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第一太监,自称“立皇帝”,贪污白银两亿两,最终被千刀万剐

宦官干政,在我国数千年的历史上并不少见,秦代赵高、东汉“五侯”,唐朝田令孜、杨复恭等,皆是历史上有名的专权宦官,在这些佞臣的运作下,朝堂迅速走向衰败,最终灭亡,被新的朝代代替。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深知宦官干政危害之深的他,不仅下令严禁宦官干政,还特地命人在宫门悬挂铁牌,上刻“内臣不得干预政事”字样,希望以此来使得明朝免遭宦官之害。

然而朱元璋不会想到的是,宦官干政的事还是在明代发生了,更是发生在朱元璋逝后仅仅五十年,甚至连那方铁牌都被专权的王振派人移走,皇权一度受到挑战。

王振之后,有着“八虎之首”之称的刘瑾成为了明朝第二代掌权的宦官,鼎盛之时,刘瑾甚至自称“立皇帝”,曾利用权势,肆意贪污受贿,从各省输向京城的库藏中随意贪污。

不仅如此,各地官员入京朝见时,都要向刘瑾行贿,美名其曰为“见面礼”,这些见面礼少则百两白银,高则多达五千两,以致于不少官员为了给刘瑾行贿,而向一些富豪借钱。

有学者统计,在刘瑾大权在握的时期里,累计贪污受贿高达两亿两白银,大明朝堂被他搞得乌烟瘴气,鸡犬不宁。

不过好在刘瑾专权的时间并没有很久,在屡次被弹劾和揭发后,明武宗朱厚照将刘瑾下狱治罪,最终刘瑾被凌迟处死,在千刀万剐中结束了为非作歹。

细看历史上宦官干政发生的时期,都存在着一些共同或近似的情况,比如主少国疑、皇帝昏庸等等,而刘瑾之所以能够大权在握,也是有着这样的背景的。

在入宫之前,刘瑾本姓谈,依靠宦官刘顺才得以进入宫中,他也因此改姓为刘,这才有了刘瑾之名。

弘治年间,刘瑾曾因犯下大罪而被判处死刑,但后来不知为何被免了死罪,并因祸得福,进入到了太子朱厚照的东宫之中,刘瑾自此之后便陪伴在朱厚照左右,这为他取得朱厚照的信任,日后掌握权力奠定了基础。

弘治十八年朱厚照继位后,这位曾陪伴他多年的太监刘瑾,收到了新皇帝的重用,被任命为执掌钟鼓司的官员,宦官刘瑾自此开始了他逐步专权的步伐。

除了刘瑾之外,朱厚照从太子东宫带入皇宫的宦官还有七名,这七人与刘瑾一起,被称为“八虎”。

由于朱厚照继位时只有十四岁,还不到能够独立处理国家政事的年纪,也正是贪玩的阶段,刘瑾等人为了讨好朱厚照欢心,整日向他进献一些鹰犬、歌舞等,使得本就贪玩的朱厚照更加不学无术,一步步朝着成为一名昏君走去。

除此之外,刘瑾还常常劝说朱厚照出宫,美名其曰是“微服私访”,实则是引诱皇帝出宫游玩,而在明孝宗朱佑樘的遗诏中,有要求罢免宦官出监各城门外任的内容,刘瑾对这些均视若无睹,还劝说朱厚照让在外监军的宦官上交万两黄金的“承包费”。

在刘瑾的教唆下,朱厚照逐渐兴起了敛财的念头,八虎投其所好,使得朱厚照对刘瑾等人的信任日渐加深,不过即使刘瑾取得了皇帝的信任,此时的他并不能掌握权力。

因为在明朝的朝堂中,最有权势的太监是司礼监的掌印太监和秉笔太监,而此时的刘瑾还只是一个掌管钟鼓司的小官员,距离成为掌权的大太监还有不少的距离。

为了进入司礼监,刘瑾可谓是煞费心机,除了带领朱厚照出宫到处游玩外,还帮助皇帝建立豹房,使得朱厚照日渐沉迷,身体一日不如一日。

刘瑾的这些行为自然引起了朝堂大臣的不满,毕竟将一国之君朝着荒唐无度的方向引领,后果不堪设想,故此针对刘瑾的弹劾文书接连不断被送到朱厚照面前。

然而面对这些弹劾,朱厚照却不以为然,直到负责观察天象的官员杨源的一番话,才使得朱厚照动了心。

杨源用他所观察到的“星变”来弹劾刘瑾,表示以刘瑾为首的太监作恶多端,导致星象有变,预示着大明朝恐有异变发生。

朱厚照这才有了一些顾虑,朝中大臣趁此机会接连上书弹劾,并请求诛杀刘瑾以绝后患。

不过纵使朱厚照有所动心,但始终没有下定决心处死刘瑾,相反则是派司礼监太监王岳前去内阁,与内阁首辅和各大臣谈判,希望能够以将刘瑾发配南京来留他一命。

刘瑾得到消息后惊吓不已,连夜带领其他几人围着朱厚照哭诉,声称自己遭到司礼监太监王岳陷害,并诬陷王岳试图勾结内阁大臣限制皇帝出入。

朱厚照听闻大怒,当即任命刘瑾执掌司礼监,并派人连夜拘捕王岳等人,刘瑾就此得以执掌司礼监,成为朝堂中最有权势的宦官。

刘瑾得志后,开始大肆打击报复此前曾弹劾他的大臣,前后共有二十余人被他报复而获罪,其余人等也受到了革职、削去俸禄等处罚,特别是当初以星变为由弹劾刘瑾的杨源,更是被刘瑾报复的尤为严重,被活生生杖责至死。

内阁也因此发生了变故,最后只有李东阳一人留了下来,其余之人退休的退休,贬官的贬官,就连王阳明都因为涉及其中而被贬官发配,刘瑾还曾派人追杀王阳明,不过并未成功。

此后,刘瑾在朝中除了朱厚照外再无顾忌,他开始了为非作歹,为了彻底掌控权利,他故意在朱厚照玩得尽兴之时前来上奏,使得朱厚照不耐烦地对他说:我要你有何用?言下之意便是若事事都要我处理,那你还有什么用处?

刘瑾得此一语如获至宝,因为这就代表着朱厚照默许他代替自己行使权力,此后的刘瑾彻底没有了顾虑,越发得猖狂,开始对付所有看不顺眼的官员。

规模最大的一次,刘瑾一次性就罢免了朝中137位官员,并将这些职位全部替换为自己的人,在几次替换之后,朝中已经尽是刘瑾的势力和眼线。

在刘瑾的为非作歹下,朝堂上的文官被打压的抬不起头,内阁首辅李东阳尽管对此颇为不满,但是在刘瑾的滔天权势下,也只能当作看不见,保全自身罢了。

除了掌控朝堂,刘瑾还试图掌控军权,他曾将多位亲信外派到各个边关地区,试图夺取兵权,前后提拔官校多达近两千人,还以皇帝之名,传圣旨给数百人授予了锦衣官。

利用权势疯狂迫害异己的同时,刘瑾也不忘贪污受贿,出去在外官员入京要向他行贿外,刘瑾在考察地方官时,曾直接索贿,最高可达数万两之巨。

一旦官员被升官,那么这名官员要立即向刘瑾进献重金,名曰“谢礼”,不仅如此,刘瑾还在京城周边地区大肆开办所谓的“皇庄”多达三百余所,这些皇庄做的尽是一些强夺土地,搜刮敛财之事。

刘瑾不仅对活着的人大加迫害,对已死去的人也不放过,曾假传圣旨,抄了已去世的礼部侍郎黄景、尚书秦厷的家,并且对其家人狠下毒手,而且但凡是被刘瑾抓捕的人,均牵连甚广,甚至于一家犯法,周围的邻里也要受到牵连。

最荒唐的是,住在河边的居民犯法,甚至连河对面的人家也会受到牵连,在刘瑾的举措下,冤假错案层出不穷,百姓哀嚎遍野,深受其害。

如此作恶多端,刘瑾自然难逃一死,正德五年四月,安化王叛乱,朱厚照派遣杨一清和八虎之一的张永前去平叛,在平叛归来的路上,杨一清与张永密谋除去刘瑾。

回到京师后,张永利用向朱厚照献战俘的时机,揭露了刘瑾的所作所为,列举了刘瑾十七条罪状,并劝说诛杀刘瑾,以正朝堂。

朱厚照听闻后惊讶不已,当即命人将刘瑾下狱审问,在后续对刘瑾的调查中,李东阳等亲眼目睹了刘瑾罪行的大臣们纷纷进言,皆言刘瑾罪大恶极,不死难以肃清朝堂。

朱厚照终于意识到刘瑾的罪行,翌日亲自带领人马前去抄了刘瑾的府邸,从刘瑾的府中一共发现了数百万辆的金银,另有珠宝首饰等不计其数,甚至还有伪造的玉玺等物。

真正让朱厚照决定处死刘瑾的,是在他经常手持的扇子中,发现了两把短匕,朱厚照见此大怒,彻底相信了刘瑾意图谋反的事实,遂下旨将刘瑾凌迟处死,并废除刘瑾颁布的一切政策。

刘瑾被处死后,朝堂开始了一次大清洗,所以此前刘瑾安插的党羽被全部清楚,被划为刘瑾一党的官员,或被革职,或遭流放,经过这次清洗,朝堂终于恢复了以往的面貌,然而虽然没有了刘瑾,但是皇帝还是那个不务正业的朱厚照。

刘瑾之后,明朝的宦官干政并没有彻底终结,之后的魏忠贤比之刘瑾有过之而无不及,而整个大明朝,也不可避免的走向了灭亡。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2

标签:明朝   太监   皇庄   皇帝   为非作歹   千刀万剐   宦官   内阁   权势   大臣   官员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