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大医院日入6000万,院长却称不盈利,医院比病人还难?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文|小莉

编辑|小莉

什么?每天收入高达6000万的医院竟然不挣钱?

2022年,我国某公立医院的院长突然在微博上发出了自己医院日入6000万的流水单。

一天6000万,一年高达218亿!

公立医院如此高额的年收入被曝光之后,网友好像瞬间炸了锅一般,纷纷开始指责医院消费太高,吃“人血馒头”的行为。

而面对网友的这些拷问,院长却声称日入6000万的医院根本赚不到钱,这究竟是怎么回事?这家医院又是凭借什么能够年入百亿的呢?

01、日入6000万的收支单

要知道,虽然近些年来国家对民众的医疗方面给予了高度重视,但是看病问题却仍然是我们心中的一座大山。

尤其近些年以来,虽然各大医院在医疗技术方面都有了很大进步,但是人民群众的治疗成本却也在大幅地增加。

远的不说,就说发布流水单的这个郑大一附院,它平均每天的收入基本上就要到6000万之多。

有人特意针对这个事情算了一笔账,如果医院每天的收入要达到6000万,就相当于每天有一万个人看病的话,每个人就要缴纳6000元的医药费,如果每天有10万个人看病,每个人也要花费600元。

虽然大家都料想过医院很挣钱,但是没想到会这么挣钱。

郑大一附院究竟是因为什么能够每天盈利这么多钱?医院对此又会有什么回应呢?

提起别的省,你可以用“人”字来形容,但要提起河南省,你就必须要用“众”这个字来形容了,不因为别的,就是因为这一个原因,人多。

而因为人口数量太大,不仅我们中原娃子的高考非常困难,就连大家平时去医院看个病,也必须拿出赛跑的精神来。

由于河南地区人数众多,这里的医疗资源也一直非常紧张,县城里的小型医院平时都是人满为患,就更别说是郑大一附院这样的大医院了。

据不完全统计,郑大一附院每天接诊的患者人数要达到上万人,最多的时候甚至能突破4万人之多,而这样密集的接诊量也就是郑大一附院能够收入这么多的原因之一。

郑大一附院作为河南最顶尖的医院之一,它各方面的水平也是十分让人信服的。

这里不仅有水平高超的医生和专业的护士,郑大一附院的现代医疗硬件化水平也是非常地先进。

仅在2018年,该院就成功完成了1198台纯以机械人为主操作完成的手术,医疗水平可见一斑。也正是由于郑大一附院这样先进的医疗水平,使得许多患者都慕名前来就诊,这也是医院高额收入的另一个原因。

可是即使是医院每天如此多的接诊量,大家对郑大一附院每天6000万的高额收入还是感到非常难以接受。

本来在民众潜意识里就认为医院是个专门挣老百姓钱的地方,如今事实摆在眼前,大家更是抑制不住怒火,纷纷开始炮轰医院自私牟利的行为。

有些网友苦笑着说郑大一附院是河南消费最贵的地方,另一些网友则直接指责医院的这种行为是在吃“人血馒头”。

而针对网上对医院收入问题的这些质疑,院长本人也是感到十分委屈。

“别看每天盈利这么多钱,我们医院一直都还是处于亏损的状态呀。”

每天6000万的收入医院竟然还不挣钱,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医院的钱又究竟花到哪些地方了呢?

02、巨额收入背后隐藏的艰难

大家别看郑大一附院每天的收入这么多,但是它背后需要支出的地方更是不少,这一来一去之间,也就造成了入不敷出的尴尬场面。

一方面,尽管郑大一附院巨大的接诊量给它带来了大量收入,但是每天大几万的病患带来的资源紧张也让医院倍感压力。

据统计,郑大一附院光每年的手术数量就高达30万之多,而它住院的人数就更是难以估量。

人多庙小,如何快速解决患者住院难的问题,成了医院亟待解决的头等大事。

为了缓解这个窘境,郑大一附院也曾多次扩建住院部,不断增加大量床位希望能够切实解决问题,而这些行为所带来的支出对于医院来说绝对算是一笔不小的花销。

大量的病患更加需要大量的人手,为了更好地为患者提供治疗,医院对医护人员的选拔也是非常地严格。

在医院里,不仅医生要达到硕士博士的标准,郑大一附院每年还要花高薪从其他地方聘请许多权威的医务人员到医院进行工作。

除了权威的医生团队,医院每年还要招聘大量专业的护士来应对患者人数不断增多的问题。整体结算下来,郑大一附院每年在这些医护工作者身上的支出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另一方面,作为想要成为医院翘楚的郑大一附院,它在医疗技术方面也必须达到先进的水平。

为了能更好更快地对患者进行治疗,医院还要从国外不断购买大量高精尖的精密仪器,提高医院的医疗硬件水平。

而在购买回来这些仪器之后,医院在使用的同时,每年也要为它们的保养和维护进行一部分的支出。

除了上面这一些原因,持续了几年的疫情也在无形中减少了医院的一部分收入。

在这几年里,除了必须要到医院进行治疗的患者,很多轻症患者都更想在家里或者直接去附近的诊所,而不愿意到人流量密集的大医院去进行治疗。各个地方的封闭隔离,也直接导致了医院营业收入的减少。

大量的支出伴随着收入的减少,导致医院陷入了即使每天6000万的收入却还入不敷出的窘境。但是即使他们不断卖惨,网友却还是不愿意相信郑大一附院亏损的事实。

在大家的眼里,郑大一附院可以说是全郑州消费最贵的地方了,每个到那里的患者最少也要花个大几百块钱,医院怎么可能不赚钱呢?

03、郑州消费最贵的地方

也许只有去过郑大一附院的人,才能真切地感受到患者所面临的困难。

由于就诊的人数太多,很多人天不亮就要在医院门口排队,但凡你稍微慢一点,很有可能就要等到几天之后才能看病。

对于咱们普通人来讲,到了医院别的不说,进门就要先交一个挂号费。

普通医生还好,但凡你想挂个专家号,没有几十几百基本上是下不来的。就算是这么高的费用,想要挂专家号的人也一直是只多不少,很多人甚至要等到一个星期以后才能轮到。

有些患者家属为了能够及早挂上自己想要的专家号,甚至要从黄牛的手里去购买名额,这也在无形中增加了病人看病的成本。

别看挂号费交得多,这对于来看病的人来说也只是小头,在此之后你需要花费的地方就更多了。

和小诊所不一样,大医院不仅更权威,你进去之后要做的检查也就更多,等经过了一连串你叫得出名字,或叫不出名字的仪器检测之后,你的身体状况医生了解了,你几千几百的检查费也就花出去了。

不仅是在检查方面,到了大医院之后,你吃药住院的花费也要比其他小型的医院多得多。

你在家里小诊所看一个感冒发烧之类的小病症可能只需要几十块钱,但是一旦到了大医院,你所要缴纳的治疗费用可能就是在小诊所的几十甚至几百倍之多。

就在前几天的时间,著名电视剧《亮剑》中丁军长的扮演者,王全有分享了他在医院治疗的真实情况。

他表示自己只是去那里看了一个小小的感冒,竟然前前后后就花费了八百多元,不得不感叹一声看病太贵。

连明星都直呼看不起病,一个小小的感冒所花费的八百多块钱,对于我们这些抱着几千块钱生活的普通人来讲就更加难以接受了。

医院有医院的难处,病人也有病人的不易,院长说日入6000万还入不敷出的同时,普通人看一个感冒就要花费八百多块钱,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医院和病人之间又该如何平衡这样的关系呢?

04、医院和病人之间的艰难平衡

自古以来有两种矛盾最难解决,一种是婆媳之间,另一种就是医患之间的矛盾了。

早在古代的时候,曹操头痛难忍向神医华佗求药,结果因为不肯接受开颅手术而怒斩华佗的故事,就早已经向我们展示了医生和病人之间在特殊时间难以解决的矛盾冲突。

古时候尚且如此,到了现在,医院和患者之间的矛盾就更多了。一方面,医院为了切实解决就诊病人的问题,需要使用大量的支出购买国外高新仪器。

但是与此同时,患者在使用这些仪器的时候所花费的费用却也无形增多。

其实在大多数普通人的眼中,医院不断扩大的规模和床位,是很难让他们感受到效果或者说获得肉眼可见的福利的,但是医院却要为此付出大量的支出成本。

而医院在医疗技术规模和项目的扩大升级,也都直接导致了病人看病成本的增加,甚至有些病人在郑大一附院一天的住院成本能达到万元之多,而这样的看病成本,可以说是北上广深这样的大城市都难以比拟的。

除了医院方面的这些原因外,只够普通人勉强生活的工资水平,也是大家看不起病的重要原因。

中国其实是个非常大的地方,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都不平衡,每个地方的医疗水平也不统一。

像北上广深那些大城市来说,那里的民众不仅收入非常地高,他们的医疗报销力度也非常地大,基本上都达到了70%以上,甚至有些地区都达到了80%到90%,这么高的医疗报销水平是我们河南地区远远难以达到的。

而对于河南地区来说,老百姓就只能用一个字形容,穷。过低的收入水平和普通病症所花费的高额成本形成了剧烈冲击,而堪比北上广的医疗费用和远低于北上广的医疗报销水平之间也形成了强烈地碰撞。

多方面的原因综合下来,也就造成了病人看病花费得多,但是医院却一直入不敷出的尴尬局面了。

其实对于一个医院来讲,大家在乎的并不是它有多大的规模,院内多少种类的精密仪器。

能够让病人花最少的钱,切实地把病治好才是最关键的,我们也希望普通人彻底摆脱“看病贵”的那一天能够早日来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3

标签:华佗   病人   医院   入不敷出   河南   块钱   支出   院长   患者   成本   水平   收入   医生   原因   医疗   地方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