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五霸:楚庄王

早年时期

楚受封于周成王时,活动于汉水和长江中游之间,居于群蛮之中,一直排除在华夏之外,进入春秋时期不久,楚国国君即自称为王。这个楚王自封的,不被天下认可,诸侯只认周天子。

楚穆王十二年(前613年),楚穆王去世,熊侣10几岁即位 ,楚庄王。正值晋国霸业中衰,无力外顾之机,楚国内外也存在颇多困境。

楚穆王十年(前615年),楚国就因令尹成大心之死而发生动荡,舒国等国背叛楚国,于是成嘉率军讨伐舒国,俘虏舒、宗两国国君,并且包围巢国

楚庄王雕像

楚穆王十二年(前613年),成嘉、潘崇决心彻底消灭叛乱势力,率军再次出征,而派公子燮与斗克镇守国都。公子燮与斗克二人有了谋反之心。

他俩趁令尹成嘉出兵征战,宣布郢都戒严,又使人行刺成嘉,阴谋失败。成嘉和潘崇迅速回师围攻郢都。

八月,公子燮和斗克挟持楚庄王从郢都突围,准备外逃,另立政府。途经庐地的时候,二人被庐大夫戢梁诱杀,楚庄王才得以获救,重返郢都。(这时候楚庄王和汉献帝一样,被权臣挟持,内乱不止。)

一鸣惊人

楚庄王二年(前612年),晋国在楚国的家门口向蔡国发起猛攻,蔡庄侯一面抗拒晋军,一面派人向楚国求救,楚庄王视而不见。楚国附属国蔡国被灭。楚国的大臣们很不服气,都向楚庄王提出要他出兵争霸权。

无奈楚庄王不听那一套,白天打猎,晚上喝酒,听音乐。什么国家大事,全不放在心上,就这样窝窝囊囊地过了三年。他知道大臣们对他的作为很不满意,就下了一道命令:谁要是再敢劝告他,就判谁的死罪。

有个名叫伍举的大臣,实在看不过去,决心去见楚庄王。楚庄王正在那里寻欢作乐,听到伍举要见他,就把伍举召到面前,问:"你来干什么?"

伍举说:"有人让我猜个谜儿,我猜不着。大王是个多才多艺的人,请您猜猜吧。

楚庄王一听猜谜儿,觉得怪有意思,就笑着说:"你说出来听听。伍举说:"楚国山上,有一只大鸟,身披五彩,样子挺神气,可是一停三年,不飞也不叫,这是什么鸟?"

楚庄王心里明白伍举说的是谁。他说:"这可不是普通的鸟。这种鸟,不飞则已,一飞将要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你去吧,我已经明白了。"

过了一段时期,另一个大臣苏从看看楚庄王没有动静,又去劝说楚庄王。

楚庄王问他:"你难道不知道我下的禁令吗?"

苏从说:"我知道。只要大王能够听我的意见,我就是触犯了禁令,犯了死罪,也是心甘情愿的。"

楚庄王高兴地说:"你们都是真心为了国家好,我哪会不明白呢?"

打这以后,楚庄王决心改革政治,调走了一批奉承拍马的人,把敢于进谏的伍举、苏从提拔起来,帮助他处理国家大事;一面制造武器,操练兵马。当年,就收服了南方许多部落。第6年,打败了宋国。第8年,又打败了陆浑的戎族,一直打到周都洛邑附近。从而称霸天下。


晋楚争霸

楚庄王经平定内乱与灭庸后,统治已趋稳定,遂萌北上图霸之志。中原国家仍以晋实力最强,西抑秦东制齐。

楚庄王亲政的当务之急就是攻伐反叛的庸国。楚庄王三年(前611年),楚庄王撇开令尹斗般,乘坐战车到抗击庸国的前线,与前方部队会师,亲自指挥,将楚军分为两队:子越从石溪出兵;子贝从仞地出兵,并联络秦国、巴国及蛮族部落合攻敌人。楚王督战,将士们猛攻庸国。不久,庸国不支,宣告灭亡,楚庄王取得了亲政以来的第一场胜仗。楚庄王平乱、灭庸后,统治趋于稳定,产生北上图霸之志。


楚庄王

楚庄王六年(前608年),郑即以晋无信,伐齐、伐宋,皆因受齐、宋赂,半途而废,于是叛晋而"受盟于楚"。附晋之郑,主动与楚结盟。随着楚国的稳定与实力的增强,一些中原国家,开始看风使舵,认真选择自己的出路了。楚庄王亲率大军攻陈,接着又攻宋。晋赵盾率军会宋、陈、卫、曹诸国军队于棐林,攻郑以救陈、宋。晋攻郑,以报北林之战

楚庄王七年(前607年)春,郑受楚命攻宋,以打击晋国。郑、宋战于大棘,宋军大败。秦出兵攻晋,围焦。秦、晋关系一度紧张。同年夏,晋赵盾解焦围,接着联合卫、陈攻郑,以报大棘之战

楚庄王立即命子越椒领兵救郑,赵盾退去。晋国外争不利时,国内又因晋灵公暴虐,这年为赵穿所杀,赵盾等立公子黑臀为晋侯,是为晋成公。晋成公初立,即于楚庄王八年(前606年),就率军攻打郑国,抵达郔(今河南郑州北),郑被迫与晋和,订立了盟约。

问鼎中原、邲之战

楚庄王八年(前606年)春,楚庄王亲领大军北上,以"勤王"名义攻打陆浑之戎(黄河南、熊耳山北),至于洛水,直抵周天子都城洛邑附近,在周王室边境陈兵示威,"观兵于周疆"。

周定王惶恐不安,派周大夫王孙满慰劳楚庄王。楚庄王在接见王孙满时,问九鼎之大小、轻重。九鼎相传为夏禹所铸,象征九州,夏、商、周奉为传国之宝,是天子权力的标志。

王孙满:"在德不在鼎。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楚庄王一方面以"楚国折钓之喙,足以为九鼎"表示蔑视;另一方面也意识到取代周王室条件还不成熟,便退兵了 。

楚庄王十五年(前599年),晋楚爆发颖北之战,楚庄王伐郑,晋国士会率领晋军救郑,击败了楚庄王率领的楚军。 楚庄王十六年(前598年),楚庄王以陈国大臣夏徵舒为乱为名伐陈,诛杀夏徵舒。破陈之后,以陈国故地设置县。

群臣都向楚庄王道贺,申叔时出使齐国归来,唯独他不道贺。楚庄王问他,他回答:王上因为陈国内乱而率诸侯讨伐,本来是义举如今却占据其地,以后何以称霸天下。于是楚庄王恢复陈国朝廷。

邲之战形势

楚庄王十七年(前597年)开春,经过一个冬季的休整,楚庄王趁势而起,以令尹孙叔敖将中军,子重将左军,子反将右军。楚庄王亲统楚国三军精锐部队悉数北伐郑国。这是楚国这些年来所发动的规模最大、气势最宏伟、攻势最猛的一次进军。面对如此大好时机,楚庄王志在必得。不久,楚军就将郑国团团围住。围困十七天。郑襄公准备求和,命人占卜,不吉利;准备与楚军巷战,吉利,于是乎举国大哭。经过长达三个月的激战,楚军占领郑国,郑襄公袒胸露臂向楚军请罪以求和。楚庄王同意郑国媾和,楚、郑结盟,楚军后退三十里,仅仅三十里。

郑国顽强抵抗三个多月,楚国才将其攻克。郑襄公"肉袒牵羊"以迎楚王,求其不要灭掉郑国。结果,郑送质于楚以与楚和。

是年夏,晋荀林父率军救郑,途中听说郑、楚两国已经讲和,就是否与楚战的问题,晋军内部产生分岐,中军帅荀林父认为楚国强大、稳定,不可与其相争,欲退兵;而中军佐先縠却认为:"晋所以霸,师武、臣力也。

晋军虽然渡过黄河,却没有作战的决心,特别是晋军将领意见不统一,各行其是。此时,楚庄王北进至郔(今河南郑州北),打算饮马黄河即班师回国。听说晋军已渡过黄河,楚庄王本想马上撤兵,但在伍参的建议下,楚庄王决定与晋一战,遂在管(今河南郑州)驻军以待晋师,晋军则驻扎在敖、鄗(今河南荥阳北)之间。楚军一方面派使者去与晋军议合,以麻痹晋军,并定下结盟日期,另一方面又派军向晋军挑衅加以试探。晋派魏锜赵旃到楚营议合,二人因私怨而挑衅楚军。晋人派军接应他们,楚叔孙敖率军出战,大败晋军,楚军进驻邲地(今河南郑州西北),晋军连夜渡河回国。

邲之战后,楚庄王饮马黄河,进逼中原国家,迫使郑、许归附,继而灭萧(宋的与国),又攻宋并使其与楚媾和。这样,中原主要小诸侯国皆背晋向楚,楚庄王成为中原的霸主。而此后的晋国,又在逐年消灭赤狄部族的战争中,国力有所恢复。晋、楚争霸之形势尚有可能发生新的变化。

围攻宋国

楚庄王十九年(前595年),楚庄王遣申舟使齐而没有借道,遭到宋文公的反感。宋国人杀死申舟,楚庄王为之大怒,尽起三军,攻打宋都睢阳。与宋国相持了整整九月。天下诸侯为之震惊不已。又是畏惧,又是敬佩,又是不满。所畏惧者,楚国国力之强,远远超出众诸侯的意料。

楚国居然能长达九月供应着千里之外的三军,国家综合实力由此可见。纵然诸侯各国有坚固的城池,楚国亦不足持。

楚庄王二十年(前594年)开春,宋文公派遣乐婴齐往晋国,向晋景公求救。晋景公认为此时楚军国势鼎盛,有上天眷恋,难与争锋。晋景公纳其言,派遣解扬告知宋国人晋援将至,并鼓励宋国人坚持抗战。

事实上,晋还没有从邲之战的阴影中走出来,不敢再轻易向楚军宣战。至同年五月,攻守双方都不能再坚持。宋右师华元突围,趁夜潜入楚营,挟持子反。华元对子反将宋国国情据实以告,子反告诉华元:"楚军的粮草只剩几日之用",无奈之下,子反与华元私下盟誓。后子反将事情经过一五一十告知楚庄王。

庄王知道围破宋都已成妄想,担心军卒久在国外,国内田地无人耕种,势必荒芜,酿成来年粮灾。最后以宋国与楚结盟,楚国退兵为结束。 自此长达九个月之久的跨年度攻坚战,虽以楚国无功而返而告终,但也让中原诸侯谈楚色变。

联齐制晋

邲之战是晋国霸业第一次衰败的起点。往日自以为不可一世的晋人遭到当头一棒,对诸侯的控制力大大减弱。而自齐桓公后姜齐便是第一个想脱离晋国控制的诸侯。

在邲之战结束的楚庄王十八年(前596年),齐顷公下令攻伐自恃有晋国撑腰的莒国,打响了反抗晋国的第一仗。楚庄王二十二年(前592年),晋景公命时任中军佐的郤克出使齐国,征召齐顷公参加会盟。齐顷公玩心大发,竟在朝堂之上捉弄郤克。后在敛盂之会上,齐国代表高固(高宣子)又逃席而去。

楚庄王二十三年(前591年)开春,郤克鼓动晋景公,晋景公忍无可忍,率军与卫太子臧伐齐,也只是小打小闹。在晋国霸权最为迷茫的那几年间,楚庄王联齐以制晋的战略取得极大成功,使得晋国长期忙碌于在北方与齐国周旋,基本无暇南顾。

人亡霸灭

楚庄王二十三年(前591年),楚庄王与世长辞。令尹子重、司马子反依照庄王意志,拥立年仅十来岁的太子审为楚君,是为楚共王。公子婴齐摄君事,主内外,掌握了楚国的军政大权。

楚庄王尸骨未寒,贵族间的新仇旧恨迅速暴露,以令尹子重为首的王族与申公巫臣为首的屈氏卿族矛盾激化。子重、子反素恨屈巫,屈巫预感到危机来临,便左右逢源,最终带着寡妇夏姬,流亡他国以避政敌的迫害。

子重、子反杀掉了屈巫留在楚国的同族,瓜分了其家族的财产。悲痛万分的屈巫联络晋国外交大使郤至,意欲投奔晋国。晋景公任之为大夫,命其往吴国,教吴人以军阵之术与抗楚之策,吴国始强,令楚国后患无穷。

春秋形势

就在子重、子反为排斥异己殚精竭虑时,晋国正卿郤克以其侄郤至专对楚国外交,与楚人周旋。郤克之志在齐而不在楚,乘楚国重臣反目之际,于前589年出动大军攻伐齐国,齐顷公大败而还,与晋国结盟。楚国联齐制晋的计划彻底破产。

楚庄王死后几十年间,楚国国力直线下滑,很快被晋国反超。子重为缓衰败之势,欲与晋国弭兵,平分霸权。至楚灵王时,欲重塑庄王之盛却好高骛远,身死人手。楚平王时,奸逆当权,继续沦落;至楚昭王,几为吴国所灭,楚国永恒的退出了争霸行列。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2

标签:晋国   国君   楚国   中原   黄河   齐国   中军   诸侯   大臣   公子   春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