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福禄”,会在55岁到60岁这几年,降临到你身边

01

有这么一个观念,苦,要先受;福,要后享。

有些苦,最好在早年的时候就承受了。有些福,要留在中晚年的时候才享受。如此“先苦后甜”,才是普通人最好的善报。

谈到“先苦后甜”,不少人会想到另外三个词,先甜后苦、一生皆苦、一生皆甜。这四种人生状态,构成了这所谓的红尘人间。

先甜后苦,比不上先苦后甜。试想,前面甜蜜了,后面还需要受罪,那前面的甜蜜又有什么意义呢?人,还是要想得长远一点比较好。

一生皆苦,这更不用说了。普通人最痛恨的,就是一辈子辛劳,打拼一生还是一无所得。这,便是无数普通人的大不幸。

一生皆甜,这跟普通人没有任何的关系。对于背景不够,没有靠山,毫无资产的普通人来说,连半生甜蜜都做不到,又何谈做到一生皆甜呢?

所以说,人,能够拥有“先苦后甜”的结果,就已经是上天庇佑了。当然,后甜,不会集中在早年出现,而集中在晚年出现。

02

后甜,跟这三点有关。

一、尽力后的无怨无悔。

每个人都希望最终的结果能够好一点,所以他们永远都纠结不堪。到头来,每个人都事与愿违,活得并不如意。

其实,做人没必要过分纠结。凡事,尽力就好。有道是“尽人事,听天命”。我们把自己的本分做好了,不愧对任何人,那就无憾了。

真正的“后甜”,不一定是中晚年的大富大贵,也不一定是事业上的功成名就,而是为人处世的“问心无愧”。

二、对于当下生活的满足。

人最大的福报,莫过于知足常乐。人最大的不幸,莫过于人心不足蛇吞象。过分贪婪,只会让人心向恶,丝毫感觉不到任何的温暖和愉悦。

现代人之所以感觉不到“后甜”,就是因为他们缺少了“知足常乐”的观念。人,有的吃有的穿还不满足,还要求什么呢?

一念知足,内心皆安;一念贪婪,万象俱灭。

三、一笑置之的释怀。

年轻的时候,我们对很多事儿都比较反感,认为这里不好,那里不对。后来才发现,这个世界没有错,只是我们的心不够“释怀”罢了。

对于能解决的事儿,我们不妨一笑置之;对于无法解决的事儿,我们也要一笑置之。能解决,就没必要忧伤。不能解决,那忧伤也没有用。

03

人之福报,会在55岁到60岁这几年出现。

年龄,那是很有意思的。50岁之前,不少人都活得迷迷糊糊,也不知道生命的意义到底是什么?50岁之后,人们才逐渐恍然大悟。

这50岁,便是一个分水岭,淘汰了一部分人,也让一部分人得以苦尽甘来。当然,50岁只是开始,到了55岁,我们才走向了新的人生阶段。

在现代社会,从55岁开始,不少人就准备退休了。退休后的日子过得好不好,既跟当下的选择有关,也跟以往的因果有关。

以往有一定的准备,当下养成了积极的心态,那人之福报,自然就不期而至了。有道是“心若向阳,无谓悲伤”就是这个道理。

以往没有准备,做了不少的错事,当下也没有什么好的心态。如此下去,这生活,不就越来越难,晚年越来越不顺了吗?

55岁之前做了什么,成为了过去时,但因果依旧存在。55岁之后拥有了什么,才是现在时。每一环都扣得好,每一环都做得对,自己就会安好,家庭就会安稳。

人到晚年最大的幸运,就在于一家老小平安,能吃能睡能笑,万事无忧。

04

55岁到60岁这几年,要有这些习惯。

一、半精明,半糊涂,不偏激。

人越老,不能越偏激,反而要越中庸,走中间的道路。一半精明,一半糊涂就好,没必要走极端,让心态愈发变得偏激。

对于身边的小事儿,能够不理会,那就不去理会;对于某些急需解决的大事,要当机立断。如此松紧有度,生活将走上正轨。

二、不争不怨,不怒不恨。

越是上了年纪,越是感觉到“控制情绪”的重要性。怨恨太多,不是好事;强求太多,会违背天意。顺其自然,静待花开,反而会更好。

生活,不一定让我们顺心如意。只是,我们的心如何想,生活将变成什么样子。我们所过的,不一定是物质上的生活,还有心灵上的日子。

三、放过自己,放过别人,放过众生。

人,最难做到的一件事,便是“放过”。对于别人,不放过;对于琐事,不放过;对于身边人,也不放过。到头来,我们就会走入到死胡同当中。

选择握紧拳头,我们啥都得不到。选择张开双手,我们将拥有全世界。人过五十五,该放下了,一切红尘事,皆在笑谈中。仅此而已。

文/舒山有鹿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7

标签:有道是   如意   知足常乐   偏激   晚年   普通人   事儿   以往   心态   甜蜜   身边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