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健侯太极拳真传》摘录「壹」-太极拳运动中常见的六大问题

《杨健侯太极拳真传》一书的作者为胡学智先生。胡学智自幼年起跟随其父胡星斋老人(1888年—1979年)学习太极拳。胡星斋是杨健侯亲传弟子,杨健侯先生晚年在清朝绿营水龙局(消防队)中任武术教练,教授杨氏太极拳。当时胡星斋年约18岁,在绿营水龙局当兵,有幸从学于杨健侯达三年之久。

胡星斋(前)、胡学智(后右)

一、关于劲源

太极拳讲“用意不用力”、“意到、气到、力到”。究竟劲蓄于何处?发于何处?劲源在何处?枢纽在何处?

本套拳法劲路的特点为:无论化劲和发劲,劲的聚集地均在实腿的腰间,枢纽亦在腰。

化劲或发劲,全身由手、腰、足统御,必须完整一气,节节贯串,全身松沉。化劲同时蓄劲,要将腰以上部位松沉之劲和地面反作用劲合而为一,聚集在实腿腰部。发劲时为放劲,要将自身腰以上部位及腰以下部位之劲呈两夺之势。

腰以上部位之劲向上,腰以下部位之劲向下,向下劲产生的地面反作用劲返上来,同向上的劲合起来作用于打击目标。这样既避免蹬地出现浮病,又能保证内劲出肾入肾,将劲力集中于打击目标,具有渗透性,非常符合牛顿力学之原理。

注意不论“以身领手,或是以手领身”,劲的源头均在腰。这是拳论上“动之则分,静之则合”及“阴不离阳,阳不离阴,阴阳相济”在拳法上的具体体现。

杨健侯

二、关于化劲、发劲

什么叫化劲?什么叫发劲?劲路怎样走?

目前社会上对化劲有许多错误认识,归纳起来,有以下两点:一是以为化劲是拨开对方之力,为拨盖(顶),不使作用己身,为边引边拨之法。二是以为化劲只是利用自身旋转,把对方之力经过自己的中心(即腰部)传导到地面,“引力入地”。

以上两种认识均是错误的,不符合拳论“引进落空”的原则。 就敌我双方来讲,化劲是为调整自身,引之进入圈内收缩滚转落空,不使作用于我身,“来力贴身滚,处处空荡荡”,来时有吸提之意,我身之中心即真阳永远不能与对方真阳相对。

这样反击时在引化落空对方之力的基础上,不拉开距离,原地反击,犬牙交错,容易奏效。发劲时身形相反,身形要逐步放大并专注一方,打瘪击实。不论身形放大或缩小,要如同一英寸照片放大至五英寸照片一样,保持中正,互不挤压,开中寓合,合中寓开。同时注意蓄发相变,“来时有吸提,去时有粘逼”为往来之要言。

三、关于神、形、意

什么是太极拳的神意?如何运用神意?神意怎样开合?

简言之,神即是全身体力及精神状态的表现,形于外,表现于目。意即是意识,是太极拳的思维,主于内。神要提起精神旺,眼神要灵敏,善于捕捉目标。意要专一安静,既要指挥全面,又要突出重点。

神意各有分工,有开有合。开时即两夺,合时即相聚,如同行拳一样。太极拳讲“用意不用力,意气君来骨肉臣”、“意为第一主宰,腰为第二主宰”等,可见意之重要。行拳时意要饱满,始终集中于劲路上,注意合理想象。

古人言“意到、气到、力到”,只要用意松沉,用意慢慢指挥,时间长久,神经系统与骨骼、肌肉诸系统就自然能协调一致,旋转、开合、伸缩逐步合意、达意,达到形意合一。

形意分家的太极拳不是合格的太极拳,要外形顺遂,内意饱满,形意合一。外形是内意的表现,内意是外形的根据。由形似、意同至形意合一是练习的步骤。

所以练太极拳特别讲究用脑(心)、用意,要不断揣摩,固意固形,才能有所提高。

四、关于身法

一是全身处处皆蛇形。由手、腰至足,完整一气,无论旋转、收缩或舒张,如大蟒蛇般。手指收缩一点,气串至脚下也收缩一点,一处不动即滞,必为人制。

二是动中保持中正,开中寓合,合中寓开。一收即瘪,一开即板为病。

三是转关时要注意一开再开,一合再合,一开一合,主要练外,再开再合主要练内。均在心意作用下带动身体。

四是注意胸部的开合。即“运化在胸”之真意。

五是全身任何一个部位收缩或舒张要协调同步,特别注意掌或拳,掌形收缩或舒张如同荷叶,握拳也要松柔,行拳中从半握空拳一点点收,到终点时握紧出击。这是外形上容易忽略的地方。

胡学智

总之,行步时要注意保持“四个不变”(立身中正不变;合中寓开,开中寓合不变;保持得机得势不变;握守我疆不变)和“四个不断”(形不断;意不断;劲不断;神不断)。要松腰落胯,底盘放大;松踝屈膝,旋转同期。“身形不变变在中,变中不变在其中”。

五、关于练拳的步骤及层次

从劲路上讲,一层为松沉,二层为轻灵,三层为空无。从步骤上讲,先站桩、走川字步,次练拳架(包括正反架)、推手(包括单推、双推,活定步,到大捋、乱采花),再练器械。

特别要注意的是,站桩、走川字步是基本功夫,必须搞清劲路、神形等要点,否则一动即呈病态,改拳难矣!

拳架是前人精华,要用心揣摩,仔细观察,逐步达到标准,然后合理想象,方能逐步升华。每一动必须头脑清晰,用意指挥全身,松沉旋转,形意合一。如果头脑空白一片或意识单纯,则练习再多也难进步。

所以太极用意不用力,练习时必须强化意识,只有在正确意识指导下才能练出正确的太极拳来。推手重点从定步单推手平圆、立圆开始,只有基础功夫扎实,运用灵活,周身一致,方能学习下一步骤,否则,容易式式滑过,一事无成。

练拳时必须心静专一,中气始终下降不可上提,否则上重下轻,易起浮病,为第一大忌。初练时注意不可用拙力、起强劲,不可配气、憋气,注意保持中正,在意识虚虚拢住的前提下,身体努力放松即可。

要一步一层功夫,步步递进,层层跃升,才能脚踏实地,登堂入室。心气常下降,脑常用则灵;肾气常上升,身常运则活,呈水火既济之象,达到性命双修的锻炼效果。

六、关于呼吸

呼吸自然放松是太极拳始终如一的原则。配气、憋气为两大弊病,必须根除。身心常放松,中气自然下降,呼吸之气自然由口、鼻、胸部和中脘而达于腹内丹田,恢复先天之息,即胎息。这是一个自然的、渐进的过程,如果配气、憋气,是拔苗助长,必受其害。

古人讲“服气不长生,长生须伏气”。服气就是配气,强制压服;伏气就是自然放松,中气下降。人的心意一伏,则呼吸自然下降。

常见有些人练拳时意识不能集中在劲路上,而是专想着怎样配气,如何气走经络等,这些均为练太极拳大忌。要知道太极拳是自然拳、先天拳,“大道不繁,道法自然”。自然之中有真意,自然之中有先天。

配气、憋气、配经络皆为后天摸索,如何能返先天?因此,呼吸自然,松沉下伏,久久胎息自现,功力增强。胎息是人体与自然界能量对接的前奏。能至胎息,则对接的“玄关”出现即不远了,所以古人云“拳道合一”,拳虽小术,但合至道。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1

标签:太极拳   中正   神意   形意   憋气   真传   用意   部位   全身   意识   常见   自然   杨健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