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家族被誉为清代“亚皇族”,族中男子可系紫带,女子不参加选秀

清代统治者为了彰显皇室的尊贵地位,在服饰方面制定了严格的等级制度,其中最能体现身份特权的当属“带色制度”。“带色”指腰带的颜色,按制,宗室系黄带,觉罗系红带。即所谓的“黄带子”、“红带子”。

除了黄、红两色带子外,还有“紫带”,按照《大清会典》的记载,宗室、觉罗的身份并非是铁打的,宗室若因罪被宗人府革退,那么就无法享受黄带子的荣誉,只能系红带子。同理,觉罗因罪被革退,其红带也将改为紫带,在撰修玉牒的时候,附于名册之后。

但总体来说,黄、红、紫三色带仅限于皇族成员,异姓贵族无论爵位多高、职务多显,皆不能配用三色腰带。不过在《清史稿》中却记载了唯一一个可以配用紫带的异姓家族,他就是觉尔察氏·达海。

不仅如此,达海家族还可以享受到另一特权,从顺治朝始定选秀女制度后,便规定达海一族女子不选秀女。

那么,历史名气似乎并不大的达海究竟是何许人呢?

纯正的满洲大学者达海

达海,世居觉尔察,故以地为姓称觉尔察氏,根据《满文老档》的记载,达海“九岁即通满汉文义,弱冠太祖召到左右”。

天命时期,达海是努尔哈赤身边的首席秘书,凡与大明、蒙古、朝鲜交涉之公文,皆出自达海之手。由此可见,达海语言天赋极高,少年时便精通满、汉、蒙、朝鲜等数种语言。

达海对汉文化有深入的研究,熟读中原王朝的史料典籍,关外时期满洲军事力量强大,但文化水平比较落后,处在半封建半奴隶统治阶段。

为了学习中原先进的汉文化,太祖、太宗两朝曾先后翻译了诸多汉学经典以及明代典章制度,达海作为满洲少有的学者,肩负了这一重任,在他的主持下,《明会典》、《三略》、《素书》等典籍开始了满文版。

皇太极即位后,创立文馆(内阁的前身),将满洲饱学之士罗织其中,其中达海、刚林等负责翻译汉书;库尔缠、吴巴升、查素喀等负责记注国家政务。

天聪时期,后金与大明在军事层面展开角逐,达海作为文臣没有机会参与到战事中去,这也是他没有获得高级爵位的关键原因。

达海虽不能亲历战场、冲锋陷阵,但凭借其超群的汉语水平,在招降明军时,总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如天聪四年,皇太极率军再次征明,抵沙河驿,达海以汉语谕降。又乘夜攻克永平城,达海手执黄旗登城,用汉语招降军民,城中军民听见其诚恳的宣抚,许多人跪在地上高呼万岁。

天聪五年,作为文馆领袖的达海被授予“巴克什”称号,“巴克什”是满语,汉语为榜样、师傅、学者之意。与武将称号“巴图鲁”有异曲同工之处。

有清一代,获得“巴克什”称号的并不多,总数不超过二十人,对于尚武的满洲人来说,巴克什的含金量远远高于巴图鲁。

达海一生最大的功绩还是在于完善满文,早在天命朝,努尔哈赤令额尔德尼等人创立满文,作为女真各部的官定文字。

只是额尔德尼等人所创之满文,在后来的运用过程中出现了如字母数量不够,清浊辅音不分,上下字无别,字形不统一,语法不规范,结构不严谨,等等问题。

天聪六年,皇太极命达海改进满文,经过数年的努力,达海不负众望,克服了老满文存在的诸多问题和弊端。此即文献中所讲的“有圈点满文”“新满文”。

为了表彰达海之功,皇太极打破非军功不授世职的惯例,授达海三等轻车都尉世职。达海改定满文后不久,即于当年去世,他死后长子雅秦降级承袭了骑都尉世职,这也是清代异姓首个以非军功而获得世职的家族。

在满洲老人眼中,达海是堪比孔子的圣人

达海有生之年翻译了《资治通鉴》、《六韬》、《孟子》、《三国志》,《大乘经》等典籍,又改进了新满文。如此骄人的成绩,在满洲贵族中风头无两。

清入关以后,为了巩固统治根基,名义上标榜满汉一家,实则奉行“以满制汉”的国策。为了提升和弘扬本民族的文化,历代统治者都将“国语”放在首位,试图把满文化抬至与汉文化同等的水平。甚至还不排除,以满文化取代汉文化的可能。

正是在这种政治、文化氛围中,顺治、康熙以及乾隆诸帝,都格外推崇满文的二次缔造者达海,并给予了达海家族另类的恩宠。

顺治朝时,达海家族被赋予“紫带”和“不选秀女”的特权,按《清史稿》的描述为:

“达海增定国书,满洲群推为圣人。其子孙:男子系紫带,亚于宗姓;女子不选秀女。”

不难看出,在满洲人眼中,达海的地位就和汉人眼中的孔子是一样的,被抬升至“圣人”的地位。而配用紫带,其地位明显高于一般的异姓贵族,可以理解为“亚皇族”成员的待遇,与被革之觉罗处在同一水平。

事实上“不选秀女”是“紫带”的附属品,因为按照清代选秀女制度的规定,皇族包括宗室、觉罗之女是无需参加选秀的,这是严格执行“同宗不婚”的伦理原则。

当然了清代不选秀女的异姓也不是达海一家,从康熙时期就有明文规定,皇太后、皇后之姊妹,亲兄弟、亲姊妹之女,以及妃、嫔之姊妹,也不参与选秀。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0

标签:努尔哈赤   巴克   清代   满洲   满文   太极   汉语   宗室   顺治   皇族   带子   男子   家族   女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