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餐吃得晚有弊有利-怎样吃能兼顾血糖和睡眠?

晚餐要不要吃、什么时候吃、吃多少,已经成为这些年来很多人的心头纠结。

虽然很想早点吃晚餐,但因为下班后加班晚走,因为通勤距离远,因为堵车,因为下班后要运动,因为回家之后还要做菜做饭……总之,因为很多原因,无法早吃晚饭。

太晚吃饭更易肥胖

很多人都听说,晚餐吃得晚容易发胖,晚餐吃碳水化合物不利于控制血糖。这种说法的确有很多研究支持。

一些短期实验发现,即便是吃低血糖指数(GI)的食物,如果推迟到晚上10点再吃,和6点吃相比,血糖反应都会显著上升。

同样是提供营养素摄入平衡、热量合理的餐食,同样是没有血糖控制障碍的健康年轻人,但如果延迟两个小时吃晚餐,比如从6点推迟到8点,都会导致餐后血糖水平显著增加。

流行病学研究也发现,晚餐吃饭时间太晚,或者进食的重心集中在一天的后半段(中午之前吃得少,下午和晚上吃得多),的确与肥胖风险上升相关联。

太早吃饭影响睡眠

晚餐碳水化合物太少时,睡眠质量容易下降——到底为什么是这样呢?

此前很多研究推测,可能是因为摄入碳水化合物促进大脑中产生让人平静的血清素,也可能是因为血糖上升促进褪黑素产生。不过,这些联系还需要更有力的人体实验证据。

西班牙学者2022年发表在DiabetesCare杂志上的,一项多达845人参加的交叉随机对照实验,给出了相关的数据解释。

研究中让受试者先空腹8小时,再喝含75克葡萄糖的糖水,测定他们餐后的血糖和胰岛素水平变化,并测试其一共喝两次。一次是在睡前4小时喝,一次是在睡前1小时喝,模拟“早吃晚餐”和“深夜吃晚餐”的两种情况。

结果,和睡前4小时喝糖水相比,睡前1小时喝糖水的血糖反应曲线下面积增加了8.3%,胰岛素反应曲线下面积增加了6.7%。同时,褪黑素水平提高了3.5倍之多。

因为遗传基因差异,各人的褪黑素受体表达量不一样。研究者发现,褪黑素受体表达能力越强的遗传类型,晚吃晚餐之后的血糖反应就越差。

这提示人们,褪黑素和胰岛素、血糖之间确实有着密切的关联。而且,由于遗传差异,有一部分人对晚上进食碳水化合物的时间可能会格外敏感。

晚餐吃得晚,距离睡眠时间比较近,这时候本来就该是褪黑素大量分泌的时候,吃碳水化合物后褪黑素分泌增加,可能会抑制胰岛素的分泌,从而使餐后血糖反应上升。

但是,至少对于部分人来说,如果碳水化合物吃得太少,褪黑素可能分泌不足,会使入睡更加困难。

所以,很多事情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而是需要权衡利弊。

怎样吃晚饭能二者兼顾?

对于需要控血糖的人来说,早吃晚餐,然后早点睡觉,才是最好的选择。

对于那些胰岛素分泌正常、血糖反应正常,不需要减肥,因为工作生活原因不可能在九点钟睡觉的人来说,没有必要在晚餐时省略碳水化合物,也没有必要刻意追求在五六点钟吃晚饭。

如果5点吃完晚餐,11点才睡觉,已经间隔了6个小时,睡前很容易有饥饿感。相比而言,5点的时候吃点水果、喝点牛奶豆浆垫一下,然后7点吃晚餐,可能更为合理。

毕竟,对睡眠质量不那么好的人来说,保证睡眠更为重要。长期睡眠不佳,血糖也很难控制在理想水平上。汇总分析证实,和没有失眠问题的人相比,失眠者出现高血压、高血糖、和肥胖问题的风险都会显著上升。

但是,晚餐的时间是一个问题,吃什么是另一个问题。吃碳水化合物能促进睡眠,吃很多脂肪和蛋白质,食物油腻,令消化系统负担过重,就会反过来有害睡眠质量了。尤其需要嘱咐的是,晚上不要喝很多酒。喝酒不仅会加重肝脏负担,还降低睡眠质量,造成深睡眠减少、夜醒次数增加。

所以,也千万不要因为想睡个好觉,就放心在晚上大吃大喝,给胃肠和肝胆带来沉重负担。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博士 范志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5

标签:血糖   吃得   碳水化合物   晚餐   睡眠   都会   胰岛素   糖水   晚上   小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