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

#历史开讲#

唐朝(618年~907年),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朝代之一,李渊于618年建立唐朝,以长安(今陕西西安)为都城,后来又设洛阳为东都。

公元7世纪时,唐朝的疆域范围直抵中亚内陆。

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唐朝开始日渐衰落。至907年梁王朱全忠篡位灭亡,唐朝共延续了289年。

唐朝在文化、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当时的东亚邻国包括新罗、渤海国和日本的政治体制、文化等方面受其很大影响。

唐朝前期,唐太宗李世民作为杰出的政治家和开明皇帝,接受亡隋的教训,居安思危,励精图治,由此出现了天下升平的景象,史称“贞观之治”。

唐玄宗即位后,又针对经济、财政、军事各方面进行一系列改革,形成了开元年间政治清明、物阜民殷的局面,史称“开元之治”。这是继汉武帝时期之后,中国历史上出现的第二次鼎盛局面。 开元时期,唐朝的兵制发生了变化,对之后的社会政治产生了巨大影响。

711年,贺拔延嗣任凉州都督,充河西节度使,节度使之名自此出现。节度使成为既掌握军权又掌握行政权和财政权的自雄于一方的力量。中央与地方的力量对比失去平衡,逐渐造成“内轻外重”的局面,到755年终酿成安史之乱大祸。

安史之乱爆发后,唐玄宗仓皇逃往成都,太子李亨即位,是为肃宗。他一面派将领郭子仪和李光弼统兵进讨;一面向少数民族回纥借兵,以增强军事力量。战争期间,叛军内部不断内讧,先是安禄山被其子安庆绪所杀,后来安庆绪又为部奖史思明所杀,最后史思明亦为其子史朝义所杀。内部斗争大大削弱了叛军的力量,唐军逐步转败为胜。

763年,叛军战败,史朝义自缢,安史之乱结束。安史之乱虽然平定,但藩镇割据的形式却从此形成,唐王朝由统一集权走向分裂割据的局面。 唐朝后期,藩镇割据战争不断,民不聊生。

859年,唐末农民战争爆发,经过黄巢的打击,唐朝统治名存实亡。

907年,节度使朱全忠逼唐哀帝李祝禅位,改国号梁(史称后梁),是为梁太祖,改元开平,定都开封。唐朝灭亡。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1

标签:唐朝   开元   安庆   藩镇   安史之乱   节度使   叛军   局面   力量   政治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