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山黑水铸忠魂-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司令杨靖宇

杨靖宇,原名马尚德,1905年2月13日生于河南省确山县李湾村(今属驻马店市驿城区)。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著名抗日民族英雄,鄂豫皖苏区及其红军的创始人之一,东北抗日联军的主要创建者和领导人之一。

杨靖宇肖像

1929年,党组织安排杨靖宇赴东北。7月,他化名张贯一,到抚顺任中共抚顺特别支部书记,以西露天矿矿工的身份作掩护,指导工人运动。

九一八事变后,杨靖宇任中共哈尔滨市委书记、中共满洲省委军委代理书记等职。1932年起,先后担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二军南满游击队政治委员、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独立师师长兼政治委员、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军长兼政治委员、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军长兼政治委员、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司令兼政治委员。他率部长期转战于东满、南满大地,以坚定的信念、惊人的毅力和顽强的精神与敌人进行坚决彻底的斗争。据不完全统计,仅1936年2月至4月,杨靖宇就率第一军与日、伪军作战11次,歼灭日军60人、伪军382人。

杨靖宇除了是一名骁勇善战的指挥员外,还是个博学多才的将领。战斗之余,他为大家上政治课,讲国内外形势,常常用《孙子兵法》中声东击西、出其不意、兵不厌诈、围魏救赵等谋略进行战术研究。为了活跃部队生活,杨靖宇常常在晚上和指战员们一起联欢、娱乐,教唱战士们自己创作的《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军歌》,并编写了一出四幕话剧《王二小放牛》,让战士们化装演出。夜幕沉沉,篝火闪闪,每当“我们是东北抗日联合军,创造出联合军的第一路军……正确的革命信条要遵守,铁般的军纪风纪要服从……”的激昂歌声响起时,围坐在杨靖宇身边的指战员不由得周身充满力量,斗志更加高昂。

杨靖宇的遗物(图片来源《北京日报》)

1939年,日、伪军对东北抗日联军步步紧逼,为保存实力,免遭巨大损失,杨靖宇将部队化整为零,并于1939年5月前陆续撤出辽宁境内,进入长白山区。敌人紧追不舍,到1940年2月,终于发现杨靖宇踪迹,遂纠集重兵对杨靖宇进行“围剿”。敌我力量悬殊,我军死伤惨重,杨靖宇的部队从百余人减少到30人,又从30人减少到15人。到2月14日,杨靖宇身边只剩下两名警卫战士。15日,杨靖宇等3人依托树林与600余名敌人作战,冲出重围。18日,两名警卫战士也壮烈牺牲。23日,杨靖宇被敌人包围在濛江县城西南6公里的三道崴子上。由于寡不敌众,杨靖宇胸部被射中一枪,紧接着身上又中了数弹,他那高大、魁梧的身躯倒在了冰冷的濛江大地上。杨靖宇牺牲后,残忍的日军割掉他的头颅,当剖开杨靖宇的腹部时,发现他的胃里尽是枯草、树皮和棉絮,竟无一粒粮食。日本侵略者被中国共产党人这种坚强意志和民族精神深深震撼了。

杨靖宇牺牲后,日军拍摄的照片。(图片来源《北京日报》)

郭沫若曾作诗赞曰:“头颅可断腹可剖,烈忾难消志不磨。碧血青蒿两千古,于今赤旆满山河。”2009年,杨靖宇入选“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2014年,杨靖宇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0

标签:联军   抚顺   白山黑水   伪军   指战员   政治委员   忠魂   革命军   军长   北京日报   总司令   日军   敌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