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彪是否该评为军事家?大将黄克诚谈对林彪的看法,发言令人敬佩

林彪叛逃坠亡后,如何评价他的功过就成为了一个大难题。在评选新中国军事家名单时,林彪该不该被评为军事家,成为了众人议论的焦点。

关于林彪问题,开国大将黄克诚一番发言,讲出他对林彪的看法,在场人无不感叹,全天下敢这么说的,只有他了。

林彪能否被评为军事家?开国大将黄克诚又是如何评价林彪呢?

一、军事家林彪

上世纪80年代末,我国决定评选新中国军事家的名单,这些名单中都是在革命战争时期为全中国的解放立下了汗马功劳,且战功卓著的人。其中有毛主席、周总理这样的国家主要领导人,也有10位元帅、10位大将和在新中国建立前为革命牺牲的将领。

新中国将星璀璨,因此在评选军事家名单时,关于入选人员大家并没有什么争议,但当看到林彪也入选军事家名单时,有人表示了反对。

1955年授衔仪式

林彪做出了叛党叛国的大罪,如今竟然入选军事家名单,难道是要为它“翻案平反”吗?林彪的罪行是谋害毛主席,妄图阴谋夺权,铁证如山之下谁也不敢给林彪翻案。从1971年九一三事件之后,人们就对林彪就讳莫如深。

在编纂《中国大百科全书·军事卷》的时候,对如何评价林彪拿不定主意的编辑们将初稿交给黄克诚将军过目,哪知黄克诚当即表示不满,和其他元帅、将军洋洋洒洒数百字的介绍不同,对林彪的介绍只有寥寥几句话。

黄克诚向众人谈及了他对林彪的看法,在场人听完无不敬佩。

黄克诚表示,编写历史要多学学司马迁。在编写《史记》时,司马迁写到汉朝的事情,他并未避尊者讳,而是花了大笔墨去刻画了刘邦和项羽两位人物。即使项羽被刘邦击败,司马迁也没有遵照汉朝官方的论调,极尽抹黑项羽,反而描绘出了一个真实的西楚霸王。

有人说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是由胜利者书写的。既然如此,编写历史就要为一些胜利者而服务。

毛主席也说过:“一部《二十四史》大半都是假的,所谓实录之类也大半是假的。”

“如果历史大半是假的就不读了,那就是形而上学。不读,靠什么来了解历史呢?反过来,一切信以为真,书上说的每句话,都被当做真实的信条,那就是历史唯心论了。正确的态度是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它、批判它,把颠倒的历史颠倒回来。”

黄克诚十分理解毛主席所要表达的意思。在面对林彪问题上,一定要实事求是,不能抹杀林彪在革命时期做出的功绩,这是他为建立新中国而立下的汗马功劳,不能含糊其辞。同时也要写明其错误,这样才能让后人通过看史书,了解一段真实的历史。

以这种实事求是的态度来看,林彪算不算是新中国战功卓著的军事家呢?毫无疑问是算的。

在投身革命之初,林彪也是个热血青年。出生于1907年的林彪,在16岁的时候就加入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热情参与学生运动。从中学毕业后,林彪说服了父母,毅然决然南下广州报考黄埔军校。

等到一众青年乘船登上黄埔岛码头时,远远望见黄埔军校大门处的门联这样写着: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怕死勿入斯门,横批是革命者来。

林彪凭借着优异的成绩考入黄埔军校第四期,在这里接受军事训练,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踏上革命之路的林彪怎么也不会想到,天生身体瘦弱、性格内向的他以后竟然能成为叱咤中国的常胜将军,新中国的开国元帅。

彼时跟随着南昌起义军南下作战的林彪,还是个略显青涩、刚满20岁的青年。前方的路该怎么走,林彪也不知道,因此他险些当了革命队伍的逃兵。

二、革命多艰难

新中国建国后林彪犯下的错是不可饶恕的,他背叛了一直对他给予厚望的毛主席,也背叛了革命事业。在如何评价林彪这件事上,人们争议不断,大将黄克诚的一番言论让众人敬佩不已。

开国大将黄克诚是如何评价林彪的呢?他和林彪又发生过怎样的故事呢?

南昌起义军在南下途中被敌人击溃,队伍被打散了。唯一剩下的革命火种就是朱老总带领的残余队伍,林彪、粟裕、黄克诚等人都是跟随着朱老总才上了井冈山。

但在彼时革命陷入低潮,前途渺茫的时候,林彪也曾动摇过,试图脱离队伍。当部队行进到大庾的时候,部队中离队的人越来越多,林彪也跟着其他几名下级军官找到陈毅,希望劝说他一起离队。

陈毅坚决不走,并且劝他们也留下来,只是他们实在不看好这支孤立无援、军心涣散的队伍,坚决表示要离开。林彪跟着几个人一起当了逃兵,只是没走多远,他们就遭到了反动民团的追捕,慌乱间林彪和其余几个人走散了。

林彪还想要继续往外跑正好遇到一个山民,他告诉林彪附近的关隘要道都已经被当地民团围得水泄不通,遇到持外地口音的人,轻则搜刮走财物痛打一顿,重则要被抓去砍头。

林彪眼看无路可走,只得再次回到队伍。面对去而复返的林彪,队伍不计前嫌接纳了他。

林彪部队在大庾进行了整编,重新焕发起了活力。人们不再愁眉苦脸,又扬起了对革命的信心。朱老总带领着队伍在1928年初发动了湘南起义,大大扩展了队伍的实力。声势浩大的湘南起义震动了国民党当局,他们当即调遣湖南省、广东省军队前来“围剿”湘南起义军。

敌人来势汹汹,我军各部又因为未经整顿训练,战斗力薄弱,难以抵挡敌人的进攻。为了保存力量,朱老总果断带领部队向井冈山转移。

井冈山胜利会师后,根据地工农红军的人数激增,达到了1万多人,也正是在井冈山,不少新中国未来璀璨的将星冉冉升起。存在时间两年零四个月的井冈山根据地,共走出了58名开国将帅,井冈山也被称为中国革命的圣地。

正所谓时势造英雄,林彪在井冈山出色的表现,让他在上山半年就担任了红四军第28团的团长,彼时他才21岁。随着红军的发展壮大,到1930年,林彪已经是红军第四军的军长,时年23岁。林彪人很聪明,善于思考。在经历一次次的战斗后,林彪总结出了不少的经验,在战争中学习战争,早在红军时期林彪就打出了赫赫威名。

开国大将黄克诚就没有林彪这样的幸运。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黄克诚回到家乡秘密搞农民运动,1928年黄克诚参加湘南起义,跟随部队来到井冈山。但黄克诚奉命率部队从井冈山重返湘南地区进行游击战争。可副司令刘承高却带领着队伍哗变了。

等到黄克诚第二天醒来,发现整个营地只剩下3个支持自己的人,剩下的人都跑了。队伍散了,黄克诚辗转多地从湖南来到上海,终于找到了党组织。在组织的安排下,黄克诚又回到了红军的队伍,黄克诚在跟随着彭老总征战的过程中,表现出了自己的军事才能,彭老总很赏识黄克诚,于是让他担任红三军团第一师政委。

黄克诚性格刚正不阿,在革命工作中,常常因为坚持正确的意见而受到批评。早期革命过程中,由于组织和成员的不成熟,曾犯下过不少的错误,不少同志因此牺牲。

革命道路从不是一帆风顺的,其中最大的问题不是面临的外部敌人有多强大,而是内部的路线、方针是否正确。错误的路线方针对革命的危害,往往比敌人带来的伤害还大。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导致的红军长征,就是惨痛的经验教训。

三、历史的复杂

新中国建国后林彪犯下的错是不可饶恕的,在如何评价林彪这件事上,人们争议不断,大将黄克诚的一番言论让众人敬佩不已。

在红军时期,黄克诚就多次因为反对上级的错误路线而遭到批评、撤职。直到红军来到陕北后,黄克诚才又被起用。

也正是因为这样的性格,黄克诚才敢在众人都对林彪问题避之不谈的情况下,力主要实事求是地看待林彪。

黄克诚与林彪有什么私下的交情吗?说起来在解放战争期间,黄克诚在东北工作,与林彪共过事,黄克诚还与林彪有过矛盾。那时解放军在打四平保卫战,敌人来势汹汹,黄克诚眼看情况危急,认为应把四平内的部队撤出来,去中小城市和广大农村建设根据地,积聚力量。黄克诚一连发了好几封电报,但都不见林彪回电,也不退兵。

黄克诚不理解林彪为何要死守四平,实际上这是毛主席下达的命令,要求坚守四平。黄克诚这才知道自己误会了林彪。即使时隔多年,在坚守四平这件事上,黄克诚还责怪毛主席这一举措是错的,黄克诚刚正的性格由此可见。

黄克诚对毛主席是十分崇敬的。在上世纪80年代,正是国内思想混乱不堪的时期,有人提议把毛主席的称谓改为“毛泽东同志”,黄克诚坚决反对,称“直呼其名,我从感情上过不去。”

从上井冈山开始,黄克诚就对毛主席十分佩服,直到晚年仍念叨着毛主席。黄克诚也从毛主席身上学到了实事求是的精神。在1959年庐山会议上,黄克诚认为1946年的四平保卫战有错误,毛主席回他:“固守四平是我的决定。”

黄克诚十分倔强和坦荡,“是你的决定也是错误的。”面对这个敢讲真话的黄克诚,毛主席没有生气,反而颇有些风度地说:“那就让后人去评说吧。”

上世纪80年代,在编著《中国大百科全书·军事卷》时,编辑们面对如何描写林彪的形象犯了难。思索再三,编辑人员只是寥寥数语记录了林彪犯下的错误,并没有正面评价林彪的功绩。

黄克诚在看到初稿后,当即把编纂人员约到了家中,他开门见山地表示必须要尊重历史,林彪固然是在后期犯了错,但他前期的贡献难道就能只字不提吗?如果林彪只是一个野心家,又怎么能成为新中国十大元帅之一呢?

回望历史,林彪在历史上对解放军的发展、建设做出过突出贡献,这是不能抹杀的。他在后期对党和国家做出的严重破坏,也是不容辩驳的事实。因此林彪的正反两方面都要写明确,写清楚。

正是有了黄克诚坦荡的谈话,让编辑人员心里有了底,在《中国大百科全书·军事卷》中对林彪进行了客观的评价。此后林彪被选入新中国36位军事家之中,也表现了组织对待历史公平公正的态度。

一辈子耿直公正、敢讲真话的黄克诚,在晚年面对一些人诋毁、丑化毛主席的言论时,愤然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坚持要科学地对毛主席作出评价。黄克诚表示:“如果有人硬说任何别人比毛主席更高明、功劳更大,那就只能是对历史开玩笑!”

没有毛主席带领着党和人民前进,中国革命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黄克诚是从井冈山走出来的老红军,他对毛主席的感情是极为深厚的,尽管在一生中遭遇无数的挫折和困难,黄克诚都丝毫不计个人得失,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党和国家。

1986年,黄克诚病重卧床,但他却拒绝治疗和用药,黄克诚对身边的人说:


林彪


黄克诚

“我已经不能为党工作了,请你们不必为我浪费国家钱财,把药留给能工作的同志用吧。”“我这样一个油尽灯枯的人,为人民做不了什么,为什么还要花费人民的钱财来治病?”

为中国革命事业奉献一生的黄克诚,无愧于他所为之奋斗的革命信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4

标签:军事家   黄埔军校   大将   项羽   井冈山   新中国   敬佩   红军   老总   部队   敌人   队伍   看法   错误   名单   评价   历史   林彪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