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若历史重新演义一遍-参观安徽省寿县楚文化博物馆有感

文 / 周 士 国

3月25—26日,笔者来到楚国的最后一任国都——安徽省寿县(古为寿春),开始了为期两天的楚文化采风。寿县,这个位于安徽淮南的县治,地灵人杰、物华天宝,历史悠久、文化厚重,风光迤逦、景象万千,给人留下十分美好的印象。置身其间,仿佛回到了三千繁华的楚都,有一种发古之忧思、叹今之韶华的豪迈情怀。

(一)

寿县,位于安徽省中部、淮河南岸的八公山南麓,隶属于安徽省淮南市;她东邻长丰县,北与淮南市区、凤台县毗邻,西靠霍邱县,南与六安市、肥西县相连;总面积2948平方公里,总人口140万。

寿县别称寿州、寿春,是安徽省第一批入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三个城市之一;历史上她曾四次为都,十次为郡;是楚文化的核心地域,中国豆腐的发祥地,淝水之战的古战场,素有“地下博物馆”之称。寿春楚文化博物馆,珍藏有国家一级文物160多件,二、三级文物2000多件。寿县古城墙,始建于宋,重建于北宋熙宁年间(1068-1077年),明清时曾多次修葺,现已历经900多年。

寿县城墙有四个城门:东门为宾阳门,南门为通淝门,西门为定湖门,北门为靖淮门。如今,四道城门的瓮城还依然保存完好。寿县城墙作为宋至清代古建筑,是凝聚了古代劳动人民智慧与力量结晶的标志性建筑。2001年6月,被国务院列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中国明清城墙”项目。

可是,身处这样一座古朴典雅、魅丽四射的历史文化名城,我的心情却总也高兴不起来;总感觉有种说不出的压抑感、沉痛感和羞辱感,如梗在喉、如芒在背;那就是我们的怏怏楚国,就是在这个地方被秦军打败,最终毁城灭国的;这个地方是我们楚国的丧心之地呀!

(二)

相传,楚国灭亡的原因:一是楚国后期的内政腐败,贵族把持特权,制度僵化保守,派系争斗激烈,造成严重内耗。从楚灵王、楚平王开始,穷奢极欲、大兴土木、劳民伤财,导致国疲民贫,给楚国的发展造成巨大隐患。楚国君臣贪图享乐的风气蔚然形成;到楚顷襄王时,国势顿衰、民心涣散。遭遇强秦进攻时,楚国已经无法摆脱失败的命运。二是奸臣祸国殃民;奸臣与昏君相结合,导致楚国吏治败坏;其中最突出的当推楚平王时期的费无极,楚怀王时期的靳尚、公子兰之流。他们嫉贤妒能、行污纳贿,极尽阿谀奉承之能事;而昏庸的平王、怀王又肆意放纵,导致楚国的内政外交一片混乱,军无斗志、元气大伤。三是贪污贿赂盛行;奸臣往往与贪官沆瀣一气,对待小国也是极尽搜刮之能事。楚昭王幼年继位,权力掌握在令尹子常手中;而令尹子常公然带头索贿受贿。由这些人把持朝政,楚国哪有不亡之理?

(三)

可是,原先的楚国并不是这样的呀。自楚肃王开始,经过近60年的休养生息,之后又经历吴起变法;到楚威王时期,楚国的国土面积不仅扩展到泗水之上,更扩张到江淮地区与长江中下游。春秋时期列强逐鹿,战车不但是最强大的武器,更是衡量当时国家实力强盛的标志。此时的楚国国力达到巅峰,与崛起的齐国、秦国并列为三大强国,楚国成了当时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劲的国家,甚至是全世界国土面积最辽阔、人口最众多、物产最丰富、军队最强盛的国家。

那么,为何号称占地五千里、带甲百万的楚国,最后却连自己的都城都难以守卫?虽然秦军号称虎狼之师,统军大将也是号称“战神”的白起,但是他们也面临各种各样的困难。首先就是秦军的兵力不足,白起所统辖的军队不过七万人马,而楚军却以数十万计。比如,在固守鄢城中,楚国军民就达到30余万。其次,白起此次出征是从公元前279年开始的,征战时间长达一年,在如此漫长的征战中很可能会陷入师老兵疲的境地。再次,白起的军队长期驻扎于楚国境内,没有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粮食补给、兵员补充都非常困难。最后,就是在攻击鄢城之时,由于楚国军民坚壁清野,秦军却长期顿兵于坚城之下。可以说,白起和他的秦军犯了各种各样所谓的兵家大忌。如果按照一些“常规剧本”往下发展,白起的大军不遭受全军覆没,就已经是万幸了。结果,白起率领的秦军不但没有全军覆没,而是一路扫荡楚军,最终完成了攻占郢都的壮举,并烧毁楚国的宗庙,以及楚国先王的陵墓,将楚国大半国土收入秦国囊中。为何会出现这种大逆转的情况呢?或许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就是白起非凡的军事才能。在这场长达一年多的鄢郢之战中,白起将秦军行进中经过的桥梁全部毁坏,将所搭乘的船只全部焚烧,用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勇气,彻底将这支虎狼之师的斗志点燃,使得秦军免除了“师老无功”的隐患。然后,一路从丰饶的汉水流域进行掠夺,抢夺大量粮草作为军需补给,一举解除了秦军的补给问题。最后,在攻击鄢城之时,利用水攻的方式攻占了这座城防坚固的城池。此战,不仅让楚国军民彻底胆寒,而且保留了秦军大量的有生力量,为之后一路扫荡、攻占郢都奠定了基础。

(四)

有时候我突发奇想:假若当初的楚国不是那样政治腐败,而是清正廉洁、克己奉公;如果后来的楚王任人唯贤、唯才是举,让德才兼备的士大夫为国效力,不让那些王公贵族把持朝政、为所欲为;如果后来的楚王革故鼎新、激浊扬清,下大力气改革时弊、健全制度、科学管理、赏罚分明;如果后来的楚王象先祖那样,“十年不鸣、一鸣惊人”,“三年不飞、一飞冲天”,励精图治、披肝沥胆,把楚国强盛的伟大事业当作自己毕生的追求,我想战争的形势会不会发生奇迹,中国的历史会不会改写?也许后来的统一中国大业,必须由我泱泱楚国来担当;与那个经济实力、军事实力各方面都较弱的秦国又有什么关系?

当然,人类社会的历史是不容假设的;世界上更没有人将“如果”二字变成现实。写下这篇文字,是为了给楚国的后人们一些警醒,也是为了给当今管理者们一些必要的启示。

[延伸阅读]

楚顷襄王时代,秦国多次伐楚,拔西陵、巫、黔中等地。楚考烈王死后,春申君门客李园杀害春申君,楚国国力更加一蹶不振。前223年,大败楚军,俘虏楚君负刍。项燕扶持的熊启也很快被俘杀,楚国灭亡。前263年,楚考烈王继位,任用春申君为令尹,春申君派兵助赵国解邯郸之围,又领兵灭鲁国,楚国一度复兴。但前241年,春申君组织东方国家最后一次合纵,但被秦军所败,楚考烈王怕秦国报复,再次迁都至更东面的寿春。前238年,楚考烈王死后,春申君门客李园发动政变杀害春申君,楚国国力更加一蹶不振。秦王政亲政后,知楚将项燕擅战,先遣李信为将,领二十万兵马,欲灭楚,惨败。再遣老将王翦,统秦师六十万,前223年,大败楚军,俘虏楚国国君。到公元前222年,王翦平定了楚国长江以南的广大土地,楚国彻底灭亡。

公元前613年,楚庄王继位,然而在他继位的初期却是日日饮酒作乐,不理朝政,直到公元前610年,他才开始渐渐地关心朝政大事,于是这时争霸战争就开始了,后来楚庄王亲自领兵进攻周王室,一度将周天子逼到了绝境里,于是无可奈何只有去讨好楚国,但是楚国的意思就是想要取周天子而代之,周天子派去的使臣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让楚国退了兵,但其实真正的原因还是楚国也意识到自己现如今进攻周王室的条件还不成熟,于是退回楚国。公元前597年,楚国进攻郑国,大捷,虽然郑国当时有向晋国求助,然而还是没有逃过惨败的命运,于是在此之后郑国再加上一些其他的国家都纷纷地归到了楚国的名下。

楚国简介:楚国是周朝时期华夏族在中国南方建立的一个诸侯国。楚人是华夏族(汉族原称)南迁的一支,最初起源地在河南新郑,即祝融之墟,又名有熊之墟(新郑在上古时期又称有熊,有熊相传为黄帝的国号)。楚熊渠时期,西征庸国,东攻扬越。春秋前期,楚大举进攻蛮人,史称楚武王“大启群蛮”。楚文王时期,灭萧国、邓国、绞国、权国、罗国、申国等国。前306年,灭越国。公元前224年,秦国将王翦率领60万秦军南下攻楚都寿春,楚军溃败,亡于秦。

楚灵王,本名围,楚共王的次子,杀了侄儿楚郏敖之后自立,即位后改名熊虔。楚灵王偏爱细腰,楚灵王所好的细腰,并非是女人之腰,而是“士人”之腰,是男人们的腰。谚语“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中的楚王就是楚灵王。楚灵王三年(前538年),楚灵王率兵攻吴,捉住了庆封。有一次齐国晏婴来访,要他钻门洞进来,晏子笑嘻嘻的说:“反正出使到狗国,就应该从狗洞进去嘛!”。另外“橘逾淮为枳”也是两人斗智的故事。

楚灵王穷奢极欲,楚灵王六年,造章华宫,又称细腰宫;对外穷兵黩武,前531年,蔡灵侯至楚,楚灵王杀之,蔡国灭亡。楚灵王十一年(前530年),派兵围徐,威胁吴国。此时史书载:“左史倚相趋过。王曰:‘是良史也,子善视之。是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前529年楚国人民推翻了他的统治,灵王逃亡,随从相继离去,最后吊死郊外。灵王有二子熊禄(世子)、熊罢敌,都被蔡公熊弃疾杀死。

公元前613年,楚庄王继位,然而在他继位的初期却是日日饮酒作乐,不理朝政,直到公元前610年,他才开始渐渐地关心朝政大事,于是这时争霸战争就开始了,后来楚庄王亲自领兵进攻周王室,一度将周天子逼到了绝境里,于是无可奈何只有去讨好楚国,但是楚国的意思就是想要取周天子而代之,周天子派去的使臣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让楚国退了兵,但其实真正的原因还是楚国也意识到自己现如今进攻周王室的条件还不成熟,于是退回楚国。公元前597年,楚国进攻郑国,大捷,虽然郑国当时有向晋国求助,然而还是没有逃过惨败的命运,于是在此之后郑国再加上一些其他的国家都纷纷地归到了楚国的名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5

标签:寿县   安徽省   秦国   楚国   楚王   朝政   细腰   公元前   演义   博物馆   时期   国家   文化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