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女子还未发育成熟,为何十三四岁就要嫁人?背后原因很现实

在现代社会中,我国规定的法定结婚年龄是男人22岁,女人20岁。

对现代人来说,20多岁的年纪还是青春年少,少不更事。

但在新中国成立之前,女子的结婚年龄是非常早的,女孩在十三,十四岁的时候,就已经嫁做人妇了。

有些更早一点的,十三四岁时,就已经为人母了。

从生理条件上来说,十三四岁的女孩还没有发育完全,就要被送去做别人的新娘,这背后的原因,其实并不完全是因为男人喜欢年纪小的。

婚姻法起源

古代婚姻讲究门当户对,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很多成婚的小夫妻,在成婚之前,甚至都没有见过面。

从真实的历史上来看,古代女子甚至在还不具备生育能力的时候,就嫁到了男方。比如汉朝时期,汉惠帝的皇后,不仅是他的外甥女,而且成婚时,女方只有11岁

11岁还是懵懵懂懂的年纪,她的一生就这样被确定下来,比这更离谱的是汉昭帝时期,他的皇后只有6岁,还是个尚未开智的孩童。

隋朝开国皇帝隋文帝的皇后独孤皇后,在嫁人时,也只有14岁康熙皇帝十二岁成婚时,他的皇后只有十三岁。

由此可见,古代的皇室婚嫁风俗,女孩的年龄都是极低的。

这不是因为“男人喜欢年纪小的”这种变态心理,而是因为当时法律规定就是这样。

作为皇帝,他们需要考虑的因素比较多,有时候娶妻并不只是因为年龄,最关键的还是关乎民生问题,毕竟人类繁衍,只能通过女性。

因为政府的允许,民间百姓成婚的年纪都非常小,一般女孩子到了十三四岁,就必须要嫁人了,不然会被别人说闲话。

无论从身体条件还是年龄上来看,古代女子的结婚年龄都非常小,而且因为身体原因,在身体尚未发育完全的情况下生育,风险是很大的。

古人如此聪明,难道不懂这其中的原因吗?但他们仍旧让女孩在懵懂无知的时候出嫁,说起来,他们也很无奈。

3000多年前,周武王的弟弟周公,创立中国最早的婚姻法,他要求夫妻之间必须讲究君子之法,并且规定,男女到了20岁才能结婚 。

最早时期的婚姻法是比较自由的,如果女人不想嫁人,或想自由恋爱,都是可以的

商周时期,人们婚嫁自由,女性地位也相对较高,女子可以自由婚嫁,如果双方婚姻出现了矛盾,女子还可以改嫁。

以现代的角度来看,周朝的婚嫁年龄,还是非常人性化的,这很符合人们的成长规律。《周礼》这一法典,也因此被人们遵循了几百年,直到春秋时期。

乱世一起,势必会损失很多的人口,无休止的战争,让各个国家人丁凋零

为了尽快解决人口问题,人们便把女性结婚的年龄提前,这也就意味着,女性要更早的完成生育

春秋,一个风云乍起的时代,礼崩乐坏,思想飞扬,人们对于一切事物的认知,有了不同的看法,西周延续了几百年的婚姻制度,也在这一刻被打破

首先勇于发出挑战的,是春秋第一个霸主齐桓公,他将女子的婚龄降低到十五岁,而男子的婚龄还保持在三十岁。

先河一开,后者就如潮水般奔腾而来,在齐桓公的影响下,诸侯国纷纷效仿,也将自己国家的婚嫁年龄降低。

齐桓公这么做的目的,就是想快速的为国家增加人口,毕竟成为春秋霸主,要有绝对的实力,而这实力,来源于军队,只要人多,胜算才大。

值得一提的是,齐桓公为了让国家获得更多的税收,在管仲的建议下,开设青楼,从此改变了这世道女子的命运。

《春秋谷梁传》中曾有记载“男子二十岁‘冠而列丈夫’,女子十五岁‘及笄’”,这一点,在现代拍摄的很多影视剧中也能看出来。

女人及笄之后,就意味着成年了,成年之后,就要尽快的嫁出去。

虽然齐桓公改革以后,女子的婚龄降低了,但在当时,并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女子一定要在这个年龄段成婚。

婚姻改革

中国古代的婚嫁制度真正发生改变,是在越王勾践时期,他和吴王夫差的故事,千古流传,卧薪尝胆,绝地反击,造就了一个乱世枭雄。

和齐桓公的目的一样,为了给国家补充“能源”,越王勾践打败夫差之后,想要不成为群雄角逐中那一只被黄雀吃掉的螳螂,就要快速的让国家变得强大。

在越王勾践时期,他明文规定女子结婚的法定年龄为十五岁,在十五岁之前,必须完成自己的人生大事。

这一个规定可不是自由性的,而是强制性的,如果女子到了十五岁还没有成婚,那么将受到惩罚,如果十七岁还没有出嫁,她的家人也要一起蹲监狱,还要服苦役

在这种压力之下,谁人还敢单身?

强制性规定下,女子无论有没有遇到真爱,都必须嫁人,哪怕所托非人,也要先完成这个任务。

在这种强制性的规定下,各国的人口的确有了很大的涨幅

有惩罚自然会有奖赏,越国让女子早婚,目的就是完成生育,所以女子一旦生育,国家就会负责到底,派专业的医生去接生,还会以母亲的人身安全为首要。

如果生了男孩,政府会奖赏两壶酒,一条狗。如果是女孩,政府也会奖励两壶酒和一头猪。双胞胎和三胞胎,国家不仅会负责喂养,还会解决一家人的生活问题。

有了这些规定,越国子民都开始无比向往婚姻,不仅是政策好,还因为是国家的硬性条件,必须遵守。

除此外,勾践还规定,夫妻两人必须年龄相当,不能差太多,“令壮者无取老妇,令老者无娶壮妻”。

到了战国时期,有些诸侯国,再一次压低结婚年龄,将女性成婚的年龄降低到十四岁,至于惩罚机制,还是和春秋时期一样。

秦国之后,有了一条规定,不管女子多少岁,只要身高达到一米三,就必须嫁人。但秦国相对而言,在此基础上,也为女性提供了很多的保障。

秦始皇曾规定:夫有一妻二妾,则刑聝,夫有二妻则诛;充妻不书,赀二甲;夫为寄豭,杀之无罪。

因为女性处于弱势,太早结婚会损害女性的利益,所以在秦朝,崇尚一夫一妻制,男人不能随便休妻,而且如果出轨,女人是可以杀夫再嫁的。

当然,这项法律并没有存在多久,转眼到了汉朝时期,汉朝规定,女子的法定结婚年龄为十三四岁。

众所周知,汉惠帝的皇后,是吕后强迫他娶的,对方是他的亲外甥女张嫣,而两人成亲时,汉惠帝十九岁,张嫣十一岁,这在上文中已经提到,汉惠帝无法接受这一点,所以对自己的这段婚姻,一直都是有名无实。

在汉朝民间,如果女子迟迟不嫁人,也是有惩罚体系的,女子超过十五岁还没有结婚,要向政府缴纳600钱,作为罚金。

西晋时期,女子最晚结婚的年龄,不能超过十七岁,否则官府会亲自插手,强行将女子嫁出去,至于会嫁给什么样的人,那就得听天由命了。

盛唐时,风气开放,女子婚嫁自由,但结婚年龄也是规定在十五岁左右

到了宋朝时期,女子的婚嫁年龄又降低到十三岁,从宋朝一直到清朝末期,女子的婚嫁年龄一直在十三四岁上徘徊。

早婚的真相

可以说,在古代时期,单身就是有罪的。

人们要依靠女性来繁衍后嗣,便要想方设法抓住女性生育的黄金时期,早结婚,就意味着女人的生育期被拉长,尽管这对女性来说,是不公平的。

古人之所以提倡早婚早育,最大的原因还是因为古人的寿命普遍偏低,从古人的平均年龄来看,人能活到50多岁就算高寿了。

在封建时期,古人是讲究阶级划分的,这也导致贫富差距非常大。达官贵人或者有钱人可以三妻四妾,但穷苦的百姓,却连吃饭的钱都拿不出来。

但一个国家想要兴盛,依靠的还是这些普通老百姓,国家富强需要他们,上阵杀敌,拼的也还是人口。

老百姓没有钱,生了病没钱医治,除了战争消耗的人口之外,疾病也会导致城内大量的人口流失。

为了稳固人口的数量,政府会放低结婚年龄,让女子早日出嫁,出嫁之后,女子就会肩负起生儿育女的重担。

对于男性来说,早婚早育是利于国家发展的大事,在地球上生存,我们会面临一个残酷的事实,那就是战争和经济,而这一切,又和人口有着直接的关系。

战争需要人口,经济也需要人口。

尤其是在战场,手握百万雄兵,外敌才不敢轻易来犯。

战争,是消耗人口最快的方式,而补足这些人口,却需要十几年的时间。

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原大地四分五裂,诸侯国之间屡屡开战,拼的还是人口,这也是为什么越王勾践,要强制要求男女成婚的原因。

从古代发展至今,中国的人口一直在持续增长。

秦朝时有3000万的人口,但秦二世之时,刘邦项羽争夺天下,百姓民不聊生,人口顿时锐减一半,只剩下不到1800万。

西汉建立之后,历代皇帝励精图治,将女性结婚年龄规定在十三四岁,经过几十年的休养生息,人口增加到6000万

汉朝刚刚恢复民生之后,战争又再一次爆发,人口又迅速骤降一半。乱世过后,朝廷又耗费了几十年的时间,重新将人口数值提高到6000万

每一次战争,中原大地上的人口就有大幅度的缩减。隋朝末期,人口仅有2500万,之后到唐朝鼎盛时期,才有了9000万人口的规模。

到了宋朝时期,人口超过一亿,到了明朝,朝廷经过几十年发展,人口才逐渐繁盛。

从历史上来看,攻克外敌,争夺政权,推翻暴政,建立新王朝,桩桩件件都是由人命堆砌而成。

为了稳固政权,也为了民间休养生息,上位者首先要做的,就是提升国家的人口数量,因此,降低女性婚嫁年龄,是他们想到的最好的办法。

其次就是经济,人口多了,就可以带动经济发展,在没有科技的时代,人民还是完全靠人力,所以生产力就直接决定了国家的经济。

无论在哪个朝代,农民都是最重要的一批人,而且也是占据人口比例最多的人。想要发展农业,就必须提高生产,没有足够的劳动力,就没法实现这个目标。

因此,早婚早育,多生孩子,对于古代人来说,是最好的选择。

古代这项规定,对于女性来说,不能算是什么好事,但对于国家和一些大家族而言,就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因此女性被理所当然的当做牺牲品。

在中国古代,凡是大家族,都非常注重子嗣传承,所以女性早婚这一条,既是朝廷必要,也是民间所需。

“传宗接代”这个传统观念,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家族荣耀就成了最重要的东西,如果一个家族人丁不兴旺,就证明这个家族要走向倾覆的末路了,所以为了家族,女性也必须早婚早育,以保障家族的传承。

女性生育存在着巨大的风险,即便是在医学发达的今天,仍旧有很多女性因为生育而断送掉性命。

但在古代,女性长时间处于弱势,对于这种风险没有办法规避。

越王勾践的做法,一直到我国帝制王朝结束,影响了中国几千年,政府也开始将民间婚姻作为强制性要求,开始干涉百姓的婚嫁。

不管朝代如何更迭,婚姻制度,却被有模有样的传承了下来,珍贵的典籍或许会因为战乱和政权更迭而被销毁,但对于某种封建制度,却从来不容易消亡。

从春秋起,每个朝代都会对婚姻制度进行调整,女子的婚嫁年龄屡次刷新记录,在中国历史上,南朝后主陈叔宝的妃子在10岁时就被送进宫中,并且有了身孕。

这件在现代看来,无法理解的事情,却在古代比比皆是

因为古代人的寿命偏短,所以就不断压榨女性,让她们生育,但古人却不知道,造成寿命偏低的原因,很大一部分就是因为早婚早育而造成的。

古代的婚嫁年龄,无疑是一种隐形的“陋习”,好在现代社会中,这种现象已经消失。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4

标签:勾践   古代   女子   婚嫁   人口   时期   年龄   成熟   现实   婚姻   原因   女性   国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