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正非的老对手,打回来了

一个到处都是对手的战士是危险的,而一个没有对手的战士是孤独的。有消息称新能源领域的兴储世纪正在提交材料,准备IPO。这让业界一片沸腾,沸腾的点不在于兴储世纪这个公司本身,而是因为兴储世纪背后的侯为贵。

听到这个名字大家想必都很陌生,毕竟这个名字已经离开江湖很久了。侯为贵不像宗庆后、柳传志他们这么高调,但他做的事却一点也不低调。人们常说,一个人的成就高不高要看他的对手强不强。侯为贵是中兴的创始人,他的老对手就是华为的创始人任正非。难道任正非的老对手打回来了?

一、半路出家

侯为贵1942年在西安出生,从小学习成绩就比较好,考上了南昌大学。毕业之后去了一所中专学校当老师,如果没有什么变故的话他会一直在教育系统工作。结果之后,侯为贵所在的学校改成了航天部691厂。侯为贵从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一下成了厂里的技术员,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从文化人变成了打螺丝的文化人。

要不怎么说是金子在哪里都能发光,从教师变成技术工人再到车间主任、技术科长、技术副总。他一切都走的很顺利,但好像所有的童话故事里都会有一个特定人物来推动剧情的发展一样,侯为贵遇到了那个特定人物。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应钱学森要求厂里派侯为贵去美国引进半导体技术和设备。

当时的中国还未快速发展起来,当时的美国却比较发达。可想而知环境对侯文贵的影响有多大,除了环境给他带来的冲击外,美国人对待市场的态度也让他倍感震惊。回国后的侯为贵没有继续守着国企的安逸日子等升职加薪,因为他的那个技术的心已经被美国的市场所打开。1985年,侯文贵说服了领导前往深圳创立了中兴半导体。

二、中兴腾飞

很少有人知道其实中兴起初是和香港的合资公司,只是后来因为发展方向上的问题最终分道扬镳。中兴刚创立不久的时候只能做一些组装代工的工作,利润非常低,人均年产值甚至还不如一个修鞋匠的工资。这让侯文贵非常沮丧,觉得这个市场不应该是这样子的。

在代工电话机的过程中,侯文贵发现中国的通讯市场正在高速发展。他觉得交换机是一个很好的机会,于是组织员工研制交换机。选对了方向,成果也就随之而来。1992年中兴就突破了一亿的销售额,但随着销售额到来的还有内部的矛盾。1993年,在利润越来越多的情况下矛盾爆发了。

港资认为中兴就应该老老实实的做点加工赚点手工费,不要整天想着赶英超美,现在的利润快点套现分红才是最重要的,而侯为贵却觉得应该将资金投入到研发中。这是根本路线上的不同,双方就此决裂。然后侯文贵带着全体员工离职另起炉灶,和国企一起合资创立了中兴新通讯设备有限公司。

2001年,在很多专家和内部员工都不看好的情况下,侯文贵压宝小灵通。这次他赢了,小灵通在国内迎来了大爆发。除了在市场上的大胆,中兴在侯为贵的坚持下一直注重技术研发。通过2g时代3g时代的积累,终于在4g时代实现弯道超车,成为了全球第四大通讯设备制造商。

三、是对手也是战友

除了中兴,国内还有一家企业也是通讯设备巨头,那就是华为。侯为贵是知识分子,任正非是军人转业。一个稳扎稳打,一个敢闯敢冲。这两个人的性格上的冲突自然造就了企业的文化不同,再加上双方所经营的业务又差不多,自然在市场上的“龙争虎斗”是少不了的。然而,在双方竞争如此激烈的同时,在很多事情上他们又是一致的。

2003年的思科公司起诉华为倾权案,中兴就多次在媒体上发声力挺华为公司。到了2018年中兴被美国制裁的时候,华为也没有趁机落井下石。任正非更是喊出了不挖墙脚、不抢客户、不夺设备的口号。也许这就是对手间的默契与敬重。二人缠斗20年,这次他们又会开启怎样的对手戏呢?让我们拭目以待!

结语:

侯文贵曾说,中兴和华为的竞争是良性竞争,总体上来讲是促进了两个企业相互发展的。从后面华为和中兴的种种行为来看也确实是相互扶持相互竞争。在侯文贵重出江湖之时,除了要提醒任正非注意这个老对手之外,更要让中国国内的其他企业也向中兴和华为学习。要良性竞争,相互进步,而不是恶意拆台,不择手段。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9

标签:兴和   华为   对手   文化人   美国   中国   竞争   市场   技术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