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微企业需求释放 银行押宝普惠外汇避险市场

本报记者 秦玉芳 广州报道

随着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不断加剧,涉外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对外汇风险管理的需求大幅上升,金融机构也在强化针对中小微企业汇率避险的产品服务创新。近来,部分商业银行频频推出亚式、美式等外汇期权业务,且产品服务的定制化趋势愈加凸显。

与此同时,金融机构在创新产品服务与中小微企业需求之间仍有不匹配情况存在。分析人士认为,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常态化背景下,中小微企业提高外汇风险管理能力势在必行;但相比大型企业,中小微企业对汇率波动风险的承受能力更低,在风险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术能力相对较弱,需要金融机构提供更加普及化、易操作的风险管理产品和服务。下一步金融机构将通过金融科技支撑,重点聚焦降门槛、降成本、促便利三个方面,丰富外汇避险产品体系,提高中小微企业汇率风险管理能力。

定制化服务产品落地

银行针对中小微企业外汇避险业务需求的产品创新及服务能力正在显著提升。

近期,多家银行发布创新企业外汇避险业务落地公告。交通银行湖南省分行宣布,实现湖南省首笔跨境金融服务平台出口信保中小企业险项下保单融资应用场景的落地。渤海银行长春分行透露,向首次办理外汇衍生品业务且回款期限无法确定的小微企业推荐择期交易模式。光大银行此前创新推出“阳光e避险”产品服务,采用市场主体双额度管理模式为中小微企业办理外汇衍生品业务提供支持。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吴丹认为,去年以来,在政策鼓励支持下,银行等金融机构加大投入力度,在满足中小微企业汇兑需求、助力小微企业管理外汇风险等方面已大幅提升,新推出亚式、美式等外汇期权业务,外汇衍生品种类丰富度增加,相关服务支持能力也不断增强。

中泰资本董事王冬伟强调,银行逐渐推出多元化、差异化的外汇风险管理产品,包括期权、掉期、远期等。此外,也有一些银行推出了智能化的外汇风险管理产品,可以根据客户的需求自动进行风险识别和管理。

随着产品体系不断丰富,不少银行针对中小微企业外汇避险业务实现快速增长。平安银行在年报数据中明确,2022年该行“平安避险”外汇避险业务交易量335.66亿美元,同比增幅达54.0%。

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王春英此前在发布会上透露,2022年市场主体主动管理汇率风险,更多开展套期保值操作,对汇率波动的适应性明显增强。去年,企业外汇套保比例为24%,较2016年提升11个百分点。

中小微企业外汇风险管理需求的释放,加速了金融机构在相关业务领域布局的投入力度。平安银行首席资金执行官王伟表示,去年国际经济形势错综复杂,人民币汇率全年呈现双向波动的态势,加剧了外向型企业经营风险,使得企业避险风险意识逐步上升,更加主动地根据风险促进的原则来选择风险服务,未来这一市场需求和发展空间很大。

在此背景下,普惠型汇率避险业务,越来越受银行关注。王伟透露,该行重点聚焦在中小微企业汇率风险管理的难题上集中发力,特别在如何为从未办过外汇避险业务的企业降门槛、降成本、促便利方面。“比如我们推出了一元期权购的活动,把一个很复杂的金融产品简单化,引导中小微企业培养避险意识。这也推动我们在2022年企业的客户数和交易量都有很大幅度的增长。”

“今年来看,我们还是要持续发力普惠的避险产品,布局针对中小微企业需求的普惠产品,提供比如减免保证金、专项授信等符合中小微企业特点的避险产品。”王伟表述。

强化普惠型外汇风险管理产品体系的同时,金融机构也越来越重视针对中小微企业外汇风险管理需求服务的定制化服务。在王冬伟看来,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加速和贸易全球化趋势的深入发展,中小微企业对外汇风险管理需求越来越高,需要更加全面、高效、定制化的服务。

王冬伟进一步指出,银行需要根据不同企业的需求,提供个性化、定制化的外汇风险管理服务,包括对客户的风险状况进行评估,针对性地提供风险管理产品和服务。

技术支撑破解汇率风险管理难题

随着定制化产品的纷纷涌现,不少银行在中小微企业外汇风险管理业务发展空间正在被迅速打开,新的业绩增长趋势也逐步显现。不过,银行业务分析人士也普遍认为,当前我国金融机构在提供产品、服务,满足中小微企业外汇风险管理需求方面仍然存在多方面的问题和挑战。

在吴丹看来,就现有体系来说,国内金融机构针对企业外汇避险服务仍然是以服务大型企业为主,在拓展服务中小微企业汇兑需求板块上仍不足够,产品服务与中小微企业需求之间仍有不匹配情况存在。

而与大型企业相比,中小微企业因其自身基础、业务规模等因素影响,使得其在外汇风险管理过程中面临更多大的挑战。

吴丹表示,对中小微企业来说,由于业务规模相对较小,且碎片化特征明显,往往对汇率波动风险的承受能力更低。当前外部形势复杂度提升,对于风险管理专业基础较为薄弱的中小微企业来说,降低外汇套保成本较其他企业更难。

王冬伟也指出,当前中小微企业在风险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术能力相对较弱,需要金融机构提供更加普及化、易操作的风险管理产品和服务;而部分金融机构在中小微企业风险管理领域的经验和专业能力相对较弱,难以提供符合企业实际需求的个性化服务。

此外,王冬伟还强调,金融机构在提供风险管理产品和服务时,存在定价不透明、产品信息不对称等问题,需要加强产品透明度和信息披露。

金融科技的发展为金融机构服务中小微企业外汇风险管理需求提供了更多、更精准的工具和技术支持,也将大大降低风险管理成本和提高效率。王冬伟表示,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许多企业开始采用智能化、数字化的风险管理方案,提高管理效率和风险控制水平。

“为了满足中小微企业的新的风险管理需求,金融机构未来需要进一步创新产品设计和业务模式,通过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提供更加便捷、快捷的外汇风险管理服务,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更加精准的风险管理方案。”王冬伟表示。

王伟也强调,平安银行将会一如既往地加强科技投入,提升线上化的服务和对公的场景深度融合,积极推进产品和服务的线上化,希望让避险业务能够触达更多的中小微客户。

此外,吴丹还指出,下一步,银行等金融机构将不断积极布局完善服务体系架构,依托供应链金融等技术平台,提供符合中小微企业汇兑需求的链式服务,并将不断增强创新能力,继续寻求为中小微企业降低门槛、优化服务的新渠道、新方法,更好地助力中小微企业破解汇率风险管理难题。

(编辑:朱紫云 校对:陈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7

标签:外汇   需求   银行   平安   企业   期权   金融机构   汇率   成本   风险   能力   业务   金融   市场   产品   技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