时候,会发生什么?

除此之外,一些导向不好的消费主义总是在物化人,这使得宠物和伙伴的概念界限更加的模糊不清。于是有了臭名昭著的“吃人血馒头”、“人吃人”这些令人发指的概念现象,这些不良导向会加剧社会的冷漠和“丛林现象”。

有些父母这样做是有意识的,但吃螃蟹的冷漠和残暴,并不会让你的孩子如你所愿得更坚强更优秀,即便他们智商很高,也顶多会成为汉尼拔这样的有文化的心理异常者,对社会的危害更大。


三、如何补救


善待宠物可以增加孩子亲社会的一面,让孩子学会同情、照顾、帮助弱小,父母年老时最终也会惠及父母自己。

相信绝大多数父母不会主观意识去培养一个反社会人格的孩子,更多的是由于认知的错误为孩子的成长埋下了隐患。

如果不幸做过这些事情,应该如何补救?

告诉孩子自己也是第一次做人做父母,是个普通人会犯错,真诚的向孩子道歉。为行为忏悔,陪同孩子像哀悼去世的亲人那样,举行一些哀悼仪式。

同时保持和孩子的良好沟通,了解孩子的心情和想法,认真观察孩子的情绪、行为,如果有看到异常行为,及时寻找专业的心理机构介入和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3

标签:父母   孩子   宠物   残暴   螃蟹   冷漠   伙伴   关系   心理   社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