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美国又“盯上”了两家国内芯片分销商!

日前,美国再将14家中国公司列入“未经核实清单(UVL)”,迫使美国出口商在向这些中企发货之前进行更多的尽职调查


据了解,这14家中国企业中有两家芯片分销商(从事芯片代理/贸易)。而就在本月月初,一家深圳芯片贸易商还被美国以“威胁美国国家安全”为由列入“实体清单(EL)”。


路透社报道称,此次拜登政府将14家中国公司列入尚未经核实的名单,被添加到列表中的中企,可能会被启动一个60天期限的程序,并可能会引发更严厉的处罚。


来源:路透社



01

14家中企名单



被列入“未经核实清单(UVL)”的14家中企名单如下(如有错误敬请指正)


1. Airpart Consolidated Trading

2. ECOM International (HK) Co., Ltd.(xx香港有限公司,主要为电子核心元件代理业务。)

3. Guangzhou Trusme 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xx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营云计算、边缘计算生态系统整合)

4. HK P&W Industry Co. Ltd.(HKPW)

5. Jet-Prop International Forwarding (HK) Ltd.

6. Kesina Services

7. Shandong Yuehaitongxin Keji Ltd.(xx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营无源光通信器件、光隔离器、光波分复用器等)

8. Lightstar Technology Ltd.

9. Shengwei Technology Co., Ltd.

10.Small Leopard Electronics Co., Ltd.

11.Solar Way (Hong Kong) Ltd.

12.Sunway Technology Electronics Ltd.

13.USETA Tech (HK) Ltd.(xx有限公司,是一家一站式电子元器件服务商。)

14.Winners Global Trading Co.


对此,美国商务部副部长Don Graves在一份声明中表示:“执行我们的出口管制措施是保护美国国家安全的关键部分,我们致力于使用我们掌握的所有工具,以确定美国先进技术在全球的使用情况。”




02

什么是未经核实清单(UVL)?

和实体清单(EL)的关系



根据美国《出口管理条例》(以下简称“EAR”)的规定,当BIS在做EAR管辖物项的最终用途审核时,因超过美国政府控制的原因,无法核实物项的最终用户和最终用途的合法性和可靠性时(即无法确认该实体是否“善意”(bona fides)时),BIS便会将该等实体列入UVL(具体规定详见EAR第744节)


最终用途核查(End-Use Check,EUC)旨在帮助美国政府阻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扩散、限制对恐怖主义的支持,并查明未经授权的最终用户。在这个过程中,使用有关EAR管辖物项的企业有可能被随机选中而被要求配合开展EUC核查。


与以往不同,新政项下,美国BIS就UVL相关规则新宣布了两个“60日”审查期限。围绕该等规则变化,美国商务部出口执法办公室(OEE)发布了一份政策备忘录,并在其中对新规做了如下详细说明:


● 决定加入“未经核实清单(UVL)”的60日:如果BIS在提出进行最终用途核查请求后60日内,未能完成最终用途核实的,BIS则其将启动程序将涉案企业加入“未经核实清单”;


● 决定加入“实体清单(EL)”的60日:若在涉案企业因所在国政府持续拒绝协助等原因而导致在相关企业被加入“未经核实清单”后60日内仍未能完成美国商务部最终用途核查的,则BIS将启动程序将涉案企业加入“实体清单”(EL)


这意味着,UVL项下的实体,如前文提到的14家企业,有被列入BIS的实体清单的风险,即UVL企业若在被加入“未经核实清单”后60日内未能完成有关产品的最终用途核查,则会被加入EL。


未经核实清单(UVL)主要是对最终用途进行限制,而“实体清单(EL)则主要对贸易行为进行限制。也就是说,被列入UVL的中国企业会被要求开展最终用途的调查,而被列入实体清单就意味着要有许可证才能再和美国企业进行贸易往来。


附UVL与其他BIS管制下的清单比较:美国BIS管制下有四个清单,分别为实体清单(Entity list)、被拒绝方清单(Denied Persons List)、军事最终用户清单(Military End User List)以及本文重点介绍的未经核实清单(Unverified List)。具体比较信息见下表:


来源:欧菲首席合规官



03

对芯片分销商的影响



此次被列入未经核实清单的企业中,还包括了两家芯片分销商。


一家公司创立于2009年初,主要业务是电子核心元件代理,陆续取得了国内外电子元器件品牌的代理授权,代理品牌包括杭州国芯科技、上海灵动微、晶豪科技等。代理产品主要覆盖智能消费类电子(STB-C/S/T、OTT/TV、无线充电等)、网络通信、智能安防/智能电力、直流无刷电机、移动支付、汽车电子/智能车联网(Automotive、Telematics )等领域。


另一家是集代理、分销,方案设计等为主营业务的一站式电子元器件知名服务商。主要代理经销TI、ST、ADI、NXP、INTEL、XILINX、ON等国内外知名品牌电子元器件。主要产品包括:集成电路、二/三极管、 贴片电容、贴片电阻等。产品应用领域涵盖:电源行业、锂动力行业、消费类电子、电脑及其周边设备等。


此外,还包括了一家主营云计算、边缘计算生态系统整合的企业,以及一家光学组件和模块制造商。


当芯片分销商交易中涉及EAR管辖物项中的产品,若被美方监测并随机选中,会被要求配合开展最终用途核查(ECU),一旦被列入UVL,往往会面临被加强管控的情形,影响原本的正常交易:


1、不再享受EAR的许可例外

2、增加了程序性要求


被列入UVL的芯片分销商在接受美国出口、再出口或者属于“国内转移”的EAR物项时,不再享受通过EAR的许可例外而免于许可证申请的便利措施;


出口商、再出口商、国内转移商在与UVL上的实体进行交易时,其中对于属于EAR管辖但不需要出口许可证的物项的交易,以上与UVL实体进行交易的企业均需要事先向UVL实体获取一份UVL声明。


被列入UVL的芯片分销商,如在60日内不能通过美国商务部的最终用途核查,则将自动被加入EL。


而被列入EL后,大概率获取所有属于EAR管辖的物项均必须获得BIS的出口许可证。在实际情况下,绝大多数许可证审批均被要求为“推定拒绝”,即在没有充分理由的情况下,BIS会默认拒绝来自美国出口商或其他供应商的出口许可证申请。


芯片贸易还没回暖,中美贸易摩擦持续带来不稳定影响,对于一些芯片分销商来说势必是骑虎难下。订单少,生意难做,来不及拷问寒潮的尽头在哪里,外部环境的剧烈变化,给芯片贸易带来了更大的挑战,加剧了行业的不确定性。


参考资料:

美国出口管制新政下——未经核实清单(UVL)对企业的影响及应对,金杜律师事务所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8

标签:分销商   美国   芯片   商务部   实体   清单   用途   许可证   国内   贸易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