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其儿戏的托孤:先帝刚驾崩,托孤大臣们一合计,直接将新君杀死

我国封建时期继承帝王的模式自商朝开始变为“子承父业”,而且规定了只能嫡长子来继承。

假如皇帝去世的过早而继承人过于年幼怎么办呢?聪明的古人随即发明了“托孤制度”,由辅政大臣来处理政务。

这些辅政大臣亦称“托孤大臣”,其人品也是参差不齐,既有尽忠职守的也有自私牟利的。

本文所述的当属后一种:先帝刚驾崩,托孤大臣们就合计着直接杀死新君。

01 他一生战功赫赫,病亡前将儿子托孤给四大臣

那这新君究竟做了什么令人义愤填膺之事呢?还是这些臣子本就居心叵测?我们不妨从“刘裕”此人说起。

此事发生在南北朝时期,先帝名叫刘裕,也就是那个终结了晋朝称帝的宋武帝。

此人在历史上也是颇负盛名的,他灭桓楚、定西蜀而一度让我国南方割裂的局面统一起来。

除此之外,他还收复过淮北、山东、河南、关中等地,光复过洛阳、长安两都,可以说立下了数不清的战功。

奋战多年的刘裕当上皇帝已是较大年岁,不过纵使身处高位他也没忘了实施一系列的新政改革。

公元422年,刘裕开始削藩王来平稳内乱,经过他自身努力的改革终使中央加强了集权,国家也逐步走上安稳发展之路,刘宋王朝的前景看似一片璀璨。

然而此生消耗太多精力的刘裕终因身体原因支撑不住了,倒在病榻上的他眼瞅着自己生命即将走到尽头,肯定是心有不甘的。

不久前他才刚制定下北伐计划,未曾想出征时病情却恶化到起不了床的地步。

哎,北伐后的统一天下之梦想,看来是难以实现了!刘裕发出无限感慨,不过眼下更令自己担心的是儿子刘义符,彼时朝廷尚属刚平稳之际,年纪还小的他显然担不了重任。

蓦然间,刘裕想起自己身边还有那四个重要的大臣呢!不如将刘义符“托孤”给他们,自己也能走得放心。

遂任命谢晦、傅亮、徐羡之、檀道济这四位大臣为“辅政大臣”,用以扶持儿子今后的帝王事业。

之所以将四人都任命为辅政大臣,刘裕也是经过一番深思熟虑的,如果单独挑选他们其中一个则可能形成一家独大的局面,为起到平衡制约的目的,心思缜密的刘裕便以此种形式赋予他们权利和义务。

02 四托孤大臣皆有足够的文韬武略

刘裕选择这四位托孤大臣是有一定道理的,他们皆是辅佐刘宋帝的能人。

先来说说名气较响的檀道济,其号称是最能打的大臣,一生大部分时间都追随着刘裕在战斗。

而他亲自领兵消灭后秦的行为亦使得刘裕刮目相看,堪称是皇帝身边不可替代的顶梁柱般的存在!

再说到刘裕的心腹大臣徐羡之,他早年就跟着刘裕天南地北地闯着并打仗,后期刘裕外出征战时会托付他主持朝政。

尽管在军事才能上或许稍逊色于檀道济,但其在内政管理上很是出类拔萃。

另外一个作战能力强悍的大臣是谢晦,他不仅擅打仗还挺有智谋,安抚起百姓来也很是有一套。

在灭后秦的战争中,仅他一个人就献了七条计策,在所谓的“十策定后秦”中可见其敏捷头脑。

与前面三位相比,这最后一个托孤大臣傅亮就显得稍微普通了,但依然在治理刘宋王朝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更多的是给皇帝出谋划策,比如管理文书之类的。而刘裕称帝的诏书也是他起草的。

总之,这四人一开始对刘裕都是极尽忠心的,于刘裕眼中,他们也是立下赫赫战功的开国功臣。

问题还是出在了刘裕这个儿子身上。

据史书记载,刘义符的性格完全不像父亲,他贪玩而不理政事,托孤大臣们苦口婆心劝他要上进,他只当耳旁风,是个典型的扶不起的阿斗。

加上刘义符本身脾气暴躁行事极端,就更弄得朝中上下不满了。

03 废杀不作为旧帝立新帝,却也引火上身

如果彼时刘宋王朝处在和平年代,那朝廷或许也就放任一下刘义符了,可偏偏那时候北魏政权在步步紧逼!

自从刘裕去世后,不安分的北魏政权就常出兵压境,致使外患频频而朝局动荡。

将士在外拼搏御敌,小皇帝刘义符依旧我行我素甚至不肯批阅奏章。

无奈之下,四位辅政大臣有了另立新君的打算,三皇子刘义隆(也即其后的宋文帝)成了他们眼中最合适的人选。

但是四大臣也深知刘义符的性格秉性,若贸然废之重立皇帝势必使他心生怨念,一不做二不休干脆就除之而后快。

檀道济在公元423年成功打败北魏后,联合其余三大臣迫使刘义符交出了玉玺,尔后杀了他。

如此看来,刘裕的托孤事件当属历史上“最失败”的托孤了,四位托孤大臣违背了和原主的约定,属实有些不厚道,不过刘义符的种种作死行为也是直接导致他死亡的重要原因。

庆幸的是,即位后的刘义隆倒也勤政爱民,助父亲完成了北伐之战的梦。

然而帝王世家的纷争本就复杂多变,四位托孤大臣并未猜到他们亲手扶持上位的刘义隆今后会反过来对付自己。

刘义隆忌惮手握大权又不肯及时交还的这四位辅助大臣,帝王的疑心使之惧怕他们会像对待哥哥一样推翻自己。

于是率先杀了其中三位,一时未被杀的檀道济也好不到哪去,死于之后的皇权斗争并被灭了门。

结语

由此看来,这“托孤”简直是一场豪赌啊,赌对了万分庆幸,赌错了万劫不复。

被托之人既有像诸葛亮这么重情义的,哪怕那“孤”是个扶不起的阿斗也尽职尽责,也有像本文中这四位大臣的,眼见那“孤”安于享乐便全然忘了诺言。

就后者来说,也不能断言他们是忘恩负义,毕竟面对内忧外患,四大臣还是把国家安全摆在了首位。

要说其不太厚道的做法,大概就是杀了刘义符吧!他们大可将之贬为庶民而放过刘裕这血脉的。

殊不知,极端的斩草除根的做法也引来刘义隆的怀疑,终为自己惹来杀身之祸。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8

标签:先帝   阿斗   大臣   后秦   王朝   北魏   战功   儿戏   帝王   皇帝   儿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