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横街、姜庄街、六角亭:新乡沦陷时期的老照片

1938年2月17日,新乡城垣被日军土肥原师团攻陷。

在新乡城垣沦陷的七年多时间内,日军士兵及随军记者拍摄了许多反映新乡城垣内外情景的照片,涉及到市井民生、街道建筑、卫水城墙等。

现将新近发现的照片,予以整理并分享,以了解过往、铭记历史。

河朔图书馆,位于一横街北首,系1934年由驻新乡的河南省第四行政公署专员兼新乡县县长唐肯建议修建的,新乡士绅商贾郭仲隗、杨一峰、张天放、王晏卿等积极参与。1935年8月竣工并投入使用。

日军占据新乡后,河朔图书馆成为日军的兵营及“偕行社”、“军人俱乐部”等部门的驻地。

一横街,纵横南北连接河朔图书馆和平原路(日据时平原路称‘安民大街’)。根据日军制定的《新乡都市计划大纲》需要,一横街被改称“宇都宫大街”(宇都宫,系日军第十四师团侵华出征地)。

街上行人并不多,倒是在路旁平房前几辆等活儿的人力车很显眼,由此可见日军进入新乡后市场的疲惫乏力。

人力车比较活跃的地方是姜庄街,因其是沟通城垣与城西平汉铁路“新乡新站”的要道。

处于姜庄街与石榴园大街交汇处的“钟楼”,是当时新乡的标志性建筑,其上所镌刻的“遵守时间”让新乡人懂得了“惜阴”、“起舞”、“待旦”、“挥戈”的中华文化,也铭记了新乡沦陷的七年多苦难。

卫河是新乡的“母亲河”。横跨其上沟通北岸与城垣的“民乐桥”建于北宋政和元年(1111年),历经了五孔、七孔、九孔的变化。至新乡沦陷,为行船运输之军事需要,日军又将之改修为七孔石墩木梁桥。

为保障船只的安全,日军在卫河边修建了简易的军事掩体。照片中,几名六、七岁的儿童在掩体上下攀爬玩耍,三个戎装打扮的日军或站立、或倚树在树下观看着孩子们的举止。孩子们不知道此时此刻的家乡已被异族倭兽所占据。

卫河上,一名手握船桨的日军士兵在船上留下了他入侵新乡的影像。远处的“河朔图书馆”虽清晰可见,只是鄘南已无书香气,映入眼中的惟有倭兽横行、戾气弥漫。

滨临卫河的建筑不仅有“河朔图书馆”,“暴张公园”亦为其中之一。

“暴张公园”是为纪念暴式彬、张希圣两位辛亥先烈,1924年主政河南的胡景翼同辛亥元老于右任等倡议为之兴建的公园。

公园内种花植草,建有“暴张纪念堂”、六角亭等建筑。六角亭前左侧凿透水井一眼,直径约1.8米,井口上铺有两块白条石。

日军占据新乡之后,将其用作陆军医院,内建“华北防疫给水部郑州支部新乡出张所”,用以生化武器的制作和人体试验。

被日军拍摄者称为“秋朝”的照片,显示城内的民居房墙体外表已有剥落,不过墙体的基石依然坚固。

秋日早晨静谧的景致中,高大城墙的影子倒影在城内的湖塘中,带有一种悦目的感觉。

但是,这不是日军攻陷新乡后的真实市井民生,更不是其所宣扬的“共荣”。

寒风中,一老妇人双手揣在袖中跪在地上,脸上流露出万般无奈的苦楚酸痛。其身后的老妇人和年轻女人异常惊恐、躲闪着,一小脚老妇人甚至将孩子紧紧抱在胸前。其旁年轻妇女裤的膝盖处尚留有土的痕迹,恐慌之余还不忘用右手去护着孩子。

可以想到,她们面前必定是日军做出了让人为之惊悚、难以接受的画面,否则老妇人绝不会面带乞求地为之屈膝下跪……

无从知道她们的最终命运结局,只是新乡723574人在沦陷七年多时光中惨遭屠戮的历史我们应该铭记,因为“忘记过去的苦难可能招致未来的灾祸”!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2

标签:新乡   横街   城垣   人力车   掩体   师团   日军   铭记   时期   图书馆   建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