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李敏结婚前,毛主席秘密做了一件事,弥补了贺子珍的遗憾

1959年7月5日晚上,毛主席在庐山忙完后,将封耀松叫来问:“小封,你什么时候值班?”

封耀松早已将值班安排熟记于心,听到毛主席这样问,就说:“7号、9号……”

听封耀松说完,毛主席并没有说什么,反而像是陷入了沉思,封耀松敏感的觉得毛主席似乎是有什么安排,但他不说,谁也不知道是什么事情,封耀松能做的就是尽心做好自己的事情。

不过,他想的不错,毛主席的确是在安排一件事情,只不过这件事情与正在召开的庐山会议并没有什么关系,而是与贺子珍有关系。

毛泽东与贺子珍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结合,随后的十年时间里,贺子珍为毛泽东生儿育女,照顾他的饮食起居,还担任毛泽东的机要秘书。

那十年是毛泽东最艰难的十年,也是中国革命最艰难的十年。

都说患难见真情,毛泽东和贺子珍之间就是真正的患难见真情,然而他们撑过了最艰难的时刻,却没能继续走下去。

1937年冬天,贺子珍不顾毛泽东的再三挽留执意去往苏联治伤,她的身体里还留着长征途中负伤留下的弹片,弹片的伤、生儿育女的痛苦以及想要上进的心让贺子珍狠心撇下毛泽东和只有一岁的李敏。

这个决定有些无奈也有些任性,至少夫妻两人在这件事上并没有达成一致,毛泽东一直希望贺子珍能赶紧回到延安,然而贺子珍到了苏联之后,在得知弹片取不出的情况下仍旧决定留下来学习。

当时的贺子珍或许想着学习几年后以全新的姿态回到毛泽东的身边,然而毛泽东在经过几次的挽留得不到回应后已经心灰意冷,也不再等待贺子珍。

于是原本并肩作战的夫妻在没有说结束的情况下结束了,一个在苏联生活,一个另娶他人,再不复从前。

贺子珍当初走得那样义无反顾,她以为自己不会后悔自己的决定,后来却发现命运早已由此改变,且向着她不愿意的方向改变,离开的容易,回来却是那样的艰难。

而且即便在苏联十年终于回到祖国后,却又面临着另一个困境,即她究竟何去何从。

她先是带着李敏和毛岸青在哈尔滨生活和工作了一段时间,后来又到了沈阳,等到北平解放,毛泽东等重要领导人住进了香山别墅,战争结束,相见在即。

但十余年过去,相见哪有那么容易,毕竟沧海桑田,物是人非。

毛主席住进香山别墅之后让弟妹(也是贺子珍的亲妹妹)贺怡将李敏和毛岸青接到了北京,至于贺子珍的何去何从,毛主席也一时不知道怎么处理为好。

贺怡一心为姐姐打算,在毛主席那里想要为姐姐争取她该得的,毛主席想了想就让贺怡将贺子珍接到北京,按照中国传统来处理他们之间的事情。

然而毛主席毕竟是国家主席,他的一言一行都要考虑国家和人民,考虑政治,唯独不能考虑他自己,他的家事不仅仅只是家事,也因此,贺子珍进京之路并不顺利,最终只能到上海找哥哥贺敏学。

自此,贺子珍不再奢望进京,毛主席也不能去见贺子珍,两人之间唯一的牵绊就是李敏,建国之后,李敏一直跟着毛主席生活和学习,但她每到假期里都到贺子珍身边住一段时间。

遇到贺子珍生病的时候,她更是陪在身边,而每当李敏去找贺子珍的时候,毛主席都亲自为李敏打点行装,让李敏给贺子珍带去他专门准备的各种吃食。

他们已经不是夫妻,但还彼此挂念着,彼此祝福着,只是一直不曾见面,就这样一年又一年,很快,李敏就大了,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

婚姻是一件大事,尽管讲究自由恋爱,但要走进婚姻,总要经过双方父母的同意和商量,得到他们的共同祝福。

这本是再正常不过的一件事,但贺子珍与毛主席不在一起,自然无法就女儿的婚事当面交换意见或建议。

不过,不管是毛主席还是贺子珍,在这件事都没有将对方排除在外,李敏刚和孔令华谈恋爱的时候就告诉了毛主席,毛主席了解了一下孔令华的基本情况就表示了支持,到了1957年寒假的时候,李敏到上海看望贺子珍,也说了自己的恋爱情况。

贺子珍看着女儿眼中的光亮很是欣慰,并叮嘱李敏:“你要跟爸爸商量,他同意的我也同意。”

贺子珍知道,毛主席一定也很关心女儿的婚事,他的眼光自然不错,只要他同意那必定是因为对方能带给李敏幸福,所以只要是毛主席同意了,她就会同意。

得到了父母的支持,李敏心里也就定了下来,半年后,也就是1958年夏天,李敏带着孔令华到中南海见毛主席。

这第一次见面,毛主席就对孔令华很喜欢。随后,孔令华就住进了中南海毛主席的书房,因为当时李敏刚刚高中毕业,要准备大学考试,孔令华住进中南海方便帮助李敏复习功课。

等到升学考试结束之后,毛主席觉得是时候考虑他们的婚事了,就对李敏说:“你们的事,是个大事,我同意了,还要征得你妈妈的同意。”

当时毛主席已经给李敏和孔令华规划好了,让他们先到南昌去见贺子珍,如果贺子珍同意,那他们就再去沈阳见孔令华的父母。

李敏和孔令华按照毛主席的安排去了南昌,贺子珍对孔令华也很满意,她还是那句话:“你爸爸同意,我也同意。”

当时的李敏已经22岁,到了结婚的年龄了,只不过她读书晚,以至于22岁才刚刚高中毕业,贺子珍希望李敏能在结婚前多读一点书,因为一旦结婚,很多事情就变了,要生儿育女,要处理各种事情,再想好好读书就很难了,所以她建议李敏晚一点再结婚。

对此李敏和孔令华是愿意的,他们当时都还是学生,学习确实是他们的首要任务,所以两人答应会延迟婚礼,在南昌待了几天后,两人又去了沈阳见了孔令华的父母。

双方父母都同意了这门婚姻,只等着举行婚礼。两人决定婚礼就定在第二年的暑假,也就是1959年的夏天。

当然那时候的婚礼很简单,尤其是毛主席一贯提倡节俭。婚礼是定在了1959年的夏天,却并没有定下具体的日期,端看毛主席什么时候有时间,什么时候就给两人主持婚礼。

是的,毛主席是决定给李敏主持婚礼的,他们都在北京读书,婚礼也就定在中南海,毛主席亲自主持,至于贺子珍,自然无法进京参加。

这不能不说是贺子珍的遗憾,她为毛主席生了六个孩子,除了李敏外,其余的要么夭折要么失踪,李敏成了她唯一的孩子,对这个唯一的孩子她自然是非常在意的。

当初苏联战争期间,李敏在儿童院患了肺炎,因为战争期间医疗条件跟不上,李敏的病情加重,后期直接下了病危,准备被推进太平间,贺子珍知道后跑到医院将生命垂危的李敏抱回了家,衣不解带的照顾李敏,终于让李敏重新活了过来。

结果病刚好,儿童院就强行让李敏回到儿童院,贺子珍为了让李敏能够多休养一段时间和儿童院起了冲突,为此贺子珍被强行送到了精神病院。

李敏就是贺子珍的精神支柱,是她的命,而等他们终于回到祖国之后,为了李敏,为了毛主席,贺子珍不得不将李敏送到毛主席的身边生活,只能在假期里才见一见女儿。

看着女儿一天天长大,她也曾设想过女儿的婚礼,她想和一个普通的母亲一样,到了女儿成婚的年纪,和丈夫一起商讨女儿的婚事,看着女儿出嫁。

然而这于她是一个奢侈,她甚至不能和毛主席沟通女儿的婚事,这原本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但因着他们特殊的身份,沟通就是奢侈。

这于贺子珍和毛主席来说都是一种遗憾,毛主席记挂着李敏的婚事,自然也会想到贺子珍,他知道贺子珍为了他和李敏牺牲了很多,现在连女儿的婚礼都不能出席,他心中如何能不起波澜?

但他又能怎么办?很多事情他也不能做,很多事情注定要留下遗憾。

1959年六月下旬,毛主席乘专列离开北京南下巡视,也是为召开庐山会议做准备,这个暑假他基本就不可能在北京了。

想到女儿的婚事,当他到达庐山的时候,还特意让卫士长李银桥给李敏传话,要李敏等着他回京之后再举办婚礼。

贺子珍不能参加女儿的婚礼,他这个做父亲的不能也不参加女儿的婚礼,所以无论如何一切都等他回京之后再举行婚礼。

而在考虑女儿婚礼的时候,毛主席自然而然又想到了贺子珍,他突然很想见贺子珍一面,他们之间的事情可以放一边,但他们共同的女儿即将举办婚礼,他想要和贺子珍聊一聊,哪怕什么都不说,只是见上一面,也是好的。

于是刚上庐山不久,就有了本文开头的事情,毛主席询问封耀松的值班安排,知道封耀松会在7日、9日……值班的时候,他就有了按照。

7月7日,毛主席特意找到江西省委第一书记杨尚奎的夫人水静和弟媳朱旦华,让她们专程到南昌去接贺子珍上庐山。

这件事是秘密进行的,几乎没有几个人知道,等到了7月9日晚上九点多的时候,水静按照毛主席的安排送贺子珍到达一八O号楼(毛主席在庐山的住处)。

封耀松见有车停在一八O号楼下台阶边,就走到车边打开车门,看到里面坐着一位瘦弱的女同志。

当时的封耀松并不认识贺子珍,但他知道一定是对毛主席来说很重要的人,就和另一边的水静一起搀扶着贺子珍进了一楼的卫士值班室。

封耀松安排两人在值班室坐一下,他自己则去了二楼报告毛主席:“水秘书她们来了。”

听到封耀松这样说,毛主席心情有些激动,低头看了看表,随即站起来走到楼梯口准备迎接她们,封耀松赶紧下去和水静扶着贺子珍上了二楼。

贺子珍一上楼,水静就下楼到值班室等着,而封耀松则安排贺子珍坐下,还给她准备了茶水,给毛主席准备了香烟,随即也下了楼,只留下毛主席和贺子珍两个人在二楼的房间里。

对于这次见面,不管是毛主席还是贺子珍都很激动,他们已经22年未见,22年前,他们还是一对年轻的恩爱夫妻,他们的女儿才一岁,22年过去,沧海变桑田,他们再次相见,中间已经隔了很多人,他们的女儿也即将嫁为人妻。

所谓命运,不过如此。

毛主席和贺子珍在二楼谈了一个多小时,中间封耀松根据毛主席的安排曾上去添过一次水,等两人谈完,毛主席又按铃让封耀松上去,他上去之后就搀扶着贺子珍下了楼,然后让水静上楼。

水静到了二楼,毛主席交代她第二天送贺子珍下山,并且特意叮嘱:“下山以前,你一步也不要离开她,怕她出去碰见熟人,那不好。”

的确,当时这件事本就是秘密进行的,除了几个必要的人外,没有人知道贺子珍上过庐山,这对于贺子珍来说也是一种保护。

交代完之后,水静就下楼和贺子珍上了车,在车上,贺子珍明显还很激动,心情似乎不错,还笑着对水静表示,毛主席和从前没有什么不同,就是老了一点,都有白头发了。

毛主席却是有些老了,毕竟当时的毛主席已经66岁,贺子珍比毛主席年轻,也已经50岁。

贺子珍本来都以为她一生都不可能再见到毛主席了,没想到在女儿结婚之前,她居然见到了毛主席,尽管只有一个多小时,但对她来说已经够了,这已经弥补了她的遗憾,她不会再奢求更多。

没有人知道他们在那一个小时的时间里具体聊了什么,不过,相对于贺子珍的高兴,毛主席明的心情就比较复杂了,他又高兴也又不高兴。

等封耀松送走贺子珍上楼的时候,就见到毛主席在房间里走来走去。

当他看到封耀松的时候,就告诉封耀松,贺子珍将他的香烟和安眠药都带走了,香烟带走倒没什么,但安眠药要是吃了,对身体没好处。

他当时顾着贺子珍的情绪,没能阻止,等贺子珍走了以后,又觉得一阵后怕。

他又将贺子珍的一些过去的事情都告诉了封耀松,接着像是想到了什么,让封耀松给水静打电话,让她将贺子珍手中的安眠药要回来。

水静陪贺子珍到住处后,贺子珍还很激动,拉着水静就聊起了她的过去,毛主席的过去以及他们的过去,聊着聊着竟是一夜未睡。

在这个过程中,水静悄无声息的将贺子珍手中的安眠药拿了过来,顺利完成了任务,第二天,水静就送贺子珍回到了南昌。

贺子珍回到南昌继续休养,而毛主席继续在庐山开会。

会议结束之后,8月20日下午,毛主席离开庐山去往南昌,经金华、萧山一路向北,走走停停,在8月27日下午回到北京。

李敏和孔令华到车站接的毛主席,不过当天晚上因着毛主席还有会议要召开,也没有多说。

第二天吃过早饭之后,毛主席将李敏和孔令华叫到房间,商量结婚的细节,婚礼就在这一天的午后举行,因着毛主席不主张大操大办,不需要特意准备什么,就请一些客人简简单单办一下就可以。

毛主席说了几个必须要请的人之后,其余的客人有李敏和孔令华自己定,最终定了三十几个人,毛主席委托张国兴采办了三桌简单的酒席,就在中南海为李敏和孔令华举行了简单的婚礼。

婚礼很简单,但心意不简单,毛主席很重视,亲自主持,面面俱到,还亲自给两个新人送上祝福,贺子珍不能来的那一份,他一并给了。

这是一个父亲对女儿的爱,同时也是来自于远方的母亲对女儿的爱,他们都爱李敏,都希望女儿一生幸福。

李敏如何能不理解父亲的苦心以及母亲的爱?因着这些,不能团聚的苦也没有那么难以忍受了,只要他们心中彼此挂念,就已经很好了。

李敏始终记得,每次她去看望母亲,贺子珍都会叮嘱她:“在爸爸身边,不要惹他生气,不要给他添麻烦。”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9

标签:中南海   庐山   苏联   弹片   值班室   南昌   生儿育女   婚事   北京   婚礼   遗憾   女儿   父母   事情   身边   秘密   自然   贺子珍   李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