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历史悬案,至今仍是未解之谜

我们通过古墓遗迹、文学书籍等历史资料,找到了古人曾经生活的轨迹。不过,我们毕竟没有生活在那个年代,所以有很多问题仍然是个迷,只能通过推测。

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直到今天都没有解开的十大历史悬案,他们各个匪夷所思,至今都是未解之谜!

一、西周九鼎下落之谜

和这个器物相关的一个成语“一言九鼎”,通常用来形容人们说话非常管用,可信度非常高。从这个词语的表面意思就能看出来九鼎的地位。它属于一个国家的镇国之宝,在古代属于难得一件的宝物。

相传夏启收集珍禽异兽、奇异之物,绘画成图,让工匠将仿刻于九鼎之身,以一鼎象征一州,西周九鼎象征九州,反映全国统一和王权集中,作为夏、商、周镇国之宝,相传了二千多年。据称,拥有九鼎者就为天子。

这样一来,一鼎代表一个州,九鼎就代表着九州,人们常说九州天下,也体现出了国家统一和皇帝权力的高度集中。并且九鼎还是夏、商等国的稀罕之宝,一直被这些统治者们所珍藏着。不过,九鼎真的存在吗?到现在也没有一个确切证据证明。

在《史书》里关于九鼎的踪迹有过表述,当时秦穆公把九鼎带到了秦国的皇宫里;也有的说法是九鼎掉入了水中,找不到具体的位置,捞不出来。如果《史记》里记载的是事实,那么按照统治者的顺序来算的话,九鼎应该被秦始皇保管着。并且秦始皇对九鼎格外的珍爱,所以很有可能九鼎成为了秦始皇的陪葬品。

二、太平天国宝藏下落之谜

这场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本身是带着所有被压迫阶级的希望,但最后却失败了,实在是让人心痛。但此次运动中,巨额的奇珍异宝全部无影无踪,这也同样让人感到惋惜。天京被攻陷之后,清军找遍了整个城池,都没有发现这批奇珍异宝。很多人都说,太平天国的珠宝非常多,大部分都被埋在地下,可是无论曾国藩对李秀成用什么样的酷刑,李秀成都没有说出这些财宝的具体位置。后来有人悄悄进入他们的住所,将后花园里的水放干,挖地三尺也没有找到财宝在哪,至今宝藏埋在哪里都是一个谜。

三、古墓里的长明灯千年不灭之谜

字面意思就是一直亮着的灯。最早关于这灯的传说是普罗米修斯将它偷偷带到人间的,传闻这灯里燃烧的是天宫里的火。古墓里都是密不透风的,而且里面的宝物几千年后都是完好无损的。按理说,古墓在地下长年见不到光,应该是漆黑一片啥都看不见,可有时古墓里却挂着一盏长明灯,飘忽忽的火焰让人毛骨悚然。为何在没有氧气的情况下它还能燃烧?更奇怪的是它可以在几千年的时间里一直燃烧,从来不灭。没有氧气,它是用什么能量燃烧的呢?如果是油灯,几千年来又是如何供给燃油的呢?如果是电灯,那必须得有发电的工具,而且要做到这么长时间的发亮,必须要使用太阳能发电才行,这些都只是我们的推测,如果想知道它一直保持亮着的原因,还得进一步去探索。

四、千年前的青铜剑未曾腐锈之谜

曾经发掘出的秦始皇兵马俑,堪称为世界上的奇迹,也是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与此同时也挖掘了一批青铜剑,这些青铜剑的剑身非常光滑,刀刃依旧很锋利,埋藏在地底下2000多年,能够保存如此完好也是一大奇迹。后来,考古学家在春秋古墓里挖掘出的越王勾践更是令人惊叹,2000多年后还能削铁如泥,其打造工艺至今都是一个迷。青铜剑还有一个令人不解之谜,埋藏这么多年也没有锈斑,依然光亮如新。

第五、《兰亭序》下落之谜

《兰亭序》是被人称为“书圣”的王羲之所著,是他的最巅峰之作,所以《兰亭序》被称为“千古第一行书”。不过可惜的是,兰亭序已经失传了近千年。在《史书》中有过记载,唐太宗曾下遗诏,要求把《兰亭序》作为陪葬品,如果这件事情是真的,那么《兰亭序》应该在昭陵。还有人猜测《兰亭序》应该在乾陵,因为唐高宗和武则天非常喜欢字画,所以把《兰亭序》作为了陪葬品。幸运的是,乾陵还没有被盗痕迹,如果《兰亭序》真在乾陵,相信有一天会真相大白。

六、秦朝的十二铜人下落之谜

秦始皇为了让自己开创的大秦帝国江山永固,做出了种种至今在世界上,仍让人叹为观止的壮举,为后世留下了许未多解之谜,12铜人的铸造,便是其中的一个。

历史上关于秦始皇铸造十二铜人的原因,有两种说法:

一种是为防止人民反抗,销毁兵器,确保长治久安,巩固皇位,并使江山传之万世;二种是驱邪镇国。

无论是出于何种原因铸造十二铜人,遗憾的是,今天我们是看不到这12个铜人的踪影了。那么,它们究竟到哪里去了呢?

一、有人认为,楚霸王项羽,在攻克秦都咸阳、火烧阿房宫时,连同象征秦王朝永固的这12个金人,也一起烧毁了。

可这种说法,经不起推敲。

一来,阿房宫是在公元前211年,秦始皇才下诏修建。《史记》:“始皇三十六年,以咸阳人多,先王之宫庭小……乃诏营朝宫于渭南上林苑中,未成而亡。”也就是说,到公元前210年秦始皇驾崩时,其下诏在渭水南岸修建的“阿旁宫”,估计也仅仅是起了个基础。

二、一些历史学者指出,这12个金人,是毁在了董卓的手上。

东汉末年,董卓率军攻入长安,将其中的10个金人销毁,并铸成铜钱,而剩下的两个,被他下令迁到长安城清门里。

到了东晋十六国时,后赵的石季龙,又把这两个金人运到了邺城。后来,前秦的秦王苻坚统一北方,他又把这两个金人,从邺城运回长安销毁。至此,存世约600年的12个铜人,全部被销毁。

三、还有一种比较乐观的说法,有人们根据史料记载推测,认为12个铜人并没有被销毁。

因为12个铜人,是秦始皇生前的喜爱之物。所以,在秦始皇陵墓工程完工后,12个铜人连同其他的精美珍宝,一起随着秦始皇的死去,被当作随葬品,葬于陵墓中了。


第七、和氏璧下落之谜

和氏璧作为“完璧归赵”里的“主人公”,可见其价值极其昂贵。但同样也很可惜,因为和氏璧也下落不明。传闻和氏璧能耐1300多度的高温,一般的火焰是无法烧毁的。秦始皇当年统一六国后得到了这块至宝,所以推测和氏璧也作为秦始皇的陪葬品埋入了始皇陵。还有一种说法是秦朝丞相李斯奉始皇帝之命,用和氏璧镌刻成了传国玉玺,将天子玉玺作为皇帝“受命于天,既寿永昌”“皇权天授,正统合法”的凭证,至此便开始了代代相传,历史上为此纷争不断,传国玉玺后来多次失而复得,但最终还是淹没在了历史之中,至今下落不明。

第八、《洛神赋》的创造来源之谜

传闻《洛神赋》是曹植所作,那么曹植所写的洛水女神是谁呢?这也成为历史以来的未解之谜。有一种猜测,说这个洛水女神是甄后,也就是曹丕的妃子,那么曹植作为小叔子竟然爱上了亲嫂?这有点不合伦理,君臣关系而言,那也是极为不忠的事情。所以,历来很多人都猜测这位洛水女神到底是谁呢?

第九、《永乐大典》下落之谜

《永乐大典》是一部千古奇书,传闻有3000多人参与了这部书的编著,总共耗时3年才完工。不过从《永乐大典》出世至清朝初期,这部书的正本就失去了踪影。有人说是明英宗把《永乐大典》带入了永陵,因为明英宗酷爱这本书,所以有可能把它作为陪葬品了。还有人说《永乐大典》被烧毁了,明朝灭亡时,宫内文渊阁失火,大典也跟着被烧毁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1

标签:和氏璧   洛神赋   阿房宫   太平天国   秦王   悬案   玉玺   永乐   大典   古墓   下落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