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齐仁君圣主、千古贤相、威震华夏的名将,蜀汉为何不能转弱为强

集齐仁君圣主、千古贤相、威震华夏的名将,蜀汉为何不能转弱为强?这是回老家找发小聚会时,谈天说地突然聊到了《三国演义》。老三就说起蜀汉的对手不过是合肥十万送人头的江东二代,以及割须弃袍的宦官之后,可为何蜀汉在三国中无论在经济、军事、领土等方面始终是最弱一家?

借着点酒意哥几个便就此胡侃了起来。所谓的仁君圣主刘备,仁君之名还能按在他的头上,但“圣主” 却的称号却不太合适,千古贤相诸葛亮被部下拖了后腿,威震华夏的关圣人惨遭魏吴全明星围剿;说的这些优点不是名不副实就是被各方面因素所影响克制。

老大就没有那么委婉,直接开喷刘备靠借荆州不还,诈骗亲戚刘璋建立的国,仁圣个锤子。最后被陆逊气死在白帝城纯属活该。诸葛卧龙名大于实,明明国力远不如人家,却不敢用子午谷奇谋,梭哈一把减轻国力差距,一辈子在陇西给曹魏刮痧,最后被司马懿气死在五丈原。关羽对内恐吓同僚下属,自绝于同僚;对外羞辱孙权,自绝于盟友。还不安分去伐曹魏,纯属给自己找刺激,最后被敌人、盟友、同僚联手坑杀纯属自找的。

老三对此表示不敢苟同,说起来刘备的地盘就蜀地四川能产点粮食,比起曹魏和东吴的产粮区,面积是最小产量最低的,所以几次北伐下来就导致国力锐减了。而刘备比之先祖刘邦少了韩信,比之刘秀少了千古独秀的气运;更难的是对手们的实力还都在线。

而且蜀国崩盘的太快了,如果守住荆州还好说,荆州被孙吴夺走了,那自然是困难的。毕竟局势不是汉初群雄割据,而是三国鼎立的局面。并且蜀国虽然输了,但是后面千年来的百姓永远记住了刘备的仁,诸葛亮的忠,关羽的义,没有蜀汉谁记得三国?为什么百姓不拜魏吴,反而拜蜀?魏吴的庙加起来有诸葛一个多?

老大顿时顶了回去,曹魏还集齐了千古一帝,再世张良,亚夫重生,封印卧龙,卫霍中材呢,只比谁吹得过分不就是比烂?

我在一旁调和,表示蜀国这些人才都错开了,在后期的战场上实际并没合作多久,刘备刚在汉中意气风发四个月关羽就没了,诸葛亮正准备大展宏图的时候刘备又没了。以蜀汉当时的情形,不光需要名臣,还需要对手够菜,不然很难翻盘。而且就是因为有这些顶配,百折不挠的刘备、天降猛男的诸葛亮,以及五虎上将这才有了蜀汉。从编席贩履之辈到成立蜀国,这一系列操作已经很逆天了。最初的几乎是无立足之地的,面对稳定的东吴,据北方的曹操眼皮底下立国,堪称逆风翻盘。

老三接过话茬,表示刘备开局时如果有个好父亲、好大哥,不说一统天下,起码能拿下半壁。刘备真正坐稳底盘已经是赤壁后的荆下四郡了,这个时候曹操已经基本拿下北方,孙权从父兄手里接过东吴了。孙权的军事水平是真的拉胯,但东吴能打的将领多的很,季汉确实是可惜了,本来关羽襄樊一战战果辉煌,要是没有十万的背刺,关羽是可以打下许昌光复汉室的。同样丞相北伐的时候战绩也非常好,可惜东吴北伐拖后腿实在太拉胯。

老大闻言又来脾气了,关羽可以打下许昌?怎么看出来的?被徐晃一支军队就击溃了,夏侯惇张辽的东部战区援军,和曹操本人,都在路上还没发力。曹魏对西线一直是最不重视的,曹丕一朝和曹睿前期,甚至都没有在雍凉设立常备大兵团,诸葛亮二伐面对的也只是郝昭的千把人,打了二十多天曹睿才调了张郃来救。后来实在不堪诸葛亮骚扰,才把司马懿调来设立了西线兵团。

所谓东吴孙权不给力怎么讲?东吴也就进攻不行,防守战胜率百分百,除了第二次濡须名义上战败。曹魏东西两线同时受敌,曹睿亲自去了东线督战,西线只派了秦朗的偏师支援,你在这赖扛压力的队友不给力啊?有能耐的话怎么不是别人把注意力放在你身上?人曹睿退了东吴以后也没有去西线,留下一句"权走,亮胆破,大将军以制之,吾无忧矣。"接着吹?

表示老三还是演义看多了,多看看三国志,于禁被淹是天灾,关羽捡人头成就的威震华夏,名将水分很大,他要真是实打实的名将不会被曹操打的东奔西跑早就在徐州站住脚跟了。关羽失荆州可绝非大意,他面对的可是曹魏全明星阵容,名将能以少胜多的前提是对面犯重大失误。对面魏国武将水平也不差,人家就老老实实结硬寨打呆仗,你就算是名将也没法变出外挂来。

我点头表示赞同,总的来讲蜀汉人才最少,蜀汉第一个亡,后期缺乏统兵大将、一流谋士。诸葛亮虽然是智慧的化身,但是他之所以留名青史不是因为他的智慧,而是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关羽虽然被尊为武圣,但那不是因为他统兵作战有多强,而是因为他的忠义,混社会的为嘛要拜关二爷,拜的就是个忠义。

老三则坚持己见,不过也说起刘备只能立仁义于世间盛名,却不能以以仁义立于乱世,导致错过很多重要机遇和战略要地导致的,要是刘备吧徐州荆州都占了,再请了诸葛亮,跟着诸葛亮战略速推,夺了西川,再把吴国打服结盟,诸葛亮绝对能在老去之前就把大业完成,最后就是诸葛亮功成身退躬耕南阳安然老去了。

眼看哥几个的“火药味”浓厚起来,及时终止了这个话题,毕竟也不是什么史学家,对名著也是一知半解,当个话题聊聊还行,往深里研究还是要看大家的集思广益,那么蜀汉的人员架构是否真的优于其他两国,最后的败亡真是天灾人祸不可避免的吗?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3

标签:蜀汉   华夏   名将   忠义   千古   东吴   荆州   蜀国   西线   同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