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薪酬段位决定企业占领市场的地位,讲道理也要讲实惠

哪里有利益,人就去哪里。这句话直白地说出了司马迁所讲的“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真正含义。

而在当今企业生存发展竞争激烈年代,争抢人才已成为支撑企业稳定发展重要环节。许多老板都从IBM那里读到这样一句话:一流的企业要有一流的薪酬。这一句话已经为企业的发展程度进行了准确定位,因为企业的战略定位决定了员工的薪酬定位,即老板想把企业发展什么程度,就用什么样薪酬招聘什么层次的人才。从企业长远发展、企业战略角度来讲,引进一流的人才加上一流的干劲,就会支撑一流的业绩,造就一流的企业,这是一个良性循环。

(图片来源于网络)

“摩之以其欲,焉有不听者”。在鬼谷子看来,作为企业的管理者,要想把企业做到商业顶端,只要揣摩到员工的喜好欲望,而不是跟员工讲道理,满足了员工的欲望,哪有人会不听你的话呢?怎么可能引不来高端人才呢?

老板给员工画大饼。也是到企业应聘人员和在职员经常遇到的场景,了解你的工作经验和情况后,或企业一开会,老板就开始激情四起的给你画大饼,描绘宏伟蓝图,甚至给你画一张完美又让人吃不下的大饼,大讲特讲别的公司是如何加班熬夜的,讲业界神话,讲马云的创业史……但一谈到利益时就调低八度了。

还有的企业老板只想压缩成本,给你开3000元的工资,让你干几个岗位的活,还想让你成为万能的人才,又许诺年终奖,结果年终奖给了几百元。平时还让你加班,放弃所有的个人生活,这可能吗?还是辞职比较痛快。但对于迫于生活压力不辞职的员工,也只能是推着干,等着干,因为他干不过来,也没有干的动力。所以这也是“有利益就有道理,没利益就没道理”的真谛!

古人云:“有所欲,志存而思之。志者,欲之使也”。不妨我们从历史典故中,看一看他们是如何对待下属的,了解一下既要以远大理想和光明的前景鼓舞下属,也要使下属得到优厚利益的事例。

曾国藩在训练湘军时,虽然重点强调训练和训话并重。训练是培养战斗力(即培训员工工作技能),训话是进行思想政治工作(即所讲的企业文化培育)。这一点开创了中国军事训练的先河。有了这两方面的保证,湘军不但战斗力大提高,成为当时中国最善战的军队,同时,因为湘军的地缘特点,它的凝聚力也最强。

(图片来源于网络)

但曾国藩也深知,没有钱什么事情都不好办。在他留下的文字中,经济问题一直是他最头痛的问题,如果读过这些内容,对曾国藩的理解就会更深刻了。

光谈高调,没有饭吃,无论是什么圣贤豪杰都撑不过七天。要想让人死心塌地地跟随你,首先也要让人吃饱肚子。这是曾国藩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他把这种想法也用在了驭人上。他的做法是,除了用思想教育增强凝聚力外,还要用“利”来争取人心。在具体的用兵过程中,通俗地讲,就是多给钱,多发银子,使得湘军的官兵待遇要比别人优厚。有了这一条,湘军将领和普通士兵毫无牵挂,无不勇敢善战。湘军之所以能成为一支强大的武装,这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经过深入调查,曾国藩发现,绿营士兵之所以没有战斗力,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军饷太少。绿营步兵月饷为一两五钱银子,绿营的守兵月饷为一两银子,绿营马兵月饷为二两银子。那么这一点钱,在清朝初年还能勉强维持生活,但是到了道光年间,由于粮价上涨因素,就难以维持一家人的生活。因此绿营士兵不得不经常走出军营去谋生,军事训练受到了极大的影响,战斗力也就每况愈下。不但普通士兵,绿营军官也是入不敷出,为此常常出现增克扣军饷的情况,这样一来,绿营士兵的收入更低了,造成了军心极不稳定,即使没有战争,也形同散沙,根本无力对抗太平军。

在这种情况下,曾国藩在办团练之初就十分重视士兵的军饷问题,他根据当时的物价水平,确定了一个偏高的标准。大致是:操演日每日一钱,出征本省每日一钱四分,出征外省每日一钱五分。队长哨长依次增加。养伤银分为三等,上等三十两,中等二十两,下等十两。阵亡恤银分两等,征本省土匪三十两,征外省太平军六十两。

(图片来源于网络)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曾国藩把湘军士兵的月饷提高至绿营士兵的三倍之多,各种收加在一起,即营官每月为二百两银子,分统、统领带兵3000人以上者,每月为三百九十两银子,5000人以上者为五百二十银子,1万人以上者为六百五十两银子。当时普通老百姓一年的生活费也不过几两银子,湘军的标准一公布,湖南的农民纷纷参加。不过,曾国藩不是什么人都收,他所收的只是那些朴实的人,勇敢而不畏难的人。在作战过程中,他还不断淘汰更新,随时调整,补充新鲜血液,保持了湘军的活力。

曾国藩的这种做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有了丰厚的收,湘军士兵除了个人生活之外,贴补家用也没有问题,没了后顾之忧,操练起来也比较安心了,战斗力很快就提高了。同时,在鼓励手下的办法中,物质刺激是最直接的方式,特别是对那些贫苦无依的湖南农民,“人人乐从军,闻招募则急出效命”,曾国藩的事业,就在这些人的冲锋陷阵中建立起来的。

从国内外快速发展的企业中,我们也不难找到曾国藩招募人才手法和人才更新的做法。没有哪一家企业的老板是靠给员工画大饼获得成功的,都是靠真金白银招募员工在一起同心同德干事业的结果。

(图片来源于网络)

再从李鸿章用人的手法来看,他比曾国藩更注重实际利益。这也是由他的办事风格决定的,也是和淮军集团的组成人员分不开的。淮军最初的11位军官,大都出身于地主团首、降将和盐枭,他们投靠李鸿章的目的本来就是为了功名利䘵,大道理对他们没有吸引力。

在当时的情况下,李鸿章充分发挥了曾国藩办湘军的一个特点,用更为优厚的利益吸引这些人,利用部下自私自利的思想,诱使他们为自己卖命。李鸿章曾经说:“天下熙熙攘攘,皆为利耳。我无利于人,谁肯助我?”

淮军刚办之初,士兵衣衫褴褛,饷用匮乏,到了上海,李鸿章多方搜罗军饷,千方百计充实军力。军队保障越来越好,淮军不但战斗力大大增加,人数也急剧上升。原来在薛焕等人手下的残兵败将,被收编到淮军中以后,竟然人人成了不怕死的“勇士”。

(图片来源于网络)

优厚的利益也吸引了很多原来的湘军将领为李鸿章效命。程学启和黄翼升是曾国藩临时拨给李鸿章加强实力的,随着淮军的壮大和曾国藩面临形势的危急,曾国藩屡次命令李鸿章把这两个人调回来。李鸿章尽量拖延,而程学启和黄翼升则干脆拒绝,说湘军从来没调动之事,二人之所以不愿意回来,主要是因为在淮军饷银更高,油水更多。由于李鸿章的活动,曾国藩最后也就不了了之。而这两个人,为淮军的迅速壮大,立下了不可替代的功劳。

我们不难从李鸿章的用人之道中看出,只要有利于自己发展的,不但高薪收编,还要高薪挖人,为推动自己的事业发展所用。

在今天,综合曾国藩和李鸿章的用人之道,企业老板要想实现企业战略发展目标,就要学习他们的用人之道,高薪用人之法,高薪吸引人才之核心,才能真正促成自己的企业利益集团快速发展壮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4

标签:太平军   老板   军饷   绿营   湘军   段位   企业   大饼   优厚   战斗力   薪酬   银子   用人   士兵   实惠   地位   利益   员工   人才   市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