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周代士婚礼对中国古代王室婚礼的影响

婚礼制度自古有之,中国的婚礼可以追溯到母系氏族社会的走婚制,当时社会生产和男耕女织的需要促使婚姻的出现。

而夏商两代国家形态的日臻完善,以及社会生产力的逐步提高,都推动了婚礼制度的发展。

尽管处于粗放的状态,也开始形成礼节化的表现,同时为后世西周士婚礼的发展奠定基础。

一、周代士婚礼的特点

周代士婚礼属于当时礼乐制度的一部分,当时周代制定的礼乐制度不仅适应了当时社会的发展,也为后世中华礼法文明奠定了基本的格局。我们可以从成书于先秦的典籍中窥探出周代礼乐文明的一二。

比如记录周代政治制度的《周礼》、汇集先秦具体礼节的《仪礼》(儒家六经之一)、阐述礼仪内涵要义的《礼记》。

而周代贵族的婚礼仪式就记载于《仪礼》中第二篇,士婚礼并不是只在“士”的群体范围内,可以理解为当时普遍的贵族婚礼仪式。

首先,周代士婚礼重视占卜的结果,由于当时人民的科学文化水平低下,对大自然和社会的认识处于蒙昧阶段,而占卜的形式恰好能够填补时人内心的不安全感;周代士婚礼重视媒妁的作用。

媒人是周代婚姻缔结的中间角色,能够起到维护社会礼法秩序的作用,但由于信息的封闭性和媒人质量的差异性,美好姻缘不一定能够常驻。

其次,周代士婚礼重视父母的决定。在当时西周宗法制的环境制约下,父母作为家庭权力的最高核心,对于青年男女的婚姻具有绝对的控制和决定权。

同时也是出于维护父权和社会稳定的需要,在《诗经》《白虎通义》和《通典》中都有娶妻要征得父母同意后才能缔结婚姻。

二、周代士婚礼的程序

根据《仪礼·士昏礼》的记载,古代贵族婚仪需要经过六个步骤——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这就是所谓的“六礼”。

1.纳采

首先从字面意思上讲是“接纳采取”,然而在纳采之前,需要进行商议缔结婚姻的流程,如果男女双方想要结合,或是男方欲与女方联姻,需要提前找好中间媒人,支付一定数量的金钱使其将联姻的意图告知女方。

而能否缔结婚姻完全取决于女方和其家人的态度,不出意外缔结婚姻的请求一般都会应允,男方得知消息之后遣人将礼物“雁”送往女家,这是取大雁遵循规律、秩序和伦理的寓意。

2.问名

送完礼物之后,鉴于双方大概率没见过面,男方会继续派人询问女方本人(一说其母亲)的姓名、她的出生年月日,也就是后世说的生辰八字。

取得结果之后男方会通过占卜的方式,预测祸福吉凶,判断两人之间是否有缔结婚姻的缘分。这其中可以看出古人对取名和名字背后伦理文化的重视。

3.纳吉

纳吉指的是如果男方占卜之后的结果是上好的征兆,会第三次派人将喜讯告知女家。其实就是男女双方都重视占卜的作用,这是由当时传统社会的落后性和封闭性所致。

同时征求祖先的同意,不仅是对祖先的尊敬,更是对家族子嗣血脉的赓续,对维护和发展自己家族的责任感的体现。

4.纳征

此处的纳征相当于后世或现代社会的“下彩礼”,但不同于上述第一环节的“纳采”。

这里男方赠送的礼物要比初次送的贵重许多,尤其是诸侯和士大夫阶层,会选择赠送五匹黑红色的丝帛和两张鹿皮;而普通老百姓的礼品是一束不能超过五匹的布帛。

而且男方准备礼物的精致程度可以窥测出其联姻的诚意,且周代人更看重礼物背后的尊敬和感恩。

5.请期

女方接受男方的聘礼之后,双方的婚姻关系正式确立,男方下一步就要准备定下结婚的日子,一般都会选择良辰吉日。

所谓良辰吉日就是无灾无害无意外的日子,也是向外界宣布男女双方的归属。

一般也是由男方来负责占卜结果,然后再通知女方,不能只由男方武断的决定,需要双方共同商议,这是一种对女方礼仪上的尊重。

6.亲迎

亲迎是“六礼”中最后也是最重要最核心的一项,程序复杂到令今人难以想象。为了表示男方的诚意和用心,新郎官在黄昏时分亲自去迎接妻子进门,这不仅是对婚姻女子家庭的看重,更是对人伦政治的看重。

其次也是两人促进亲密关系形成的重要一步,比如亲迎仪式中的“同牢而食,合卺而饮”,这相当于现在的喝交杯酒。

7.拜舅姑、庙见

在完成六礼之后,女方于次日需要拜见未来的公婆(舅姑),并在婚后三月举行庙见礼,这样才算整个仪式的结束,也标志着女方正式成为男方家族的一员。

进行这两项礼仪表示女方已经有了正式的名分,其次女子为公婆献礼并服侍饭菜,表达对他们的敬重及孝顺。

庙见礼则是在家庙中交接家族权力和持家重任,一般是在公婆去世之后。

二、对后世王室婚礼的影响

周代士婚礼所制定的六礼模式,创造了中国传统婚礼仪式的基本格局,不仅适应了当时时代的社会情况,也为后世历朝历代婚礼仪式提供了模板。

局部有调整但根本的流程仪式未变,影响的最主要是晋、唐、宋、明四个朝代。

根据后世的史书《晋书》《新唐书》《宋史》《明史》关于皇室婚姻的记载,不管是纳采、问名还是最后的请期和亲迎,都体现出以皇帝和皇权为中心的倾向。

皇上对皇后派出的使者一般都是皇帝信任的近臣,而周代的男方使者都是自己的家中人,其地位和场面都不在一个层次。而对方父母则是以极度谦卑恭敬的语气。

而在纳征语中,晋朝和宋朝与周代不同的是,皇使在诏书中大力赞扬对方女儿高尚的品质和优良的才学,足够担任一国之母以辅助君王延续后嗣和治理天下,并强调自己是皇帝身边比较恩宠的近臣,其本质还是强调皇权至上。

在亲迎的环节中,后世王朝的排场和规模较为宏大,绝不是周代士婚礼可比。

使者的话语一般先由陈述来意开始,表明自己是奉旨前来提亲。

之后强调夫妻关系的重要性,对于维护封建伦理纲常、尊重天神祖先和辅助国家社稷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接着以皇帝的口吻陈说根据君臣商议的结果和祖宗定下的典章制度而行婚事。

参考资料

邓俊雨.周代士婚礼研究[J].曲阜师范大学,2021.

贾梦蝶.周代婚礼仪式及妇道教育——以《仪礼·士昏礼》为中心[J].华夏文化,2019.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1

标签:周代   纳采   婚礼   礼乐   王室   男方   女方   后世   中国古代   仪式   婚姻   社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