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尔定律”提出者去世,鼓舞半导体飞跃进化

中山淳史:美国英特尔公司的联合创始人、“摩尔定律”的提出者戈登·摩尔(Gordon Moore)于3月24日去世。可以说,他在1960年代提出的“半导体集成度每1年(之后改为每2年)翻一番”的预言为美国IT企业GAFA的诞生奠定了基础,现在仍是高科技产业的准则。给错过工业数字化的日本企业也留下了许多影响和教训。

戈登·摩尔

“2的n次方”,将最初的摩尔定律表述为公式就是这样。

其神奇之处在于,可以预见n (年数)越是增加、越会发生令人难以置信的进步。摩尔在1975年以后修正为“每2年翻一番”,公式也变为“2的2分之n次方”,但10年后(n等于10)达到最初的32倍,20年后达到1024倍。

摩尔在美国业界杂志创刊35周年纪念号上发表了这一定律。在英特尔成立之前的1965年,他曾谨慎地表示:“(定律)或将持续10年”,但在58年后的今天,这一定律依然散发着勃勃生机。

例如,现在的智能手机性能是51年前(1972年)发射的“阿波罗17号”计算机的1000万倍以上。这是符合摩尔定律的进步。

与其说是定律,不如说是行业的经验法则、努力目标。但正因为有了这个定律,才持续鼓舞着高科技产业的从业者,令他们感到“只要我们继续努力,电子产品的价格就将下降,数字化时代将加速”。这是毫无疑问的。

GAFA以摩尔的洞察为基础构建了商业模式。在计算能力飞跃式提高的同时,数字设备和服务的价格却大幅下降。瞄准这一情况,苹果和亚马逊以指数函数的方式增加了用户人数和销售额。

令人遗憾的是,日本企业对数字时代的拘泥和预见太过天真,未能摆脱传统产业结构。如果像摩尔定律那样,1972年款的小型乘用车能以“每两年翻一番”的速度持续提升燃效,那么现在1升燃油即可绕地球20多圈,但这种情况并未发生。

就美国与日本的关系而言,有很多磕磕绊绊。发生了美国与日本电子企业围绕知识产权的法庭大战以及日美半导体摩擦。在日美两国关系持续尖锐的背景下,摩尔态度坚决,同时保持冷静的绅士言行。

英特尔在摩尔指定的继任者安迪·格罗夫的领导下决定退出存储芯片业务,将经营资源集中于微处理器。在个人电脑时代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这一点不言而喻。英特尔在该领域飞跃般的提高了竞争力,对电子领域的日美逆转产生了决定性影响。

1997年担任名誉主席之后,摩尔与夫人共同成立了“戈登和贝蒂·摩尔基金会”,以持有的英特尔股份为资金,致力于慈善活动。在同一时期,美国微软联合创始人比尔·盖茨也成立了基金会,致力于疾病预防等活动,成为“富豪”为社会做贡献的典范。

日本电子产业力争在半导体领域东山再起,今后10年将推进10万亿日元规模的政企投资。或许这将成为日本践行摩尔定律的时刻。

本文作者为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评论员 中山淳史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
日经中文网 https://cn.nikkei.com​​​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5

标签:日美   定律   半导体   提出者   英特尔   次方   中山   日本   美国   年后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