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父亲到底是谁,中国历史上的一些婚姻形态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爬坡是一个重要的词汇,无论是从原始社会向氏族社会的爬坡,还是从氏族社会迈入封建社会的蜕变,这其中经历的岁月变迁,寥寥数语难以言说。但是我们依然能从远古的一些制度与生活面貌中捕捉到文明进步的一些剪影,比如婚姻。婚姻一词,显然是一个文明词汇。那么,人类历史发展至今,婚姻到底经历了哪些形态?是否一开始,人类婚姻就携带着文明的影子呢?

1.起源-杂婚。顾名思义,杂婚即为不受任何制度约束,没有任何禁忌的婚姻。既没有血缘约束,也没有年龄约束,更没有辈分约束,在这种婚姻形态下,我们可以想象的是或许有血缘关系的兄妹可能存在婚姻关系,叔伯可能跟侄女存在婚姻关系,更甚者父亲和女儿或许也存在某种婚姻关系,同时我们需要明白的是,这里的婚姻关系当然不像现在的婚姻一般,是一种稳定的契约关系,而是随机的,不稳定的关系,通俗来讲,就是一次性或者多次性的性关系。两者之间并不存在权利和义务的约定。

2.进步-血缘婚。血缘婚相较于杂婚,已经稍有进步,因为它把婚姻关系的主体限制在了有血缘关系的同辈之间,因此又得名辈婚。从遗传学的角度来看,拥有血缘关系的双方结婚显然不利于人类的延续与传承,但是在人类起源之初,很难有这样的意识,科技发展也很难支撑人们得出这样的结论。所以这种婚姻形态的出现,显然在情理之中,同时值得肯定的是,血缘婚把婚姻主体限制在了有血缘关系的兄妹之间,避免了杂婚状态下毫无禁忌的婚姻,算得上人类延续史上的一大进步。

3.突破-普那路亚婚。普那路亚是夏威夷语,意为亲近的同伴。在普那路亚婚姻形态下,拥有血缘关系的近亲不能结婚,但是存在共夫或者共妻的现象,即一个氏族的全体男性或者女性同另一个氏族的全体女性或者男性缔结婚姻关系,但是这两个氏族之间没有任何血缘关系。值得注意的是两个氏族之间的男女虽然在两个固定的氏族内部开展婚姻,但是所选择的婚姻伴侣并不固定,所以存在共夫或者共妻现象。但是相对于前两种婚姻形态,普那路亚婚显然已经有很大的突破,一方面打破了血缘禁忌,有利于人类的健康延续,而在远古时期,生育显然是比生产更有力的生产;另一方面无血缘关系氏族之间的交流与联系,有助于生产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4.进阶-对偶婚。对,成双成对,两人成对。说明在对偶婚的婚姻形态下,婚姻双方开始趋于稳定。在普路亚那婚排除了血缘关系的基础上,两个没有血缘关系的氏族的男女双方选择了各自心仪的,较为稳的另一半作为婚姻对象。这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前三种婚姻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状态,因为配偶双方相对稳定,孩子的父亲是谁,也比较好确定。对偶婚为婚姻形态向一夫一妻制转变做了良好的铺垫。

5.定型-一夫一妻制。或许很多人对古代的婚姻形态有诸多误解,很多影视剧里显示一个男人可以有多个妻子,但是我们必须要明确,古代实际实行的婚姻是一妻多妾制,妻是主母,妾为奴,无论妾如何受宠,但在森严的等级制度下妾永远不能僭越妻的地位,挑战妻的权威,婚姻中的等级像是高高的城墙,难以翻越。所以其本质依然是一夫一妻制。而一夫一妻制显然是人类文明的里程碑式进步,由此伴随而生的,是父权的确立,母系氏族的衰亡。

在历史的滔滔长河中,人类在落后中求取进步,在进步中寻求突破,答文章开头所问,人类的婚姻从百无禁忌的杂婚到延续至今的一夫一妻,显然经历了从不文明到文明的蜕变。毋庸置疑的是,一代人承接着一代人的进步与期许,在前人开拓的广阔天地上,寻求新的突破与发展,好似有来路可参考,但又似后无来者,或许这才是历史的动人之处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1

标签:形态   婚姻   对偶   氏族   血缘   禁忌   父亲   人类   两个   稳定   孩子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