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山前线是怎么安置大量烈士遗体的?严格分四步处理,绝不敷衍

老山战场艰苦且危险,在长达10年的轮战中,解放军有不少战士牺牲在了战场,成为了烈士。

那么在当时,老山前线是如何安置大量烈士遗体的呢?

处理烈士遗体的4个步骤

总的来说,老山前线安置烈士遗体分为四步。

第一步是办理登记手续,确认烈士的身份。

之所以要做这一步,是要尽可能避免烈士“魂无所归”的情况。如果我们翻看抗美援朝时期的志愿军伤亡数据,就会发现每一次大型战斗中,都会有一栏“失踪”的数字,且失踪的数字通常还不小。

我们都知道战士们在战斗中失踪了,那就多半是牺牲了。

而当时的中国一来因为朝鲜战场上战争强度激烈,没有能力在每一场战斗后都把烈士的遗体找回来。

二来当时中国对于个人信息的管理和登基还是比较混乱的,毕竟刚建国。中国缺乏大量有基层管理经验的人才,于是很多烈士虽然找到了遗体,但因为个人信息管理的混乱导致烈士阵亡信息缺失,最后国内一看找不到信息就只能登记为失踪。

到了老山轮战时已经是80~90年代了,中国不可能还允许烈士个人信息管理混乱的情况。所以在第一步上就马虎不得,只有登录了详细、完整且清楚的烈士个人信息,后续的工作才便于展开。

第二步就是为烈士们整理仪容仪表了

根据当时的要求,在为烈士们整理仪容仪表的时候,需要做到烈士们身上没有血迹和泥土,且要尽可能做到烈士们身上没有未包扎或缝合的伤口。

很多烈士的遗体在被送到后方时,脸上往往会有长时间未整理的胡须,这时候为烈士清理遗容的人员需要小心翼翼刮去胡须,然后为他抹上胭脂。并且还得为烈士穿好衣物,从内衬到棉衣、外套,从鞋袜到领章帽徽以及腰带,要尽可能保证烈士们的遗体像活着的时候一样“容光焕发”。

在整理完遗容后,为战士们拍摄最后一张相片,然后就是第三步,对烈士的遗体进行火化。

在第三步对烈士的遗体火化后,还得对烈士火化出来的弹片进行登记。必要的话弹片也得保存起来,在这一切准备完毕后,就是烈士的骨灰封装进入骨灰盒。

这些做完了就是最后一步,对烈士的骨灰盒进行登记、拍照等手续。

对待烈士遗体的严格条件

可以说在对待烈士遗体的时候,当时中国从上到下都非常重视,有一套非常严格的程序。而在这四步程序之外,对于烈士遗体的处理还有很多严格的要求以及值得一说的地方。

首先当时中央有“烈士遗体不能留在外国”的命令,这就导致很多时候解放军得发动战斗把烈士遗体抢回来。这种事对于中国来说恐怕还是第一次,因为从缅甸远征军到志愿军,中国都因为国力的不足很难把所有烈士的遗体运回来。

像缅甸远征军,很多时候烈士们的遗体往油罐里一装,就近刨个坑就算是个坟。在几十年后,这个“坟”上就可能有当地人建立的养殖场或垃圾填埋场。

而抢夺遗体要发动战斗,毫无疑问可能带来进一步的伤亡。所以一些时候会出现再次牺牲3~4名战士,只为抢夺回一具遗体的事情。

这种事情的发生对于后方负责烈士遗体的人员更加压力山大,不得不打起12分的精神来对待烈士遗体。

其次是烈士遗体需要尽快处理,做到当天收当天火化,在没有特殊情况的时候,严禁留烈士遗体过夜。

之所以有这么一条规定,一是怕后方人员懈怠,长时间不处理烈士遗体导致腐烂,二是怕万一腐烂滋生疾病。

值得一提的是,老山轮战中为烈士遗体火化,是中国第一次大规模的军人遗体火化。大家都知道“入土为安”这个概念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很重要的地位,因为坟墓会占据可开发土地的原因,我国从50年代开始了提倡火葬。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是“提倡”,因为传统文化影响,这个政策要推行下去非常困难,中央也只能一点一点改变大众的认知。

一直到80年代中国面临改革开放,国内工业用地需求很大,所以从80~90年代中国开始慢慢强制性要求火葬,而老山轮战期间为烈士遗体火化,也是有推行火葬的目的在里面。

烈士的骨灰和家属

此外对于烈士的骨灰也要做到一人一炉,避免多名烈士的骨灰混杂以及烈士骨灰残缺。

然后烈士的骨灰盒严禁任何人以任何理由带走,由相关部门统一处理。有这个规定的目的很简单,就是避免有的人出于什么目的偷偷拿走烈士的骨灰盒,从而导致骨灰盒的失踪。

并且对于管理骨灰盒的人员和部门,一旦出现烈士骨灰盒丢失的情况,肯定是要追责的。

此外一些烈士在激烈的战斗中不会有完整的尸身留下,要么是残缺的尸体要么就是一些“残片”,甚至干脆就是尸骨无存。对于这些烈士的遗体,依旧需要出动相关工作组予以确认,确定烈士身份。

最后就是在以上种种过程中,严禁嬉笑打捞,对于来当地视察的烈士亲属,一定要热情接待。

当时因为国内建设已经小有成果,中国的交通已经相当发达了,烈士的亲属们坐车就能来负责烈士遗体的工作组驻地。所以严肃且庄重地对待烈士遗体以及其家属,是每一个工作组人员都必须做到的准则。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5

标签:遗体   烈士   缅甸   目的   骨灰盒   工作组   骨灰   中国   前线   年代   人员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